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畝產量三萬斤!

(0685)

宋應星猶豫片刻,緩緩的說道:“大人,在下愚直,有話就直說了。這個集體農莊,目前看是挺好的,生產的效率很高,屯丁的幹活積極性也很高。但是,時間久了,生產效率可能會下降的,屯丁們可能會有其他的想法。要是不作出一定的改變,這個農莊無法長久存在。”

張準意味深長的說道:“爲什麼呢?”

宋應星直言不諱的說道:“屯丁們的收入,和他們的產出,嚴重不成比例。比如說,第一農場,年產糧食幾百萬斤,分到屯丁手上的,卻只有幾十萬斤。屯丁的獲得,是產出的三成左右。而其他的分田到戶的民衆,每畝地只要上繳四十斤的賦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是產出的八成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九成。這麼大的差距,肯定會引起屯丁們的心理不平衡的。”

“古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農莊的屯丁們,發現自己的收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比例,他們肯定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怠工辦法,破壞生產。即使有監工,也無法完全保證磨洋工的現象出現。除非是大人大幅度的提高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的收入,和外面的民衆持平。”

張準點頭說道:“沒錯,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因爲,農莊不屬於屯丁,他們只是被動的幹活,因此時間一長,就沒有了積極性。但是,要是我x後,慢慢的將農莊的所有權,都轉交給屯丁呢?又或者,在所有的農場裡面,我實行的都是每畝地四十斤的稅率呢?”

宋應星思索片刻,欣然說道:“要是這樣的話,積極性保持的時間,會長很多。可能,相對於單門獨戶的生產,大型化的農莊,還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農莊有更大的應對能力。”

張準微笑着說道:“正是如此。我用農莊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好像農莊這樣的生產方式,其實是可以推廣到農林牧副漁的所有領域的。湖泊太大,一個人管理不了,那沒有關係,可以幾戶人家,甚至是幾十戶,幾百戶的人家,聯合起來經營。出海捕魚,一家人沒有足夠的錢買漁船,可以多家聯合起來。”

“正如你所說,單門獨戶的經營,存在太多的先天不足,特別是對抗風險的能力很小。或許大家都注意到了,最近十幾年,全國的氣候變化,非常的糟糕,有越來越冷,越來越乾旱的趨勢。好像北方的大旱,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了,我們山東,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以前,打一個灌溉井,只要五丈左右就有水出,現在至少要打十丈,有個別地方,即使打二十丈,都找不到水源。這充分說明,要是我們繼續保持單門獨戶的經營方式,很困難面對更加嚴峻的考驗。打一個灌溉井,至少需要三百兩銀子,這是一般的農戶,根本無法承受的。”

徐正明有點不解的說道:“大人的意思,是要讓大商家介入?”

張準緩緩的說道:“要是有大商家加入,自然最好。要是沒有,也沒有關係。第一錢莊,是可以貸款的。當然,貸款不是貸給私人,是貸給多個農戶的合作體。或許,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爲合作社。”

徐正明皺眉說道:“貸款……萬一出現失誤,無法償還貸款,那怎麼辦?難道將貸款的所有百姓,都全部抓起來?這是要引發動亂的,還請都督大人三思。”

張準有條不紊的說道:“這當然是有風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包賺不賠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各行各業有才華的人還是很多的。只要條件允許,他們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子來。只要賺錢的人比虧本的人多,貸款就是沒有風險的。”

宋應星老老實實的說道:“都督大人,你的說法,有點超出在下的理解能力了。這種聯合經營模式,恐怕不僅僅是農科司能夠處理的,需要政務部頒佈相關的具體法令。我們農科司,關注的乃是生產方面的技術問題。”

張準說道:“的確如此。有關政策方面的指引,大都督府政務部會有詳細的條文頒佈。農科司方面,主要還是關注技術進步。下面,我們研討一下有關輪作的問題。”

宋應星說道:“好”

對於農作物的輪作,宋應星是絕對有研究的,他還撰寫過專門的著作。因此,在這個領域,他是有充分的發言權的。

積極發展間作套種,中國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氾勝之書》中,就有關於瓜豆間作的記載。公元六世紀出現的《齊民要術》一書,更是明確的敘述了桑與綠豆或小豆間作、蔥與胡荽間作的經驗。宋代以後麥豆間作、棉薯間作等已較普遍,其他作物的間作也得到發展。

農作物的間作,包括高、矮杆作物間作和不同作物種類間作,如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的間作等多種類型。最常見的間作,就是小麥與蠶豆間作,甘蔗與花生、大豆間作,高粱與粟間作等。林糧間作中以桑樹、果樹或泡桐等與一年生作物間作較多。

張準要宋應星研究的,乃是玉米、紅薯、土豆等外來的農作物,和水稻、小麥、豆類等本土的農作物之間的間作。這是一個全新的話題,需要宋應星他們去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前世的張準,是工人家庭出身,對於具體的農業生產,不是很清楚。

然而,宋應星的反應,明顯有點奇怪,頗有點不以爲然的樣子。顯然,他對於玉米、紅薯、土豆這些外來的農作物品種,不是十分的在意。在他看來,只要搞好本土農作物的種植,就足夠滿足全國的需要了。說得更準確一點,是做好水稻、小麥和豆類的種植,就已經足夠了。

毫無疑問,宋應星在農業生產方面,具有相當的知識,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他畢竟是正統的讀書人,他的思想,依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某些影響,比如天朝上國主義嚴重,固步自封,排斥外來的事物。他甚至看不起種植經濟作物。以前,有人利用田地種植甘蔗之類的,就遭受到宋應星的強烈抨擊,爲此還鬧出不大不小的風波。

張準察言觀色,感覺宋應星的思維,的確需要開拓一下。過度的自我,對他的成長,非常的不利。沉思片刻,張準緩緩的說道:“玉米,土豆,紅薯都是好東西,要充分的推廣開來。這三樣農作物,看起來不起眼,其實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又耐乾旱,田間地頭,門前屋後,庭前院後,山林野地,都可以種植,不會和傳統的農作物爭奪田地。”

“或許,這些農作物的味道,大家還有些不習慣。我知道有些人說玉米的味道怪怪的,紅薯的味道也不好,土豆更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弄來吃。但是,必須告訴大家,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糧食,是可以滿足人體的需要的。在災荒到來的時候,總要比草根、觀音土的要好。”

說到這裡,張準的語調,逐漸的低沉下去,冷峻的說道:“外面的情勢,或許你們不太清楚,纔沒有感覺到推廣這些外來作物的緊迫性。我現在告訴你們,外面的情況,非常的不樂觀。”

“長期的戰亂,長期的乾旱,導致大片的田地荒蕪,今年的糧食產量,必然會大大的減產。沒有了糧食,就會產生大羣的災民。我估計,到時候會有大量的災民涌入山東。要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糧食救濟,我們自己也會亂。”

“然而,水稻和小麥這兩項主要的農作物,想要一下子提升太多的產量,不太可能。因此,我們還是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在玉米、紅薯、土豆這三者上下功夫。宋應星,你對水稻和小麥的研究,都很有經驗,我希望你可以專心致志的對這三樣的農作物進行研究。”

宋應星有點不情願的說道:“謹遵大人的吩咐。”

他的確有點排斥外來的農作物。這種思想,他從小就有,並不是長大以後才形成的。在他看來,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連老祖宗的東西,都不給予真正的重視,整天想着外來的農作物,那算什麼事?搞好自己的本行是正經

張準想了想,緩緩的說道:“宋應星,我告訴你,玉米的最高產量,可以達到每畝兩千斤……”

宋應星失聲說道:“什麼?兩千斤?”

難怪他有這麼大的反應。當時的糧食最高畝產量,乃是江南最好的稻田,大概每畝產量在五百斤以上。一般的水田,都是在四百斤左右。要是在黃河流域,水稻的產量,還要更低一些,通常只有三百斤,有的甚至還不到三百斤。至於小麥的畝產量,一般也是三百斤左右。這個玉米的產量,每畝地居然可以達到兩千斤,那實在是太駭人了。

如果每畝地玉米產量可以達到兩千斤的話,青州府總共有三百多萬畝的田地,加上山區的土地,超過一千萬畝,可以用來種植玉米。每畝兩千斤,一千萬畝,就是足足……宋應星感覺自己的思維,有點跟不上了,腦海裡甚至有點窒息的感覺。

張準看到宋應星的驚訝表情,就知道自己驚嚇到這位明朝的農業科學家了。也難怪,玉米畝產量兩千斤,是四百年以後才達到的。這個數字,也基本上是試驗田的數字。爲了達到這個產量,玉米的種子,經過精心的培育,生產過程,也得到全方位的監管,纔有這樣的驚人產量。在明朝,兩千斤是肯定達不到的,有五百斤就很不錯了。

但是,張準決定不揭穿這裡面的隱情。他決定用這個數字,來刺激一下宋應星,讓宋應星有點愚昧的自大思想,出現裂縫。自己對宋應星有期望,有期待,還有給他一點點的壓力。玉米是外面傳來的農作物,咱中國人什麼都好,就是一點不好,天朝上國的思想很嚴重,反映到農業生產方面,只看重糧食作物,只看重五穀,其他的都被蔑視。玉米這個外來的新生物,被蔑視是自然的。

說真的,玉米傳到中國,已經至少有三十年的歷史了。在萬曆初年,隨着海上貿易的放開,玉米就傳入了福建等地。福建當地的官府,在開始的時候,也曾經小規模的推廣過種植。但是,爲什麼後世這麼好的東西,無法迅速的推廣開來?無非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當時的玉米,產量其實不咋的,和水稻、小麥相比,完全沒有優勢。一般屋前屋後的玉米產量,都只有兩百斤左右。因此,要讓百姓不種水稻和小麥,改種玉米,那是不可能的。第二個,就是玉米不太好吃。沒改良過的玉米,的確很難吃。玉米剛剛傳進來的時候,福建當地的民衆,都是拿玉米來餵雞餵豬的,人根本不吃。

嗯,這個完全是心理上的慣性思維作祟的問題。就好像是當年的番茄,一直都被認爲是有毒的,誰也不敢吃,還被附上了多種多樣的荒誕的色彩。其實,只要大家都接受玉米的存在,它的味道,就會好得多。

張準要讓玉米大力的推廣開來,少不了農科司的努力。農科司的努力,有兩個方向。第一個,就是積極改善玉米的品種,提升玉米的產量。畝產量只有三百斤的玉米,肯定是要被唾棄的。但是,如果畝產量超過五百斤,接受的人就多了。要是畝產量超過六百斤,不用虎賁軍強迫,百姓們自己都會積極的種植了。

第二個,就是積極改善玉米的口味。口味這東西,真的是比較難琢磨的。其實,在張準看來,現在的玉米,好像也不是很難吃。至少,他覺得味道還可以。然而,百姓們不喜歡,他也不能強迫。他總不能說,你們要是不吃玉米的話,我就將你們都抓起來吧。

張準要農科司大力的推廣玉米,就是希望給百姓們強烈的心理暗示,認爲虎賁軍大力推廣玉米,他們是應該順應潮流的,接受玉米這種農作物的存在。因爲,這兩年來,只要緊跟虎賁軍的腳步的人,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反的,要是不聽虎賁軍的話,下場就很糟糕。

張準笑了笑,緩緩的說道:“其實,玉米的產量還沒有什麼,紅薯的產量纔是最可怕的。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種兩次紅薯。一畝地的紅薯年產量,加起來超過兩萬斤”

這一次,連徐正明都目瞪口呆了。

兩萬斤

這是什麼概念?

張準莫非是說錯了一個字?

兩百斤還差不多,天,還兩萬斤

【作者注:紅薯的產量,的確很高,歷史記錄是三萬斤以上。一般地區都是兩萬斤左右。多數地方分爲春夏兩次種植。】

張準肯定的說道:“我不是吹牛,這是有人實踐證明的數據。紅薯的最高畝產量,實際上已經超過三萬斤。當然,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條件,暫時還做不到。不過,只要我們努力,不遺餘力的培育良種,改善耕種辦法,達到這個數據的一半,也不是不可能的。”

宋應星和徐正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不可思議。畝產量兩萬斤,這完全是無法想象的。然而,張準說的有板有眼的,好像的確是有那回事。不得不說,這個數字,的確是刺激到他們倆了。

好大一會兒以後,宋應星才艱澀的問道:“都督大人,你不是在信口開河吧?紅薯那個東西,如此的神奇?”

他對這個數字,的確是太懷疑了,因此,在說話的時候,就有點不太客氣了。事實上,宋應星也不是一個太願意折腰事權貴的人物,否則,也不會連一個有品級的職位都混不上了。

張準肯定的說道:“我沒有說謊,你們可以自己嘗試。你們的嘗試,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點,要儘可能的培育高產品種。第二點,就是監視整個生產過程。”

宋應星輕輕的咬咬牙,緩緩的說道:“都督大人,要是你說的是真的,在下一定會努力的驗證的。”

張準繼續說道:“其實,紅薯真的是個好東西。紅薯本身可以吃,莖葉也可以吃。人可以吃,牲畜也可以吃。在豐年的時候,可以用來餵養牲畜,增加豬牛羊的產量,豐富市場。在饑荒的時候,就是人的主糧。”

“別看這個紅薯毫不起眼,要是搞好了,就等於是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了。現在,老百姓的家裡,連人吃的糧食都無法保證,哪裡來的糧食餵養家禽家畜?但是,如果有了大量的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餵養家禽家畜的飼料,就有了保證。”

宋應星用力的點點頭。

他很懷疑張準的話,卻又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張準的話,的確是真的。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認真的驗證一下,張準的說法,到底是在信口開河,還是確有根據。

看到張準有事要忙,老田頭就告辭離開。

張準點頭說道:“你們先走吧。徐正明,你留下,我有事情和你單獨談。”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第70章 又準又狠的海盜弓箭手第181章 水泥,沈凌菲第458章 黃縣,城牆,流血,死得差不多第350章 大有來頭的姬玉情!第351章 聞香教有大動作!第652章 毀滅北直隸!第529章 動若脫兔,迅若奔雷第424章 董淑嫣上門第587章 三年之內,進攻瀋陽!第740章 大炮,戰艦,統統都要!第5章 魚就是這樣扎的第807章 都是大、大、大、大船!第629章 塵埃落定,多爾袞、多鐸被活捉!第134章 被凌遲的獵手第870章 親自到河南去拐賣人口?第438章 徹底打斷倭寇的脊樑骨!第337章 炮轟南京城!第461章 戰爭之神第886章 冬天打雷,不是好兆頭啊!第289章 來了個火炮專家!第591章 張準能在朝鮮呆多久?第918章 祖大壽的末日第666章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第748章 韃子撤退了,追擊行動開始!第124章 水路開進第957章 鄭成功要火燒赤壁?第520章 這是何等的腦殘……第4章 準備去撈魚第456章 韃子,一個都別想跑!第758章 朝廷要將包袱扔給虎賁軍第896章 崇禎十年到來了第946章 我要去遼陽!我要去看皇太極投降!第416章 第一波的攻擊第260章 水稻豐收在即,冬小麥開始播種!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第1039章 未來的世界,到底會怎麼樣呢?第495章 懿安皇后張嫣第1036章 有關國號的問題第151章 你是壞蛋!你想佔別人的便宜!第737章 我想吃你……第149章 我教玉麟哥哥寫字第388章 高弘圖說,可以!第424章 董淑嫣上門第350章 大有來頭的姬玉情!第233章 舒布魯被打死了!第909章 有韃子主動投降了!第247章 美到慘絕人寰第431章 劍牙艦也要下餃子!第771章 你來吧!我等你好久了!第134章 被凌遲的獵手第86章 他媽的當漢奸還當得光榮無比!第943章 你會當皇帝嗎?第5章 魚就是這樣扎的第386章 黑名單第108章 放槍!示威!第300章 劍牙艦!第16章 寧爲雞首,不爲牛後!第68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721章 虎賁軍有百萬騎兵?第74章 將距離縮短到50米!第275章 鰲拜的逆襲!第111章 你不要坑我!第91章 膛線的問題,如何解決?第379章 查明真相,還我清白!第699章 明明有大米飯,偏要搶窩窩頭!有病!第304章 紛至沓來的美人兒第986章 宮本武藏?第361章 繼續來?繼續揍你!第699章 明明有大米飯,偏要搶窩窩頭!有病!第881章 謠傳,肯定是謠傳!第918章 祖大壽的末日第69章 哪裡來那麼多的海盜?第713章 一不小心又顯擺了第1063章 這是我的家門口!第692章 目標!濟州島!靜悄悄的!第582章 西暖閣,崇禎(2)第830章 皇太極抹黑悄悄的回到瀋陽第46章 生夏宗,火星旗,誓詞第693章 你還沒告訴我玻璃的秘密……第463章 一槍撂倒他!第883章 孫傳庭的串通第671章 一個韃子都沒有跑掉,全殲!第271章 看來,今晚要很熱鬧第1022章 最終的決戰(2)第29章 將粗鹽變成精鹽第201章 搞農莊,抓到了王健第155章 彈壓流言蜚語第21章 一個都沒有跑掉第517章 韃子!第三次入寇!第339章 將史可法變成太監!第763章 不能襲擊,那就強攻!前進!第487章 秒殺!孤注一擲!不要命了第781章 虎賁軍進駐遼東!韃子放棄大淩河堡!第508章 叛軍的心亂糟糟第672章 悄悄的再坑皇太極一把第768章 若無其事的皇太極第206章 大開殺戒第437章 倭寇既然來了,就不要回去了第543章 幫我拐點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