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殿下都督關中,戎裝立馬,不僅是建立不世功績,這短短一年不見,這學業卻是絲毫沒有放下,這學識更是長進了三分!”張華欣喜道。此刻他是忍不住對林易刮目相看,這一年來,太子司馬遹是太多的事情讓他驚訝,特別是林易主動要求征討齊萬年,都督關中此事,雖然此事在別人眼中是自尋死路,一時之『性』。但是張華能感覺到,他是真心實意地想做出一番功績。在別人眼中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卻真的讓他完成了。短短數個月時間就平定了齊萬年之『亂』,誅殺了匪首齊萬年、郝度元。
雖然也因此此事,他也曾是歷盡坎坷,九死一生,命懸一線,甚至讓那賈后一黨藉助這機會,廢黜了太子之位。但是最關鍵的是他現在是已經得到了人心,無論是朝野內外,販夫走卒,關中流民,皆是感其大恩。雖然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還是和以前一樣,仍是那樣離經叛道,讓人匪夷所思,但是張華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在他掌握之中。
他看到了未來大晉的希望,也看到了天下黎民蒼生的希望!我輩讀書人,寒窗苦讀,所謂的理想抱負,都不過是如此嗎!
因此後來這許多事情,特別是徵西之事,他明裡暗中都對林易掃清了障礙。只是這廢黜賈后一事,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幫他一把。並不是因爲這事情萬一失敗,這是誅滅三族的謀反之罪,他不怕死,而是因爲這事犯了他的大忌,因爲這違反了孝道。這事即使真的能成功,可畢竟是有罪,卻如何向後人交代!
“司空大人,也是寶刀未老!”林易也是讚歎道。卻不是寒暄客氣,而是發自內心對張華的辯術感到佩服,這張華只是抓住這“孝順是天經地義之事。孝順父母必須是無條件服從!”這一論點,就讓林易是疲於應付,林易即使是如何口若懸河,引經據典,都好像是拳頭打在了棉花上一般,軟弱無力。
不過林易雖然是沒有說服張華這個老頑固,但是收穫也是很大的,況且他本人是早就料定了這結果。只要能讓張華保持中立,就已經是達到了他的要求。因爲在當今世上朝廷內外早已是一致認爲,這張華是那賈后一黨主要核心。是賈南風的左膀右臂。畢竟這張華是出生寒門。能走上這權利巔峰。這一切都是賈后所賜。但是林易卻知道這張華和賈謐之流卻是完全不一樣,和那裴頠一樣,皆是安邦定國的真才實學,清廉正直。並沒有和賈后一黨是同流合污,而是出淤泥而不染。
“殿下,你看老夫手中這長劍如何?”張華看到林易就要告辭,突然又開口對林易道。
林易是早已看出這長劍的不凡之處,畢竟以他現在的修爲,那郭璞又是傳授了其望氣之術,這長劍外表雖是十分普通,黝青無光,劍身長五寸。看其工藝乃先秦之前,年代是十分久遠,但是其隨風舞動,祥瑞之氣四起,這其中的變化是絕對逃不掉其雙眼。
古人認爲劍不僅作爲武器。更具有神秘的力量。因爲無論是文人士大夫,還是武將俠客,皆是喜歡佩戴長劍。古來名劍甚多,大多是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林易雖不知這張華手中長劍之名,但是這長劍必是來歷不凡。?? 大帝修仙145
“劍爲百兵之君,劍如君子,君子如劍!司空大人手中長劍看似普通,但是絕對不是凡品,還請大人賜教!”林易又是仔細端詳片刻後道。
“戰國時期,楚王對其手下大臣風胡子(風胡子,亦稱“風湖子”、“風胡”、“風壺”。春秋時楚國人,相劍家,精於識劍﹑鑄劍)道:‘寡人聽說吳國有干將,越國有歐冶子,皆是這世上最著名的鑄劍大師,這兩人是六十年方出一次世,天下人人爭相求見。聽說他們精誠上通天,下爲烈士。寡人願傾全國之重寶,請這兩人爲我鑄劍?’
風胡子回道可以。於是楚王乃令風胡子去吳,拜見歐冶子、干將,使之作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爲鐵劍三枚:第一把叫做“龍淵(後世爲避開這唐高祖李淵名諱改爲龍泉)”,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鬆,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爲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
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胡子,問之曰:‘此三劍何物所象?其名爲何?’風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楚王曰:‘何謂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晉國和鄭國得知楚王獲得鑄劍大師歐冶子和干將所打造的三把著名的寶劍後,都企圖獲取這三把寶劍,不料遭到拒絕,於是興兵圍困楚國城池,三年不退,導致城中彈盡糧絕,楚國羣臣、賢士都無良策解決。”張華接着道。
“莫非這把寶劍,就是這龍淵、泰阿、工布這三把寶劍的其中之一?”林易是十分驚歎道。
“不錯,這寶劍就是泰阿劍。晉、鄭二國聯合出兵伐楚,就是爲了到楚國的這三把寶劍,特別是這泰阿劍。因爲當時世人都傳說,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這泰阿劍其實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晉國當時最爲強大,晉王當然認爲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原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鑄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干將所言不虛。
晉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自然是拒絕,於是是晉王出兵伐楚,預以索劍爲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鄭二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
楚王親持泰阿劍登上城樓,朝空揮舞,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博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撲地,流血千里。一時間,晉、鄭兩國三軍迅速敗陣、士兵不辨方向、血流成河,猛獸懼怕奔逃,連江水都爲之波濤大作,晉王與鄭王也害怕得瞬間頭髮變白。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爲何會有如此之威?風胡子對道: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纔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 大帝修仙145
這雖是傳說,有誇大成分,但可見得泰阿劍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
而這樣一劍出揮勝負分的寶劍,楚王當然是珍而藏之的,成爲了楚國的傳國之寶。可是沒想到,泰阿劍卻神秘消失,下落不明。直至本朝初年方又出世!”張華又開始不斷介紹這泰阿劍的來歷。
“古代神物常常是應時、擇主而出,泰阿這樣的神劍當然也是如此!但不知道這泰阿劍爲何在數百年後的大晉又重出於世?”林易跟着道。
“先帝泰始年間,斗牛之間有明亮的紫氣出現。斗牛之間的區域所對應人間的位置,正是在長江流域口附近,當時是東吳所在地。而紫氣龍脈帝王之氣,是個祥瑞的象徵,於是在朝中就多有人認爲東吳王氣未失,不宜征伐。而老夫卻不認爲如此,孫吳是腐朽不堪,江河日下,何來是紫氣纏繞,定時有寶物出世,因此是力勸晉武帝伐吳,終歸一統。
東吳被滅後,鬥牛間的紫氣果然是依然存在。老夫於是請來老友雷煥登樓觀看,到底是何寶物。雷煥認爲紫氣是寶劍的精氣,上達於天而形成。後來雷煥果然在東吳一座監獄地基下四丈多深的地方起出了一個石匣子,打開一看,真有兩把寶劍,一刻着龍淵,另一題着泰阿,而當兩把寶劍被起出後,斗牛之間的紫氣就消失。雷煥把這泰阿劍送於了老夫。老夫的此劍後,自是欣喜異常,每日佩戴此劍於身,不離寸步。這數十年來,不但是百病不侵,百邪莫近,更是官運亨通。”張華接着又介紹道。
“只是如此寶劍,爲何是黝青暗淡無光,藏拙於表!”林易又是不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