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州牧攏權

程流搖了搖頭。

“他是個聰明人,所以飯桌上的時候乾脆坦誠,這兵權他之所以看的重,或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但跟我沒有多大的關係,或許跟整個漢室都沒有關係,我也不去深究,隨他去吧。”

紅薯頓時也有些無奈,這一趟看來的確是白跑了。

不過程流接下來的話卻讓她大吃一驚。

“但是,從欒堂山的口中,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紅薯連忙問道:“什麼?”

“雖然黃巾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但此時漢室式微已經尤爲明顯,若是西羌的戰力更強一些,恐怕此時突破西線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他們駐紮在要塞之後,卻沒有大舉進攻。”

紅薯有些詫異的回道:“可這不是因爲與北匈奴的聯合破滅了嗎?中間隔斷之後,兩邊的軍事實力都在下降,根本就不能對邊線造成多大程度的進攻。”

程流搖了搖頭:“並非如此,羌族雖然都是一羣烏合之衆,但勇猛無比,加上朝廷現在對於各地的把控越來越弱,州牧兵權更爲重大,以後羣雄割據的局面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若是西羌有一些想法,從中作梗的話,漢室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們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或許真的就像欒堂山說的那樣,是因爲西線的關係。”

這一點紅薯並不知情,想要繼續往下問,可此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夏蟬領着裹了一層厚厚大衣的魚幼夔走了進來。

“你知道爲什麼會忽然加快封官制度的頒佈嗎?”

還未坐下,魚幼夔便開口問道。

程流雖然心裡已經猜到了幾分,但還是示意她接着往下說。

“在鎮壓黃巾農民的起義軍中,各地豪強趁機擴充自己的勢力,包括我們在內,現在所有的州郡都有自己的兵馬,並且越發壯大,即使黃巾軍只剩下殘餘人馬,朝廷想要收攏兵權也不大可能。”

“從宮中傳出來的消息聲稱,刺史改爲州牧的原因,原先的刺史官職是想借用低等級官員監督高等級官員,以達到制衡的目的,但是從效果上來看,權力依舊過於分散,土地兼併制度越發難以抑制之後,才爆發了黃巾軍。”

“於是宮中大臣建議,將刺史改爲地方官員,也就是說,在州郡縣之上,又加入了一個官銜,統領州郡縣,變成了四級階層,並且州牧還擁有極爲強大的兵馬,掌握一州的兵馬軍政大權。”

這些程流都已經猜測到了,但是魚幼夔接下來的話,纔是最令他擔心的。

“但這樣一來,各州郡紛紛利用黃巾之亂割據勢力,此時這官職改革還未徹底實施開來,有些州郡已經利用這一點開始籠絡兵權了,他們趁機擴大自己的兵權和勢力,把先前殘餘的黃巾賊或義軍聯合起來,盤踞一方。”

程流微微皺了皺眉,沒想到歷史的進程忽然又加快了,原本這段時期要在兩年之後纔會出現,但是現在還沒有開春,便到了這種關鍵時候。

“目前哪些州郡有州牧官職了?”

魚幼夔拿出一封信件,上面似乎都是從宮中傳來的消息。

“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目前爲止知道的就這兩個,至於朝廷之後的抉擇,恐怕會繼續實施下去。”

程流倒吸一口涼氣,這兩人都是在歷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可現在歷史推展過渡到了兩年之後,他沒有機會再繼續等待了。

“益州牧劉焉是自己主動上任這一官職的,太后雖有怨言,可宮中沒有人阻攔,也只能順着他去了。”

魚幼夔說完之後,忽然又繼續說道:“咱們揚州和旁邊的荊州,也有一人,名爲孫堅,先前的資料中鮮少提到,在這次戰亂之中拉起了不少勢力,之後恐怕是一個麻煩。”

程流頓時覺得有些頭疼,這段時期對於漢室來說尤爲黑暗,而程流先前的佈局當中,早就有針對孫堅這一手的了,畢竟一開始就打算佔着人家地盤。

但因爲北上的關係,程流離開的這半個月,或許正是他拉起勢力最關鍵的時期。

魚幼夔雖然知道,但是也不可能明着壓制,只能是先將消息傳到程流這邊。

如此看來,三國鼎立的局面恐怕很快就會形成,如今已經進展到了東漢末年,這些羣雄撐起一片天之後,程流忽然少了些許自信,要同時間對抗這麼多人,光靠太后一人完全不夠。

更爲關鍵的是,魚幼夔這次來,還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宮中十常侍和何進的矛盾徹底激發了,當初你離開的時候,何進就揚言,若是大太監再如此囂張,插手宮中政務,他便要將左右羽林軍橫在宮前,取代宦官的位置。此話一出,十常侍本就積攢的勢力也徹底惹惱了,雖沒有明着動手,但已經在處處限制着何進的兵馬。”

若是如此,十常侍之亂恐怕也很快會到來,對於程流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爲程流隱隱察覺到,太后還有什麼事情在瞞着自己。

何進進宮,時機雖然是對的,但是目的卻沒有這麼簡單。

何太后自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手中政權很難真正掌握在她的手中,以她當初的魄力來看,能將漢靈帝的死瞞天過海,也能將劉辨輔佐上位,她的思維異於常人。

黃巾賊還未攻打洛陽,便先讓自己的弟弟何進進宮,這事太蹊蹺了。

“我現在擔心的倒不是羣雄割據的局面,而是宮中怕要出大亂子。”

魚幼夔有些奇怪的反問道:“不應該啊,何太后不是在中間調解嗎?他們應該不會打起來吧?”

程流搖了搖頭,冷笑道:“何太后可沒有表面上的這麼簡單,你還記得董太后嗎?”

魚幼夔微微皺了皺眉。

“可她不是一直在冷宮,連宮門都未有踏出過嗎?”

程流解釋道:“這漢靈帝死後,何太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掌權,而董太后見自己兒子死了,心中一定知道了一些什麼事情,有了猜測,何太后擔心事情敗露,乾脆纔將她軟禁起來。但宮中除十常侍外,外戚的勢力一樣龐大……”

第八十一章 家底殷實第五章 五個月第九十四章 州牧攏權第九十七章 借兵第四十一章 平定叛亂第五十三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二十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一十三章 宮中政變第六十三章 身負重傷第一百零一章 冬去春來第六十三章 身負重傷第九十四章 州牧攏權第八十六章 西羌諜網第二十八章 歷史進程加快第一百一十七章 死有餘辜第二十七章 命案第一百零七章 吾身雖死,明志尚存第八十八章 不分伯仲第三十七章 奔赴洛陽第四十九章 五萬兵馬夠不夠第一百一十章 捲土重來第九十章 最後一位攔路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黃府遇刺第七十一章 糧草先行第三十六章 坐井觀天第六十三章 身負重傷第十四章 追擊第一百零一章 冬去春來第四十二章 北防第三十二章 跨時代化妝品第五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十八章 轉折第十三章 匈奴人第二十七章 命案第九十二章 酒桌過招第九十四章 州牧攏權第九十六章 悲壯第五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零二章 當街演講第六章 三年大計第六十三章 身負重傷第三十四章 魚幼夔身世之謎第七章 定南山第七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二十九章 快刀斬亂麻第一百二十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五十三章 韜光養晦第一章 開局買個郡守第五十一章 替罪羔羊第七十一章 糧草先行第十七章 愚民第七章 定南山第六十八章 宦官第八十七章 攔路之人第五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二十八章 歷史進程加快第九十章 最後一位攔路人第五十章 天下如棋第五十三章 韜光養晦第四十四章 遷入建鄴第一百一十六章 黃府遇刺第四十七章 太平道第九十一章 翻天覆地第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死有餘辜第二章 突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像女人的女人第七章 定南山第三十二章 跨時代化妝品第六十八章 宦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異樣第四十七章 太平道第十一章 密探諜報網第六十九章 政權相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七章 借兵第二十二章 銅板不夠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一百零五章 藉口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屬於自己的力量第九十二章 酒桌過招第八十八章 不分伯仲第六十四章 摔成重傷第六十三章 身負重傷第四十九章 五萬兵馬夠不夠第十七章 愚民第十四章 追擊第六十七章 陶謙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吃瓜第一百二十一章 異樣第五十六章 馬元義第二十八章 歷史進程加快第一百零一章 冬去春來第九十一章 翻天覆地第一百零八章 過徐州第七十一章 糧草先行第七十七章 明君第七十三章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