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工業大發展

bookmark

北邊的東海岸四國聯盟,他們背後都的海外以及外交壓力現在非常大,所以他們對新戰艦的需求非常的迫切,對很多戰艦的交付時間追的比較緊,比如兩艘公主級戰列艦,就要求兩年內完工交付,所以這兩艘戰艦,這個月已經開工一艘,下個月會開工第二艘,爭取明年建成下水,後年交付。

同時建造大恆帝國海軍自身的戰艦以及爲奧爾王國海軍建造戰爭,讓大恆帝國的造船業以及相關的國防產業哪怕是在戰爭結束之後,依舊處於全速運轉狀態,並在持續擴大規模。

爲了滿足大噸位船隻的建造計劃,去年開始羅海造船廠以及京州造船廠就開始進行大規模擴張了,擴張現有的船塢,新建設大型船塢,短短一年內就擴建了一萬五千噸船塢兩座,萬噸船塢三座,五千噸船塢六座,要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同時滿足這麼多大噸位戰艦的建造工作。

同時中部武器公司已經把原嫡屬於海軍內部管轄的‘曲平海軍修理廠’納入管轄中,並投入巨資,升級爲曲平造船廠,初步計劃就會對現有的一座萬噸船塢進行升級擴建爲兩萬噸船塢,並把其中的一座五千噸船塢擴建到一萬噸船塢。

一旦升級擴充完畢,將會爲大恆帝國再增加一座能夠建造萬噸戰艦的大型造船廠。

並形成羅海造船廠、京州造船廠、曲平造船廠三大造船廠的佈局。

龐大的造艦計劃所帶來的壓力,不僅僅侷限在造船廠這邊,畢竟還只是屬於終端組裝廠而已,中上游的相關行業同樣是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比如擴建造船廠,你得添置、升級設備吧,而這些造船設備可都是大型設備,這些都是需要中游的各機械廠提供產品,而以往這些機械廠的規模以及技術能力也是有所缺陷的,所以他們自身還需要進行擴張以及技術升級。

此外戰艦也不僅僅造個船體就行,還得配屬一系列的核心零部件,最核心的蒸汽機、裝甲以及艦炮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帝國主要的兩座艦載蒸汽機廠商,羅海蒸汽機廠、京州機器局所屬蒸汽機廠已經是全功率運轉,加班加點生產新型蒸汽機以供應各戰艦乃至民用商船。

裝甲方面,羅海鋼鐵廠、紫勝州鋼鐵廠、豐陽鋼鐵廠都能提供鍛鐵裝甲,但是加起來的產能以及是比較有限,同時最關鍵的是,帝國海軍爲了緊跟海軍強國的步伐,已經是要求拿出來鋼面鐵甲這種新型裝甲來。

而新型裝甲對技術要求更高,哪怕是目前裝甲技術最爲成熟的羅海鋼鐵廠,想要大規模生產質量合格,性能上乘的鋼面鐵甲還是有比較大的困難,這又需要繼續投入資金進行設備升級,技術研發。

艦炮更不用說了,爲了解決艦炮問題,海軍甚至都搞了個艦炮研究室,從全國範圍內抽調技術人員集中攻關研發艦炮技術了。

不管是正在研發當中的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徑艦炮,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艦炮,還是兩百毫米三十五倍艦炮都是面臨着極大的壓力,這些艦炮可都是已經預定裝艦的,留給他們的研發,組織生產的時間可不多。

此外他們還得同步預研更先進的大口徑艦炮,比如三百毫米三十五倍艦炮,兩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同時該艦炮研究室,還接到了來自皇帝陛下林子然親自下達的研發任務,那就是研發速射管退火炮,林子然要求研發部門集中力量,儘快的解決艦炮的速射問題。

在林子然看來,現在的艦炮射速太慢了,就算是一百五十毫米這種中等口徑的艦炮,射速也非常慢,一點五分鐘才能打一發。

大口徑艦炮更差,兩百毫米、兩百五十毫米的艦炮射速只有兩點五分鐘每發,三百毫米艦炮更是需要三點五分鐘每發。

上述還只是理論射速,實戰中受到瞄準等各種因素影響,實戰射速還要更慢。

爲此,林子然要求艦炮研發部門,研發管退火炮,以求提高艦炮射速,哪怕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大口徑艦炮的射速問題,但是那些中小口徑艦炮的射速也要解決啊,比如一百毫米,一百二十毫米口徑的艦炮。

海軍內部對艦炮的速射提高也是非常重視,雖然說這年頭大口徑艦炮才能擊穿敵主力艦的裝艦,但是中小口徑艦炮如果能夠提高射速,也能夠有效威脅敵艦啊。

只不過管退速射炮什麼時候才能夠研發出來,這就是沒準的事了。

這玩意已經不是林子然提一個點子,設計師們隨便折騰折騰就能夠搞出來的,這涉及到了基礎材料,加工工藝。

比如要搞管退,就需要用到液壓或者彈簧,而這兩者都對基礎材料以及加工工藝的要求非常高,要不然根本無法生產出來合格的液壓復進裝置。

海軍這邊的造艦計劃,對國防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同樣也是帶來了澎湃的動力,有充足的訂單,國防工業裡的相關企業才能夠有足夠的收入以及利潤,其研發更先進的技術,升級設備,進而生產出來更好的產品。

同時也能夠帶動國防工業裡的就業,讓更多人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

去年到現在,僅僅是羅海造船廠的僱工人數,就已經是新增了一千多人,其他幾個造船廠同樣如此。

南州機器局那邊,雖然戰爭結束了,陸軍訂單大幅度減少,沒有了以往加班加點的狀態,但是依舊沒有裁員,因爲海軍依舊持續訂購火炮,同時還有大量的外貿艦炮、陸軍火炮的訂單。

所以南州機器局那邊,依舊是保持着滿功率運轉狀態。

至於更上游的機械以及鋼鐵,礦務產業其實更是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造艦造炮需要什麼?需要鋼鐵,海量的鋼鐵,不管是裝甲還是船體又或者是設備等等什麼,都需要鋼鐵,這些鋼鐵都需要鋼鐵廠提供。

而除了國防工業外,還有一個鋼鐵需求的大頭,那就是鐵路!

實際上鐵路帶動的鋼鐵產業增長更誇張!

多條鐵路線同時開工,需求的鐵軌數量是海量的,並且需要大量的蒸汽機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鋼鐵產能支撐的。

統一戰爭結束時,大恆帝國內的生鐵產量初步統計只有八十萬噸左右,鋼產量只有區區兩萬噸。

但是統一後的第一年,也就是今年,預估生鐵產量將會暴漲到一百八十萬噸,鋼產量保障到五萬噸,這主要是得益於羅海鋼鐵廠去年開始的擴產工程在今年順利投產,同時京州鋼鐵廠,崇克鋼鐵廠復工擴產。

但是明年的產量還將會更龐大,因爲除了上述三大鋼鐵廠還會繼續擴大產能外,其他衆多的鋼鐵廠也還在擴產。

經濟部門很樂觀的估計,乾聖三年,也就是明年的生鐵產能預計能夠突破三百萬噸,鋼產能突破十萬噸。

而再往後的乾聖四年、乾聖五年還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保障!

因爲在‘全面經濟發展計劃’裡,鋼鐵產業乃是重點發展行業,確定了以羅海鋼鐵生產基地、崇克城鋼鐵生產基地以及京州鋼鐵生產基地三大鋼鐵生產基地,全力重點扶持發展羅海鋼鐵廠、京州鋼鐵廠、崇克鋼鐵廠三大鋼鐵廠,扶持國內其他地區的六個中型鋼鐵廠的鋼鐵產業。

通過對上述鋼鐵廠以及相關連行業的政策、資金扶持,以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乾聖五年的時候,把生鐵產量提升到六百萬噸、鋼產量五十萬噸的規模。

這就是大鐵路計劃以及海軍發展計劃所帶來的龐大威力!

當然這也和大恆帝國裡擁有豐富,容易開採的鐵礦資源以及煤炭資源、良好的河運以及鐵路運輸有極大的關係。

如南海州爲例子,僅僅是羅海郡內就有豐富容易開採的鐵礦以及煤炭資源,同時稍微靠北的羅安郡也擁有豐富的鐵礦以及煤炭資源。

僅僅是這兩個州的鐵礦以及煤炭資源,就足以支撐起來一個大國發展所需要的鐵礦以及煤炭資源了。

更別說,南海州在大恆帝國裡的鐵礦以及煤炭資源雖然豐富,但是也不是最多的,最多的還是平南州,那裡的鐵礦更加優質,煤炭開採更加容易。

此外紫勝州也是礦產資源大州,雖然開發程度不如平南州以及南海州大,但是鐵礦以及煤炭資源的豐富儲備,絲毫不亞於南海州。

其他各州里,或多或少也有鐵礦以及煤炭資源。

單單說鐵礦石以及煤炭的資源而言,大恆帝國自詡世界第二,就沒有那個國家敢說是第一了。

儲量豐富,容易開採,品級還高的鐵礦石以及煤炭資源,這些不僅僅讓大恆帝國的鋼鐵以及相關產業能夠快速發展,實際上這也是當年大恆陷入內亂之中,工業依舊得以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爲資源太豐富,當時的藩鎮們隨便折騰兩下就能夠弄個鋼鐵廠了……

鋼鐵以及煤炭這兩者乃是當代工業發展的基礎,有了鋼鐵和煤炭才能夠大規模發展鐵路,蒸汽鋼鐵船隻以及機械等各類工業,這樣才能夠讓新生的林氏王朝,有底氣短時間內追趕其他列強,儘快的重返一流工業國行業。

只不過吧,產量雖然有了,但是質量就有些不靠譜了。

反正鐵路公司不止一次的抱怨,各大鋼鐵廠商生產的鐵軌質量實在是太渣了,比國外的同級別產品差了不是一點半點,而且價格還不便宜。

搞的鐵路公司那邊,爲了獲得質量合格的鐵軌,不得不加強質量檢查,同時儘可能的選擇靠譜的廠商,不然的話一不小心就會得到一大堆的劣勢產品。

鐵路公司這邊如此,造船行業的抱怨聲也是極大!

用來建造船隻的鍛鐵、鋼材等材料質量不咋地,供應軍艦的也就罷了,雖然性能略微差了點,但是總體上質量還是能保證,畢竟監管非常的嚴格。

但是用來在輔助艦以及民船上的鋼鐵質量就很堪憂了。

至於說海軍一直都想要的鋼面鐵甲複合裝甲,不管是羅海鋼鐵廠還是京州鋼鐵廠又或者是崇克鋼鐵廠,都是遲遲無法拿出來合格的量產產品,撐死了也就只能搞一點實驗室產品。

但是建造軍艦需要的裝甲可不是一定半點,動不動就得上千噸的,一年裡造的軍艦多了的話就是大幾千甚至上萬了噸鋼面鐵甲裝甲的需求了。

奈何無法量產!

對此海軍很無奈,鋼鐵廠那邊也是無奈!

無法大規模量產他們也是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啊,這玩意技術比鍛鐵裝甲難多,想要搞出來需要極高的生產工藝,並且需要多種更先進是生產設備才行,而目前大恆帝國內,一票的機械工廠都無法提供合格的機械設備,他們鋼鐵廠也是沒有辦法啊。

裝甲等產品依賴機械設備,而艦炮更是依賴高精度的大型設備,什麼鋼爐、天車之類的基本設備不說了,更重要的是鍛壓機,生產大口徑艦炮需要大型鍛壓機的,一兩百噸的都是起步要求,想要生產三百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需要的是一兩千噸的鍛壓機,能夠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大型砸邊機、軋鋼機纔是核心設備。

而這些看上去傻大粗的大型加工設備,咋看似乎也沒什麼,但是真正搞起來才知道這些玩意不好製造。

大恆帝國裡現有一些頂級設備,比如幾臺千噸、兩千噸的鍛壓機,五百毫米砸邊機,三百五十毫米軋鋼機,都還是之前的藩鎮們,爲幾個大型兵工廠進口的呢。

大恆帝國自身,之前乃至現在,暫時不具備這些大型設備的生產能力。

縱然現在已經是投入最近開始研究,羅海機械廠自研的兩千噸級水壓鍛造機也在穩步推進中,但是距離實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些基礎設備的缺乏,也是導致了目前大恆帝國大口徑艦炮生產困難,大尺寸鋼面鐵甲裝甲以及其他大尺寸鋼鐵產品生產困難的重要原因。

第一百九十六章 黃飛鵬你的事發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恆商務代表團出訪第六百七十九章 藍星第一艦夏林號(又加更)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列艦巡洋艦第五百八十八章 冊封第六百九十九章 設計的出來造不出來第四百三十章 崩潰的財政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年的等待第三百五十一章 知錯能改的吳冠林第七百五十二章 轉向第三百七十四章 打仗花錢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上作戰計劃第六百零八章 決戰時刻第四章 幹一票大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結婚挺難的第九百一十八章 航母服役第五百七十七章 打破幻想第七百一十一章 第二次伊安海戰第一百零三章 新型輕步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區別第五百五十四章 灘頭陣地第四百四十章 北線反擊開始第八十七章 屢戰屢敗吳冠林第九百零七章 安多利亞島衝突第二百九十六章 全新戰爭模式第八百五十六章 走鋼絲的卡西王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體都有!預備!開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馬耕民族第三百七十八章 心急如焚的邵秉第二百七十三章 萬一炮彈落在我們頭上怎麼辦?第四百二十一章 泡沫第一百四十七章 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路上辛苦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仗沒法打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恆人又發瘋了第一百零九章 林子然的微笑第三百一十章 料事如神的簡明崗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九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嚇都嚇死他們第六百八十二章 賣彈藥給克魯爾人(加更不停)第七百二十九章 速射炮時代第七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八百零六章 油價一致第三百九十二章 口號而已別當真第六百九十一章 訂單爆炸第五十三章 北上廣安第五百七十一章 重炮抵京師第四百六十七章 北上,進攻!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口徑火炮的忠實信徒第七百九十章 汽車新時代第一百四十八章 換成我早就撤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能力很重要,忠誠更重要第四百七十五章 詭異的南紫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林子然你這王八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先把地盤佔了再說第七百一十一章 第二次伊安海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眼神不對勁啊(第六更)第八百八十八章 坦克第二百七十三章 萬一炮彈落在我們頭上怎麼辦?第八百五十四章 出口第六百一十章 分割包圍第三百三十二章 插翅難飛的第一師第六百一十三章 持續敗家的陸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後裝槍炮搞出來見誰滅誰第七百八十八章 第一工業國第三十四章 遠遠的打槍,靠近的不要。第八百七十章 北原設省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也可以統一大恆啊第一百零九章 林子然的微笑第二百零七章 難以選擇的各部主官第六百三十六章 整編第四百七十章 模仿不來的南海軍第三百一十二章 雨季的噩夢第九百二十八章 四任司令第五百二十三章 海上聯繫緊密的藍星第七百四十九章 輕型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八十一章 林子然纔是心腹大患第四百三十五章 奧爾王國採購第五百三十二章 統一大恆的最大希望第二百零二章 重見天日的曹鎮守第八百四十章 大恆刷無賴第六百四十二章 豪爽的奧爾王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這局勢我喜歡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百萬不夠第九百二十九章 鯨魚港第四百九十四章 奠定統一大恆的基礎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氣太熱不適合打仗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兵最後的輝煌第三百二十七章 林子然的擔憂第八百二十五章 火炮多口徑大第九百一十八章 航母服役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勢壓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克奧同盟條約事件(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恆人又發瘋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來勢洶洶第四百二十八章 林子然必須死!第八十九章 吳冠林的自我救贖第七百九十章 汽車新時代第八百五十六章 走鋼絲的卡西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