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嶼覺得暫時幫不上盛苑,小聲道了個惱,一溜煙兒跑去監工了。
嗯,術業有專攻,他還是不要難爲自己了。
沒有了安嶼的打擾,盛苑的注意力可算又回到了工作開展計劃書上。
其實,守安城真正的問題,遠比她跟安嶼說的多得多。
只不過那傢伙心裡承不住事,說多了反而爲她犯愁,故而盛苑也只是挑選了一部分跟他說。
一個正常的府城,要想發展,必要挖掘本地獨有的特色產業,揚長避短,尋出可以長久發展的方向、項目,做大做強,這樣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囊中富裕。
守安城自然也有其獨有的優勢,這座城池裡擁有一大片廣闊的鹽湖,擁有天然的優良馬場,擁有直通奴兒罕的筆直商路。
這些特色排列開來,怎麼瞧都是一副興旺發達的模樣。
可惜,這些優勢條件卻沒有攥在府衙官署的手上。
至於原因麼,卻和守安城的地理位置有關。
守安城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中原王朝用來抵禦外夷入侵的前哨,那時草原王庭對各部落的約束力沒有現在這樣強,部落之間戰亂不斷;而奴兒罕也正值權力頻頻更迭、內鬥不絕的時期。
兩夷內亂,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將刀槍指向中原,畢竟繁華富饒的中原府城,隨意一薅,就能支撐他們完成對內的整合一統。
故而邊城八城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爲能夠讓新生的府城紮根發展、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那時的朝廷,不僅特許邊城稅收稅十取一,還將鹽湖的經營權放權於府衙。
而邊城府衙所要做的,除了給朝廷繳納一成的稅收外,就是給駐城軍隊提供有償的食鹽和戰馬。
按照那時候朝廷君臣的設想,讓利於邊城的政令,定能讓邊城富庶起來。
事實上,守安城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經營,的確富起來了,只不過富的是漸漸成規模的八姓十二家。 要是仔細琢磨,八姓十二家的身後,似乎還影影綽綽的浮動着府城官吏、駐軍官員、內衛指揮等身影。
只怕吃空餉都是請的,幾方人馬合力一處、接力似的一手倒一手,眨眨眼,府衙公費就進了這些人家腰包。
憑藉着高額的利潤,這些家族繁衍生息、代代承續,只是苦了當地的百姓。
不但享受到朝廷給予的恩典,反而還要繫緊褲腰帶以應對花樣繁多的稅目。
沒有錯,在朝廷削減了守安城的繳稅比例後,守安城的實際把控者們將貪婪的目光瞄向了轄下百姓。
盤剝百姓於那些何不食肉糜的世家豪商、官吏雜役而言,似乎已經成爲了本能。
在他們看來,朝廷讓利邊城,就是讓利他們,和庶民們無關;
在他們看來,農稅雖少,可蚊子再小也是肉;
在他們看來,只要讓稅目足夠多,聚腋成裘就不用愁。
……
他們看着看着,守安城的百姓就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稅目。
當然,八姓十二家和府衙官吏們,也不是一味的折騰百姓,不管是怕把庶民擠兌到窮途末路容易引起民憤叛亂,還是想要提高稅收所得,他們鼓勵民間打獵淘金,鼓勵民間百姓行商帶貨,鼓勵庶民給商隊帶路押鏢……別誤會,這些個鼓勵,可不是因着上層人士良知激增出現的,他們提倡的這些鼓勵,都是要收稅的。
這就是狼蓄養羊啊!
……
盛苑在腦海裡翻了一遍守安城的成長史,目光到底還是放在了稅收上。嗯,更確切的說,她的目光放在了商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