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

就在太子橫在大殿中發呆的時候,已經在書房的熊槐,也在發呆。

此刻,他滿腦子想的事情,就是廢太子。

今天,他算是對太子橫徹底失望了。

不過,就算要廢太子也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行雷霆之怒,用快速簡潔的方式,立即以太子忤逆失德的名義下詔廢太子。

只是,這樣一來,雖然可以廢太子,甚至可以驅逐太子,但僅僅只是這樣還遠遠不夠。以楚國的現在的局勢,無論是他,還是太子橫,亦或者屈原唐昧他們,全都退不得,因爲退便是死。

所以說,太子廢而不殺,這不是廢太子,而是立楚王。

熊槐可以肯定,只要他現在廢太子,在變法遷都的重要關節,那些貴族一定會擁立太子爲君。而太子的能量,遠不是江淮貴族可比的。

畢竟,他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楚王,而太子橫也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三十年的儲君,其底蘊難以估量。最重要的是,身爲儲君,他本身就有大義在身。

如此,這就不是廢太子,而是自掘墳墓,順帶自己給自己壘上土。

仔細想了想,熊槐立即搖了搖頭,否決了這種粗暴的方式。

此時,熊槐突然想起北面不遠的宋王來,宋王也想廢太子,廢了那做了四十多年太子的太子貞。可是,即便是早已完成內政改革的宋王,也無法輕易之間廢掉太子貞。

不僅沒廢掉,反而把國家弄得一團糟。

宋王就是前車之鑑啊!

所以,既然立即下詔不可行,那麼就只能先儘可能的隱藏自己的意圖,徐徐圖之,先削其羽翼,再行雷霆一擊。

不!

此時,熊槐腦中突然靈光一閃,囔囔道:“若緊緊只是如此,那就太浪費太子的大義身份了。或許,寡人還可以藉此機會,順帶將楚國最後的隱患也給清理。”

說完,熊槐越想越對,眼中的精光也越發明亮。

而後,熊槐思考完畢,又搖頭長嘆道:“唉,身爲一國之君,身爲人父,做事做到寡人這份上,也沒誰了,太失敗了。現在,我連我自己都受不了我自己,更何況他人呢!

不過,這也沒辦法,自己資質不行,早年讀書又少,中年不知道德真意,日夜讀書二十年,到了晚年,等自己有所領悟,卻是太晚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好在···寡人明白的還不太晚,寡人還有救!”

片刻之後。

一個士卒在殿外稟報:“大王,太子求見。”

“哼!”熊槐聞言,放下手中的書,然後皺起眉頭,心中更加不喜的道:“真是廢物,竟然來得比預料的還要晚一些,他的內心太脆弱了。

當年五國伐齊,陳城失守,失地千里,淮北幾不保,那時候,寡人何曾驚慌失措過!

跟寡人比,他一點也沒有寡人的風範。”

說着,熊槐定了定神,然後應道:“請太子進來。”

“唯。”

接着,太子橫一進入書房,便自己父王正用一雙冰冷的眼睛盯着他,見此,他心中大恐,立即走向前去,伏地請罪道:“父王!兒臣錯了,請父王賜罪。”

此時,熊槐冷眼看了太子橫一眼,然後冷漠的道:“錯了?你錯在哪了!”

“父王。”太子橫泣道:“兒臣不該聽信奸人所言,反對遷都。”

熊槐一聽太子之言,心中怒氣頓時從胸口涌上腦門,然後怒火忍都忍不住,直接怒拍作案,看着太子橫怒喝道:“混賬東西,反對遷都是你錯的地方嗎?令尹是奸人嗎?愚蠢,簡直就是愚蠢。

成功的人在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可以預見事情的成敗得失,而愚蠢的人,在事情已經結束後,依然搞不清成敗的根源在哪。

現在事情已經發生,而太子你卻依然不知自己錯在何處,有你這樣的太子,寡人日後九泉之下,如何面見歷代先王,而你九泉之下,又該如何面對寡人?”

太子橫一聽父王一副要廢太子的模樣,頓時被嚇住,驚恐的趴在地上,泣道:“父王,兒臣錯了,請父王息怒,請父王息怒!”

“你是錯了!”熊槐長嘆道:“老子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故,天下事皆是一體兩面,利大者其弊亦大,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遷都壽縣,其利大,其弊亦大,寡人知之甚詳,無非是儘可能的消除弊端,防範於未然罷了。

是故,無論太子你是反對還是贊成,寡人都不怪你,不僅是你,乃至是羣臣,無論是反對還是贊成,寡人都不會怪他們。

Wωω ¤T Tκan ¤¢O

因爲,即便是大家都是因爲私心而反對,但是,寡人心中明白,大家反對的理由,都是中肯的,是對國家有利的。

爲了國家仗義執言,何錯之有!

甚至,不僅無錯,反而有功!”

“父王···”太子橫聞言腦子亂了。

原本他以爲熊槐生氣是因爲他在朝中反對遷都,但是如果不是,那父王究竟在生什麼氣?

是因爲我沒聽父王的話,還是因爲我反覆無常?

想着,太子橫心中已經隱隱猜到了一些。

此時,熊槐接着道:“太子,寡人今天很失望,失望的原因不是因爲你反對遷都,而是因爲你犯了一個身爲君王最不該犯的錯誤。”

“最不該犯的錯誤!”太子橫一怔,有些害怕的擡起頭看着熊槐:“請父王賜教。”

熊槐嘆道:“你可知越王爲何被寡人一戰而亡國?”

太子橫心中一寒:“越王亡國,父王這是將我比作越王嗎?”

太子橫大恐,戰戰兢兢的看着熊槐:“回父王,越王之所以亡國,那是因爲他被之前的勝利衝昏的頭腦,而沒有防備身後的盟友。

不僅是越國,還有中山國,正是因爲中山國輕信齊國,所以纔會被齊國所賣。”

“呵呵,還會舉一反三了。”熊槐看來太子橫一眼,搖頭道:“越王之所以亡國,根源不來自於外,而來自於內,因爲越王猶豫不決,反覆無常。

越王因爲猶豫不決,在長子與次子身上猶豫,今天偏向長子,明天偏向次子,弄得舉國分成兩派,相互攻訐。

而因爲越王的反覆無常,所以國中羣臣與百姓全都無所適從,因爲他們不知道越王現在說出來的話,現在要他們做的事,在下一刻又會不會完全是錯的。

今天越王偏向的長子,這就是今天越王背叛了國中偏向次子的那一半人。明天越王偏向次子,那就是越王背叛了國中偏向長子的那一半人。

這樣,越王多次反覆之後,國人全都不知所歸,於是越王衆叛親離,連他的長子都背叛了,更何況其他人呢。

所以說,身爲國君,最忌反覆無常,因爲你的每一次反覆,傷害都是相信你的人,這樣,到了最後你失去所有的人心。

國君失去人心,那就會威嚴掃地,威嚴掃地,羣臣百姓就不會歸附,如此國家就會離散,國家離散,那國家距離滅亡就不遠了。”

太子橫聞言,頓時滿頭大汗的應道:“父王教誨,兒臣必定銘記在心,永不敢忘。”

“希望如此吧。”熊槐長嘆一聲,然後臉色一正,看着太子橫道:“寡人罰你在家靜思己過兩月,修心養性,你可心服。”

太子橫一聽,自己只是被父王教導了一番,而且最後只是得了個靜思兩月的懲罰,頓時心中一鬆,接着便感動的行禮道:“兒臣心服口服。”

“善,太子去吧。”

“唯。”

太子橫離去後,熊槐看着太子橫遠去的背影,遲遲沒有收回目光。

良久,熊槐沉吟道:“孫子說,未算勝,先算敗。若是···如果···將來寡人失敗了,寡人也別無他求,只希望太子你能記住寡人的教誨,將來能守住我楚國基業,如此,也不負寡人一片苦心。”

······

楚國遷都壽縣的消息,很快就在楚國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不過,因爲有上將軍昭浪帶着江淮貴族全力安撫江淮百姓,所以遷都壽縣一事,在江淮一帶得到了熱烈歡迎。

而江漢那邊,攝於楚王神威深入人心,雖然諸多貴族對楚王遷都不滿,不願遷都,雖然郢都極其周邊的百姓也不願楚王將都城遷走,但在楚王以及羣臣的強力推動下,他們只能無可奈何的認了。

與此同時,楚國遷都的消息也傳到各國。

宋國商丘。

依舊神采奕奕的宋王,聽到楚國將都城遷到壽縣後,額頭上的小溝細紋頓時變成了深川峽谷。

此時,宋王看着相國仇液與重臣唐鞅,十分憂慮的問道:“兩位賢卿,你們說,楚國突然將都城從郢都遷到壽縣來,這是不是對寡人別有用心啊!

寡人懷疑,楚王遷都壽縣,就是衝着寡人來的,熊槐那小子,已經看寡人不爽很久了。”

仇液聞言同樣倍感擔憂。

現在正是五國伐齊的前奏,三晉與燕宋都已經決定增兵了,楚王在這個時候遷都壽縣,萬一楚國站在齊國那邊,那對五國伐齊的事情可不是什麼好事。

想着,仇液立即拱手道:“大王所言極是,臣也以爲楚國不懷好意,不過楚強宋弱,宋國難以獨抗強楚。

是故,臣請大王立即派人向趙國求援,讓我五國聯盟共同向楚國施壓。”

唐鞅跟着道:“大王,楚國近在咫尺,而聯盟遠在天邊,臣的意思是,理應立即派人前往壽縣,一面向楚王示好,一面打探楚國意圖。

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楚國的警戒,其一,大王應該立即增兵彭城,提防楚國偷襲,其二,大王下令,太子貞以及公子服集結兵力,讓他們作爲我們的前驅。

畢竟,一旦宋國有事,太子也不利啊!”

宋王想了想,微微頷首,然後看着仇液道:“相國,有勞你立即走一趟邯鄲,一面說以趙王楚國遷都事,一面代寡人向趙王求援。”

“唯。”

“傳詔,讓太子走一趟楚國,替寡人送一份重禮給楚王,並打探楚國遷都的目的。”

“唯。”

齊國臨淄。

齊王地得知楚國將郢都遷到壽縣後,同樣深深的皺起眉頭,然後看着相國周最問道:“相國,你說楚國此時此刻突然遷都壽縣,是不是楚王眼看寡人要跟五國打起來,所以意圖趁火打劫,想要從寡人身上割下一塊肉來。”

“不排除這種可能。”周最同樣也對楚國關注震懾江淮的說法半點不行,他沉吟了一下,開口道:“不過也不排除楚國想要瓦解五國聯盟。”

說着,周最看着齊王地道:“大王,五國之中,燕國跟楚國關係極好,韓國也跟楚國關係極好,只要楚國在逼服宋國,兵臨魏國,那以趙國爲首的五國聯盟就將土崩瓦解。

所以,臣以爲,在此關鍵時刻,大王理應放心身段,主動向楚國屈服,然後集結齊楚之力,替楚國爭奪天下霸主。”

“想過所說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齊王地沉吟了一下,搖頭道:“不過,寡人更擔心的是,楚國會先參與五國聯盟,趁機割取我淮北地,然後趁我齊國衰弱,趁機逼寡人臣服,然後再與趙國爭雄。”

“這···”周最心中一驚,他覺得楚國做出這種決斷的可能性極高。

此時,齊王地嘆道:“牀頭屋漏,恰逢夜雨,真是禍不單行啊。”

“傳詔,立即派大臣呂禮前去遊說秦國,讓秦國出兵攻打魏韓。”

“唯。”

“傳詔,讓大臣祝弗挾重禮出使楚國,向楚王表達寡人的敬意,然後請楚國出兵攻打宋魏。只要楚國願意出邊,那寡人願意以淮北之地三百里相謝。”

“唯。”

“傳詔,立即派出使者前去魯滕等國,讓他立即集結兵力前往郯城,傳令給莒大夫,讓他加強戒備,隨時準備增援郯城,以備楚國。”

“唯。”

趙國邯鄲。

趙主父從宋國那得到楚國遷都的消息,他同樣也心中一驚。

不過,因爲現在五國伐齊在即,加上趙國與楚國也沒有直接利害關係,所以現在趙國完全顧不得楚國了。

“傳詔,立即派人挾重禮去楚國,一則表達對楚王的敬意,二則以寡人會出兵伐齊拖住齊國主力爲由,請楚國攻打齊國淮北。”

“唯。”

“傳詔,立即派人去魏國宋國,請魏王宋王前去宋國陶城會盟。”

“唯。”

“傳詔給大王還有相國,讓相國帶着大王前往陶城,與魏王宋王會盟,以震楚國。”

“唯。”

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