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寶藏

就在常森方寸大亂,便要依言一掌拍在建文要害上時,一個聲音幽幽響起道:

“陛下,你還想見你的母后麼!”

這聲音的主人是莊敬,莊夫子自然不放心他君臣單獨相見。事實上,這房間是特製的,在牀下鋪有中空的銅管一直延伸到牆外。這樣在牆外銅管的另一頭,就能聽得清清楚楚。起先建文說‘殺了我’,莊夫子還沒聽清楚,待聽到後頭,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兒,不禁大驚失色。開什麼玩笑呢,他的大計成敗,全都系建文身上,要是這傢伙嗝屁了,後面的戲還怎麼唱?

這時候阻攔已是來不及,何況屋裡還有個天下第一高手常森,百般無奈,莊夫子只好大喊一聲,把壓箱底的乾貨都用上了。

果然,聽到這一聲叫喚,建文登時兩眼圓睜,常森也及時醒悟過來,趕忙收回手,跪下連稱‘罪該萬死’。建文卻癡癡呆呆,根本沒理會他,整個人都被莊敬那一聲勾了魂去,整個人都僵住了。

不知不覺,建文帝已是淚流滿面,終於如杜鵑泣血叫了一聲:“母后……”旋即便眼前一黑,仰面往地上摔倒。不過有常森在,他自然不會有事,只見常森身子一彈,猿臂一舒,已經將建文攔在懷裡,輕輕平放在牀上。

這時候,莊敬終於繞到門口,急忙忙也推門進來,就看見常森殺人的眼神。不過莊敬也顧不上他了,兩眼都落在建文身上,連聲問道:“他怎麼了?你真把他殺了?”

“我殺了你!”常森霍然擡起手臂,一把就攥住莊敬的脖子。莊敬的守衛一愣,旋即驚叫起來道:“快放開我們大人!”

倒是莊敬臨危不亂,擺擺手示意手下不要亂來。果然下一刻,常森還是鬆開手,恨聲道:“陛下只是一時激動,暈過去了。”說着冷聲道:“你剛纔說的是真的?太后仍然健在?”

此太后非彼太后,並不是常森的姐姐常氏。身爲常遇春長女的常氏,在嫁給懿文太子朱標後,被太祖皇帝親冊爲皇太子妃,於洪武七年生了大明朝的嫡長孫朱雄英,後來又給朱標生了第三個兒子,即後來的吳王朱允熥。不過她享年不長,洪武十一年就去世了。沒過幾年,皇長孫朱雄英也夭折了。

這樣原來太子的側妃呂氏被立爲了太子妃,呂氏前後爲朱標生了四個兒子。其中最大的一個,便是皇次子朱允炆。朱允炆在其父兄去世後,被朱元璋立爲皇太孫,在朱元璋駕崩後,繼承了大明的江山。

建文元年,建文帝尊生母呂氏爲皇太后,是爲呂太后,同時也追尊嫡母常氏爲孝康皇后。所以建文帝雖然叫常森舅舅,但並非常氏所出,而是呂太后所生。

當然朱棣篡位成功後,已經廢除了建文所上的封號,將早就去世的常氏降爲‘敬懿皇太子妃’,將另一位還在世的皇嫂呂太后,降爲懿文太子妃。當時南京城破,建文放火燒宮,京城一片大亂,呂太后和十二歲的小兒子徐王朱允熙、年僅兩歲的皇孫朱文圭想要逃出京城,卻被人抓住送給朱棣請賞。朱棣將她接到自己的軍營中,哭訴自己是不得以起兵造反。呂太后爲了保護自己的稚子幼孫,只好唯唯諾諾不敢有半分怨言。並主動要求和兒孫去給丈夫朱標守墓。朱棣既然打着清君側而不是造反的旗號,自然不能傷害自己的皇嫂,見她如此識趣自然求之不得,便尊其爲皇嫂懿文皇太子妃,將朱允熙降爲郡王,讓這苦命的娘倆去懿文陵居住。

至於建文帝的兒子朱文圭,朱棣以其尚年幼,受不了風霜之苦爲由,將其發往中都皇宮居住。呂太后已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能聽之任之,在大隊錦衣衛的護送下,去往朱標長眠的東陵居住了……

其實朱棣還存了用皇嫂釣魚的心思,派了許多人嚴密監視着自己的皇嫂,實指望能抓到前來私謁前朝太后的建文舊臣,繼而順藤摸瓜,把朱允炆抓住。這些年也確實抓了不少人,只不過那些忠臣都寧死不屈,哪怕知道建文的行蹤也死不透露……

時間一久,再沒人敢靠近懿文陵,甚至連呂太后的生死,都已是無人知曉了……

這些年來,建文帝不知萌生多少次死意,之所以還能苟活,皆因爲還有牽掛。所謂牽掛者有三,一是跟他一起逃出京城的太子文奎,當時才七歲,還沒有長大成人,不過現在文奎已經二十多歲了,建文自然不再擔心。二者是皇次子文圭。建文一共兩個兒子,南京城破時,次子才兩歲,根本沒法帶出京城,只能狠心將其留在母后那裡,後來被朱棣俘虜,送往中都軟禁……

而建文最大的牽掛,便是自己的母親呂太后。當初拋下母親出逃,已經成了他最大的一個心結,午夜夢迴,不知多少次淚溼衣襟,他實在太想再看看母親,太想知道她這些年過得怎麼樣,吃了多少苦了……

他之所以遲遲不肯離江南,往南洋或者雲貴避難,於大臣們是還存着復國的念想,但對他來說,實在是因爲放不下心中的牽掛……

“咳咳,我從不打誑語。”莊敬用手活動着火辣辣的喉嚨,咳嗽連連道:“將軍下次可得悠着點,我可禁不起你這麼折騰。”

“你還真能……”常森深深的看他一眼,把最後一個字吞到肚裡,點點頭道:“你真要安排他們母子相見?”

“在合適的時候。”莊敬說着,只見常森目光生寒,忙改口道:“現在就挺合適的……”

“我要陪陛下一起。”常森道。

“那不符合約定。”莊敬斷然搖頭道:“不行。”

“你們不想得到建文寶藏麼?”常森卻淡淡說道。

“哦……”聽了‘建文寶藏’四個字,莊敬的眸子裡‘嗖’得射出兩道光來。民間一直傳說,燕王大軍過長江後,建文帝君臣便預感到京城不保,爲了保存實力好東山再起,齊泰黃子澄等人將皇宮內庫中,洪武皇帝積攢下來的金銀珠寶裝了整整十幾船,從京城運往南方某處。

也有傳說說,這些財寶實在太誘人,連龍王爺都動心了,船行江上時,突然起了颶風,將這些運寶船全都沉到江底,自此無影無蹤……

也有人說,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建文寶藏,當時南京城破,建文帝放火燒宮,連自己帶祖宗留下的寶貝,全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總之各種傳說怪談、林林總總,還真有不少人動心尋寶,不過都一無所獲。年代一久,所謂建文寶藏一說,已經變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但是莊敬知道,這十幾年來,錦衣衛始終沒有放棄對這個寶藏的追尋。因爲真金不怕火煉,當初皇宮大火熄滅後,紀綱便奉命將皇宮戒嚴,一是尋找建文遺骸,二就是尋找內庫的千百萬兩金銀,結果兩樣一無所獲……但據管庫的太監和宮中的記載看,在南京城破之前,內庫中僅金銀便有千萬兩之巨,珠寶玉器更是多不勝數。這些東西不能憑空消失,那就只有一個解釋,便是建文帝將其提前運走了。

朱棣便將追尋建文帝的任務交給了胡灐,追尋寶藏的任務則落在了紀綱頭上。本來以爲人是活的,寶藏是死的,而且是上千輛大車都拉不完的寶藏,肯定要比人好找,誰知道十多年下來,依然是一無所獲……

當年這件事便是莊敬負責,之後的歲月裡,他和紀綱幾次談起這個寶藏,都在感嘆要是能找到並據爲己有的話,又何必去敗壞名聲敲詐勒索、打官鹽的主意,弄到的錢雖然不少,但對造反這種靡費鉅萬的營生來說,卻不過是杯水車薪。

俘虜建文帝后,莊敬也想撬開他的嘴巴來着,無奈建文一問三不知,莊敬又不敢用刑,只能打消這個念頭。現在見常森竟主動說出,他當然喜出望外,旋即冷靜下來道:“你不是誑我來着吧?”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我。”常森冷聲道:“我是何許人也,豈有說謊的道理!”

“那倒是。”莊敬點點頭,發問道:“寶藏在哪?”

“現在不能說,”常森緩緩道:“這筆錢是陛下復國的專款,等陛下同意出山,再造乾坤時,我們自然會拿出來!”

“這樣就沒得談了。”莊敬兩眼一眯道:“你必須把寶藏交出來,我可以讓你跟着建文去東陵!”

“哈哈哈,”常森放聲大笑道:“這買路費也忒貴了點!”說着一拱手,邁步便往外走道:“看到你們這麼在意陛下,我也放心了,咱們就還按照約定來吧!”

一邊往外走,常森一邊心裡默唸‘一、二、三’,還沒數到三,便聽身後莊敬出聲道:“等一下……”

常森嘴角摸過一絲不可察覺的冷笑,站住腳轉過頭,一臉不耐煩道:“怎樣?”

wωw ¤TTKΛN ¤C〇

“將軍別急,我們好好談一談。”莊敬苦笑道:“這邊請。”

第1014章 真面目第493章 完成任務第204章 你攤上大事兒了第830章 不速之客第1158章 兵權兵權!第369章 平步青雲第437章 螳螂捕蟬第31章 爹坑第590章 銀杏樹第532章 小坑過去有大坑第870章 太子的決心第692章 情難自禁第24章 塵埃落地第282章 合縱第1065章 無能爲力第754章 指鹿爲馬第1013章 殺機起第332章 軍師去哪兒第582章 受命第343章 來使第244章 詔獄第866章 說客第1180章 父子第24章 塵埃落地第1054章 崩盤邊緣第480章 平型關第950章 裸奔第944章 鬥蛋第43章 回家第155章 過河卒子第603章 大牌觀衆第191章 書房第954章 難測第361章 發燒第667章 難得清閒第202章 大嘴第404章 錦衣千戶第123章 無計可施第1073章 河東河西第571章 倒戈第308章 錦囊第487章 兵臨城下第557章 堅持第533章 陳年舊案第81章 酒令第768章 殺許野驢第1045章 止步不前第803章 人味第381章 三英戰呂布第163章 他鄉遇故知第367章 聖怒第221章 永樂大帝第91章 戶房司吏第583章 漢王府第379章 置之死地第198 拜年與關節第1274章 孤膽英雄第122章 風水輪流轉第1110章 矯詔第561章 東窗事發第144章 明教的野望第551章 好詩好詩第503章 王父刺字第865章 萬事開頭難第164章 突破口第455章 懲罰第1133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1253章 逼我動手第435章 深林第922章 辯論第194章 大言不慚第1235章 傲骨第294章 小憐第66章 永豐倉第1224章 狂歡第1178章 清洗第1156章 玉有五德第482章 人肉第720章 點對第298章 情人眼裡出西施第42章 鳳凰落毛第929章 請君入甕第92章 於秀才的羞哀第136章 胡瀠第560章 發現第360章 死亡之吻第663章 聖斷第984章 盟主歿第1200章 摘桃子第878章 成仁第960章 救援第1285章 爲何而戰第738章 隱情第582章 受命第751章 萬事具備第205章 縣考第983章 聯盟成第112章 拜把子第1223章 維谷第922章 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