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大仙去了上方山。
上方山一下子顯得空蕩了起來,不復此前的喧鬧。
金庭大仙捉了一個天部猖神問詢,那猖神認得他,老實回答了。
三大王通澤、五大王通濟領了風部、火部猖神離了上方山,上方山只有天部還在留守,自然就清冷了許多。
通惠大王在寶光殿等他,站在一個盛滿水的金盆前,神色嚴肅,法力涌動,少了許多往日的輕浮。
金庭大仙默默觀察,通惠大王在施展宿命通。
水面如鏡,照澈過去未來。
通惠大王眼中有着奇異的光彩,無窮的幻象在那金盆之中衍生出來,隨後從水面生出煙雲,猶如兵馬相博,而後整個金盆都沸騰起來,水在其中涌動着,不斷上升,層層疊疊,擡到虛空,徹底混亂,什麼也看不清了。
通惠大王閉上了眼睛,那空中的水團落到盆中,卻沒有濺起一絲水花。
他招呼道:“你來了。”
宮夢弼的命數早就被神女遮掩,沒有超品天仙的本事,所見一切,都是生於玉面的金庭大仙,此命已非彼命。
“除了正神祭祀,不許當地有其他同道攫取香火,若有修行之輩阻攔,一併處置。”
府邸外腥風涌動,一個豎瞳的妖魔走了進來,先拜通佑大王,再拜金庭大仙,道:“金庭統領,上次小人不敬,惹惱了統領,還請統領寬恕。”
金庭大仙便應了下來。
金庭大仙驚道:“四大王,改朝換代,並非易事,以神道干涉人道,不會生出禍患嗎?”
通佑大王高呼一聲:“地甲!”
大幹治下,他能不聲不響拿下丹陽按察使,奪了兵權,已經是苦心經營所得。
他看向金庭大仙,道:“二哥會派地部佔據這些地方,設法使萬民供奉,二哥要處理香火之事,不能親自出手,我要伱率領水部猖神,協助地部紮下根來。”
金庭大仙道:“能窺得五六,便能順水推舟,聚勢而成了。”
通惠大王眉頭也不由得皺起,道:“兵行險招,不得已而爲之。若是不幫,僅憑吳王一己之力,想要掌握江南道,只怕難了。”
金庭大仙還記得他,道:“無妨,如今同殿爲臣,也請不要記掛往日的事了。”
金庭大仙並不擔憂被他看破。
若要事成,就要效仿原法聖,以侵略如火的勢態去奪兵權,也要藉着原法聖造起的大風,趁着西北大亂儘快奪取江南。
通惠大王道:“這倒不必擔心,大城隍會解決這個問題。”
金庭大仙受命,道:“謹遵法旨。”
金庭大仙接過兵符,直奔通佑大王的府邸。
金庭大仙躬身道:“請大王吩咐。”
通佑大王眉頭才略微舒展,道:“五弟隨吳王麾下兵馬去了宣州,你帶着地部猖神跟在大軍之後,待宣城大破,必有災殃,可趁勢而入,紮下根基。”
五通神積蓄多年,既然在吳王身上押寶,豈能不出手。
修行之輩,其力無窮,故而能改命改運。
金庭大仙憂心道:“縱然附身在吳王兵馬身上,在其他鬼神眼中只怕也不難發現。”
金庭大仙拱了拱手,好奇道:“四大王這是在撥弄命數?”
通佑大王笑了一聲,道:“又不必你來建廟,有地部猖神在,你只管差使他們便是。”
到了地方,便聽到管絃絲竹越奏越急,彷彿滔滔江河。
且這件事,乃是越快越好,若是朝廷反應過來後調動姑蘇周圍的兵馬討伐,江南道就會落得和河西道一樣,陷入僵局。
地甲躬了躬身,以示尊敬。
通惠大王受到安撫,露出了笑容,道:“大仙,吳王尚且力弱,三哥和五弟已經率領猖神去助他奪取江南了。”
通惠大王搖了搖頭,道:“如今這命數已經非我所能掌握,身在其中,難觀全局,能窺得五六,已經足夠了。”
見着金庭大仙,他擡了擡手,府邸當中的樂師就停下手中的動作,安安靜靜隱入幕後。
吳王素有賢名。
通惠大王道:“今日請你來,是有一件要事交給你。”
金庭大仙道:“我不曾建廟,更不知其中關竅,不會耽誤二大王的要事吧?”
賢名怎麼來的,還要細思量。但縱有民心,也要有聚攏民心的本事。
通佑大王取來卷宗,道:“宣州也就廣教寺還算得上是對手,但也僅此而已了,他們識相便罷,不識相,就破了他的山門。”
通佑大王眉頭緊鎖,顯示出一種煩悶來。他面前擺着的公文累積如山,幾個地部猖神不斷在他面前審閱公文,不停勾畫着。
金庭大仙便換了個語氣,道:“是我多慮了,大王有萬全之策,自然無虞。”
通惠大王道:“放心。我等有吳王敕令在身,又藉助吳王自己的兵馬而行,沒那麼容易暴露。”
通惠大王將水部兵符交給金庭大仙,道:“水部兵馬,任你差遣,你去二哥那裡,他會指點你如何行事。”
但這些兵馬還不夠他完全控制江南道,更不夠完成他的大業。若是一時不慎提前驚動了皇都,暴露了計劃,還有可能陷入重重圍困之中。
吳王再積累多年,也不會比朝廷這匹駱駝更大,到時候只會被熬死,不要說什麼大業,更遑論兌現給五通神的承諾了。
通惠大王道:“我三哥和五弟協助吳王奪權,或是依附在兵馬之中,攻城拔寨,或是暗施手段,取人首級。那些打下來的地方雖然歸屬吳王,但我們出了力,不能沒有收穫。”
肉體凡胎,其力有窮,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要通過世俗來達成,最終把命數框定。
修行就是改命,是一改再改,一變再變。
金庭大仙道:“二大王,四大王着我來尋你。”
通佑大王道:“地甲,你領十隊猖神去宣州,輔佐金庭統領建廟紮根,攫取香火。”
地甲領命,而後向金庭大仙拜道:“統領,我這就去點齊兵馬。”
地甲先行告退,金庭大仙隨後告辭,便聽通佑大王道:“大仙,你了卻了宣州之事,便儘快趕回來。”
通佑大王看着面前如山一般的公文,又看向金庭大仙:“我另有要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