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

說了一連串道理後,熊槐飽含期待的對羣臣道:“諸卿,私德以及公義,孰輕孰重,不可不察。莊子曾言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並非沒有緣故。寡人希望的是,楚國之中,多有子路這樣的上德不德的人以及行爲,而無有子貢這樣的下德不失德的行徑。

願諸卿與寡人共勉。”

話音一落,羣臣愣了愣後,立即拜道:“願聽大王教誨。”

此時,喬君一聽楚王不僅不接受他的捐獻,而且說他捐獻家產的行爲,乃是下德無德的行徑,頓時心中大急。

楚王不接受的他的賄賂,那麼不久後的將來,還會答應的他的請求嗎?

想起封地的現狀,喬君不由全身一冷。

身爲封君,不僅享有治下的管轄權,同樣也肩負着爲楚國守土的責任,現在各國已經在洛邑會盟,聯軍來襲在即,而楚國的打算,分明是想放棄淮北,退守淮水。

如此一來,他所在喬地,必然會淪陷。而他在封地的家小,運氣好則會當場戰死,運氣不好則會淪爲奴隸,舉族淪落這種下場,喬君心中無法接受。更令喬君無法接受的是,若是他舉族全部死在淮北,那他拼死抵抗各國,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是,趁各國聯軍還未南下,就棄地逃亡,按楚國法律,封君不戰而逃,這比全軍覆沒的罪責還重,乃這是奪爵滅族的大罪。

可若是不跑,率衆死守蘄城,那麼族中子弟能跑出去多少呢?

更重要的是,喬地士卒死傷慘重,實力大減,即便楚王看在他盡忠職守的份上,保留喬君封號,並且未來奪回喬地後,將喬地歸還給喬君一脈。

喬君也擔心自己這一脈的子弟無法守住喬地,導致喬地被其他貴族所侵吞。

這種封地被其他貴族侵吞的事情,在楚國並不少見,而且時有發生,尤其是那些在朝中掌握大權的公室貴族,對那些勢力衰弱,或者出現過錯的封君,一向都是情有獨鍾。一定會想方設法進行欺壓,然後將這些封君的封地全部據爲己有。

年代久遠的不說,就說當年吳起之亂,楚肅王新即位之時,楚國一下子被滅族了七十多家貴族。難道吳起那一撲,真的有七十多家喪心病狂的貴族,手中箭矢不僅射穿了吳起,還射中楚悼王的遺體?

顯然並不是,這不過是藉口罷了。

楚國的那一場內亂,除了最大的受益者以及最大的受害者楚肅王,還有許多大臣從中牟利,乘機狠狠的大賺了一筆,將許多封君的封地都據爲己有。

甚至,更有甚者,朝中大臣還會不通過楚王,就直接對其他封君下手,侵吞封地的···

喬君一想起楚國每次出現動亂之時,當楚王無法掌控朝政之時,楚國貴族間的血腥殺戮,頓時打了一個冷顫。

楚王還得找個由頭,站在道義的最高點,而朝中的那些大臣,心狠起來,簡直不要臉。

想到這,喬君立即思索起來,如何才能在自己死後,在喬君一脈實力大減之下,保住喬地不爲其他貴族所吞呢!

思前想後,喬君還是覺得楚國之中,有能力替喬君能保住喬地,且不貪圖喬地的人,大概也只有楚王一人了。

只是在楚王不接受賄賂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楚王親自出面保住喬君一脈的喬地呢?

喬君突然想起那個出現巨大錯誤的秋君來,頓時眼前一亮。

想着,喬君心中凌然,露出激動之色,再拜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面色一沉,立即問道:“賢卿何出此言。”

喬君應道:“大王,臣不能理解大王心意,以至於出此糊塗之言,幾近禍亂國家公義,這便是臣的大罪。”

熊槐搖頭道:“賢卿誤會寡人了。方纔賢卿的的捐款之言,乃是出於忠心,即便有所思慮不周,也是出於一番好意,寡人豈會怪罪賢卿呢!”

喬君再拜道:“大王,即便大王不怪罪臣,但臣心中也十分自責,而令臣心中更加難安的,臣愚鈍,恐怕不能理解大王的深意,不能將大王的教誨告訴喬地百姓。故臣有一個不情之情,請大王答應。”

熊槐看着長拜在地的喬君,遲疑問道:“不知卿有何請求?”

喬君聞言立即應道:“大王,臣愚鈍,萬萬不及大王萬一,故,臣請效仿秋君,請大王爲臣安排一位令尹與司馬,以協助臣治理喬地百姓。”

此言一出,殿中的羣臣頓時爲之色變。雖然知道喬君是在尋求自救,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喬君竟然會推脫守土之責,而將戰敗的責任推給楚王。

熊槐同樣也震驚的看着喬君。

心念一轉,便知這喬君交出封地內的大權是假,推卸責任是真,以防止蘄縣喬地失守後,被依律治罪,剝奪爵位。

明白喬君的目的之後,一股怒火瞬間從心口涌上腦門。

雖然趨利避害,這是人的本性,但是喬君的這種行爲,已經突破了封君的底線。

有好處,封君貴族們想方設法都要上,恨不得將所有的好處功勞全部攬在自己頭上,就這熊槐也就忍了,畢竟楚國的封君已經幹了幾百年了。

一旦出現不利的情況,封君們就千方百計地規避,或將罪責轉給其他人,或將損失轉給國家。對這熊槐也忍了,畢竟他們同樣也習以爲常了。

但熊槐萬萬不能忍的是,國難當頭,竟然出現喬君這種不思爲國盡忠,反而打算交出權力,躲避戰爭推卸責任的行爲。

天下太平之事,喬君牢牢把持住喬地所有大權,他這個楚王的不能插手喬地之事。現在各國來伐,喬地守不住了,喬君不想着以死報國以謝君恩,反而把喬地大權交換給楚王。一旦喬地失守,罪責就可以推給楚王派出的令尹以及司馬身上。然後他喬君一脈就留在郢都,頂着喬君的封號繼續混日子。

若是戰後楚國不勝不敗,各國退走,喬地被奪回,即便那時喬地令尹司馬全是楚王的人,對喬君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