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李察明白,自己後面的艦船短時間內是很難裝備了……
海戰不是一艘兩艘船的事情,強大的戰列艦固然能在海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但也就如此了。
取得海戰勝利不代表能拿到制海權。
如果敵人明知道自家海軍打不過,還會明晃晃的衝上來打海戰麼?
海洋辣麼大,人家不會跑麼?
而且船越大航速越慢,就算髮現敵方小船,戰列艦也追不上啊!
因此,大型的戰列艦在沒有強力敵人的前提下,有那麼一艘作爲威懾性存在即可,讓敵國不敢派出海軍決戰,就可以在制海權的控制上佔據上風。
真正想要徹底封鎖海權,需要的還是護衛艦這一級別的艦船。
當然,這款綜合型較強的三級戰列艦可以作爲控制海權的旗艦,至少不會拖累整個艦隊的航行速度。
不過李察雖然暫時買不起更大的戰列艦,仍然沒有控制住內心的慾望,點向了二級戰列艦的介紹。
【兵種:二級戰列艦
介紹:遠洋作戰的重型戰列艦,根據各國的標準不同,擁有雙層或是三層炮甲板,系統出產的是三層炮甲板重型戰列艦,他的火力十分強橫,排成戰列線後可以輕易給敵軍艦船造成災難性打擊。
彈藥:實心彈,葡萄彈,鏈彈
船員:261人
火炮數量:88門
特長:火力強大
備註:大規模海戰中必不可少的存在,甚至可以用來評判歐洲海軍強國實力標準,沒有這種類型的戰列艦在海戰中只能用人命去填補。】
“果然是海戰中頂樑柱一般的存在,88門重炮想想都可怕,不過這15萬氣運幣的造價還是敬謝不已了,畢竟我還有更牛逼的一級戰列艦!”
【兵種:一級戰列艦
介紹:和大多數的大輪船一樣,這艘船對敵人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景象,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它的舷側是巨大的,擁有的火炮比陸地上的軍隊所能吹噓的還要多!然而,這樣的火力使得船在航行中變得十分笨重。這是它唯一的弱點。同樣,一級戰列艦的價格和它的高維護費用是很恐怖的。從歷史上看,船舶越大,防禦力越強,因此,他們經常被用作海軍上將的旗艦,有充足的空間安置海軍整整一個指揮部並保護他們的安全。
彈藥:實心彈,葡萄彈,鏈彈。
火炮數量:122門
船員:334人
特長:火力強大,海上的移動堡壘。
備註:移動緩慢但火力強大,適合做海軍上將旗艦,造艦昂貴,排成戰列線後一輪齊射就能將其他規模的船隻送進大海。】
“造價20萬,嗯,這體型確實配得上這個價格,如果我能攢下來兩年稅收的話,一定要兌換一艘一級戰列艦作爲我的旗艦。
至於二級戰列艦暫時就不需要了,弱小的海軍國家可以用主力護衛艦和三級戰列艦解決,強大的海軍國家則可以用一級戰列艦震懾,如果連一級戰列艦都對付不了的話……
嗯,這個世界上應該還沒有那種海軍強國吧,不然的話東亞大陸沿海地區不可能這麼平靜,絲毫沒有收到歐洲海軍的侵襲!
讓我看看最後一款戰艦的數據。”
【兵種:蒸汽戰列艦
介紹:該艦不受風和海流的影響,提高了航速,在戰鬥中可以自由進行戰術機動,而且裝配了78門火炮,火力比以前的戰列艦更加強大,標誌着蒸汽戰列艦時代的到來,但它仍掛有作爲輔助動力的風帆。
彈藥:實心彈,葡萄彈,鏈彈
火炮數量:78門
船員:220人
排水量:5000噸
特長:不受風速和海流影響
備註:不受風速和海流影響,火力也十分強大,但造價昂貴。】
“火力不如一級戰列艦,和二級戰列艦差距不大,遠超三級戰列艦,但不受到風帆限制擁有蒸汽動力,說明他的航速不錯。
既擁有相當於2級戰列艦的火力,又擁有超過戰列艦的航速,這簡直是風帆時代的全能戰列艦啊!
如果不是造價和一級戰列艦一樣都需要20萬氣運幣,我絕對會大規模列裝……”
李察看到後面的造價後,只能將自己腦海裡的計劃拋棄掉。
兜裡沒錢,想法再好也無用……
如今的他別說是戰列艦了,連一艘主力護衛艦都買不起!
看來蟄伏是必然選擇了,剛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消化新佔領的土地,將東南亞半島的土著徹底同化爲漢人的一份子,如此一來明國就擁有足夠多的勞動力支撐下一次遠征了。
不過陸地上的遠征終究是不長遠的,即便以西域爲出發點,李察的軍隊又能走多遠?
別忘了西域和奧斯曼帝國之間還隔着一片文明荒漠呢!
奧斯曼帝國全國之力的東征也不過支撐20多萬大軍而已,要知道,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可比現在的明國有錢的多!
如今明國百廢待興,還因爲綠皮災難導致東亞大陸損失了一半人口,恢復原來的人口都需要至少兩代人的時間,更不用說支撐一場大規模軍事遠征了……
如果李察沒有系統軍隊的幫助,遠征的事情根本連提出的必要都沒有……
原因無他,現在國內的土著人類組成的士兵根本無力支持遠征的消耗。
他們一旦遠離家鄉,就會有大片土地拋荒,人口稀缺的東亞大陸可不能像以往那般僱人耕種。
如今東亞大陸已經由於綠皮的原因從人多地少轉變爲人少地多,再加上明國的開荒移民政策,老百姓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沒幾個人願意去給別人當佃戶。
如果都去當佃戶了,明國就沒有移民向無人區派遣了!
光是靠流放囚犯可沒辦法填滿東亞大陸面積龐大的無人區。
所以,現在李察能依賴的遠征軍全部來自於系統軍隊,也只能依靠系統軍隊……
其他的土著軍隊只要遠離家鄉,立馬會破產,要靠朝廷接濟才能養活。
顯而易見的,早已破產無數次的明國朝廷是養不起多少軍隊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各地普遍實行屯田兵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