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能夠在北方各州做出更大反應之前,南海軍是咬着牙橫跨了三百多公里,一路殺到了慶德城,準備拿下這個戰略交通城市。
而城內的曲陽州軍能守住嗎?
城內的守軍自然是有一些信心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在東城區佈防,而是會一路直接撤退過江,跑到西城區去了。
城外的南海軍同樣也是有信心攻克慶德城的,儘管補給不通暢,預計戰役裡所能用的炮彈並不算多,儘管之前的幾次試探性進攻裡發現了敵軍的防禦工事做的不錯,敵軍戰術應變的能力也比以往所遇到的敵軍強了不少。
但是,南海軍的將士們對攻克慶德城依舊充滿了信心!
這是過往無數次勝利所帶來的極大自信!
他們有信心擊敗一切敵人!
數次試探性進攻之後,吳冠林爲首的參謀部已經是根據試探性進攻的作戰報告,完善了作戰計劃,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改善就是重視速射臼炮的戰術地位,在進攻敵軍防線的時候,重點使用速射臼炮攻擊躲在戰壕裡的敵軍。
爲了滿足速射臼炮的彈藥消耗,後勤運輸體系加大速射臼炮炮彈的運輸量,要不然的話,無法滿足部隊的需求。
南海軍內的速射臼炮裝備數量其實不算少,平時消耗小那是因爲用的比較少,如果真的放開手用,那麼炮彈的消耗量會非常大的。
目前在曲陽州作戰的部隊都配屬了這種輕型火炮,裝備數量上有多有少,少的幾十門,其中核心主力第二師裝備的比較多,配屬了上百門之多。
第二師的每一個步兵營都設置了一個單獨的速射臼炮連,配置六門六十毫米速射臼炮,戰鬥的時候,這些速射臼炮或是分散到各步兵連,或者是集中使用,具體看情況。
而步兵團一級上,設立了速射臼炮連,配屬八十毫米速射臼炮六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師的師部下,還直轄了一個速射臼炮營,配屬了十六門的一百二十毫米速射臼炮。
此外師屬騎兵團也配屬有一個速射臼炮連,裝備六門八十毫米速射臼炮。
師屬輜重團也配屬了一個速射臼炮連,配屬六門八十毫米速射臼炮。
全師下來,一共配屬了七十二門六十毫米速射臼炮,三十六門八十毫米速射臼炮,十八門一百二十毫米速射臼炮。
咋一看數量不少,但實際上這些速速臼炮在第二師作戰的時候,依舊是屬於次要的輔助火力,第二師在以往作戰的時候,主要依賴的還是其師屬炮兵團的龐大火力。
南海軍的師屬炮兵團,繼承了大恆的大炮兵主義,一口氣裝備了五十六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後裝線膛炮,其中三十六門是野戰炮,十八門是榴彈炮。
而往常作戰的時候,實際上第二師絕大部分情況下,還會得到後方獨立炮兵部隊的支援,這種支援可不是幾門火炮,而是大多情況都是一整個炮兵旅!
怎麼說呢,第二師作戰的時候,後頭往往有上百門七十五毫米再到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火炮進行火力支援!
南海軍的火力優勢,就是建立在龐大的炮兵部隊上的!
速射臼炮的話,更多的還是作爲一種步兵支援火力,在缺乏後方火炮支援,或者後方火炮無法解決敵人的時候,纔會讓步兵部隊冒險靠近八百米乃至五百米左右的距離,抵近發射速射臼炮。
有效射程太近,這也是南海軍裡的速射臼炮雖然裝備數量不少,射速也夠快,但是依舊無法成爲主力火炮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在部分特定情況下,這些速射臼炮還是能發揮巨大作用的,比如說現在面對一羣挖了無數戰壕的敵人,這些速射臼炮所特有的大角度曲射彈道就能發揮作用了。
提高速射臼炮的戰術定位,這是南海軍針對敵軍防禦策略的應對之一。
敵軍再不斷的改變,南海軍也是在不斷的進行改變,敵我雙方都是在不斷的適應戰爭,並想要獲勝存活下來。
哪怕是過往這麼多年裡的大恆內部藩鎮混戰,各藩鎮之間也沒有說故步自封,反而是一直在不斷的尋求改變。
五十多年前恆奧戰爭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步槍還只是燧發槍呢,但是後來逐漸就開始使用火帽擊發槍,同時恆奧戰爭期間,其滑膛炮的有效射程普遍比較低,使用的炮彈還是以實心彈爲主,但是多年前開始,滑膛炮普遍有了千米射程,同時普遍發射木託金屬圓盤引信的榴彈。
同一時期裡,前裝線膛炮開始出現,只不過依舊沒有成爲主流,主要是之前大家玩前裝線膛炮的時候,炮管基本都是鐵鑄的,膛線很容易被磨損,同時更關鍵的一點就是,金屬定裝彈還沒有出現,前裝線膛炮的性能優勢雖然有,但是也沒有把差距拉的太大,所以這一時期裡,實際上滑膛炮和前裝線膛炮是並存的。
後來南海軍崛起了,以獨特的楔式炮栓解決了炮栓結構強度不夠的缺陷,同時採取黃銅金屬彈殼,解決了漏氣問題,採用鋼製炮管解決炮管強度不足,膛線容易磨損的缺陷,最後弄出來了鋼製後裝線膛炮。
讓這個世界首次進入了後裝線膛炮時代!
同時步槍也是進入了後裝線膛時代,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代的後裝線膛槍,也不全是林子然自己搞出來的。
雖然林子然提出了用十八毫米的福元火槍改裝爲後裝線膛槍並應用於實戰,後續也是提出了採用金屬彈殼定裝子彈。
但是南州銀行研究後裝線膛步槍很多年了,甚至都提前秘密儲備了一大批,最後南州銀行覆滅後,南州銀行的餘孽們開始組建南海新軍。
雖然後來南州銀行的餘孽們被陸續蕩平,如今已經徹底消失於歷史的塵埃當中,但是他們留下來的南海步槍卻是成爲了當代後裝步槍的鼻祖。
林子然麾下部隊裝備的羅安三型步槍,實際上就是根據南海步槍改進後定型的,而改進其實也只侷限於用黃銅彈殼定裝子彈,取代紙殼定裝子彈而已,但是其他的設計基本沒怎麼變動。
其他藩鎮自行生產的步槍,則是根據羅安三型的步槍仿製的,當然有的也會進行細微的修改,但是總體還是一樣。
戰爭一直在持續,技術也一直在進步,南海軍在革新,其他的藩鎮們也在革新。
唯一不同的是,南海軍有一個林子然!
林子然知道很多先進的武器概念,哪怕他不懂太過詳細的技術,但是很多東西只需要一個概念而已,後頭自然有技術人員發揮聰明才智研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