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
水箱裡的魚,終於被於秋倒入了已經蓄滿水的水庫之中。
用蓄滿水來形容現在的水庫,其實也並不準確,因爲水不可能往上流,從溪水中引過來的水,最多隻能讓水庫裡面的水,與溪水保持在一個平面,目前,沿溪的這邊還有兩三米高的緩坡。
於秋自然是不打算在水庫裡囤積比溪水的水面還高的水,養魚的話,兩三米的水深已經足夠了,以後魚的尾數太多,或許可以考慮在溪水中安裝一些水車,不停的往水庫裡翻水,起到活水增氧的作用。
現在嘛!這空出來的坡地和水庫中的淺灘,正好可以整一整,種些水稻,小麥,於秋手上,可是有十斤系統出品的水稻種子和小麥種子。
放完魚,於秋又將溪水中那些被他之前設置的繩索攔截的樹枝清理了一下,給繩索減減壓,插在溪水中的魚網他也換了新的,在大家的食物不夠吃之前,他是不打算撤掉這個漁網設計的。
而現在,由於水庫中不斷的有魚產籽,於秋系統的記錄中已經有魚尾數六萬多尾了,目前相對應的獎勵,是農莊一座,只差一千多尾,達到六萬四千尾,獎勵就會升級成爲精緻農莊。
至於更好的多功能農莊,或者精緻多功能農莊,於秋是不敢想了。
因爲魚的數量到了六萬尾之後,雖然還在一定程度的上漲,但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倒退,水庫中已經大面積的出現了大魚吃小魚的情況,而想用一百來畝面積的水庫,養二十多萬尾魚,有點不現實。
後世有增氧機的魚塘,加各種最適合魚吃的飼料定時投放,每畝水域也只能養一千多尾魚而已,一百畝魚塘,也就十來萬尾左右,還得分割開了養,已經增氧和投石很困難,於秋可不覺得,這個時代可以突破後世的一倍多,只要能達到後世的一半,他都已經很欣慰了。
所以,這個水庫,於秋最多也就只能養六萬多尾魚。
現在他需要假裝自己在山裡蓋房子,所以,也不着急着回去,大黑帶着兩頭黃牛在溪水邊吃草,於秋不用管它們,在溪邊割了好幾捆魚草扔進水庫之後,於秋就開始在溪邊撒網打魚,給自己準備午飯。
今天,他打算待到水庫的魚尾數達到六萬四千尾的時候,將精緻農莊兌換出來。
兩條最肥的草魚被於秋架在了火堆上面燒烤,超過三斤的魚,養起來其實都不划算了,至於打上來的小雜魚,於秋全部都投放到了水庫中,飽餐了一頓之後,於秋就在水庫邊的一塊大青石上躺下休息,割魚草加打魚已經讓他有些疲憊了,不一會,他就睡了過去。
大黑的食量很大,西邊的青草,他一口就能捲進去好大一撮,當肚子裡的幾個胃都被他填滿之後,他便不再滿足於吃了。
黑洞洞的牛眼在身後兩頭黃牛的屁股後面看了看,他便一臉嫌棄之色向洺山深處走去了,最能體現它牛王身份的,就是交配權,對於公牛,他是沒有一點興趣的。
從下午睡到黃昏,當於秋撐着懶腰從青石上起身的時候,驚喜的發現水庫裡的魚尾數突破了六萬四千,都顧不上找大黑,他便先點擊了領取獎勵。
很快,一間佔地面積足有三千多平米的農莊,便出現在了於秋指定的山坡位置。
白牆紅瓦,一丈多高的牆院,依着山勢而立,讓於秋還沒有進莊子,就喜歡上了它。
系統都說精緻的東西,那肯定是精緻到了這個時代能建造出來的最頂尖的程度。
推開兩扇足有一丈多寬的厚實木門,於秋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有五百多平米大的前院,正對大門的是正屋,由四間八扇門,挑高足有五米的大房子組成,現在那些門都敞開着,於秋一眼就可以看到屋內的擺設,每間屋子足有一百五六十平米,裡面整整齊齊的擺着八張大方桌,每張方桌還配有四條一米多長的板凳,四間大屋,那就是三十二張桌子,加上正上方一長排的太師椅,擠擠可以坐下兩三百號人。
屋內的燈具,牌匾,壁畫裝飾,乃至採光的設計,都極爲合理,給人一種豪華精緻的感覺,卻又沒有脫離這個時代的建築技術範疇,現在已經快到了黃昏時分,但屋子也不需要點蠟燭,於秋一眼掃過,就能將情況盡收眼底。
當然,這不是重點,精緻農莊,主要體現在一個‘農’字上面,前院左右兩側是門房,靠牆院邊角一排則是農具房,足有三十六間之多,面雖然沒有擺放各種鐵製農具,但是有很多架子和桌子,靠正屋的左右兩側,有兩間大火房,足有斤百平米,裡面鍋竈,蒸籠,案板,菜架,應有盡用。
院牆的左右兩側最邊角處,則是兩條足有近百米長的牲畜棚,挑高有四米多,十分通風,水槽,食槽,門欄,可謂是一應俱全,即便是飼養百頭牛馬,地方也夠用。
牲畜房的最角落處,則是茅房,從地磚,到牆壁,都貼有瓷磚,而且連便缸都是沖水設計的瓷盆。
左邊側院子內有四長條寬敞且通風的大屋,屋內整齊擺放着大小不一竹製箱籠,是飼養家禽的地方,照其每間三百多平的建築面積,以及過千個箱籠來計算,四間大屋,即便是飼養過萬隻雞鴨也是足夠的。
右邊側院則是磚石結構爲主的房屋,也是四長排,除了整體的房頂,每排由一米多高的矮牆分割成三十間,四排足有一百二十間,裡面設計有磚石結構的食槽和較爲通暢的排水系統,直通院子外面樹林裡的一個巨大的化糞池。
每幾間房舍中央的空地,還有一個按壓井,於秋按壓了幾一下,立即有清水從皮管裡出來,看來,這是一個絕佳豬舍,每間屋按七八頭算,擠一擠,這裡可以養上將近一千頭豬。
正屋兩側有兩個大拱門,穿過拱門之後,仍然不是居住的後院,而是一個面積同樣有五百平以上的中院,裡面除了左右兩側靠牆的兩間茅房,就是榫卯結構建造起來的三間大屋。
這些大屋挑高同樣有五六米,頂上設有通風,採光的窗口,正中最大的一間擺放的,是一些高大木架,木架上面分很多層,放置可以任意抽出來的竹製簸箕,看來是蠶房。
左邊一間屋子裡面有成排的織機,應該是織布房,右邊一間屋子,有好幾個小水池,還有許多晾曬的架子,應該是染房。
穿過中院,再往後走,纔是用於居住的後院,靠中院的院牆以及兩側各有十幾間獨立的房屋,加起來總共有五十六間,每間房屋都隔有三間大小不一的房間,和一個二三平左右的廳堂,正中靠山體最大的一間是主屋,整個都在山壁以內了,而且,每層有兩百多平,有三層的高度,站在三樓的陽臺上,能夠俯視整個農莊還有水庫。
所有的房間裡面都有暖炕以及室內洗手間設計,必須要的桌椅,衣櫃,水壺器皿,牀上用品之類的傢俱,也應有盡有,基本拎包就可以入住。
“精緻,這簡直太他麼精緻了。”於秋在三樓主臥的陽臺上俯視了後院中央三百多平的花園,以及整個農莊之後,大讚道。
這座農莊可比他想象的要好的多了,幾乎達到了這時代建造技術的巔峰,不理想的地方,就是沒有設計成很科學的現代化農莊,所有的養殖都是獨立分割開的,不像後世的現代化農莊,一條龍的設計,將生產能力最大化,也沒有給做工的工匠,留出足夠的空間。
另外,除了一丈多高的院牆,也沒有任何防禦或者逃生系統,想來,那是多功能農莊才具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