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妖氣污人間 常平動干戈

bookmark

聽完法義道人講述,元景清卻是一皺眉,因知虺龍之事,兩百多年過去,哪怕洲中妖魔再度出來爲禍人間,他也不會覺得有何奇怪,可未想,結果居然是樂朝內亂。¢£,

王朝更迭,本是常事,但東萊洲不同,自數百年前樂朝太祖李束功得上德仙師相助,於林上原舉兵平妖,歷數代克復天下八郡,李氏便被奉爲天下正朔。

到元景清出洲尋師時,樂朝還是國運昌隆,可時至今日,那些起兵爭位的樂朝宗藩一個個都是亡在了戰亂之中,當世幾路大諸侯,皆非是李氏之後了,而名不正則言不順,因彼此誰也不服。

這麼多年打了下來,東萊洲各地戰亂不休,百業凋敝,十室九空,他記得自家在時整個東萊洲有戶四百萬,有生民兩千餘萬,而今所剩之人,已是不足原先五成了。

而此刻看去幹戈還遠未休止,天下歸一可謂遙遙無期。再這麼打下去,要是這時候妖魔復出,天下萬民又拿什麼去抵擋?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他轉念過後,神色一凝,道:“此等事,上德觀居然也是不聞不問麼?”

法義道人嘆道:“當年大觀主有言,上德觀是與李氏定約,如今既非李家之天下,又是諸侯之爭,非是妖魔侵略,故下令觀中弟子不得攙和凡俗間事,眼下除了少數人爲各路諸侯效命,多數人卻如小道一般躲入山林之中清修了,好在無論盜匪還是諸侯,都不敢來主動招惹我等。”

元景清沉聲問道:“那李氏宗藩內亂之時呢?你等又在何處?”

法義道人苦笑道:“這其中也是有緣由的。”

在他解釋之下,元景清才知,那平康皇帝掃平洲中所有妖魔之後,自詡千古一帝。因忌憚上德觀勢大,就有剪除之心,這位皇帝仗着手中握有百萬雄兵,不止是停了上德觀冊封,還尋了由頭,把朝中道人都是驅趕出了朝堂。

但畢竟上德仙師得萬民祭祀數百載。礙於大勢,不敢做得太過,但如此一來,上德觀衆修也是與樂朝離心離德,當時大觀主索性下令封山,不問世事。

元景清想了一想,若他處在此位上,或許也只能如此,畢竟自家恩師所傳法門非是那麼容易練成的。許多修煉之輩依靠的是符水和妖血,這些人對付百數人或者可以,但面對成千萬數的大軍,那就無能爲力了,退入深山也不失一個明智之選。

問明情形後,他丟了下了一瓶丹藥,就與法義道人道別,乘起罡風。化虹一道,往天中遁走。

這卻把法義道人駭得不輕。上德觀中雖然修煉者甚多,可真正憑籍自家本事開得道脈的,也是爲數不多,但可以飛天遁地的,也就一百多年前一位元姓道師,傳聞此人非但法力通玄。還是上德仙師門下嫡傳。

他這麼一想,卻是露出驚容,“莫非,莫非這位就是那元道師麼?”

他越想越有可能,趕忙回去寫了書信。交給一名弟子,叮囑道:“你拿着這封書信,立刻下山,定要送到大觀主手中。”

那弟子抱怨道:“師父,看着天色將要下得大雨,什麼事這般緊要,不能等個晴朗之日下山麼?”

法義道人看了看陰霾遍佈的天空,道:“怎不重要,不定這人間亂世將要平息了。”

此時東萊洲上空,張衍與陶真宏眼望下方,遍查此洲氣機,憑他們法力,很快感應出來,這東萊洲中,竟有上百萬道細碎天妖氣息,其遍佈四方,可以說無處不在。

陶真人沉聲道:“這虺龍顯然是忌憚道友,故兩百餘年過去,仍是躲着不敢現身,反把自身精氣散於這方天地之間,分別依附在了洲中人畜之上,如按照平常手段,除非此方生靈滅盡,便就難以找了他出來。”

張衍笑道:“不難猜到,真人可否辦法?”

陶真人一思,道:“陶某有三策,其一,起法力把這方洲陸打散了,這虺龍未免自家葬身此間,自然會跑了出來,其二,便是照着這些個氣機一個個尋了過去,將之一個不漏俱是收了,不過此法耗時良久,若我二人不親歷親爲,那需要足夠多人。其三,陶某以真人所贈精血爲引,牽得此妖真元到此,便可設法抓了他出來,不過此血少了一些,極有可能逃脫些許,不得完全。”

張衍考慮了一會兒,正聲道:“爲一己之慾致生靈塗炭,非吾輩所爲,我來此時帶來了一個徒兒,本就東萊人氏,可由他來主持此事,真人亦可同時先以精血牽引此妖真元,如此如此雙管齊下,不難將那孽龍找了出來。”

陶真人道:“只他一人?”

張衍笑道:“我在洲中曾留下一門傳承,方纔感應之中,也還留有不少弟子,我可命他暫代此脈執掌,合力清剿這些受了妖氣侵染之輩。”

陶真人想了想,道:“方纔那些氣機,不少是從海上傳出。真人那徒兒或可尋得陸上,但對海中之妖許是力有未逮。”

張衍道:“無妨,這東萊洲外,還有一家修真門戶,昔年那開派之祖也曾受那虺龍侵襲,是我出手救了他性命,此人有延壽之法,眼下仍是存於世間,稍候我二人可尋上門去,曉以利害,就令其等爲我奔走。”

陶真人點頭道:“如此倒是可行。”

元景清駕遁光往洲中馳走,忽見天邊一處地界兇威橫空,殺氣隱隱,他曾做過隨軍道師,一眼便就認出那處必有兵戈征伐,一轉念,便就遁空而去,不多時,果然見得下方有兩軍對壘,至於上面旗號,卻俱認不得。

東面一軍足有萬衆,不過除了少數人披甲戴盔,手持利刃,多數都是面黃肌瘦。手持鋤頭叉子,甚至還有手拿木棍的,顯是被裹挾來的農人。

而另一邊軍容稍整,只有三千之衆,旁側有還有一支六百餘衆的馬隊,雖多數只是罩着皮甲。也算兵甲齊備。

不一會兒,下方擂鼓搖旗,雙方就戰在了一處。

元景清看了幾眼後,不覺搖頭,他發現這洲中情形比自家所想更爲嚴重。當年樂朝兵馬何等厲害?自太祖李束功開國後,無日不是在面對妖類侵擾,其等戰力是數百年間與妖魔反覆爭鬥之中廝殺磨礪出來的。大部分兵士都是以妖血藥膏打熬身軀,便不如此,也是修習有粗淺的煉氣法門。人人身健體壯,血氣充沛,那時兵陣一合,矛鋒旌旗所指,立可平山填海,掃蕩妖氛。

而現下兩軍,不過是尋常士卒之間較量,這萬餘人中。包括那些個將領,竟無一個習練過煉氣之術的。

正看時。忽然遠處有一道光亮過來,心頭一凜,忙是接下,他打開一開,暗道:“我道樂朝如此輕易就覆滅了,原來竟是這妖孽潛入人間。依附在了人身之上,若非那平康皇帝當年剛愎自用,不聽臣下勸誡,執意驅趕上德觀修士,致無人看破妖魔手段。卻也不至於遭此國難。”

把書信收好,他又轉念,道:“恩師之諭,我一人怕難做到,需得找些幫手,也不知我元氏一族眼下是何模樣,不如先找上門一看究竟。”

他起遁光一縱,往常平郡行去,到了地頭,隨意找了一人,打聽起元氏下落來,這時才知,元氏宗族倒未曾在戰亂之中遭災,反而是此刻四方籠絡的對象。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爲元氏非是尋常大族,元鎮平之後,歷代皆出高官顯貴,乃是郡中首姓,加之族中當年受他影響不小,有不少弟子曾習上德觀流傳在外的煉氣法訣,因他曾留下過不少修煉筆述,故少走了許多歪路,這百多年中,竟是先後有兩名元氏弟子開脈,如今雖皆已是老朽,但畢竟已算得是修道人,有這二人在,無有哪個豪強諸侯敢來開罪。

半刻之後,他在一座大宅之前落下,看着門前那一對石貔貅,雖百多年過去,但此處佈置,卻與記憶之中並無太大不同,看了一眼那朱漆大門,他徑直往裡走去,守門士卒卻見彷彿未曾見到他一般,任由他步入門庭。

繞過照壁,跨過前廳,他一路到得中堂之上,正有一名四旬左右的中年文士與一軍將模樣的人說話,兩人容貌相似,一望而彼此乃是親眷。

年輕軍將見一陌生人踏步進來,猛然站起,手按劍柄,呵斥道:“你是何人?誰人讓你進來的?”說着,他就上來動手。

那中年文士卻很是沉穩,道:“分兒,且慢。”他上來一拱手,沉聲道:“敢問道長在哪裡修行?來我元家是爲何事?”

元景清看他一眼,道:“元寧是你什麼人?”

中年文士一怔。

那年輕軍將頓時忍不住,道:“住口,我元氏先人名諱豈是你能直呼的?”

中年文士卻是將他攔下,認真看了元景清幾眼,向上拱了拱手道:“鶴齋公乃是在下高曾祖,敢問尊駕又是何人?莫非是舊識麼?”

元景清淡聲道:“我父諱鎮平,我名元景清,元寧乃是我胞弟。”

“什麼?”

中年文士大吃了一驚,上下一望,顫聲道:“可,可是承玄公當面麼?”

元景清一思,樂朝曾冊封他爲平妖道師,朝中譜牒之上道號正是“承玄”二字,至今倒還留着,另還有家中半塊族玉,便就一同自袖中拿了出來,遞了出去,道:“你拿去看吧。”

中年文士趕忙接來一看,這兩物可是做不了假的,尤其族玉,不知就裡之人絕不會知道此是族中重要憑證。

不過他出於謹慎,還是自貼身處取了一塊玉佩出來,兩相一對,齒口嚴絲合縫,當下再無半點懷疑,趕忙一拉那年輕軍將,跪下道:“後輩弟子元仲秋,拜見玄機公。”

元景清望着誠惶誠恐的二人,道:“起來說話。”

元仲秋這才撐着膝蓋,在那年輕軍將攙扶之下站起,隨後恭恭敬敬請了元景清上座。

他侍立一邊,雙目之中滿是神往之色,道:“早年曾聽祖父言,承玄公法成之後,又出海尋道,不想一晃已是百多年過去,承玄公依舊容顏不老,着人令人欽羨。”

元景清看着他道:“你也不差,年過五旬之齡,仍是這般相貌,當是修煉了我當年留下的法訣。”

元仲秋嘆息道:“是,只會可惜族中後輩弟子多是喜愛刷槍弄棒,如今肯沉下心來修煉的人,卻是不多了。”

元景清問了幾句後,已是大略知曉族中詳情,這時他話鋒一轉,問道:“李氏宗室,可還有存於世上之人?”

元仲秋一驚,隨即像醒悟過來一般,臉上有興奮之色,他可很是清楚,李氏當年可是上德仙師之下扶持上位的,而今這位一回來就問起其後人下落,目的不言而喻,他看了一眼外間,低聲道:“承玄公,不如去密室詳談?”

元景清一擡手,整座大廳皆是晃動了一下,隨即見有靈光四布,閃動不停,似是內外已被隔絕,他放下手,道:“有我在此,無人可聽得我等談話。”

元仲秋看了看那靈光,露出敬慕之色,他道:“回稟承玄公,我族門之中收留有一人,乃是平康皇帝后裔,不過他亦不知自家身份,只以爲是我元氏子弟。”

元景清又問:“那族中有多少族兵可用?”

元仲秋看了一眼身旁年輕軍將,道:“分兒,你來說與承玄公知曉。”

“是。”那年輕軍將站了出來,一抱拳,大聲道:“回稟承玄公,我元氏有子弟兵有三千數,另有精壯族兵六千餘,良馬八百匹,而依附我族大小士族有五十餘家,若糧秣甲兵齊備,可湊出三萬人馬。”

元景清點點頭,道:“如要你等起兵,需要多少時日?”

元仲秋心下一震,深深吸了口氣,按下激動之心,細想了一下,自言言道:“糧草兵甲俱有,只藥材稀缺,但非是什麼大事,若是這常平郡中,只我元氏旗號一舉,頃刻可定。”

元景清言了一聲好,他站起身來,道:“你等不必有所疑忌,今次我是奉了恩師之命行事,平定洲中亂局,稍候我會往青合山一行,傳令上德觀弟子出山相助,你等先把此郡佔下,待我回來之後,再言下一步如何行事。”

……

……

第兩百三十五章 蓬遠牽緣第一百九十二章 妖氣污人間 常平動干戈第三十八章 舉動玄機擊惡潮第三百零四章 此去玄天外 一脈道傳留第五章 千丈巖前解道書(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華輕縱平勢爭第三十六章 瀚雲一界中 玄丹照潮菸第二百三十二章 世間齊心擾天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今平諸勢皆入局第兩三十一章 至寶再護身 入靈爭勝手第兩百七十八章 天外符詔各有主第八十九章 雲龍起仙舞 分身鬥玄法第兩百九十六章 天意未勝人定算第一百九十九章 合宗齊來爲神安第八十七章 崆嶽平山定海陸 人心可代天地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方知玄心本在懷第八十六章 法榜之上今有名第六十九章 再演玄始天外返第二十五章 東海殷氏第六十三章 重回靈頁 妖蛟俯首第一百九十二章 妖氣污人間 常平動干戈第七十六章 地淵奇玄石 龍妖結血誓第兩百九十三章 取道唯一皆欲得第一百八章 勝機只在上游爭第七十章 激流勇進 夜攻妖島第兩百零六章 涵淵水重凝碧宮第三百零八章 陰陽雙冊收功果第一百零五章 種得靈華得雙生第八十九章 日月更替氣象變 翱空廣翅六名劍第兩百六十三章 清陽懸空臨絕頂 明照天下萬景從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去天星覓生靈第兩百三十一章 如意應靈丹第兩百二十四章 氣蓋天陣靈機轉第三十九章 邪宗仙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清蒼木第兩百五十七章 懼天傾覆生叛心第二十五章 東海殷氏第二章 蝕文天書 我自觀讀第兩百一十五章 法力蔽天懾敵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命殺之劍第二十三章 三寶入囊中 界內覓神通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寒界中白衣冷第兩百二十五章 定劃天域吞鈞塵第五十章 道法神通我自演第七十六章 紫竹山前第七章 法威凜凜 借名生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起自微身亦奮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上法猶需本心爭第九十一章 界啓劍光映星傳第兩百零九章 地裂天動魔穴現第五十五章 開囊取寶 妖妃尋釁第兩百四十七章 此去滄溟翻天地第兩百九十章 看罷衆心點赤睛第一百四十一章 泉圖妖部搶佳徒第八十六章 力撼周宇破天壁 終從一元道法宏第九十一章 授徒蝕文 赴死絕陣第五十章 道法神通我自演第兩百六十八章 玄鷺洲 常功山第兩百九十八章 上功善德入金簿第四十八章 陰魔肆虐 刀斬血魄第三百六十二章 萬符誅邪斷惡風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渡峰第三百二十章 造化合氣理天序第三百六十九章 煞衝鬼神轉靈通第兩百五十九章 回山門天宮論功第二百七十八章 當執道法挪天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峰迴路轉得全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貝宮香露載真水第四十四章 前人算法留勝旌第八十九章 只待天開氣動時第兩百六十六章 見觀知世心有成第一百五十一章 空落因果本無存第一百七十二章 爲逐道果起心爭第八十章 寂中奪真取元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贈人明珠沐華光第十三章 虹煙遁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去留生死路 懷璧引妖魔第兩百四十九章 雲霄法符奪靈機第二十章 一念興造天地樓 清溪對飲言興衰第一百一十八章 轉見虛空寄莫名第三百八十章 改易舊數使求真第十九章 密計難擋人心易 終究正流在上游第八十五章 持拿道寶震妖魔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壁上觀聽風雨第二十章 衝玄臨門 妖蛇指路(上)第四十二章 一載四道 尋脈之術第八十四章 地宮魔頭窺玄機第八十三章 玄光三重,甲子不失第九十四章 平魔心妄入虛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法轉無盡斬陽真第三百五十章 寶圖寶氣兩相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往渡北海尋異妖第一百章 撥雲覓日月 擡首見青天(五)第二章 蝕文天書 我自觀讀第一百二十九章 雙蛇還命不過劫第六十章 真魔入世卷 塵劫第兩百九十五章 萬鈞雷霆蕩天青第兩百九十四章 諸因終聚見大爭第兩百三十一章 畏天懼命投昭幽第十一章 沉香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