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

太子橫離開壽春後,乘坐水師的船隻,沿淮水而下,經淮陰入邗溝,然後進入江水,開始逆流而上。

一入江水,太子橫頓時身心全都微微一鬆。

自從遷都壽春後,他便覺得倍感壓抑,壽春的環境,莫名其妙的讓他隱隱喘不過氣來。

而且,遷都壽春後,短短大半年的功夫,他便被父王責令閉門思過三次,甚至期間還爲公子平的事情大吵一架。

本來,他以爲是父王的責罰讓他感到壓抑難受,但是,他也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沉思。

而沉思之後,他又覺得父王的責罰雖然讓他難受不安,但每次責罰都事出有因,他自己也心服口服。

唯一沒讓他心服,也就是公子平的事情,還讓他給頂回去了。

事後,父王也就是罵了兩句,然後就過去了。

所以,他敢肯定,父王的責罰這或許會讓他感到有些不安,但這卻不是他不安的源頭。

況且,自從遷都之後,父王深居後宮,國中事務也都下放給他了。

甚至,他想要壽郢的兵權,父王給了。他想要郢都的大權,父王也給了。

父王如此作爲,他也實在是找不出半點毛病。

但是,他心中的壓抑不安,卻是實實在在的告訴他,楚國內部的氣氛不對,彷彿暴風雨來襲一般,壓抑,晦澀,不安。

而令他更不安的是,明明他已經感覺到不安了,但是,他卻不知道那種令他心中不安的源頭,究竟來自何方。

甚至,這種不安,連他身邊的州侯、潘君、安陵君等人也說不清,道不明。

雖然州侯他們沒說,但太子橫心中知道,他們內心肯定以爲自己想多了。

想到這,站在船頭的太子橫轉頭瞥了一眼北方,原本他最擔心的子青,現在不僅斷了一臂而且還被趙國軟禁了。

可是,知道這個消息後,他心中的不安卻沒有散去。

所以,他心中不安的源頭就不是子青。

想着,太子橫又看向壽春城,原本他心中也擔心自己可能···但現在,他身體痊癒了,但心中的不安也沒有散去。

所以···

此時,太子橫長嘆一聲,然後沒有繼續想下去。

兩日後,船隻途經彭澤是,太子橫正在船頭遙望彭澤盛景。

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從江水上游傳來,並清晰的傳到太子橫的耳中。

“天乎其南,地乎其北,而人生其間。”

“咦!”太子橫聞得此言,頓時驚咦一聲。

天南地北,這是《伏羲易》中的說法,自從周文王推演《周易》後,《伏羲易》幾乎已經淹沒在浩瀚的時空之中,也很少有人說天南地北了。

當年他跟隨太傅環淵修學時,曾聽環淵講過《伏羲易》,所以他才知道天南地北的來源。這是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地的認知,而現在的人,知道天南地北的,已經很少了。

據太子橫所知,現在《伏羲易》還流傳的地方,就只剩下四個地方了。

其一是周室。其二便是楚國,而且楚國的《伏羲易》,也是從周室那裡得來的,是當年周室內亂,由王子朝帶來楚國的。其三乃是伏羲的後裔任國,而任國···這是一個當今世上現存最古老的國家,具體有多古老,這已經久遠到不可考據了。

最後便是齊國的稷下學宮,而齊國的《伏羲易》,也是從任國那裡獲得的,當年齊國建學宮,任國作爲齊國的屬國,便在齊國的要求下,獻上祖傳的《伏羲易》。

而當今天下,除了那個只剩下一座城的任國公室還在專治《伏羲易》,其他地方,包括楚國在內,全都主修《周易》,也有極少的人,也會涉獵《伏羲易》。

而《周易》本來就難懂,在修治《周易》的同時,還涉獵《伏羲易》的,無不是當世聞名的大賢。

太子橫知道的,柱國唐昧當年就曾到楚國王室藏書殿中抄錄過《伏羲易》,而且還曾去任國交流過。

想到這,太子橫立即轉身向上遊望去,卻見上游只有一葉扁舟正飛馳而下。

此時,前方又傳來那洪亮的聲音:

“天乎其高,地乎其厚,而人主其內。

天雖高,然斗轉星移,其變多矣。

地雖厚,然滄海桑田,其不可久。”

須臾間,那一葉扁舟便到了太子橫所在戰船的前方不遠處。

此時,太子橫看到那小舟上有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大聲高呼,立知這漁夫便是那通曉《伏羲易》的大賢。

想到這,太子橫立即向那漁夫拱手高呼:“賢者可否上船一會,在下欲向先生求教!”

那小舟上的漁夫聞言,只是衝太子橫拱了拱手,然後大笑着搖櫓而下,接着,經過太子橫所在的大船時,再次高呼道:

“故,聖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是以,不知天變者,其不可久,不知地變者,其不可持。

天地變而不知,則其死之將至矣。”

“死之將至?”太子橫臉色一變:“這是說給我聽的嗎?這說的是我嗎?”

想着,太子橫連忙向那漁夫看去,正欲再次相邀,卻發現那漁夫的小舟去勢極速,轉眼就只剩下一個背影,然後便在江水的波濤中隱去了身形。

見此,太子橫遺憾的道:“路遇大賢,失之交臂,未能與之語,可惜可嘆。”

數日後,太子橫抵達郢都,還未下船,便見自己太子府的守將潘信,正滿臉疲憊的在岸上等候。

太子橫一怔,快步走下船。

“太子!”潘信快速喘了一口氣,然後拿出一個木盒:“州侯與家兄讓臣日夜兼程前來傳訊,請太子過目。”

太子橫不動聲色的接過木盒,然後從中拿出一張信函,展開一看:

“宮中謠傳,公子憲章生而有異,且其降生之際,大王與宮中諸人全都見殿外有龍虎匯聚,而內室之中有光彩照出。

而且,大王將早就爲公子起好的名字公子駒,也改成了公子憲章。

甚至,大王其後數日,曾多次抱着公子憲章,當衆議論說:‘吾兒當龍遊四海,虎步天下,楚國的未來就要靠你了。’”

太子橫見此,臉色大變。

此時,他瞬間想起上古聖王的降生傳說,上古先王太遠,但商代也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而周室也有鳳鳴岐山的說法。

想到這,太子橫臉色一白,他想起來了,當年六國的伐楚的時候,曾有五隻鳳凰匯聚於楚國宗廟之上。

他也想起來了,他的父王可是得到過黑帝的眷顧的。

再加上公子憲章的傳聞···

此刻,太子橫猛然間感到了莫大的危機。

萬一···萬一···萬一父王跟周太公一樣壽命悠長,然後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說,楚國的未來要落在憲章身上。

那···我是否要學吳泰伯一樣,帶着公子平與公子彘遠走他方?

萬一···萬一父王臨終的時候,像吳王壽夢一樣跟我們兄弟說,楚國的希望就在憲章身上,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學吳季札的三個哥哥一樣,快速死去,然後兄死弟及?

想到這,太子橫心中一寒。

這時,他突然想起來,不久前江上哪位大賢的話:

“天地變而不知,其死之將至矣!”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