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呼!”
一頭玉龍穿梭在雲層裡,正是吃飽喝足的龍女。
正如預計中那般,在人蔘果的照料下,第一批靈食果然在月餘內成熟,共有十顆靈梨,三十粒靈棗。
數目不多,先嚐個鮮,三顆靈梨,十粒靈棗下肚,餓了許久的龍女吃得特別香,比起當年在紫竹林裡面挖竹筍,摘果子都要美味。
李彥吃了兩顆靈梨,五粒靈棗,品味的同時,負手立於船頭,觀察着前方落雨的烏雲,開口問道:“神佛消隱後,各種天氣是如何維持的?”
龍女其實也好奇過,畢竟龍族專門負責行雲司雨,此時很快給予答案:“我能感到神力留存,遊於天地之間,行風雨雷電,動四時八節……”
李彥頷首,目光微動:“那這雨水,你能讓它停下麼?”
龍女繞着寶船轉了一轉:“當然能,我可是西海公主,父王的本事學了很多呢!不過……我有個姑父,錯行風雨,刻減雨數,被天庭降旨,着人曹官斬了,我停了大雨……不會出事吧?”
想到那個反面例子,龍女自信不在,說到最後,語氣明顯有些怕怕。
李彥知道,她說的姑父不是別人,正是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的妻子,是四海龍王的妹妹,這位被魏徵斬了後,龍女的父親西海龍王,收留了成爲寡婦的妹妹和其中一個兒子小鼉(tuó)龍。
龍生九子,涇河龍王也有九個兒子,並且都擔任要職,“第一個小黃龍,見居淮瀆;第二個小驪龍,見住濟瀆;第三個青背龍,佔了江瀆;第四個赤髯龍,鎮守河瀆;第五個徒勞龍,與佛祖司鍾;第六個穩獸龍,與神官鎮脊;第七個敬仲龍,與玉帝守擎天華表;第八個蜃龍,在大家兄處砥據太嶽”……
而最小的鼉龍,戲份最多,還是九九八十一難裡的妖怪,佔據黑水河興風作浪,捉走唐僧。
鼉龍本事不大,只能和沙僧戰個平手,但由於悟空不擅於水下作戰,終究去搬救兵,讓西海龍宮的摩昂太子將其收服,而電視劇裡摩昂太子的扮演者,同樣是西遊記後傳的悟空演員。
那個時期龍女還在觀音菩薩身邊,捧着個寶珠悠閒自在,對於鼉龍的作死沒啥印象,但涇河龍王的教訓可是太深刻了。
其實不用她說,李彥就考慮過涇河龍王的例子,所言不是一時興起:“天庭封閉,與人世間再無聯繫,現在各種節氣都是自行運轉,雨雪雷霆也沒了神祇出動。”
“按理來說,你只是讓雨收一收,就被天庭盯上,降下懲罰,實在說不通,因爲玉帝沒有下旨,也就不存在你姑父那種刻減雨數的情況。”
“不過凡事也要以防萬一,所幸這北京城上的水氣已近散去,你就是不出現,雨也快停了,正好以此嘗試一二。”
龍女鬆了口氣:“原來就要停了啊,那看我的!”
破開雲層,蜿蜒而出。
大明京師,神龍現蹤。
一旦沒了遮掩,龍女白玉般的修長龍身,相較於漫天的烏雲又十分醒目,只要角度合適,完全能看到天空中那道蜿蜒起伏的身影。
“那是……”
“龍?”
“龍王爺爺顯靈啦!龍王爺爺顯靈啦!!”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城中的百姓就沸騰起來。
無論是權貴,還是平民,都冒着大雨來到街頭,紛紛拜下:“望龍王爺爺保佑我!我願上香火供奉!”“求龍王爺爺收了這雨吧!不能再下了!不能再下了!”
雖然弄錯了性別,但李彥察覺到,一股升騰起來的信仰願力,朝着天空而來。
這位並未立過任何神像,也無祭祀的龍女,擁有了第一批信徒。
心意還極爲虔誠。
當這個消息進一步擴散開來,更是驚動了各方。
嘉靖立刻丟下丹爐,在護衛下來到西苑最高的樓閣,透過窗戶,仰頭觀看,然後那雲層中的龍身,就真真切切地映入眼簾。
“神龍是有的!與天地同壽的神仙……也是有的!好!好啊!”
於是乎,這位道君皇帝的表情看似平和,實則攏在袖子裡的手已經死死捏緊,背上出了一層細密的汗,激動到了極致。
陸炳則帶着匯聚京師的十三太保,準備就各大道觀的不法行徑,好好搜尋一番,同樣在提醒下看去,目露驚喜:“這就是神龍啊!不愧是龍王之女!先生終於入京了!”
嚴世蕃正舉步走向新納的第二十房小妾院中,腳步停了下來,仰頭看去,滿是好奇:“世間真有龍王?”
陶世恩本來在父親的鼓勁下信心滿滿,擡頭看向天空,臉色很快蒼白,嘴脣顫抖:“這李時珍竟讓龍女弄出瞭如此陣仗?”
天師府福地中,陶仲文五指微張,一枚舍利子浮現出來,灼灼光明,似能驅散無盡黑暗,同樣也展現出了京師上空的景象。
這位神霄天師凝視着龍女,眼神裡有着濃濃的敵視與一股莫名的懷念:“四海龍王……龍王之女……”
可不待細看,寶珠一晃,景象消失。
震天動地的歡呼聲響起。
“噢——雨停了!雨停了!!”
“龍王爺爺顯靈!龍王爺爺顯靈啊!!”
就在玉龍現身雲層,在空中騰飛時,原本稱不上暴雨滂沱,但雨量也絕對不小的大雨,確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收歇。
短短一刻鐘的時間內,整座京師就都停止了落雨,當陽光破開厚厚的烏雲,普照大地之際,城中歡呼雀躍,已經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相比起嘉靖擔心災情爆發,國庫虧空,連綿的雨水對於百姓的傷害更加直接,無論是莊稼還是水患,都受不住這樣。
現在雨水收了,更是龍王顯靈,自然讓上下狂喜。
看着天邊升起的彩虹,嘉靖的表情徹底壓不住了,腦海中飛速閃動念頭,最後高亢的聲音響起:“通知百官,準備上朝!”
周遭頓時安靜下來。
別說其他人,就連呂芳都是一怔,險些以爲自己聽錯了。
換成別的皇帝,遇到大事,都是在朝會上處理宣告,可嘉靖要上朝,卻是不可思議了……
自從壬寅宮變後,這位主子獨居西苑,潛心修道,至今已經十二年,再也沒有上過朝。
呂芳自然不會知道,接下來還會有十三年,直到嘉靖駕崩,共二十五年時間不上朝。
後面還有個跟這位皇爺爺學習,近三十年不上朝,把國家基本折騰完蛋的萬曆。
相比起二十五年和三十年,十二年看似不算什麼,但已經是一段漫長的時光,足以讓宮中上下形成習慣,也就難怪嘉靖下達這份旨意時,將周圍的人都震住。
依舊是呂芳最先反應過來,喜不自禁地道:“陛下洪福齊天,實乃萬民大喜,老奴立刻去通知內閣,着六部準備!”
“讓百官穿上大朝會的樑冠赤羅!”
嘉靖笑着叮囑了一句,欣賞着天邊升起的彩虹:“我大明雖有風雨,但終見飛虹,這是個喜慶的大日子啊!”
真龍收雨,福澤大明,如此已經超出祥瑞的範疇,更是實實在在的肯定。
要在羣臣面前展示,更要昭告天下,自然要開朝會,怎能繼續居於西苑?
若不是之前也沒想到會有如此一幕,早該在得知李時珍帶龍女入京時,就要做好準備,不僅是開朝會,更開大朝會。
可惜了,時間太過倉促……
實際上,當呂芳飛速通知各部,發現單單是朝會,這時間已經很倉促了。
究其根本,還是十二年時間不上朝,百官都習慣了沒有朝會的日子,一下子通知,先是懵了,然後纔去翻大朝會所穿的服裝。
從洪武年間就有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樑冠、赤羅衣,革帶佩綬,白襪黑履。
當然,即便胸前沒有補子,看不出文武品階,也能從革帶、佩綬上區別,最顯眼的莫過於樑冠的樑數。
爵位中,公冠八樑,侯、伯七樑,冠上都加雉尾,駙馬七樑不用雉尾。
官員中,一品七樑,二品六樑,三品五樑,四品四樑,五品三樑。
到此爲止了,能到場的至少要五品,後面的六七品沒資格。
“快!快!把袍服翻出來!”
嚴府的下人極多,以最快速度爲嚴嵩找出了一品七樑,給嚴世蕃找到了三品五樑,再扶着嚴閣老鑽入八擡大轎,嚴世蕃翻身上馬,匆匆往紫禁城趕。
一路上仍然是百姓的歡呼和祈禱聲,無論是坐在轎子裡假寐的嚴嵩,還是精力十足四處觀察的嚴世蕃,腦海中都浮現出類似的念頭:“這位李神醫入京的動靜,比預料中大太多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到了紫禁城外,午門前依舊亂糟糟的,所幸陸炳站了出來,錦衣衛和司禮監通力合作,將各部召集,以最快速度整理隊伍。
錦衣衛的職責,本來就包含了儀仗任務,天子恩賜的飛魚服、繡春刀,也是爲了站在身邊,顯得格外精神好看。
此番他們更是領守衛、儀仗、司樂之責。
所有錦衣衛身着統一甲冑,手持金瓜斧鉞,高舉大纛,從午門一直排到正殿丹墀。
教坊司的樂隊抵達,典牧所把平時豢養的駿馬、犀牛和大象都給牽了出來,列於皇極殿兩側。
專糾百官儀表言行的糾儀御史忙前忙後,傳制宣表等官員也都各就各位。
“到沒到齊?再等半刻鐘,沒來的,就不要來了!”
陶仲文帶着陶世恩抵達午門時,就聽到陸炳洪亮的聲音維持着現場的秩序,然後很快發現了兩人。
在百官的側目中,這位大都督龍行虎步,敵意幾乎不帶掩飾,來到陶氏父子面前,冷着臉道:“陶真人!”
雖然知道父親有解決這位的辦法,但看着如猛虎般的漢子往面前一立,陶世恩還是不自覺地垂下了頭,沒敢與之對視,陶仲文則淡然一禮:“陸都督!”
“哼!”
陸炳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只是連抱拳都懶得做了,掉頭又去安排別的官員。
在錦衣衛、司禮監和御史的厲聲催促下,鬆鬆垮垮的官員隊伍總算有了些模樣,厚重悠揚的鐘鼓聲及時響起,午門緩緩打開。
百官由左、右掖門入,來到丹墀東西,朝北肅立。
“陛下起駕!”
同時穿戴好袞服龍冕的嘉靖,終於從西苑出來,伴隨着演奏的大樂,導駕官走在最前,尚寶司官員手捧御璽,跟在後面,由錦衣衛護駕的帝輦跟在後面,一起朝着皇極殿而去。
萬幸的是,這座十二年未上朝的宮殿,並沒有破敗,內侍打掃得很乾淨。
當嘉靖在龍椅上端坐,殿內明扇徐徐打開,珠簾緩緩捲起,御璽置於寶案後,浩大沉凝的氣氛立刻瀰漫,皇權威嚴以最爲正統的方式迴歸。
“排班!”
在一陣雜亂的步伐中,百官變爲入殿的隊形,整齊排列好,魚貫進入。
真正邁入朝會之地,嚴世蕃、陶世恩這種十二年前還未有資格上朝的,態度更多的是好奇。
嚴嵩、陸炳等臣子則是感懷了。
尤其是嚴閣老,手持象牙笏,顫巍巍地邁入皇極殿的時候,都有些恍惚。
令他感到慶幸的是,正如嘉靖那次親自下旨剿倭,這次的朝會也僅僅是爲了神龍入京,曇花一現,並不是真的會形成慣例。
令他不安的是,那位造成這一切的李時珍,以這種方式來到京師,愈發不像是閒雲野鶴……
“山呼!”
容不得多想,贊禮官的聲音迴盪在殿內,韶樂聲起,百官朝嘉靖跪拜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以前聽着這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嘉靖並沒有什麼反應,因爲史上並無真正萬歲的天子,但如今神道重新復甦,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期,或許就不再是祝頌……
“衆愛卿平身!”
百官起身,聆聽聖諭,而嘉靖剛要開口,目光陡然凝固,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此舉讓殿內羣臣驚詫莫名,下意識地順着這位萬歲的視線側目,也瞬間動容。
因爲一道白色光柱從天而降,落在皇級殿前,兩道身影從中舉步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