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棄文從商
一九八八年,初夏。
“五一”節那天上午,天空湛藍,陽光燦爛。葉叢文和孫玉潔從市區內乘公共汽車來到郊外動物園。
動物園大門口外早已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排排自行車存放在大門口處的兩側,門前的那片空地上到處是賣小吃、飲料、彩色氣球的流動攤點。在各個攤點跟前,一些父母領着自己的孩子前來擁擠着,讓孩子們挑選着自己喜愛的食品或玩具。
前來遊玩的人們已在售票窗口前秩序井然地排起了一條長龍。葉叢文胸前掛着一部海鷗牌的照相機,牽着孫玉潔的手來到長龍隊伍的末端。等候了老半天,葉叢文花了一元錢買到了兩張門票。這時,兩人才跟隨着那潮水般的人流一起涌入了動物園。
人們進了動物園裡,眼前就像變魔術般地換了一番景色。葉叢文和孫玉潔相伴相隨地往前走,視野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映入眼簾的是大自然的翠綠色。這裡到處綠樹成蔭,竹林青翠,成片成塊的草坪彷彿讓大地鋪上了一層綠毯,其間點綴着朵朵盛開的野花。從遠處偶爾傳來一、兩聲低吼的虎嘯,給人一種迴歸於靜謐山林的感覺。園內佔地寬廣,各個動物展館之間雖離得比較遠,但有曲折蜿蜒的林中小道連接通往各處。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穿行於其間,不禁讓人換了一種心境,豁然開朗。
葉叢文手握照相機,不時地停下腳步,爲孫玉潔選景拍照。他還請一個路過的小女孩爲他倆拍了幾張背景不同的合影。兩人悠閒地走走停停,看了幾個動物展館之後,便來到了假山景點觀賞羣猴。
上小學時,葉叢文就津津有味地捧讀過N遍《西遊記》了。或許是腦海中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這個形象太深刻了的緣故吧,他對那些頑皮可愛的猴子們頗有興趣,樂呵呵地趴在圍欄那兒往猴羣裡扔帶殼的花生,挑逗着那些機靈敏捷、活蹦亂跳的猴子,開心地玩耍了好一會兒。最後,在孫玉潔的催促和拉扯下,他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我想起一個笑話,你想聽嗎?”葉叢文說道:“這猴山上有隻猴子,長得奇醜無比,只要走出來,那是人見人吐。那天我來看見它,就嘔吐了一地。”
“是嗎,它在哪?”孫玉潔探頭探腦,好奇的問道。
“可是,你最好也別讓它看見你,不然猴子也會嘔吐一地的喲。”
“爲什麼呢?”
“在我眼裡,你長得是這麼漂亮;可在猴子眼裡,你可是長得奇醜無比喲。”
“你壞死了!”孫玉潔嬌嗔地說道:“我打你、找你!”
在動物園裡,葉叢文和孫玉潔一路上東瞅西看,不知不覺中,他倆都感到有些走累了,便在林蔭道旁樹下的一張石椅上坐下歇息。葉叢文把掛在脖子上的照相機摘下來,隨手將它放在孫玉潔的身旁,來到不遠處的一個小賣部買了兩瓶可樂汽水,返回後與孫玉潔肩並肩地挨坐在一起。兩人心情輕鬆地喝着汽水,卿卿我我地閒聊起來。
“叢文,有個問題你得回答我,”孫玉潔把一張粉臉輕靠在葉叢文的肩膀上,羞澀而柔聲地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娶我呀?”
孫玉潔的父母都是街道廠的工人。她是家中長女,下有一弟一妹都還在讀書,家裡的經濟條件不算好,生活境況也很一般。
“這個嘛,”葉叢文只要一提起結婚的事就頗感頭痛。擺在他面前的問題首先是經濟條件有限。此時,他側過臉來,歪着腦袋想了一下,表情無奈地說道:“過些時候再說,好嗎?”
葉叢文的心裡非常喜歡孫玉潔。她,漂亮大方,性格溫順,善良賢惠。孫玉潔每次來到他的宿舍,都主動地幫他收拾着亂七八糟的房間,並手腳勤快地把他那一堆髒衣服全泡在鋁桶裡給洗了。每每跟她待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心情就會變得格外爽朗。如今對她的那種愛戀情懷,使他感覺到生活是格外的美好。
“還等到什麼時候呀?人家曾清婷都結婚了嘛,”孫玉潔臉上露出有些不高興的神色,撒嬌地說道:“我們都好了兩年多了嘛。”
孫玉潔和曾清婷是棉紡廠同一個車間裡的擋車工,兩人的關係十分要好。當年,就是曾清婷把孫玉潔介紹給葉叢文認識的。後來,曾清婷與畢自強的感情因爲趙一萍的出現而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就與她以前的第一個男朋友韋建國重歸於好。韋建國是廠裡的一名機修工,與曾清婷原是老鄉關係,如今又同在一個車間裡工作。而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曾清婷和韋建國就登記結婚了。
“我們單位規定:男同志必須年滿二十五週歲,才准許登記結婚,也纔有資格分到單位的住房呀。”葉叢文要等到八月份才年滿二十五週歲。不過,他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當前所面臨的經濟窘境,非常感嘆地說道:“唉,我恨不得今天就娶你回家,可這年頭結婚辦事是要花費一筆錢的嘛。你知道,我工作這幾年並沒有多少積蓄。我不想太委屈你了。”
“這辦喜事的花費,這也不能全靠你呀。不是還有我嗎?我多少也還能攢點呀。”
常言道: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可是對一個男人來說,人生有兩件大事:金榜題名時和洞房花燭夜。葉叢文自從大學畢業參加後,每月在單位裡存款二十元,從工資單中扣除,爲的就是將來好結婚辦喜事,儘管這樣的做法也不過是一件杯水車薪的事情。如此一來,每月到手的薪水,也僅僅能勉強維持當月的生活。而當時社會上置辦結婚的費用,通常沒有三、五千元是辦不下來的。爲此,一些年輕人往往就爲了結婚那一刻能夠風光體面一些,卻不得不省吃儉用地過上好幾年的清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