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國家:在‘夏後杼鼎’內壁刻的銘文上描述了夏後杼將都城從原東遷到老丘,說明一個事情,夏朝有都城。
杼派人討伐東夷,將統治擴張到東海之濱,東夷部落向杼
納貢祝賀,這幾件事說明夏朝的版圖非常大,形成一個非常統一的部落聯盟國家。
宗教禮儀:銘文描述了夏人爲‘杼’舉行過”報祭“,還有鼎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禮器,鼎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在夏代就有祭祀。
因此,‘夏後杼鼎’雖然不會說話。
但它卻告訴了我們很多被歷史掩埋的信息。
近代以來,對《史記》上記載的夏朝是否存在爭議很大。
事實上,不僅夏朝是否存在存在很大的爭議,商朝也是有非常大的爭議的。
因爲商朝的歷史也無可查考。
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證明了商朝的存在。
而對夏朝的研究,主要是依靠歷史文獻記載,比如《史記》,《竹書紀年》,《尚書》等。
以及偃師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被有些學者認爲是一個‘夏墟’。
不過還有些學者對‘夏墟’存在疑問。
衆所周知,二里頭遺址有四期。
它的一期二期遺址出土主要是一些陶器,沒有文明標誌的東西,青銅器和文字,其實沒進入文明階段。
後面的三期四期進入了文明階段,但按時間很多人認爲早商,和夏朝無關。
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缺乏考古實物例證和文字表明其存在。
尋找夏王朝存在的證據,成了近半個世紀中國學者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96年啓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就是中國學者對尋找夏王朝存在的證據的一方面努力。
這項文化工程作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持續時間長達五年,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等學科,直接參與的專家學者達200人,耗資巨大。
最後遺憾的是,由於結題爭議太大,‘夏商周斷代工程’未通過國家的驗收。
直到現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文明的門檻,在國際學術界仍然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陳銳在夏城廢墟里發現的‘夏後杼鼎’,告訴了全世界一個答案。
一個關於中國古文明的答案。
夏王朝是否存在。
存在!
這點已經毫無疑問了。
夏王朝是否跨進了文明的門檻。
跨入了!
事實上,相比同時期的中東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夏王朝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文明。
夏代有非常完備、成熟、進步的官方文字,夏篆。
夏代擁有相當先進的青銅冶煉技術和青銅鑄造工藝,能夠鑄造出紋飾細密複雜、精美、器形碩大的‘夏後杼鼎’。
夏代是一個相對統一的部落聯盟制國家。
夏是由夏后氏、有男氏、褒氏、費氏等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爲首。
夏代擁有非常完備的宗教禮儀。
將‘夏後杼鼎’放在孕海珠空間。
陳銳離開了空間。
繼續搜尋埋藏在夏城廢墟里的器物。
接下來的幾天。
陳銳搜遍了整個夏城廢墟。
令陳銳非常驚訝的是夏城遺址的規模並不小。
有宮殿,有佔地很廣的夯土臺基,有廊民、庭院、城門等,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城池寬厚、極爲壯觀。
在宮殿四周有大量房基、窖穴、墓葬、窯址、水並、灰坑等。
從夏城遺址的規模以及其城池佈局,可以說明夏代先民遷徒到這裡,他們帶來了夏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在這裡獨立發展出一個相當先進的文明。
陳銳在夏城廢墟中收穫豐富大,器物數量非常多。
主要以青銅、玉器、陶器爲主。
仔細清點了一下。
收穫陶器數千件,完整的,陶器碎片不計。
這些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陶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紅陶只有幾件。
器形主要以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飲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鉢、三足盤,作盛器用的盆、甕、缸最多。
紋飾主要是籃紋、方格紋、繩紋爲主,具有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的特徵。
不僅如此,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時代製陶工藝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改進,製陶工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和進步。
比如,夏代的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飾數週附加堆紋、劃紋、弦紋。
紋飾精美絕倫,形成了夏代灰陶獨特的藝術風格,幽冷神秘而又莊嚴沉重。
在造型方面,以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爲主,豐富多樣。
青銅器上千件。
品類多種多樣,不僅有工具(刀、鑿、錐、魚鉤、兵器(戈、戚、鏃),還有爵、角、鼎等容器,銅鈴等禮樂器。
這些豐富多樣的青銅器物的發現,標誌了文明的真正開始。
玉器數百件。
生產工具有玉斧、玉鏟、玉城。
裝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綠松石飾、嵌綠松石獸面紋鋼飾牌。
禮儀器有戈、鈾、圭、刀、牙灣、柄形飾等。
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一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度,‘玉崇拜’,‘有玉才能顯示神靈’,‘玉在當時即是號召的旗幟,又是統馭所部的法度。
此話不假。
陳銳在夏城廢墟中發現的數百件玉器有力地證明了這點。
除了陶器、青銅器、玉器外。
在夏城遺址中還發現一些石器,馬車等。
在這些發現的器物當中。
有三件稱之爲國之重器也不爲過。
二件青銅器,一件玉器。
二件青銅器分別爲青銅盤,青銅劍。
青銅盤,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
內底鑄有銘文24行,517字。
陳銳參照象形文、甲骨文、周篆逐字解讀。
解出了113字。
銘文大概描述的意思陳銳看懂了。
這是一段頌揚的銘文。
銘文頌揚禹、啓、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九代夏後的功績。
在銘文裡提到了禹的功績,‘治理洪水,安定天下’,‘征伐三苗’,‘制訂曆法,指導農業生產’,‘把全國分爲九州’。
值得陳銳注意的是,在銘文歌頌禹的功績中,提到大禹將各方諸候進獻的金,鑄造成九個大鼎,鼎上鑄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
也就是說禹鑄九鼎並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確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