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崇煥,

不肯撤關東。

當年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爲無顏見江東父老,袁崇煥不肯撤關東,是爲了什麼呢?

在不預設立場的前提下,我認爲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保家衛國。

可是努爾哈赤此次進攻的目標是糧食,對明朝的領土和主權沒有什麼威脅,似乎還達不到保家衛國這個高度。

此前我們己經多次談到努爾哈赤對河西棄而不守的情況,這次在搶得覺華島上的糧草後立馬撤軍,不再繼續攻打寧遠,也能再次證明他沒有領土野心。

因此,對付努爾哈赤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糧草撤入山海關內,實行堅壁清野,讓努爾哈赤撲個空,他一無所得,難以供養大軍,自然就會撤退。

從保家衛國的角度看,最穩妥的辦法是撤退。

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袁崇煥有個人利益的考量。

如果把士兵和物質撤入山海關內,對於國家來說,損失不大,頂多一些城堡被毀,還可以再修,但是士兵的生命和糧食保住了。對後金來說,得不到糧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此撤退是十分划算的。

但是這樣做對袁崇煥個人來說損失十分巨大。寧遠是袁崇煥的根據地,從寧遠撤退,很可能就回到王在晉守山海關的主張上,自己“寧前道”的位置很可能不保,離開寧遠,他就失去了舞臺,也就失去了發展的空間,沒有前途可言。

可以說,他反對高第,抗命拒撤寧遠,和他反對王在晉,越級上書要求建寧遠城的動機是一致的。這也和他辭去縣令之職,選擇了高風險但升遷快的從軍的動機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說,這確實是勇氣,但更是冒險、是膽大。

也許有人會說,既使袁崇煥是爲了自己,但是僅僅爲了保留一個位置就願意冒着生命危險嗎?難道他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嗎?他有這麼蠢嗎?

的確,袁崇煥沒那麼蠢,他之所以敢冒風險,因爲他早己成竹在胸。

他知道努爾哈赤是衝糧食來的,只要把糧食給努爾哈赤,讓他飽掠而去,就可以換取他不攻打寧遠,這樣幾乎就沒有什麼風險了。

這樣雖然糧食丟了,但明年還可以再收,至於犧牲一點士兵,那隻能是聽天由命了。畢竟他親手營建的寧遠城保住了,他的舞臺,他的職位,他的前途都保住了。這對他來說,是十分划算的。

也許有人會說,你的結論是推論得來的,沒有證據。

的確,以上都是推論,但是誰說歷史不能推論了?史料那麼少,什麼都要從史料中來,那我們就不用知道歷史了,況且,史料本身就不一定靠得住。

這些推論可以使很多難題迎刃而解,比如:

爲什麼糧食不放在寧遠城裡而是放在覺華?因爲糧食放到寧遠城的話,糧食安全了,袁崇煥就不安全了。

爲什麼努爾哈赤只攻打了寧遠二天就去攻打覺華?因爲有人告訴他糧食在哪裡,他找錯門了。

爲什麼袁崇煥竭力反對撤退糧食?因爲老虎餵飽了就不會吃人了。

爲什麼袁崇煥會主張用幾千人抵擋後金十幾萬大軍,說出“今但擇良將守之,必無他慮”的荒唐言論?因爲這樣可以把糧食留下來喂老虎,犧牲點人算什麼。

如果我們不這麼推測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解釋上述這些問題。粗線條的史料中是不會有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只有靠我們去推論。

推論應該是允許的,但是推論僅供參考。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允許推論,推論僅供參考的基礎上,我願再做一個更大膽的推論。

在寧遠戰役中,管軍糧的通判金啓倧放炮被震死是一個比較詭譎的事件。

我認爲金啓倧是被謀殺的。

西洋紅衣大炮威力巨大,點燃導火線火後,要立即進行躲避,纔可避免**爆炸的威脅。

因此,燃放大炮必須是專業的士兵。

在寧遠戰役中,金啓倧不可能去放炮。

因爲他是一個官員(通判),不是戰士,而且他是管後勤的官員,在寧遠戰役中,他發揮管糧的專業,負責爲守城的士兵提供伙食。

這樣一種人,只有當城裡死得只剩下他和袁崇煥的時候,他纔可能去燃放大炮。

而守城和野戰不同,只要城池不被攻破,人員傷亡不會太大,傷亡大的往往是攻城一方。後金攻打寧遠時間很短,不會造成大量守城士兵傷亡。因此,無論如何,都輪不到金啓倧去放炮。

就算他去放炮了,不可能旁邊沒有人指導,就算他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放炮了,但爲什麼不是震傷而是直接震死呢?

難道他躲到炮膛裡去了?把自己當成炮彈打出去了?

這麼多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我們爲什麼不能懷疑呢?

歷史需要懷疑,學術不能輕信。

我們有理由懷疑,金啓倧是被人謀殺的。

他死亡的原因很可能與他所管的軍糧有關係。

如果將這一連串的事情聯繫起來,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邏輯:有人慾與努爾哈赤達成協義,用糧食換和平,將覺華島有糧的信息透露給努爾哈赤,換取其放棄攻寧遠,而管糧草的金啓倧出於職責所在,不同意這樣做,這才遭到殺身之禍。

爲了掩蓋罪責,所以纔有了被大炮震死這個怪誕的說法。

是誰殺死了他呢?

個人認爲,袁崇煥的嫌疑不能排除。

袁崇煥有擅殺將領的先例。

在孫承宗督師之時,駐山海關外臺頭營副總兵杜應魁,被人彈劾虛伍冒餉,遼東巡撫閻鳴泰命袁崇煥去核查。

這種事情在當時軍中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然而袁崇煥的表現卻一點也不“普通”,他未經請示竟當場手刃杜應魁,差點激起兵變。更爲過分的是,這麼大的事,袁崇煥事後也未作彙報。

孫承宗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批評袁崇煥說:“沒殺的時候不請示,殺過之後又不上報,底下士兵有沒有情緒也不知道。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殺的人是誰,因爲什麼事殺他?只是說奉巡撫的命令做的,監軍如果奉巡撫的命令就可以獨斷殺人,督師還用那麼麻煩請尚方寶劍幹什麼?”

孫承宗雖然生氣,但他還是庇護了袁崇煥,僅以批評教育了事,並未給予任何處分,因爲袁崇煥是他的人(可見跟對了人是多麼重要)。

努爾哈赤原以爲糧草都轉移到寧遠城,並不知道糧草在覺華島,打了寧遠兩天後,才轉去攻打覺華島,說明糧草在覺華島的信息,是在攻打寧遠的過程中得知的。

在寧遠戰役中,雙方有過人員和書信往來,進行過談判,努爾哈赤以高官厚祿對袁崇煥進行勸降,袁崇煥答道:“寧、錦二城,乃汗所棄之地,吾恢復之,義當死守,豈有降理!”可見袁崇煥清楚地知道,後金沒有領土野心,目標是糧食。

既然對方的目標是糧食,那就有用糧食換生命的動機,金啓倧出於職責很可能會反對,在戰事危急的情況下必須迅速排除這個阻力。所以,金啓倧死於“意外”。

當然,這只是一個推論,沒有任何證據,僅供參考。

我們不能肯定金啓倧是被謀殺的,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寧遠戰役絕不像我們通常認爲的那樣簡單,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前 言 一段隱晦的歷史第十章 攤牌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十五章 潛伏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七章 新朝大換血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一章 平臺會議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八章 合夥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六章 盧象升殉國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二章 紅丸案第十五章 以戰求和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十一章 東林的覆滅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三章 趕鶴上架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二章 大將軍小伎倆第一章 梃擊案第九章 纏夫追烈女第八章 兩隻蝴蝶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十三章 蝙蝠俠祖大壽第四章 劉興治兵變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九章 大英雄滿桂第六章 襄城之戰和水淹開封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五章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原因分析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四章 翻案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一章 梃擊案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九章 開鐵悲歌第六章 出山西記第十六章 寧錦大捷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三章 熊文燦粉飾太平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六章 正確認識魏忠賢及其它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七章 陳奇瑜重蹈覆轍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三章 移宮案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五章 東林黨的真面目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八章 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