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共和

趙烈文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大人,烈文不知!”

“共和一說,最早源於周朝厲王奔彘以後,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執政,馮桂芬用其詞,意指多方聯合執政,與西方的民主類似,其共同點在於否定了家天下和君主的至高無上,代之以議政會爲最終權力機構,”雖然是曾國藩手下的幕僚,趙烈文對華夏的關注一直很重視,也看過名聲很大的馮桂芬的新經學,對於華夏一再倡導的共和,瞭解得很詳細。

“按照華夏聯盟的通告和如今四省總督府的設置,聯盟也會設置一個首腦,好比如今四省的葉興華,但是這個首腦的權力並不是無限的,首先不是世襲,也不是終身,而是有任期的,任期結束,便要由議政會選舉新的首腦;其次是首腦即便在任期內,重大決策依然需要通過議政的表決,不然是無效的,按照馮桂芬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制衡,共和就是要反對絕對的權力,因爲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趙烈文道。

“絕對權力導致絕對,”曾國藩眼中閃過一道亮光,儒家向來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教化治天下,不過像曾國藩這樣的人物,自然知道現實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大清的官場,不過是和光同塵而已,從未有過所謂的吏治清明。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如何想卻是另外一件事,至少曾國藩對傳統的綱常倫理還是相當的重視:“共和雖有制衡。難免造成紛爭。如何形成穩定有序的秩序?”

“馮桂芬在《共和說》中,對此有很詳細地描述,不外乎平衡兩個字,馮桂芬認爲有人處皆有黨,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此話本來不錯,歷朝歷代皆有黨,前明黨爭尤其慘烈,而在共和地體制下。有黨也有黨爭,但黨爭涉及的只是票選。”

“《共和說》中曾以前明爲例,晚明曾有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等,後又有閹黨,東林黨與齊楚浙黨,閹黨與東林黨相互爭鬥,有黨派而無是非。興黨獄,死人無數,馮桂芬認爲黨禍的根源並非結黨,而在於決定兩黨命運的權力在皇帝手中,是個人意志,這樣誰都不服誰,無不以極端的辦法來對付對方,從而導致沒有原則的傾軋。”

“而在共和體制中,黨爭的評判標準並非某個人的意志,首先。各黨代表的政策哪一個能得到通過,直接由議政會投票表決,票數多者通過,清晰明瞭;其次,議政會的成員可能都有黨派和政策傾向,他們之所以能成爲議政會地議員,又是接受更大範圍的選民投票產生,譬如湖南鄉紳選舉大人爲議員,則大人可以代表自己的派別投票。”

“那大家不都投自己的票?”劉蓉不以爲然地說道。

“可以,但議政會有不同的派別。如果別人不支持的話,那麼這樣的政策便無法通過,”趙烈文道。

“這就好像朝堂議事,有時候各派意見不同,也會爭執不下。傳統地辦法就是由皇帝來決定。”曾國藩試着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共和:“以前明爲例,前明的皇帝做決策時。自然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是偏向某個派別,無論怎樣選擇,總會引起另外一個派別的不滿,以爲皇帝是偏袒那個派別。”

“不錯,若君王強勢,自然好說,若君王闇弱,問題就來了,一方不服,自然會想辦法打擊另外一方,這就是黨爭,可怕的是,黨爭的勝負依然是某個人的意志,譬如天啓信任魏忠賢,閹黨自然取勝,崇禎登極以後,閹黨又會倒黴,”趙烈文也拿明朝的事情來解說,其實他們都知道,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都是這樣的,就好像清朝的漢臣和滿臣之間地差別,只能是滿臣有利,不過這種有利已經成爲常態,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而共和制則不同,爭執得再厲害,也只能通過投票來解決,議政會十三個省和京都的上百位議員,一人一票,支持者多,則通過,支持者少,則不通過,誰都無話可說。”

“但是在投票以前,還是可以想辦法打擊那些反對者啊!”劉蓉還是覺得不以爲然。

“當然,馮桂芬就曾說過,每種制度都會有其缺陷,人類所能做的只是儘量彌補這種缺陷,但按照制度執行,總有規律可循,也就是說未來是清晰的,而以人的意志特別是某個人的意志來做決定,風險就很難控制。”

“《共和說》中強調多數人的選擇,比如大的決策由議政會投票作出選擇,議政會議員又要經過地方議政會投票選出,地方議政會議員則要經過當地鄉紳的選擇,馮桂芬認爲不排除某個集團可以控制或聯合大部分的議政會議員,比如東林黨曾經名動天下,那麼至少這個團體作出地決定,應該是維護他的團體的利益,由於這個團體是不同地方選出來的,那麼他就應該是代表了大多數地方的利益,那麼這個決策便是通過了,也是可以地,至少符合大部分地利益。”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聯合大部分的議員,那麼就可以讓制臺大人做共和政府地首腦?”劉蓉難以置信地問道。

“是的,《共和說》裡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譬如議政會提出穀物的稅收降低而小麥的稅收提高,對南方有利而對北方不利,通常情況下代表北方的議員會反對,代表南方的議員會支持,如果是傳統的辦法,大明皇帝很可能支持考取進士更多的南方,顯然南方人在官僚體系中的人多,也可能支持他更親近的北方。”

“但是在共和體制中,議員是不同地區選舉出來的,南方北方可能不相上下,南方的議員如果多一點,可能支持的票數就會獲得相對多數從而通過。”

“這不就是人多欺負人少麼?我看也不咋的!”曾國藩微笑不語,劉蓉卻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趙烈文搖了搖頭:“劉大人剛纔說的話確實在理,是隻從利益角度來說的,但議員都是讀聖賢書的,表決的結果也都是公開的,即便是南方的議員,也不會全部都選擇支持,因爲做出這樣很不合理的選擇,只能說明他並不合格,那麼下一次的選舉中,他就有可能被選掉,失去議員的職位,這便是制衡!”

“所以《共和書》認爲,共和體制下投票的結果,必然是各地方利益和議員價值判斷綜合形成的結果,也就是說,投票結果可以反應多數的利益和價值取向,如果認爲只是靠地獄或黨派勾結便可以翻雲覆雨的話,那就是說社會教化的作用是負的,甚至連這些大家選出來的精英都不會遵守,還能指望靠個人自覺來治理國家嗎?”

“《共和書》在這裡也明確提出,共和體制下的投票,必然是參加者受到過一定的教育程度,可以明辯是非的百姓,而能夠成爲最高級議政會議員的,定然是得到大家承認,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精英,他們的明辯能力和道德水準應該得到承認,至少在公衆場合下是值得信任的。”

曾國藩點了點頭:“也就是說,共和制不會避免所有的缺陷,但是和前明相比,前明得到皇帝的支持,就可以隨意打擊另外一派,哪怕他不過是個宦官。但是在共和體制下,必須和別的派別進行投票,而由於他們的投票權來自於更下一級的投票,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議員所投的票代表了他們的選擇,所以像閹黨這樣的禍患就不會出現,齊楚浙黨也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來應對東林黨。”

“是的,如果相信教化是有效的,那麼投票的辦法就要比前明的更好一點,雖然這依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也會存在漏洞,”趙烈文最終評價道。

曾國藩笑了笑:“如果我沒猜錯,共和制還有一些別的做法吧?”

“是的,大人應該知道四省總督府設立內閣和院司寺的事情,根據《華夏時報》時報的分析,立法院也就是共和制下的議政會,不過四省現在還沒有條件投票選出議政會,所以率先成立立法院以行使立法職能,與其類似的還有大理寺。未來的共和制政府,將形成立法院、大理寺和總督府並列的格局,立法院制定法律,所有人和部門都必須要遵守,包括總督府,所以說共和體制下,現在的立法院,未來的議政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可以制定法律,並對重大決策進行投票表決。”

316 選擇091 種馬來訪下076 接連失手125 重組和發展006 阿迪達斯202 電擊事故228 統領檯灣042 轟動效果011 撥雲見日244 露天電影011 撥雲見日239 對內對外164 夢幻宮第二鍥子重疊夢境090 是她丈夫上340 江北省332 熱得快299 全勝343 山海關266 遏制272 談心023 反擊計劃193 意外劃時代310 擴軍285 商會042 轟動效果056 開業風波114 韓雯的生日085 運動時代253 路線紛爭080 橡膠產業195 計算機系統035 製作動畫138 牆危衆人推169 愛兒院泡妞321 山東053 硝化纖維127 事情的真相260 蠶學館088 友誼第一014 形象工程068 親密接觸012 自來水筆077 清除內奸153 我們同行吧238 興工興商195 計算機系統223 海上定策195 計算機系統118 聖誕之綵球當空舞149 煤氣小太陽080 橡膠產業299 全勝351 三足鼎立132 缺錢還缺人347 北京079 縫紉機械081 美麗文胸201 投票器問世039 招攬人才162 研究電動機044 不歡而散046 故國情結189 夢想計算機322 武器352 聯盟成立079 縫紉機械057 發明膠捲224 開發雞籠272 談心158 再回到瑞典341 慌亂208 陷入困境245 歷史輪迴194 衝向電子管294 鐵甲230 福建巡撫291 初戰272 談心014 形象工程066 柯達影院030 告別俄國313 國債344 佔領103 蛇蠍女人112 酒精能去污051 三封來信295 鬥勢090 是她老公下109 酒中有菌236 政治新風120 聖誕之黃色領騎衫140 讓你們來搶318 前進180 七巧板大師285 商會095 安全措施中143 搞定一千萬193 意外劃時代203 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