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給你了

薩頹格姆對於集體制度,有很全面的構想和規劃,可是,實現它的構想和計劃最大的難度,是廢除舊有的奴隸和種姓部落制度。

以往的時候,部落的首領掌握着交配權,大多數族人都是首領的直系後人,想要他們分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連朗日論贊也不敢強行要求他們改變,需要於秋親自來幫薩頹格姆處理。

來前的時候薩頹格姆就想好了方略,各部的嫡系族人,可以擁有他們原來的財產,他們愛分家就分家,不分家,他們也可以就着自己的產業過日子,但是別想再獨家享受公共資源,以及獨家享有對外貿易的權力。

此外,外姓奴隸全部都要放給集體重新編戶,如果不服從,他們就將會失去所有對外貿易的權力。

可別小看了這個權力,一但受到夏國的經濟制裁,他們很快就會回到從前吃食都搞不上嘴的日子。

因爲,他們弄出來的東西,只有在夏國各個產業手上才能實現經濟價值,夏國不買他們東西,他們的東西就一文不值了。

以現在的社會環境,他們連騎馬拿刀,出去搶接都是找死,夏國的任何一個軍事基地的駐軍都能滅了他們。

於秋在即將抵達吐蕃各部的迎接點的時候,就停下了腳步,由在洺山書院讀書的各部子弟先行前往各部說服他們。

如無必要,於秋自然是要和他們保持一團和氣的。

一天的時間,當於秋在雪山周邊拍了數百張照片的時候,各部子弟就陸續回來回報於秋了。

總體上來說,各部都是同意改革的,只是提了很多要求,無非就是要草場,要資源等等。

畢竟,過往這幾年,他們就是靠這些東西賣給夏國賺錢。

於秋與薩頹格姆商量了一番,同意了一些不影響大局的條件,拒絕了一些過份的要求,這個事基本就算敲定了。

而且今後不允許有反彈了,這就是於秋最後的聲音,凡事不遵守的部落,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反正抹除幾個不聽話的部落對於全軍配備了熱武器的夏軍來說,幾乎不費什麼力氣。

所以,當於秋帶着人來到吐蕃人提前紮好的大營的時候,所有的部落首領都畢恭畢敬的給他行禮,表示服從他宣佈的改制結果。

“人皇陛下,朗日論贊重病臥牀,實在不能來到此地迎接,委託我向您表達他的歉意,同時,讓我帶來了這份請願書。”李建成當着所有部落首領的面,將一份朗日論贊按了手印的帛書交到於秋手中道。

於秋點了點頭,將帛書展開看了看,又遞給了薩頹格姆道,“你代你父親說出他的意志吧!”

薩頹格姆接過帛書看了看,表情有些激動的用藏語,向所有部落首領宣讀了朗日論贊的話。

大意就是:至尊人皇於秋陛下,是天下人族的領袖,他的聖光照耀着每個吐蕃人,讓吐蕃人可以在高原上自由的繁衍,吃飽穿暖,他是吐蕃人的大救星,大恩主,吐蕃人應該以最崇高的禮節迎接至尊人皇的到來,服從至尊人皇對於吐蕃人的一切安排。

在薩頹格姆唸完這段話之後,所有人都撫胸向於秋行禮,表示對這些話的認同,同時等待他的安排。

“套話我也不多說,說了你們也未必聽的懂,現在,我認命薩頹格姆爲吐蕃地區總政務官,周敬爲吐蕃地區總教導官,陳竺爲吐蕃地區總建設官……”

一連串的認命被於秋宣讀出來,聽的吐蕃的各位首領,是懵渣渣的。

原來,吐蕃今後沒有贊普了,全部是官員,而且這些官員,還需要人皇陛下來任命。

雖然,財稅仍然是獨立的,但是,它並非總執政官個人所有。

總執政官只在吐蕃是拿一定的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雖然這些錢都是從稅收裡面出,但是隻佔一小部分,就算把所有執政官員的工資都發完,稅收應該也還有很多結餘,這些結餘,都只能用在吐蕃的民生上。

當然,還有更多這些部落首領看不懂的東西,比如,今後他們自己做生意,屬於私營產業,而經營私營產業,需要按照聯合執政聯盟的統一標準交商稅。

而政府集體組織的產業的產出對外經營和出售,則享受稅收優惠,農產品甚至免稅,這也就是說,政府集體組織產出的東西,今後將比他們私營產出有價格優勢。

天平稍微一點點的傾斜,都可能導致利益的流向改變。

所以,即便是於秋現在分給了他們許多資產,他們的日子也未必好過,擁有很多有政府背景的競爭對手以及產業利潤變薄是必然的。

唯一讓他們比較慶幸的是,他們花巨資送到夏國洺山書院讀書的那些子孫,都進入到了官員體系中擔任高官,這算是變相的給了他們很多話語權。

不過,這算是白高興,因爲,在新的體制下,話語權並不在某個官員的手上,而是在所有百姓手上。

於秋只是大致的將官員結構說了一下,時間就過去了大半個小時,至此,於秋的工作,其實就完成了一半,接下來具體怎麼做,就看薩頹格姆的了。

一張吐蕃全境的大地圖,被薩頹格姆在宴會場地的中央鋪開,上面十分清楚的標註着吐蕃高原的所有山川以及所有適合人居住的峽谷地。

衆多部落首領,還是第一次這麼整體看到吐蕃的地貌,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吐蕃有這麼多適合耕種放牧和生活的地方。

給所有的集體組織分配房屋,耕種農具,田地,放牧場所,將是薩頹格姆要完成的第一個工作。

索性,除去各大部落直系,最終需要他安置的集體戶百姓不過一百二十萬人左右,按五口人一戶算,不過是二十四萬戶。

按兩百戶一村來編,這些百姓會被編成一千二百個村子,每十村一鎮,就是一百二十個鎮,每十鎮一縣,就是十二個縣,每四縣一州,則是三個州。

也就是說,在薩頹格姆之下,有三個州級執政官,而這三個人都是夏國人。

很快,薩頹格姆就指着地圖給大家把第一個集體村的位置指了出來,這將是一個起示範作用的村子,而且,它將由於秋親自設計建造。

夏國的建築團隊很快就在一處靠近湖泊的山谷尋找到了一塊安全且平整的土地作爲村子的地址,開始清理場地。

燒磚瓦水泥的窯廠,則是在夏國的技術工匠們在山谷附近轉了半天之後就確定了下來,對於這些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房屋和建設了多少窯廠的夏國工匠來說,一切工作都顯得駕輕就熟。

不到三天時間,薩頹格姆就帶來了三個村子,大約六百戶百姓到了這裡,雖然這些人都是一窮二白的,除了幾頭當口糧的牛羊,沒有任何資產,但他們的到來,讓這裡的勞動力瞬間充實了起來。

數千人燒磚燒瓦燒水泥的場景很熱鬧,村子的建設也在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成型。

其實,在薩頹格姆看來,給這些集體戶百姓們修建磚瓦房屋有些過於奢侈了,但是於秋卻是覺得,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好,只有把房子修建的結實漂亮,能夠遮風避雨了,他們才能安心的定下來,好好的搞生產,那些還沒有被編成集體戶的吐蕃百姓,才更加想要改革的春風吹到自己哪裡去。

蓋房子的事情自認是不需要於秋親自去搞的,在各個團隊渡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的適應期之後,於秋就啓程往邏些城去了,因爲那邊頭朗日論贊已經快斷氣了。

“你讓我到吐蕃來,不會是讓我幫朗日論贊傳一封帛書吧!”去往邏些城的牛車上,李建成向於秋問道。

“當然不是,你四弟李元吉呢?”於秋笑着搖頭道。

“他有些怕見你,抱着能少見就少見的心態,躲在邏些城快活呢!”李建成如實答道。

於秋一點也不意外的道,“他既然喜歡躲在邏些城,那麼這次就讓他躲個夠。喊你們兩兄弟來吐蕃,不僅是因爲這裡是將來咱們控制世界的戰略要地,需要在這邊建設很多東西,還想讓你幫忙打通吐蕃往西亞和中亞的經濟命脈。”

“打通吐蕃去往中亞和西亞的經濟命脈?實不相瞞,我到高原上來已經有十多天了,現在呼吸都還有些困難呢!我根本沒有發現吐蕃這裡有什麼經濟價值。”李建成有些納悶的道。

現在他看到的是西域,中亞與中原相通之後,爆發出來的經濟發展潛力,至於吐蕃,海拔太高了,交通不便,高原反應直接絕了大多數人來到這裡的可能。

“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如果關中往劍南道的鐵路修通了之後,你猜,下一步鐵路會往哪裡修?”於秋笑着看向李建成道。

“你是說,鐵路會修到這高原上來?”李建成有些驚訝的道。

於秋搖了搖頭道,“不僅僅是修到高原上來,還會穿過這裡到西亞去。”

在後世,西亞的宗教文化佔領了這裡,甚至覆蓋了中南亞,一度影響着我國西南地區,現在則是相反,西亞的各種教都被滅掉了,華夏文化要從這裡,向西亞,乃至更遠的地方傳播了。

聽於秋這麼一說,李建成的思維瞬間被打開了,甚至眼睛裡都發出了異樣明亮的光芒。

如果真如於秋所說的這樣,吐蕃高原這一塊就大有可爲了。

因爲李建成知道,夏國與吐蕃高原的貿易量,一直處於全球前十,甚至吐蕃是夏國的三大主要採購國之一,僅次於李唐,因爲這邊有非常多的藥材和礦物以及高端的牛羊皮毛原料。

如果這裡的人口和耕種發展起來,華夏文明在這裡興起,那麼西亞和中亞地區,將再難以脫離中原。

因爲,這裡的戰略優勢不僅是在武力上,還在文化上。

歷史上的吐蕃王朝因爲可以四面搶劫而變的強大,那麼現在的吐蕃,也因爲可以向四面宣揚文化而變的影響力巨大。

李建成若是能打通吐蕃去往四面八方的渠道,那麼他將是吐蕃人,或者說宣揚華夏文明的大功臣。

現如今的李建成追求的是什麼?

可不是什麼權力和財富。

他的兒子李承道很快就會接任李唐皇帝位置,甚至,今後還可能做聯合執政聯盟的盟主,他還能有什麼權力地位方面的追求?

能讓他動心,甚至拼盡全力去做的事情,唯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已。

“你放心,我會竭盡全力完成你提出來的目標的。”李建成將腰板挺的很直道。

將李建成心裡的那點小九九摸的透透的於秋笑着點了點頭,又和他聊起了一些具體的想法,除了由夏國主導的從巂州,鬆洲進入到吐蕃高原的道路之外,還有從於闐方向,大小勃律方向,迦樓縷波方向,天竺國方向等四條通道進入到吐蕃高原的道路需要李建成去完成貫通,這些路可以是公路,當然,最好是鐵路。

別看這些都是大工程,需要海量的財力投入,可是於秋並沒有撥款給李健成意思。

他相信,總政中亞地區的李建成有很多賺到錢的手段,只需要稍微提點他幾句,他就能弄出很多個可以源源不斷的給修建這些通道提供資金的產業。

去往邏些的路程走了五天,李建成就和於秋聊了五天,當牛車抵達邏些城外的時候,李建成再看向那些出城迎接於秋的吐蕃百姓,就像是看到了一個個可以爲自己生錢的小樹苗。

難怪於秋注重發展治下的人口,原來,世界上最值錢的,其實就是勞動力。

於秋還是將招呼各國的國主和大臣的任務交給了李建成,與百姓們打了個招呼,收割了一撥積分之後,他就直奔吐蕃王宮了。

邏些城雖然是吐蕃的第一大城,但其實比中原地區的州城還小,甚至還沒有夏國最小的縣城大,至於吐蕃王宮,和夏國的一箇中型的酒店也差不多,即便是很多商人運送了很多夏國產出的精美裝修材料上來裝飾它,它修建的也並不是很華麗,至於後世人看到的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也就是薩頹格姆修建的,現在麼,它可能不會被修出來了。

因爲,薩頹格姆在夏國居住了十幾年,更習慣夏國的那些建築風格。

於秋在王宮主臥的火炕上,看到了已經瘦的皮包骨頭的朗日論贊,早前快馬趕回的薩頹格姆正守候在他的身旁。

這已經是於秋不知道第幾次見朗日論贊了,只是,這次見面的談話,尤其短了一些,只有朗日論贊說的四個字。

“交給你了……”

這四個字,彷彿用盡了朗日論贊全身的力氣,他還想要將薩頹格姆的手遞到於秋的手中,都已經不能夠了。

於秋也回了他四個字:“一路走好。”

然後,從朗日論贊已經垂下的手中接過了已經淚流滿面的薩頹格姆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道,“節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列爲貢品第三百零七章 對於書院的一撥推銷第四百四十七章 貨比三家第四百零一章 夏王入長安第三百五十六章 對持勸降第兩百零二章 賣菜第一百五十八章 把事做絕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環境改造工程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五十九章 寡婦村的軍議第三百七十章 偷雞竊取第一百零五章 領取牲畜養殖任務獎勵第九十五章 善用陽謀的於秋第三百六十九章 搞推銷的李淵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五百二十二章 春上的早晨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八章 說詞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第兩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賞菊的重陽節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八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國的火車第四百二十六章 長安和洺京的差別第七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軍演練展示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始上課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七十九章 經驗獎勵任務線第三百五十七章 搶救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五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計第二章 系統獎勵第十三章 進城前的準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兩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會模式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夏王府的國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禮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編闞棱第三十三章 寡婦們的想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準備第兩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撈能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對持勸降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九十章 大變樣的寡婦村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六十六章 給闞棱的建議第十三章 進城前的準備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場第兩百六十一章 形勢分析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百九十一章 步兵軍演競技開始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國防業務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國防業務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五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夜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兩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長安行第六十六章 給闞棱的建議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論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國的四大工程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四百四十八章 貨比三家的真正效果第一百九十六章 長安朝堂現狀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兩百四十五章 洺州銀行融資計劃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二十四章 把話說透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五百三十六章 網來了第兩百九十六章 坑倭進行時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錢的來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始上課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三十四章 殺豬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針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車帶來的改變第兩百四十章 建設規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時候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