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着,齊王的手指順着函谷關北面的河水西移,直到河水幾字形拐彎處才停下:“從函谷關一直到這裡河水都處在深谷之中,水勢洶涌,無法渡河。”
“但是這裡就不一樣了,這一小段河水,東西兩側都是平原,東面是魏國的蒲阪汾陰一線,西面則是秦國的關中,蒲阪對面是秦國的臨晉,而汾陰的對面就是秦國的夏陽,若是在蒲阪渡過河水,那麼就可以繞過函谷關,直達秦國咸陽。”
“所以,寡人的意思是,這次我們聯軍兵分兩路,一路在函谷關外強攻函谷關,這第二路,就是繞道蒲阪,渡河攻擊臨晉,一旦攻破秦軍防線,大軍立即直撲咸陽。”
魏王一聽齊王的建議,心中立即大喜。
齊王的這個計劃對魏國很有利,河西地雖然是秦國故土,但是魏國佔領了近八十年,這是魏國霸業的標誌啊。
聯軍一旦攻下了這些土地,不僅秦國大爲削弱,而且魏國將會得到極大的加強。
想着,魏王連忙點頭道:“齊王的建議果然出人意料,函谷關堅固異常,短時間內根本攻不下來,若是想要迅速突破秦國防線,進而削弱秦國······”
魏王向衆人看了一眼,點頭道:“寡人以爲齊王的建議可行,我魏國同意···”
魏王的話只說了一半,就被身後的樓庳扯了扯衣服,然後魏王似乎想起了什麼,頓時打住。
熊槐心中一突。
齊王這麼幫着魏國,難道齊王魏王暗中有勾搭!
心中遲疑,卻是沒有開口。
韓王對此可有可無,對於韓國來說,威脅最大的還是秦國,不管打哪裡,只要能削弱秦國就行。
趙王見楚王韓王都在沉吟,沒有出言不反對,眼中頓時冒出一縷寒光,不屑的看了一眼腦袋發熱就忘乎所以地魏王。
雖然按照齊王的計劃,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若是渡河攻擊秦國,這個計劃卻是可行的,但是這樣一來,秦國肯定被削弱,但是魏國卻也會得到加強。
趙王很清楚,這幾年魏國一直在重新編練魏武卒,若是魏國重新得到西河之地,那麼魏國的國力就與霸主時期的魏國相差無幾了。
魏國的強大,韓國無所謂,反正無論是魏國還是趙國,自己都是小弟,都已經習慣了,跟着混就行。
但是趙國就不能忍,論威脅,霸主魏國的威脅,遠遠超過了霸主秦國,魏國的鄴城,離趙國都城邯鄲的距離,那可是非常近的。
魏武侯時期,魏國偷襲邯鄲,差點就成功了。魏惠王時期,魏軍再次圍攻邯鄲,這一次趙國都城就淪陷了。
而秦國想要攻打趙國,單是一條洶涌澎湃的河水,就夠秦國喝一壺了。
當然,齊國做霸主對趙國的威脅也不小,最好還是現在這樣,楚國做霸主。
想着,趙王清了清喉嚨,咳嗽兩聲,見大家全都看過來,便開口道:“齊王的注意寡人也以爲不錯,只是心中還有疑問。”
齊王一見趙王詢問,便笑着問道:“不知趙王有何賜教嗎?”
趙王笑道:“賜教不敢,寡人知道齊國精通水戰,只是齊王可曾認真考察過這一段河水的水勢,以及蒲阪對岸的臨晉合陽兩地的情況?”
齊王聽着趙王的詢問,想了想道:“這個寡人遠在齊國,自然不甚了了,只是晉國與魏國先後幾次從這裡攻擊秦國,想來一定是很熟悉的吧!不知魏王以爲如何?”
魏王一聽齊王把問題交給自己,想起合陽臨晉的情況,頓時臉色一暗,嘆氣道:“齊王有所不知,這合陽臨晉之地,自從秦穆公之時,晉國發生驪姬之亂後,就被晉國送給了秦國,至今數百餘年。”
“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秦國出兵大荔國,一舉攻破大荔王城,不僅設立臨晉縣,而且還在河水西岸築起高牆,以臨晉國,號稱臨晉。”
“所以蒲阪的對岸,那是一道高牆,並以河水爲護城池,要想突破,實在太難太難!”
一連兩個太難,道盡了魏國的無奈。
不過還好,魏國在東岸同樣築長城,秦國也無法從這裡攻擊魏國,兩國誰也奈何不了誰。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打戰果然不能想當然。
接着,齊王不死心問道:“那麼貴國先君文侯是怎麼攻破秦軍防線,佔領臨晉城的?”
魏王想了想道:“那是秦國發生內亂,又恰巧義渠過大舉攻秦,而且當時晉國的執政趙襄子年邁,秦國放鬆了對晉國的警惕,疏於防備,所以被我先君文侯一擊得手了。”
“可是,因爲臨晉與秦國腹心之地很近,遭到了秦國的劇烈抵抗,所以我魏國先君文侯之後,也始終不能從臨晉城攻擊秦國關中,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北面的少樑。”
“···”雖然提出的建議不切實際,但是齊王面不改色,心中一橫,開口道:“魏王,那麼如果我們從汾陰渡河攻擊少樑呢?這樣是否可行。”
魏王聞言不待其他開口,立即答道:“少樑可行,少樑城乃是我魏國所築,我魏國與秦國爭奪少樑時,曾反覆爭奪數年,主防的方向乃是西面而不是東面,這些年秦國一直從少樑渡河攻擊我魏國,處在攻勢,一直沒有加強對少樑城對東側的防禦,所以若是攻打少樑,此事可行。”
“只是···”魏王說着遲疑道:“只是不久前甘茂率領數萬援軍抵達少樑城,我們聯軍想要攻下少樑,恐怕也不容易。”
齊王聞言笑道:“無妨,多一個選擇,總比只能攻打函谷關要強。”
說着,齊王對楚王道:“盟主,你說呢?”
熊槐見狀點頭道:“不錯,多一個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
說着,熊槐遲疑道:“只是寡人有一個疑問,若是蒲阪還好,蒲阪離函谷關很近,可以相互支援,若是另一路進攻少樑,相距太遠,如何才能相互呼應。”
趙王見楚王出言相詢,立即跟上:“不錯,正如盟主所言,分兵少樑,除了兩軍相距太遠,難以呼應以外,還有糧道的問題。”
“函谷關以東數十里,以及加上函谷關以西的百餘里,全都是深河峽谷,難以渡過,若是想要將糧食運往汾陰,那麼糧道就會增加數百里,這麼遠的距離,消耗太大了。”
“而且不僅如此,昔日魏文侯爲了與秦國爭奪少樑,兩國接連在少樑廝殺五六年,魏國纔在少樑站穩腳跟。”
說着,趙王提醒魏王道:“魏王,現在的秦國可不是以前魏文侯面對的那個秦國,即便我們攻下少樑,不知魏王你們魏國能守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