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武術,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爲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
形意拳發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鬆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廣泛的傳播,近百年來名手輩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東渡日本,教授留日學生,遂把形意拳介紹到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形意拳被列爲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在全國各地都有開展。此外,在東南亞、日本、美國也有形意拳傳習,並有專門團體和刊物。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和十二形拳爲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爲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爲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爲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帶流行的形意拳多稱爲“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龍、虎、雞、鷹、蛇、馬、貓、猴、鷂、燕)和四拳八式(頭拳、挑領、鷹捉、粘手)爲基本拳法。樁法有雞腿樁、鷹熊樁。單練套路有龍虎鬥、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術內容有所不同外,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帶的形意拳,拳勢舒展,穩健紮實;山西流傳的形意拳,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一帶的心意拳,拳勢勇猛,氣勢雄厚。
拳術起源
形意拳尊嶽武穆爲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習藝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嶽武穆拳譜,後以岳飛拳譜爲理論,把大槍術化爲拳法,並融合原來學的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山西戴氏心意拳發展出來的,並加以定名。
拳術特點
形意拳具有以下特點:①簡潔樸實,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②動作嚴密緊湊,"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擰繩一樣,毫不鬆懈。③沉着穩健,身正,步穩,“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動作強調上法上身,手腳齊到,一發即至,一寸爲先。拳諺有“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之說。形意拳講究“三節”、“八要”。三節是:“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從全身講,頭與上肢爲梢節,軀幹爲中節,下肢爲根節;上肢以手爲梢節,肘爲中節,肩爲根節;下肢則分爲胯、膝、足三節。做到三節的要求,就能保證周身完整一體,內外合一。八要是:三頂(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外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吞象容)、三扣(肩扣,則力氣到肘;膝胯扣,則全身氣湊;手足指掌扣,則周身力厚)、三圓(胸要圓、背要圓、虎口要圓)、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兩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氣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頸要挺,脊要挺,膝要挺)。這樣,就可保證身體各部姿勢正確舒展。形意拳包含着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技術、戰術內容,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鬥意識。拳諺說:“遇敵有主,臨危不懼”。在戰術思想上,主張快速突然,以我爲主,交手時先發制人,“乘其無備而攻之,出其不意而擊之”,“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在攻防技術上,提倡近打快攻,搶佔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腳踏中門襠裡鑽”,“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形意拳主張頭、肩、肘、手、胯、膝、腳七法並用,處處可發,“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了便加膝”,並且要求虛實結合,知己知人,相機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擊理論有6項原則,即工、順、勇、疾、狠(不容情)、真(使敵難於逃脫),稱爲"六方之妙"。這6項原則對培養攻防意識,訓練技擊技術具有指導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訓練。第1步功夫是“築其基,壯其體,使骨體堅如鐵石”,爲技術提高打下良好基礎,這稱爲“明勁功夫”。第2步要練“暗勁和化勁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剛柔相濟,精神貫注,形神合一,以意導體,以氣發力。可見,形意拳對人體各項生理功能要求是相當高的。形意拳動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剛可柔,不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鍛鍊,近年來醫療體育方面也已採用。
形意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以及它的技擊價值、健身價值和表演價值,早已被廣大羣衆所認識,學練者遍及神州大地,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爲了幫助初學形意拳的朋友們糾正和克服在學練形意拳過程中較常見的毛病,現將這些毛病歸納爲“十病”。
1.歪頭縮頸,其勢不正,前俯後仰,皆身是病。
2.張口吐舌,雙目無神,任督難通,視物不清。
3.左右歪斜,駝背弓腰,重心不穩,步法不靈。
4.挺胸吐腹,努氣拙力,氣難下沉,心身受損。
5.出拳直臂,雙肩高聳,三節不明,勁力難順。
6.肛門不提,丹田氣散,內中空虛,元氣虧損。
7.胸腹暴露,兩肋開張,自身不嚴,敵易入侵。
8.突臀挺胯,敞膝開襠,中門無守,敵攻難防。
9.腕成死彎,出拳上揚,攻擊無力,易被人拿。
10.虛實不分,陰陽不明,開合無度,變化失靈。
以上爲初學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們注意糾正和克服。
“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何爲“十目”?車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動作和形象名稱而言。它的具體內容是:斬截、裹挎、挑頂、雲領,這四項爲動作名稱;雞腿、龍身、熊膀、猴相、鷹捉、虎撲,這六項爲形象名稱。凡學練形意拳的,這“十目”就是規範動作的標尺,故必須認真體會,循此去做,不可隨心所欲,另闢蹊徑。“十目”與“十六”練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幾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論的全部精華,務需認真體驗,才能使拳藝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麼是“十目”和“十六”練法,就要在“練”字上下功夫,在車氏形意門中,將“練”歸納爲“十練”。
形意八卦拳
相傳郭雲深與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曾經論武相交,認爲八卦掌與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補之功,不禁止門下相互學習,兩門之間以兄弟相稱,故習形意拳者多同時學習八卦掌,稱爲形意八卦拳。但考證歷史,兩派的交流,應該開始於李存義與程廷華,兩人均在北京天津一帶教拳,兩人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門下多同時學習八卦掌,著名的代表人物爲孫祿堂、尚雲祥、程有龍,程有龍又傳於何廣、馬德山等人,但是他們尚謹守門派之別。真正以形意八卦拳爲名授徒,則是開始於河北張佔魁一派。
意拳
王薌齋,自稱爲郭雲深弟子,自創意拳(晚年又改名爲大成拳)。其功法雖脫胎於形意拳門下,但多加入王薌齋本人的心得。王薌齋本人認爲此拳爲拳技之大成,故名大成拳。自認不列名於形意門下,故許多形意拳門人也不認爲此拳爲形意拳之分支。
五法八象(象形術)
薛顛自稱受到靈空禪師傳象形術,但有人考證象形術的拳理、心法與形意拳無異。象形術應該是薛顛以形意拳拳理爲基礎,結合個人體會,加上華佗五禽戲等內功而產生,可視爲形意拳的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