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

殿中。

父子君臣相對。

熊槐看着風塵僕僕的太子橫,語氣平淡的問道:“已經見過你母后了?”

太子橫屏住呼吸,低聲應道:“回父王,兒臣已經見過母后了。不想,一月未見母后,竟發現母后突然消瘦了許多。”

“是啊!”熊槐點了點頭,接着嘆道:“你們母后這段時間可是爲你兄弟二人操碎了心,而寡人憂心國事,無暇照顧王后,以致王后日漸憔悴,寡人心憂不已。正好太子你返回郢都,這段時間就多陪陪你母后,讓她稍稍寬心!”

“這···”太子橫頓時一滯。

他千里迢迢趕回郢都,可是爲了替父王分憂的!是爲丹淅的封君而來!

結果,父王卻讓他去陪母后。

大丈夫豈能兒女情長?

雖然心中不痛快,但是父王開口,太子橫不敢反抗,只得應着:“是,父王!”

熊槐有叮囑道:“還有,不要跟你那個不孝的弟弟一樣,惹你母后生氣。”

太子橫委屈的應道:“是,父王!”

熊槐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擺了擺手:“去吧,多陪陪你母后。”

“唯!”太子橫應着,但是身體卻沒有動,依舊跪坐在熊槐面前。

熊槐眼睛一縮,立即沉聲問道:“太子還不快去?”

太子橫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問道:“父王,兒臣聽說在伐宋一事,羣臣···”

話未說完,熊槐便開口打斷道:“太子,伐宋一事,寡人自會處理,關於此事,太子不必插手了。”

“這···”太子橫一聽熊槐開口拒絕,頓時腦子一亂。

接着,熊槐臉色一沉,板着臉道:“太子還是先去陪着王后吧,此事對太子,對寡人來說,都比伐宋一事重要的多!”

太子橫見熊槐已經生氣了,立即低頭應道:“唯!”

熊槐看着太子橫離去的背影,沉吟許久,然後開口道:“請太傅與令尹前來,寡人有要事相托。”

話一出口,熊槐立即阻止前去傳令的李秋道:“等等!”

熊槐想了想,搖頭道:“算了,太傅年事已高,不必請太傅了!”

“唯!”

···

太子府。

太子橫回到府中,正沐浴之時,一個使者在外稟報到:“太子,令尹在府外求見。”

“令尹?”太子橫一怔,立即應道:“請令尹稍後,孤隨後就到。”

“諾。”

不久後,太子橫來到大廳,見景鯉正在客座上閉目安坐,立即笑着上前。

“令尹!”

“太子!”

禮畢。

景鯉斟酌了一下,緩緩道:“敢問太子,匆匆而歸,可是爲公子子蘭而回?”

太子橫點頭道:“正是如此,子蘭做出這等糊塗事,橫憂心父王母后,故,特從淮陰趕回郢都,以略盡孝心。”

景鯉點頭道:“太子孝心可嘉,大王與王后必定會感受到的。”

太子橫聞言,想起楚王與王后截然相反的態度,頓時默然。

景鯉見狀,開口道:“臣不久前求見大王,卻發現大王對太子歸來並未感到歡喜,不知太子以爲何故?”

“這···”太子橫臉色一僵,無以應。

見此,景鯉沉吟道:“太子,臣出宮後,左思右想,略有所得,故特意前來求見太子。”

太子橫立即長拜:“請令尹指點!”

景鯉點了點頭,開口道:“太子,自從大王得知公子子蘭的事情後,這十幾日來,每次與羣臣議事,眼中憂色不斷。然太子今日歸來,臣求見大王之時,卻發現大王眼中已經恢復平靜。

是以,臣暗想,大王對太子歸來,還是十分欣喜的,但是卻因爲他事,而心有顧慮。”

太子橫精神一振,頓了頓,問道:“不知令尹以爲父王在爲何事擔憂?”

“是爲太子!”

“我?”

景鯉點了點頭:“如今大王所憂心的地方,不在於楚國之外的各國,而在於楚國之內。爲了應對各國伐楚一戰,大王已經準備數年之久,糧草器械充裕,各國大軍爲我楚軍所阻,勞而無功,這便是明證。

大王之所以擔憂楚國之內,那是因爲國內的情況,出乎大王以及臣等的預料。按照之前的預計,我楚國百萬雄師防禦險要之地,有足夠的物資支撐,便可與各國百萬大軍相持兩到三年。

不想,僅僅只是交戰半年,國中的厭戰情緒就高漲,羣臣百姓要求速戰速決的呼聲日益高昂,以致每次羣臣議事,都分成兩派,相互爭執不下。”

景鯉將太子橫若有所思,便停頓了片刻,然後接着道:“太子,羣臣相互爭持,大王並不擔憂,大王唯一擔心的,那就是羣臣將太子牽扯進來。

爲君之道,在於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團結大部分的臣子,只要內部不亂,國外的敵國,就不能把我楚國怎麼樣,是以伐宋之議在楚國爭論半年,但是大王卻始終沒有發出聲音。這不僅是因爲大王心有疑慮,更是因爲,值此關鍵時刻,大王需要團結所有的大臣。

大王尚且如此,太子身爲儲君,更需如此。”

說着,景鯉意味深長的道:“太子,你乃國之儲君,如今羣臣分成兩派,不知太子打算站在那邊。”

太子橫默然,他知道景鯉說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江漢與江淮封君的分歧。

伐宋的爭論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在爭論伐宋利弊,而且還夾雜着東西兩幫人的利益。

如果他是公子,那麼只需站在其中一邊便可,但他是太子,是儲君,他要的不是一半,而是全部,是沒有封君反對。

若是他即位之前就得罪一半封君,那麼他即位之後,要想重新拉攏那些不聽使喚的封君,樹立楚王的威嚴,恐怕的付出很長的時間還有代價。

所以說,無論他站那邊,都是錯。

原本他已經跳出了這個漩渦,但是子蘭稱王后,他又回來了,再次陷入這個漩渦中。

想到這,太子橫又搖了搖頭。

不,不是他再次陷入其中,而是接受丹淅封君的賄賂後,在子蘭稱王后,他就沒有選擇了。或者說,自始至終,他都沒有跳出這個漩渦。

接着,太子橫又想起不久前爲了安撫江淮封君,而接受他們的重禮。

結果,前腳收禮,後腳子蘭稱王。

這···真是命運弄人。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