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換個角度考慮

“上次在進行A彈引進項目的會議的時候,我記得,上海機電二局的同志們也到場了,他們搞的紅旗61項目,也很不錯啊。”秦風說道。

隔行如隔山,秦風是搞飛行的,和那些搞地面武器的,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過呢,在武器系統裡,也是有一些關聯的,比如說,艦空導彈,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就是有一定的關聯的,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當時請他們也參加了。

秦風現在還是記得的,他也瞭解過,紅旗61項目,已經算是國內搞成功的項目了。

當西方的艦載防空武器已經轉入了導彈化的方向之後,國內的軍艦的防空武器,依舊是要靠高射機槍,在現代化的戰爭中,這明顯是沒有任何的戰場生存能力的,國內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早在1965年8月,中央軍委就提出了研製中低空地空導彈的要求,當時任務交給了中國第七機械工業部,並定名爲“紅旗-41“。

當時,這個項目還只是一個地空導彈項目,不過很快,這個項目就轉變爲艦空導彈了,改名爲了紅旗61,同時交給了上海機電二局負責研製。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七十年,由海軍、第六機械工業部7院、上海機電二局等單位共同確定了裝艦方案,作爲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這個項目由12個研究所、11個工廠、兩個試驗基地和有關配套協同單位共同承擔研製工作。

經過了艱難的研究,克服了各種問題,這套系統在1984年11月,經過無數次的改進止嘔,進行了發射實驗,終於第一次取得了好成果,兩枚導彈射擊靶機全都直接命中目標。

又經過兩年,到了1986年,“紅旗-61”導彈再度進行海上實彈試驗,分別對不同空域點的靶彈和靶機進行射擊,結果擊落5枚“海鷹-1”號靶彈和兩架“長空-1”號高空靶機,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就這樣,到了去年,國家定型委員會批准“紅旗-61”導彈系統設計定型,中國第一代艦空導彈的研製歷經20多年終獲成功。

而就在這個時候,國家也開始了引進阿斯派德導彈的計劃,當接觸到這個計劃之後,紅旗61的研發團隊,也立刻就意識到了和國外的差距,阿斯派德導彈的技術,遠遠領先己方已經研製成功的紅旗61導彈,甚至優於他們正在研發的紅旗63導彈。

在紅旗61研發成功之後,他們就開始了紅旗63導彈的研發,現在這麼一比,根本就不用研發紅旗63了,利用現在的紅旗61的彈體,將阿斯派德的導引頭安裝上去,性能就可以提升一大截!

而這個新的型號,就被定名爲了紅旗64.到了以後,還會以LY60的名字對外出口。

其實,哪怕是紅旗61研發成功了,性能也是相當差的,所以僅僅裝備了幾艘護衛艦,在從法國引進了海響尾蛇之後,九十年代的國內軍艦,就大量採用這種點防空系統了,雖然射程近,但是武器系統可靠啊。

現在,說的遠了,秦風說起紅旗61來,那和己方的A彈有什麼關係啊?秦風提這個,是要幹什麼?

“對啊。”林將軍說道:“現在,他們正在計劃把阿斯派德的導引頭,裝到他們的導彈上,而且,只要簡單的改進,他們的目標照射雷達和發射系統,都能使用。”

當說到這裡的時候,林將軍突然明白了什麼,向着秦風說道:“不錯啊,你的這個想法,果然有創意!”

一直以來,大家都是按照空軍的思路來考慮問題的,想要把這種導彈裝到飛機上,就需要機載雷達,但是己方的機載雷達根本就不過關,那導彈就不能發射,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現在呢,秦風給提出來了一個解決的方案,雖然我們的空軍戰機雷達不夠好,但是地面的,艦載的,都沒有問題啊,大不了個頭大一些而已,只要火控接口改造好,就能發射啊!

“秦風同志,賣什麼關子?”看到林將軍的誇獎,大部分的人還是奇怪的,這到底在說什麼啊?

秦風點點頭:“我的計劃很簡單,給咱們的A彈,裝一個固體助推器,放在咱們的陸地武器系統上,發射出去,進行打靶實驗,只要在陸地上能打中目標,那就說明導彈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機載雷達合格,當然不會想這種笨辦法了,但是現在沒有,從意大利引進一套,更是沒有必要的,因爲根據和平典範工程,己方的殲八2戰機很快就能打造出來了,從意大利再引進就是浪費,現在的關鍵就是測試己方組裝的導彈是性能良好的,所以,乾脆就用自己的這個方式,從地面發射啊。

空空導彈,從地面發射進行試驗,也算是全世界的獨一份了,秦風的這個提議,是夠大膽的了,但是呢,卻是又有實現的可能的,畢竟,這種導彈本來就是三軍通用的。

地空和空空導彈相比,沒有戰機發射的初始速度,爲了能夠達到較大的射程,所以就需要有固體助推器,給導彈提供一個初始的速度,其實,如果僅僅是爲了打靶實驗,不安裝助推器都是可以的,直接發射就行,只不過射程近一些而已。

這樣,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紅旗61雖然是艦空導彈,但是,在研製成功之後,陸軍僅僅靠着一款紅旗2打天下是不行的,所以,就立刻給弄過來了,有車載的發射裝置,賦予了紅旗61A的編號,只要把這些發射裝置都弄過來,稍加改進,就可以發射了!

意大利人還是比較夠意思的,將這款導彈的武器接口各種參數都給了國內,這樣,也可以方便國內進行改裝,在和歐洲的合作中,意大利也是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的,而且,他們更真誠。

現在,根據秦風的提議,導彈的發射,可以開始準備了!

林將軍一巴掌拍在了秦風的肩膀上:“秦風,放你去飛殲轟七,真是我們的損失,你應該繼續留在空軍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航空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讚不絕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二章 大推力發動機的發展道路第六百六十二章 宋老的預感(加更)第二十三章 殲-6打下來的交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果然夠意思(求月票)第六百五十八章 各抒己見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朋友第二百零五章 導彈自爆?第七百五十一章 無法理解第六百五十二章 來找秦風第三百一十三章 巨大的戰機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七百零二章 一連串的動作第五百八十二章 專用牽引車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購和自研第一百零七章 殲-8上高原第三百九十八章 機翼必須改第二百一十八章 幻影2000的座艙第六百八十五章 殲八C第八百六十二章 L-15高教機第一百六十章 土法上馬搞訓練第八百二十六章 準備對決第七百零二章 一連串的動作第二百九十七章 首提太行第三百一十章 生意人第六百八十章 幹對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機玻璃的模型第五百六十章殲-7Ⅲ正在試飛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四百四十二章 體系的區別第九十五章 可以承受第四百零三章 來到貴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體系的問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險和擔子都要擔起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需要預警機第三百章 不斷地完善殲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找MBB公司第八百四十五章 梟龍的定位第四百三十五章 佩刀2項目第五百一十二章 衍射平顯第四十六章 平淡無奇第三百零二章 一打導彈就停車第三百一十章 生意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強大的國防是買不來的第五百七十章 表演開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八十七章 迫降河牀第九十三章 這是胡來第三百四十章 C-130第七百一十八章 瘦點算什麼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等事故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絲的興奮第三百三十五章 殲八2第四百七十一章 牽制第三百三十六章 殲八的發動機第七百七十四章 飛控最難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百五十八章 轟炸機當加油機的創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雷達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殲-8ACT第三百一十五章 讓人震撼第三百五十一章 和誰過招第二十四章 來去匆匆第四百零七章 460廠轉轉第三百九十一章 海軍大院第八百一十章 火控問題第七百五十四章 酒場上的戰鬥第六百九十九章 米格機的歷史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來的天空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進性第七十三章 人情世故第一百八十章 測彈道第三百五十二章 王牌的對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航母的威脅第二百八十章 惡性事件第五百八十三章 搭順風車第八百四十章 年輕一代第四十三章 堵不如疏第八百五十九章 談改款第七百二十八章 懂事的小虎第八十二章 幻影2000的表演(加更)第八百四十一章 還是加油失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的休假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疲力盡第一百九十一章 都聽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接着飛第五百五十四章 航母的威脅第一百四十九章 共振第五百五十七章 落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還有個好消息第六百八十二章 對接成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要被物質迷了眼睛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攔截第六百三十二章 腳踏實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小管子學問大第十九章 飛行品質第八百五十八章 雙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