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是第二天下班的時候在地鐵上收到鍛造屋發來的推送的。
說是新功能上線,但是想要體驗需要先繳納一千五百點信仰購買一樣裝備。
李俞並沒有猶豫太久就點擊了付款。
而這一次裝備部竟然罕見的叫了蜂鳥即配,讓李俞在下單後一個小時內就拿到了他的新裝備。
李俞拆開包裹,發現裡面是一隻鈴鐺。
那鈴鐺的造型看起來很是顯眼,通體爲黃銅打造,把柄呈“山”字型,中間的部分如同一把小劍,筆直向天,鈴上還刻有一些符咒跟北斗七星的圖案。
李俞百度了一下,發現這東西名叫三清鈴,是道家的重要法器,民間也稱其爲招魂鈴。
有着“招魂鈴響,生人勿近”的說法。
不過在這隻造型古樸的三清鈴內部,李俞卻看到了一個很是違和的二維碼。
他打開手機的掃一掃功能,掃描了那個二維碼,之後跳轉到鍛造屋的商品頁面。
【轉生鈴】:可以吸納並保存新死之人的魂魄,每次使用消耗100點信仰,並需魂魄主人同意。魂魄可在其中寄宿不超過三日時間,直到找到新的軀體。
李俞看到這段簡介的時候愣了下,因爲這描述實在太邪性了,很像是修仙小說裡那些邪魔外道煉製出的邪器。
他接着往下看去,是【轉生鈴】的具體用法。
仔細讀完後李俞發現這東西強則強矣,但是使用起來也挺多限制的,首先它需要魂魄的主人同意。
李俞並沒有陰陽眼,看不到阿飄,也沒法跟死者的靈魂交談互動。
這就需要他必須在死者死前就把進鈴鐺的事情給談好,另外想要完成轉生還得找到能夠接收靈魂的屍體。
這也是一樁麻煩事,轉生對屍體的要求很高,雖然能夠修復一部分小傷口,但是對於屍體身上一些固有的疾病也沒什麼辦法。
比如你找一具因爲肝癌去世的屍體,即便是換了個新靈魂,原本身體的肝臟也不會就此好轉。
同理,腦袋沒了的或者被車禍撞的四分五裂的,這種傷的太嚴重的也不行。還有太老的屍體就算成功轉生,也沒幾年好活……
總之,想找到一具合適的屍體並不容易,而且還很容易引起大範圍的輿情,在如今的短視頻時代,這種奇聞異事總是傳播的很快。
不過在另一個位面,這樣的煩惱就少多了,而且符合要求的屍體也要好找一些。
李俞已經意識到爲什麼赫菲斯托斯之前說新的技術突破會帶來傳教方式的變革了。
如果說雙休教現在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什麼。
答案依舊是人才。
哪怕李俞一直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從內部發掘,外加從外部拐騙人才,可雙休教做爲一個新生的組織,可用的人還是太少了。
尤其是在高級人才上,缺口很大。
教育是需要投入資源和時間的,但是現在【轉生鈴】的出現給李俞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思路。
他發現自己似乎可以借用這個位面的教育體系培養出的高材生,來直接填充另一個位面出現的人才空缺。
這讓李俞不由頗爲心動,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李俞也不例外。
他雖然一直在利用各種知識和技術來解決布拉提斯面對的難題,但是很多東西他本身也只是一知半解,需要依靠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功能在網上收集答案。
這固然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只是肯定沒有專業人士做的好。
如果能根據需要引入一些特定的人才,雙休教也能得到更多助力。
100點信仰的招募費用,現在的李俞還是能負擔的起的。
他之前的手頭上一共有2762點信仰,支付1500點購買【轉生鈴】後還剩下1262點,如果全都投入使用,可以招募12人。
當然謹慎起見,李俞還是打算先招一個看看效果。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他該去哪兒找快死的人。
…………
第二天一早,張延林收到了李俞發來的短信,要她來市三院。
入職這一個多月來她基本上一直處於被放養的狀態,李俞將裝修辦公室的活丟給她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而現在裝修已經接近尾聲,張延林將傢俱都買的七七八八了,一邊散甲醛一邊在查缺補漏,又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了。
於是每天都要問李俞還有別的差事給她嗎,一直到現在,才終於得到迴應。
張延林收到信息後立刻坐地鐵趕到了市三院,還在門口的超市買了一箱金典,一路來到住院部。
她在三樓的走廊看到了李俞,後者正坐在長椅上,抱着檯筆記本在打字。
張延林加快腳步,走到李俞的面前。
李俞隨後也察覺到什麼,擡起頭來,看到張延林手裡提着的那箱牛奶,微微一怔,“你買奶幹嘛?”
“來探望病人不應該提點東西嗎?話說回來,是誰住院了,你的朋友還是客戶?”張延林好奇道。
“姑且算是客戶吧。”李俞道,“既然買了就放下吧,記得回頭報銷。”
“哦哦好。”
李俞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示意張延林坐下。
“伱不是一直在問我,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幹什麼嗎?”
“我記得你說過是在欠發達地區進行文化傳播普及科技知識。”
“沒錯,但是我沒跟你說過欠發達地區在哪裡吧。”
“國內的山區,還是非洲?”
“都不是,是在另一個宇宙位面。”
張延林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但是之後看李俞神色嚴肅,並不像是在說笑話,她才又逐漸收起了臉上的笑容。
“太空探索,民間還有公司有這樣的業務嗎?”
“不太一樣,我只能跟你說另一個宇宙是存在的,而且那裡也有生命和文明,不過文明水平大致相當於我們的中世紀。”
“啊哈?”
“你沒有說我瘋了,這比我預計的要好一些。”
“我之前和你做過一年的同事,知道你的爲人,但是你現在說的東西還是太,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我知道,我一開始也不太相信,直到我親自到達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