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蕩雲峰上爭天門(一)

連續十日,張衍的洞府中閉門潛修,以圖突破。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功候未至的原因,雖然他也自感循經走脈順暢自如,臍中一絲元氣也愈加壯厚,但卻始終沒有順勢踏入他所期望的那一步。

沒有如同上次那樣一舉突破,他未免有些遺憾,但也知道這在情理之中。那次是三年苦功一朝厚積薄發,像這樣的好事自然不可能次次都有。

既然如此,也不必強求。

修道之途有時候要堅忍不拔,勇猛前行,有時候卻要戒急戒躁,徐圖緩進,如何抉擇,都在自己一心之間,現在他道書丹藥一樣不缺,突破境界指日可待,自然沒有必要再去爭這兩三日的時間。

前些時日,艾仲文曾上門邀他一起共赴法會,不過被他以功行未滿的因由婉拒了。

現在算了算時間,法會已然開了三日有餘,不過法會之期總共長達一月,就算爲了揚名,也不必急於一時。

次日寅時初,他沐浴更衣,從容收拾一番,換上一身雲紋玄色道袍,準備妥當後,這才施施然往蕩雲峰走去。

蕩雲峰爲蒼梧山第六峰,有一道觀名爲上澤觀,佔地開闊,其中飛瀑流泉在十八峰中風景獨秀,是以被拿來當作這次的法會道場,他行走山道間,放眼望去,各派弟子往來不絕,俱是峨冠博帶,大袖飄飄,一派出塵之氣。

約莫一個時辰後,他纔來到上澤觀山門前。

頭山門按法會慣例共分三個門洞,上面分別書寫“天”,“地”,“人”三字,“天門”歷來供東主弟子駕踏,“地門”爲與會各派弟子穿行,“人門”則是留給王公貴戚,官宦富貴之人往來。

張衍是善淵觀弟子,當然要從“天門”而入,他亮出銅牌信物,童子自然不敢阻攔,任由其他步入山門。

只是他剛跨入山門內,迎面卻有人伸手一攔,冷聲道:“慢來,你是哪觀弟子?”

張衍看了一眼,發現面前站的是一個年約三旬,手持拂塵,膚白貌美的道姑,不過這道姑雙眉飛揚,目光銳氣逼人,鼻樑如男子一般挺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個性格強勢的人物。

張衍對道姑執了一個弟子禮,道:“弟子善淵觀張衍。”

“你就是張衍?”這個道姑似乎聽說過張衍的名字,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出言道:“聽說你精通蝕文,那我且問你,‘象河’一說出自何典?”

張衍想也不想,立刻說道:“出自《語圖新說》,乃百年前散人孔瀾所著。”

《語圖新說》是一本遊記,“象河”是其中的一則故事。

說得是上古蠻荒時期,鎬山腳下有一羣村民,由於水源稀少,村裡人全賴一條靈溪生存,只是這條靈溪每日時斷時續,村民苦不堪言。因爲常見十頭大象在溪中嬉戲,所以認爲是象的過錯,屢次驅趕不果後,就將這十隻象捕殺了事,於是溪水通暢。

可是村民不知道其實上游還有一條巨蛇修煉,每次巨蛇下來喝水,大象都是上前將其驅趕,羣象一死,巨蛇便無人可制,修煉成精後便下山每日食人,村民因此盡散。

道姑盯着張衍的雙眼,道:“既然知道,我再問你,若你是那村民,你該如何?”

這則這篇故事本意是告誡修道人,修道途中莫要被眼前表象所迷惑,而是要追查本因,找出妥善處理的方法,因此也有師長拿來查驗考校後輩弟子的心性氣度。

有弟子認爲,象在,雖然水流時斷時續,但村民總能生存,因此應該維持現狀忍受下去;也有弟子認爲,村民既能殺象,也應該能殺巨蛇,應該去上游斬殺巨蛇;更有弟子認爲村人不知前因,只能事後補救,所以應該每日推一人出來喂蛇。

總之答案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張衍略略一想,當即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殺一象即可。”

道姑目光一閃,追問道:“爲何?”

張衍沉聲道:“今日雖是十象,但若任其繁衍,安知明日仍是如此?象羣一多,終有一日靈溪會就此斷絕,所以象不能不殺;十象能逐大蛇,說明族羣身處強勢,多一頭少一頭無關大局,水流原本時斷時續,少一頭自會暢通不少,村民可活,又不至使大蛇出來吞人。”

這故事本沒有標準答案,道姑面無表情,讓開了通路,道:“你可以進去了。”

張衍拱了拱手,將道袍下襬一撩,跨過門檻,大步向裡走去。

他走後沒多久,從道姑身旁側門中閃出一名少女,正是趙元的妹妹趙英。

她抓住道姑的胳膊搖晃,抱怨道:“師叔,你怎麼這麼容易放那小賊過關了?上次他害我大兄吐血,我還沒和找他好好算賬呢!”

道姑摸了摸趙英腦袋,溺愛道:“知道當年師祖問你師父這個問題時,你師父是怎麼回答的麼?”

趙英被勾起了好奇心,道:“師父怎麼說?”

“殺一象。”

趙英驚訝道:“我師父也是這麼回答的?”

“當時你師祖也很滿意,後來我問你師父緣由,你師父說這麼回答是因爲九乃數之極,十則多矣,多則滿溢,少則圓滿,這是天道,所以要殺一象。”道姑嘆了口氣,道:“張衍之念,暗合天道,這樣的人未來成就不可計量,若不現在就除了他,便不可輕易得罪,你明白了麼?”

趙英似懂非懂地點頭。

道姑凝神望向遠處,似乎在深思着什麼。

其實當日趙英師傅所說不是“殺一象”,而是“留九象”,這“一殺”,“一留”之間雖然沒有本質區別,但是所流露出來的心性氣度卻完全不一樣,從回答中可以看出張衍心性果斷,但又不失謹慎,但說出這句話語時,他殺機盈胸,眼神如芒如電,這股氣勢令她也不覺膽寒。

她雖然不如自己師兄那般精通易理術數,但也能看出張衍身上有大因果,不禁嘆了一聲,不知道這樣一個人留在蒼梧山上究竟是福是禍?

張衍踏入山門後,一路往二山門走去。可是他並不知道,這三日來,溟滄派的入門弟子都被廣源派一名少年堵在“天門”道上進退不得,沒有一人能登頂三山門,偏偏他們還自知理虧,不敢用強。

三年前,南華派下院爲法會東主,溟滄派當時有一名入門弟子名爲陳楓,其胞妹十年前拜入一位南華派上師門下,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慘遭橫死,其中內情已經不得而知,總之兩家從此之後互生仇隙。

陳楓趁法會舉行之際,堵在“天門”道上,口口聲聲揚言要與南華派弟子一較高下。

本來過山門就有過關之說,只要覺得自己本領過人,可在過山門的路上攔住任意一位同道較技切磋,藉此揚名,無論輸贏都是一樁美談,所以南華派弟子並不在意。

之後無論是解讀蝕文還是比鬥技擊,南華派衆弟子都一一敗在陳楓手下,本來他見好就收也不會有人責怪,哪知道此人還是執意不肯讓開山路,說是要將南華派諸弟子堵死在山路上,直至法會結束。

這樣一來,就有人看不過眼了,廣源派向來與南華派交好,有十幾名弟子上來理論,最後終於忍不住動手,誰知陳楓雖只一人,卻以一敵衆,非但不落下風,還將他們打得頭破血流,最後更是放言廣源派弟子也一併不許通過。

一月過後,南華派連帶廣源派弟子果真無一人能登頂三山門,導致兩派下院大失顏面,因此一直懷恨在心,今次輪到溟滄派做東主,這是兩派弟子這是特意來找回臉面,而那些知道其中過節的門派則故意裝聾作啞,只作不知。

三年前陳楓回山之後就開了仙脈,去了上院修行,以他如今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再來這裡,可他走了,卻把這惡果留給了下院。

山門偏殿之中,現在匯聚了溟滄派下院二十多位入門弟子,這些人都是玄門世家出身,平時自有一個圈子,所以在蒼梧山衆弟子眼中各個都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

此時坐在上首名叫鄭循,是德修觀下院大弟子,在一衆人中年齡最大,修爲最高,不過這個人性格平和,不善與人爭鬥。

頭兩天莫遠阻路,說是要比鬥蝕文時他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中,可直到今日仍舊沒有弟子能登頂三山門,他才發現不對,知道這是廣源派來報復了,再等下去,溟滄派身爲東主卻無一人在峰頂,那可真是要丟臉丟大了。於是他將所有入門弟子都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議對策。

鄭循嘆了一聲,道:“廣源派的莫遠莫師弟雖說年紀還小,但聽說解讀蝕文只在指顧之間,眼下我已派出馬師弟和甄師弟與其對陣,是否能勝,且待結果吧。”

不多時,一個年輕人從偏殿後走進來,向周圍衆弟子俯身一禮,神色黯然道:“師弟我技不如人,只能寄望於甄師兄了,慚愧。”

衆人默然不語。

大概一刻後,一個童子進來稟報道:“諸位師兄,甄師兄暈厥過去了。”

衆弟子面面相覷,其中一人站起來,冷森森道:“莫非是那莫遠見不能勝,所以動武?”

童子忙說:“莫師兄暈厥,只因心神耗盡。”

那人哼了一聲,又坐了下去,他們倒是巴不得動手,只是廣源派這次派了個十三歲的少年來,用強的話,這名聲說出去也不太好聽。

鄭循目光落在一名白衣少年身上,道:“陳師弟,你……”

那位陳師弟連連擺手,道:“鄭師兄不必說了,師弟我也是陳氏子弟,此事不方便出面。”

陳楓出自登揚陳氏,陳師弟出自洛川陳氏,雖然同出一脈,但百年前早已分家,他這麼說雖然是爲不想出面而找藉口,但也不算是強辯,鄭循不好逼迫過甚,目光又轉向另一名面目冷峻的男子身上。

“林遠林師弟……”

林遠搖搖頭,道:“莫遠只有十三歲,勝之不武,師兄知道我一向愛惜羽毛,不要勉強於我了。”

鄭循面露苦笑,又接連問了幾名弟子,有的推說莫遠只是一個記名弟子,自己去了沒得落了身份,贏了也被人恥笑;有的推說顧忌名聲,不願以大欺小;有的推說近日練功過勤,導致心神虛耗,不堪一斗。

總之一句話,沒人願去。

實際上他們也知道莫遠神童之名,剛纔那兩個弟子敗下陣來他們也看到了,自己未必能贏不說,輸了更是連帶家族一起丟臉,至於門派榮辱,自然是比不過家族名聲的,因此寧願乾耗在這裡也不肯出頭。

艾仲文此時正做在下首末座,聽到這些話不禁搖頭,這樣僵持,什麼時候是個了結?難道溟滄派的臉面還真不要了?

他想了想,站起來大聲道:“鄭師兄,我知道善淵觀中有一人,在蝕文上造詣精深,定可勝過莫遠!”

……

……

PS:鬱悶,本來想小改下,沒想到牽一髮動全身,越改越多,這一章欠着,會補上的。

第兩百七十八章 天外符詔各有主第兩百二十七章 雲氣渡載返角華第二百四十二章 法從心出道化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劍爭雄敵俱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石莊滅妖 北辰之盟第三百一十三章 用道觀名問根本第一百八十九章 今有寶圖可降妖第一百三十一章 八甲九珠天地寶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宗豈由言語定第兩百零四章 流光一點解神形第一百零十章 合則兩利第三十一章 同心除異換同身第三十一章 南山風陵海 鯉蟒欲爭龍第三百一十六章 無量道化億兆玄第三百四十五章 神通在手叩界關第兩百零八章 觀空崖上釘妖蝗第三百章 元氣一渡兇妖復第四十四章 鬼蜮之術豈稱法第兩百一十八章 兩界立對人相徵第五十九章 玄光滔空卷血雲(上)第三百三十章 指劃之間平危局第七十二章 渾還****消五行第兩百九十三章 斷落未果見前因第兩百五十七章 查辨玄途問真由第二十三章 劍去斬劫平妖焰第一百七十八章 乘燕萬里入北冥第五十章 道法神通我自演第八十四章 霧中鬥法藏暗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序復平起鬥戰第八十四章 還得人道與天同第七十五章 劍虹當映舊界中第兩百五十七章 查辨玄途問真由第三百三十二章 寶吞無量清心杯第三百六十四章 暗藏珠光拋前塵第九十二章 丹煞絕頂 少清門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七彩虹晶煉天妖第一百五十五章 可發此戰落鈞塵第兩百三十八章 由心見己神自出第四十九章 黃泉一卷落陰冥第一百五十五章 立禁封隙斷牽因第七十二章 倒卷 地靈氣 相成陰中神第一百四十一章 泉圖妖部搶佳徒第四章 藥法二分不入門 道行終須由人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執道在己自可爲第一百四十四章 皆是神上落世棋第兩百三十六章 感氣動法傳玄意第兩百六十一章 不見過往見鬼神第六十四章 大比啓幕欲爭先第兩百三十八章 碧華雷木劍第兩百五十二章 安知落子隱妙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神存定世不入寂第三百零四章 非是仙山是亂世第一百章 念生意動化未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同光動微推道移第兩百八十章 暴風狂浪同在舟第三百零六章 蕩盡濁浪乾宇清第兩百八十五章 峽外蟒妖窺天符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轉天心重宇出第七十五章 銅竹符令第二章 師徒重逢 辣手催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玄甲呼吞禁藏地第一百零一章 往空可覓前賢蹤第七十四章 求丹煉法 虛身假影第三百七十六章 遁落去迴轉諸天第五十六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二十四章 鼎中藥煉 玉內生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博長補短自用足第九十八章 輕許侯位攬廷柱第一百一十四章 變易乾坤正序存第兩百八十三章 劍起萬輪可斬木第二百九十五章 心沾外法自覺悟第五十七章 屍煙旗幡 氣貫長虹第一百八十五章 奪血轉脈替生死第兩百四十四章 玄法臨空伏靈機第兩百一十三章 循引天意動氣兆第十五章 蕩雲峰上爭天門(六)第六十二章 引敵入腹吞苦果第六十七章 不敬至寶改前規第兩百二十七章 隔岸觀火 從容收官第兩百章 可斷靈光亂天機第兩百六十九章 循怪渡空見魔玉第一百九十章 各有渡船過重山第兩百三十七章 縱上層關難挽傾第兩百七十四章 符書藏宗名第三百二十章 神門開渡敵自來第一百零二章 真光籠山築囚籠第兩百七十三章 神霄起亂失天符第兩百二十五章 須臾興變指劃中第一百一章 八柱葬歸靈 九黃飛星珠第九十三章 一氣化紛爭 快刀斬亂麻第五十四章 仙宮符詔第九十二章 白蛟澗下尋舊人 封府閉門修玄功第一百零一章 千年老芝入我手 一叢真火去濁垢(上)第三百七十章 取中策各得其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陰魔入化得脫身第二百九十九章 造化氣轉牽神力第十九章 洗髓蒸骨 元成入真第三百一十章 盤中過影天上留第一百八十五章 妖心鬼胎弄詭謀第五十六章 天舟稱名爲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