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先解決有無

軍用芯片,和民用芯片是不同的,別的不說,它至少要抗電磁脈衝,不能在複雜的干擾中失去作用,先以穩定爲主。

當民用芯片動輒幾GHZ的主頻的時候,軍用芯片,就是幾百兆而已,差着一個數量級呢。

軍用的,夠用就行了。

所以,秦風聽說居然用了民用的8086處理器,就特別驚訝了,要知道,這種可是英特爾公司生產的一種民用處理器啊!

這種16位的處理器,曾經是相當火爆的一種,是很多電腦的必備,但是現在,處理器也開始向32位過度了,8086已經落伍了,很容易購買得到的,但是,將它用到機載雷達上,聽起來還是有些不可思議啊。

畢竟,機載雷達需要的是浮點運算能力,這恰恰是民用CPU的弱點啊。

“先解決了有無。”張老師說道:“據說,國外最開始也是這麼幹的。”

這句話,含義太豐富了,秦風早就想到了什麼,自己以前就提議過從第三方搞一臺AWG-9雷達過來,而這種雷達,就是早期型號,說不定用的就是民用的8086處理器呢?

8086,屬於中央處理器,簡稱CPU,而到了後期,這種CPU又細分出來了三種,其中一種叫做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專注於處理數字信號,隨着機載雷達的不斷髮展,現在還是使用普通的CPU,再後來,就是專門的DSP了,它的運算能力更加強大。

比如說現在,每秒百萬次浮點處理的CPU是不可能的,而到了九十年代,就已經擁有每秒1000萬次浮點處理的專用的DSP芯片了,這樣讓機載雷達有了很大的提升,比早期的什麼AWG-9,什麼APG63,66,都要高一大截。

計算機的運算速率越快,就能越大量地進行傅里葉變換,提高雷達分辨率,提高從從雜波中過濾目標的能力。

這些,秦風都是清楚的,現在,張老師說的很簡單,這是國內第一款雷達,先解決了有無再說,性能方面的,以後可以慢慢提高。

“咱們還是說點張老師熟悉的吧,咱們的這個天線,發展的如何了?”秦風問道。

他很關心,雷達是戰機的眼睛啊,雷達的性能越高,戰鬥機的眼睛就越亮,以後的空戰,沒有雷達是不可能的。

“這個天線,咱們也是一直都在努力的。”張老師說道:“其實,咱們在50年代末的JL-2A中就研究過平板縫隙天線,因爲當時加工能力不行,咱們採用的是地面雷達那種使用多根單獨波導管焊接拼接到一個平面的天線。良品率太低,造價高昂,性能不穩定,就放棄了。”

這個原理不難,地面雷達早就開始用了,但是地面雷達大啊,很多都是米波雷達,精度上要求不高,但是載機的雷達就不同了。

解決不了加工的問題,一切就無從談起。

“咱們爲了這個工藝,想了很多辦法。”張老師說道:“想要提高加工精度,必須要採用數控加工的方式,哪怕是加工時候用的夾具,也要採用高精度真空吸附和磁吸相結合的裝夾方式。”

沒有數控機牀,是無法實現這種精度上的加工的,哪怕是在進入數控機牀加工的時候,如何把這個薄薄的板子夾起來,也絕對是一個技術活兒。

現在纔剛剛八十年代中期,國內的數控機牀是相當少的,想要找到合適的加工機牀是很難的,還好,成都就有一臺,這也是張老師經常在這裡的原因。

“還有,在裝配上,以前打算用膠接工藝,但是這種工藝做出來的機械強度和導電性能都不能滿足,所以,我們打算採用鹽浴釺焊工藝。”張老師說道:“這個工藝,咱們國內有幾個單位在用,但是滿足不了我們的精度要求,所以,我帶隊,想要攻克這個難關,研究出來滿足我們需要的焊接工藝。”

在以前的時候,秦風只是知道這種天線的大致形式,但是這種天線究竟怎麼搞,誰都不知道,國內也是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想要從國外進口這種天線的加工工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看斯貝就知道了,當初在進口的時候,說的是引進所有的專利,結果呢?具體操作起來,英國方面非得說還涉及到了第三方的專利,想要某些技術的話,還得再花錢。

這還是落後的斯貝發動機,如果是先進的技術,那對方的限制肯定就更大了。

己方可以得到整機,比如現在正在從鷹國商量殲七CP的航電,但是,要說得到加工技術,那就別做夢了。

關鍵的技術,不能靠等,也不能靠買,只能靠自研才行。

這是吃過多少次虧之後,終於總結出來的經驗了。

“張老師,這裡面還真專業。”秦風說道:“真希望我們能夠儘快把這種雷達搞出來啊。”

“這個,等你以後有時間去南京的話,可以去我們14所看看。”張老師說道:“這個項目是咱們所的最重要的項目,大家都在努力呢,誰都希望可以儘快自己做出來啊。”

西瓜已經都吃完了,此時,就連其他的學生,也都圍在了張老師的旁邊,聽着她的說話。

“雷達,是戰機的眼睛,沒有先進的雷達,戰機就是個瞎子,現在咱們國內的殲八,就面臨這樣的局面,機體有了,但是沒有雷達,我們作爲雷達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努力研究,爲填補祖國的國防事業上的空白而奮鬥,讓咱們的1471雷達儘快搞出來,儘快實現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上零的突破,然後,在這款雷達上,咱們再繼續進步,可以接着搞1472,1473,甚至是1491,不斷地完善,最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就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爲了祖國的航空事業,我們肩頭的擔子不管多重,也要不斷地走下去!”

“張老師,您說的太好了。”秦雪說道:“我雖然纔剛剛加入進來不久,也希望爲咱們的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雪也被感動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回家看看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朋友第二十章 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海軍的要求第七十五章 複雜的解決方案(加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下來第七百七十章 最沉重的話題第六百九十七章 飛往蘇聯第五百零二章 手不離杆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的談判第四十四章 我有一個問題第八百三十八章 最大盤旋過載第五百九十一章 導彈的問題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三百八十四章 幫忙飛殲教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如此改進第四十七章 邀請飛殲-8第三百二十九章 亮劍精神第四百五十五章 這就是奸商第三百六十一章 高考的問候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購和自研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提教八第五百一十三章 見到模擬器第六百九十章 起落架放不下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三百七十八章 殲-7M改裝建議書第七百二十四章 揮汗如雨第二百七十七章 再次試飛第六百二十七章 變穩機首飛第八百零四章 有些緊張第二章 絕對不會放棄飛機第六百一十九章 奮鬥的青春第七百七十章 最沉重的話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奮鬥纔有希望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購和自研第四百八十八章 第一個訓練第二百五十九章 愛情片?軍教片?紀錄片?第六百九十五章 兩個問題第六百二十二章 燃料箱漏油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入尾旋第八百四十六章 梟龍01號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二百七十一章 扯皮第七百零五章 我們要看蘇27第七百五十一章 無法理解第七百八十八章 原型機下線第九十一章 任何的故障都不能放過第二百六十三章 和E-3的淵源第一百一十章 不斷轉場第二十一章 張將軍到開羅第十二章 機會靠自己爭取第一百九十六章 佔便宜沒夠,吃虧難受第六百六十七章 專業技術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五百七十章 表演開始第三十八章 我們很滿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機玻璃的模型第六百零三章 聯合起來第二百三十九章 體系的問題第六百零二章 背影第八百三十五章 心態平和第三百六十七章 代差的優勢第七百八十三章 首飛蘇27第二百八十九章 殲轟七第六百四十三章 堅持飛回去第六百六十四章 輕重搭配第七百八十二章 甩手掌櫃第一百零二章 軟件的免費問題第七百一十六章 介紹蘇27第九十二章 試飛就是我爲之奮鬥終生的事業第八百二十二章 抱來的和親生的第二百八十八章重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共振第六百四十三章 堅持飛回去第八百四十四章 幹了一輩子第七百零五章 我們要看蘇27第七百一十六章 介紹蘇27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架原型機第五百一十一章 先進的顯示系統第七百一十六章 介紹蘇27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師的恩情第三百九十八章 機翼必須改第二百三十七章 各種模式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往法國第一百九十八章 兒媳婦不錯第八百三十三章 外國人靠不住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軍的任務第四百七十五章 正式上馬第五百二十一章 準備首飛第八百三十二章 總結第四百五十六章 熱情好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肯定是它的問題第五百三十五章 黃金峽谷第七百一十八章 瘦點算什麼第三百四十七章 套住就意味着擊落第四百六十一章 對米格-29的渴望第四百四十八章 殲八的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