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

bookmark

顏籀是誰?

鄭言慶只是覺得耳熟,卻想不起來了。

其實,鄭世安曾經向他提過顏師古的名字,只是他卻沒有留意。如果顏師古開口說自己是顏師古,鄭言慶肯定知道他是什麼人。可他自稱顏籀,言慶有迷糊了。

鄭言慶迷糊,可鄭世安已認出了顏師古。

當日他在老宅中堂,曾見過顏師古一次。當時顏師古並沒有說什麼話,但只憑鄭仁基對他的尊敬和稱呼,鄭世安就能猜出個端倪。

顏師古現在報上了自己的名字,鄭世安那還能沉得住氣?想當初,他可是想方設法的要讓言慶拜在顏師古門下。如今顏師古居然找上門來,鄭言慶卻毫無反應,讓鄭世安如何能不心急?

“言慶,這位就是教授小公子的顏先生,還不趕快見禮?”

俗話說的好,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

鄭世安和鄭言慶這對祖孫,雖沒有血緣關係,但在鄭世安的眼裡,言慶雖非己出,卻勝似己出。對於鄭言慶今天在學堂裡的遭遇,鄭世安終歸覺得不舒服。哪怕鄭言慶說,那位李基先生是爲了他好,可鄭世安卻認爲,李基是故意爲難言慶。

說起來,這李基先生算什麼?

一無名氣,聽都沒有聽說過;二來呢,若是大戶人家出身,豈能跑來當一個西席?

這樣的一個人,能有什麼本事。可竟然給言慶了一個最低等的評定……

言慶好歹寫過詩,還創出一手書體,就連孫思邈先生對他,也是非常的看重。你李基又算得上什麼人物?肯定是故意的,看我這孫兒比別人好,所以纔會故意刁難。

這身體有殘障的人,遠比普通人要來的敏感。

鄭言慶也不可能想到,他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居然引來了鄭世安這麼多的猜想。

而且,鄭世安覺着,顏師古不請自來,肯定是看上我孫兒的才氣了。

若能拜在顏師古門下,那就是和小公子同窗。將來的安遠堂,言慶肯定能站穩腳跟。

可鄭言慶卻覺察到,顏師古來意不善。

一開口,就是一種高高在上,質問的口吻,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當然,這也許是當今名士的一種習慣。顏師古也算是出身名門,其祖父顏之推是北齊名儒,父親顏思魯亦頗有名氣。不過,鄭言慶對顏師古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他倒是知道顏師古這個人,但不是因爲他,而是因爲他的曾侄孫,大名鼎鼎的顏體書法創造者,中晚唐時期的名臣,顏真卿。

所以,當鄭世安惶恐的要他去行禮時,鄭言慶卻昂着頭,毫不畏懼的看着顏師古。

你既然是來找事兒的,那我也不會客氣!

顏師古此來,的確是爲了找鄭言慶的麻煩。

昨日他爲鄭宏毅授課,鄭宏毅卻突然提起了桃園結義。細聽之下,顏師古勃然大怒。

這是什麼人?竟敢如此膽大妄爲。

把個三國志改的面目全非不說,居然還四處散播傳揚?

顏師古素以經史而聞名,雖說他最精研的是《漢書》,可三國志也不是沒有涉及。

他覺得,編造這些故事的人,簡直是罪該萬死。

故而,顏師古問清楚了情況之後,就氣沖沖的跑來興師問罪。不過,他還是看在這個編造故事的人,似乎精通三國,所以也沒有告訴鄭仁基。本着治病救人的態度,他找到了鄭言慶的住所。正好當時鄭言慶在屋中和鄭世安談論鬼神,顏師古一聽,頗覺對胃口。因爲他的祖父,在顏氏家訓中,對那些神佛之說,就表示了很強烈的反感。連帶着顏師古,對裝神弄鬼者也是深惡痛絕。言慶的說法,倒還算合他的胃口。

如果這孩子真的有天賦,自己倒是可以和鄭仁基說說,收下鄭言慶做學生。

可偏偏,他那世家公子的氣派,一開口就讓鄭言慶生出了反感。

言慶這一硬氣,顏師古就有些不高興了。

卑賤之人,果然是一點禮數都沒有。

可把個旁邊的鄭世安,急壞了。平常這小孫兒挺聽話,今兒個這是怎麼了?顏師古親自登門,這可是天大的機緣。他怎能如此不通禮數,豈不是讓顏先生不快?

“顏先生,小孫……”

“爺爺,你別說話。”

鄭言慶攔住鄭世安,“顏先生當面,您剛纔說我亂言三國,不知是什麼意思?”

顏師古冷哼一聲,“什麼意思?我不知你有沒有讀過三國,竟然將三國故事胡編亂造……”

鄭言慶立刻問道:“敢問先生,何爲故事?”

顏師古一怔,“故事,當然是指過去的事情……《商君書-墾令》有云:知農不離其故事,則革必墾矣。而太史公亦說過: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這故事,也就是舊事。”

若說引經據典,鄭言慶就比不上顏師古了。

後世治學,多以西學爲主,所謂西風東漸,西學東漸。而傳統的文化,卻成了少數人才掌握的東西。更有甚者,掛羊頭賣狗肉者甚多,歪曲、扭曲者,更不計其數。

言慶對經史,還真沒有研究。

故事,故事……但故事究竟是什麼意思?他還真就不明白。

不過他卻不會認輸,硬着頭皮道:“先生所言,的確有道理,但小子卻不敢苟同。

小子以爲,所謂故事,是人類對過去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爲,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和記憶一定的傳統,引導着社會性格的形成。小子以爲,故事並非問題,只是通過敘述來講解事件的寓意。總而言之,這故事的確是以前的事,但有可能真實,也有可能虛構。”

顏師古有點懵了!

什麼叫社會傳統,什麼叫社會性格?

這許多後世纔有的言語,讓顏師古一下子卡殼了。不過,終究是才學過人,他很快就明白了鄭言慶話語中的含義。

剎那間,顏師古火冒三丈:“小子竟敢妄言古之聖言?”

你居然說,古聖人們是編造謊言?

言慶冷冷一笑,“何爲真實,何爲妄言?”

“有史可查,自當真實。”

“那敢問先生,《尚書》有何憑證?三皇五帝事,誰又親眼看見?口稱堯舜禹湯,可在尚書以前,爲何沒有任何文字?若非口耳相傳,這許多聖賢事,豈能爲我等後人所知?如果按照先生所說的,那豈非是說,堯舜禹湯,都是編造出來嗎?”

“啊,這個……”

顏師古嘴巴張了張,竟不知如何回答。

第60章 禽獸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2章 禮物第14章 平南十策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下第77章 何人死期?第12章 豎子敢稱霸王?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76章 登門尋釁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15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卅章 唐猊玉帶第4章 所謂天朝上國(上)第廿四章 童環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九第7章 無垢第14章 不簡單的柴孝和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卅八章 父與子下第廿章 滎陽李無敵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廿二章 都棱鎮六第82章 河南王(中)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一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卅章 回滎陽二第17章 郢州之變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69章 末日(二)第85章 各懷心機第廿二章 都棱鎮二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第85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第53章 養真第17章 金堤關(三)第13章 授藝第59章 噩耗第83章 真兇第78章 有子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2章 觀音來第94章 麒麟館第10章 法主風雨上瓦崗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88章 皇泰主第卅五章 瓦崗興李當王四第卅八章 古廟逢貴客第卌七章 漁人下第12章 長安一夜(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66章 蹊蹺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73章 三槍第2章 禮物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五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69章 末日(一)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二)第廿九章 黃雀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中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88章 皇泰主第卅四章 瓦崗興李當王三第4章 有故事的人第19章 言慶就學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12章 李玄霸第卅八章 父與子上第19章 冼夫人第5章 徐世績的選擇(上)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卌五章 屍山血海一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一)第13章 突厥十不戰第16章 未雨綢繆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下第75章 河東第2章 觀音來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二第89章 鳳兮鳳兮第5章 七學士(二)第9章 無間道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85章 各懷心機第83章 真兇第卅四章 回滎陽完第57章 東都(三)第5章 父子情(下)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57章 漢家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