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初見李鴻章”

李鴻章來了嗎?李鴻章真的來到了自己這裡?

自己真的有些糊塗了,來到這個時代也有一段時候了,也許太春風得意了,居然把這麼一個赫赫有名的“同鄉”都給忘記在了腦後。

忽然之間張震終於知道剛纔想的問題,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人才了,就是李鴻章,就是缺少刑李鴻章這樣的人才!

不過現在的李鴻章應該工部侍郎,安徽團練大臣呂賢基手下辦事,怎麼跑到上海,還親自登門找自己來了?

說來也真奇怪,自己也算是多次和李鴻章擦肩而過。自己到達安徽的時候,李鴻章卻去了湖北等地考察軍情,自己再進安徽,李鴻章又和呂賢基一起奉命和太平軍開戰。

鬼使神差的自己居然一直沒有想起這個人來,也真正算是有些糊塗了。

這次既然李鴻章到了自己的地頭上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人再走了。就算用強迫的方式,也非得把這個能臣給留下來不可。

自己是江蘇巡撫,必要時候也得來那麼些硬的,不然等將來被曾國藩搶走了,自己可沒地方後悔去了。

想到曾國藩幾個字,忽然又想到了當日方瑋明對自己說的那一番話來......

“李鴻章見過撫臺大人!”隨着這一聲聲音,一個三十多歲,樣子斯斯文文的年輕人出現在了張震面前。

張震迎上前去,滿面帶笑:“少荃先生辛苦,本撫一直都在忙於上海軍務,不知少荃先生居然也在上海,也沒能專程拜訪,還勞親自登門,實在是有些慚愧了。”

李鴻章客套了幾句,這位撫臺大人可真全在那說客氣話了,自己不過是呂賢基的一個幕僚,撫臺大人只怕從來沒有聽過自己名字,不過這位屢立戰功,盛名赫赫的江蘇巡撫,待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也如此客氣,也算得是禮賢下士,謙遜謹慎了。

可惜李鴻章再怎麼聰明,也絕對猜不到張震一肚子的心思。

張震何止是聽到過李鴻章的名字,簡直就是如雷貫耳,恨不得現在就告訴李鴻章,您老人家可是未來“大清帝國唯一可與西方列強抗衡之人”。

把李鴻章請了進來,讓人上了茶水,隨便閒聊幾句,張震說道:“聽說少荃先生在呂侍郎那當差,不知怎麼有空來了上海?”

“最近與長毛作戰屢次不利,皆因器械不整,所以呂侍郎命我前來上海,看能不能購買到一批火器以壯軍容。不想才一到了上海,就聞聽撫臺已經克復上海,因此這催辦火器之事,非請撫臺幫忙不可。”李鴻章神色恭謹,把自己來意說了一遍。

“好說,好說。”張震想也未想,張口便道:“既然是少荃先生要做的事,本撫豈有不幫忙的道理?這樣,我下午就派人協助少荃先生辦理此事。”

原本以爲撫臺大人要找藉口推託,卻沒有想到那麼爽快就答應下來,這未免有些大出李鴻章意料,趕緊起身謝了又重新坐了下來。

他是想不到張震心思,張震心裡那是用一兩百條火槍要能把李鴻章這樣的人換來,那當真是佔到了大便宜了,張震隨口說道:

“聽說少荃先生在京城的時候,聽聞長毛大舉入皖,於是建議工部左侍郎呂賢基上奏,並代爲捉刀連夜趕寫奏章。奏上,聖上乃命呂侍郎擔任安徽團練大臣,後來呂侍郎地少荃先生過過這麼一句話,’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當時本撫聽了啞然失笑,不知可真有此事,還是不過暴捕風捉影而已?”

李鴻章一下笑了起來,說道:“還真真切切是有此事,李鴻章不過代寫一篇奏摺,誰想到卻被呂侍郎連拉帶拽回到安徽,連累着自己整日奔波不停。”

“少荃先生寫得一手好文章啊,當年順天府鄉試,聽聞少荃先生奉令尊大人之命北上,於路途之中做‘入都’十首,篇篇精妙無比,尤其是其中兩句更是精彩,‘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聽來讓人擊案叫絕。可惜少荃先生這樣的人才被呂侍郎搶了,兄弟每每想來都是蹉嘆不已。”張震連連嘆息着說道。

李鴻章心中大動,聽撫臺大人的話,竟然好像是有招攬自己的意思,還是自己過於多心了?

不過撫臺大人對於自己當真瞭解,自己少年時所做的詩也能隨口道來,那也的確算得上自己的平生得意之作了,這麼一想不由對張震起了幾分親近之心。

加上這位馴服大人又是自己同鄉,待人偏又如此和藹,若要想將來在仕途之上飛黃騰達,和此人搞好關係那是大有可爲。

李鴻章謙虛了幾句,說道:“李鴻章不過會寫幾句歪詩而已,比之撫臺赫赫軍功,相差不知犯幾,撫臺自武昌一戰成名,次後屢戰屢捷,數番挫敗反賊威動天下。

比如在這上海,前許撫臺久克不下,但撫臺大人自赴任之後,不過幾日已經克復上海,如撫臺這般人才,放眼大清也唯有大人一人而已。”

張震心裡甚有幾分得意,雖然這話裡奉承話多了一些,可李鴻章說出來的,也都大多是實情:

“聽說少荃先生受業於曾侍郎門下,對曾侍郎多有推崇。眼下曾侍郎湘勇已成,不知少荃先生以爲湘勇與長毛作戰勝算幾何?”

提到自己的恩師曾國藩,李鴻章打起精神認真說道:

“恩師自奉旨督辦團練以來,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而後奉朝廷之命會集湘潭,誓師出征,而後開赴長沙。

湘軍陸路、水路兩路進剿,長毛必然難以阻擋,我看恩師必然勢如破竹,嶽州等地指日可復,而後當可揮兵直取湖北,再加上撫臺和向軍門這一可,長毛決然難於應付!”

張震笑了一下,手在下巴上不斷摸着,也不接李鴻章的話,弄得李鴻章只當自己說錯什麼,過了好大一會功夫,張震纔不緊不慢地說道:

“在我看來曾侍郎這一路軍,一定是個先勝後敗的局面。”

第224章 統第383章 宮廷風雲第55章 不給銀子老子翻臉第201章 鬥毆事件第4章 出去了能去哪??第336章 “紙上談兵”第309章 康雪燭第175章 上海工廠第188章 威脅第224章 統第442章 建國以及同盟關係第142章 湘軍第430章 這一夜的腥風血雨......第420章 敗局第429章 說我是滿人我和你急第227章 選擇......第37章 小人物即將登上大舞臺第135章 當鋪、玉白菜.第247章 大考......第417章 拿俄羅斯人的屍體當肥料第166章 刺客第396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475章 辦學殺人第242章 “割辮立誓恢復大漢!!”第239章 大獨裁者張震!!第2章 投降??第235章 反叛之前第573章 新兵們的戰爭(中)第245章 考生第38章 九戰九勝第270章 兩湖獨立第108章 還是少個人才!第274章 抄底歐洲第507章 張震、俾斯麥、以及毛奇..第439章 “張震和俾斯麥”第174章 歐洲人眼裡的事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336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六十五 巷殲敵安徽第103章 “反正密謀”第276章 派您去歐洲推廣您的思想第503章 俄羅斯大起義的失第469章 暗殺第361章 水軍出擊!第83章 生擒第297章 酒宴上的一切第237章 銀行和新武器第415章 牢獄第307章 百姓、學童......第205章 “太湖之畔”第561章 酣戰第384章 政變之前第395章 兩個地方的改革第261章 攻擊武昌(下)第558章 戰爭筆記第9章 把總大人第482章 君臨朝鮮第296章 美國訪問代表團第201章 骨子裡流的是漢人的血!!第422章 風雨飄零北京城第28章 撈到了一件黃馬褂第37章 小人物即將登上大舞臺第147章 決戰第299章 “鐵路建設”第269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85章 突進!!第235章 反叛之前第430章 這一夜的腥風血雨......第482章 君臨朝鮮第134章 蒐羅人才第321章 第二次天京事變(上)第167章 未婚夫妻第312章 巡捕房第197章 膽大包天!!第465章 發生在京都的騷亂第186章 漕幫大當家的第435章 要求第12章 刺刀:日月戰刀!!(下)第63章 破城第256章 “尚書令!”第330章 無法答應的和約第290章 京城連環案件第64章 老子要進上海第335章 “矛盾”(下)第114章 報恩第497章 美麗澳門第163章 廣告、財政收入第66章 上海奇人(下)第127章 “李鴻章的猜測”第347章 混戰上海(上)第358章 水軍集結!!第49章 婚宴第111章 “瓶子裡的蒼蠅”第441章 侵略第205章 “太湖之畔”第232章 必死決心!!第336章 “紙上談兵”第341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來臨第154章 天賜良機第33章 “髮匪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