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火控接口,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東西,它不用知道源程序,只要知道如何與火控系統交換數據,比如導彈發射時候需要的各種目標數據等等,這些只有導彈和載機取得聯繫,進行了交互之後,導彈纔有發射的前提,如果不知道火控接口,那就意味着不能對戰機進行任何的改進,只能使用原版的。
在武器出口上,以前進口蘇聯武器,肯定是蘇聯的導彈,也不會有這種問題,但是現在不同了,己方有更好的選擇,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自產的導彈,肯定比外購的便宜啊,但是呢,很明顯,蘇聯人是絕對不會開這個口子的。
武器出口,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的項目,除了整機之外,培訓也是一筆費用,零部件是一筆費用,武器系統,又是一筆費用,要採購戰機,就得采購對應的導彈,而且,一架戰機,可能要有幾十枚的備彈才行,這也會讓蘇聯國內的其他部門獲益的,比如三角旗設計局,現在據說他們也苦哈哈的,工資幾個月沒發下來了,如果有了來自中國的訂單,那就能過得更舒服了。
想要武器接口?別做夢了,肯定是不會給的。
林將軍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秦風說的時候,他也不攔着,但是現在對方既然不願意,那林將軍也就趕緊和稀泥了,這種事,可以以後再說,現在的話,咱們先購買了戰機再說啊,一步步地來。
等到了國內,說不定咱們還能破解了呢?這些裝備到了咱們手裡,怎麼用,還不是咱們自己的事情嗎?
“來了,來了!”就在這時,地勤已經推着一個小車過來了,小車上,是兩枚樣彈。
其實,這裡是飛機廠,想要找導彈可不容易,這裡即使是試飛,也僅僅是試飛戰機自身,絕對不會試飛武器系統,不過,有的時候需要試一試武器掛架,所以,樣彈還是有的。
樣彈和真彈的區別,也很容易判斷,只要看導彈的舵面是否有轉軸,能不能動就知道了,樣彈的話,那就是個模型,簡單的甚至硬紙板都可以上,肯定是不會有這樣的細節做工,可以讓它動起來的。
現在,推過來的這兩個導彈,就是模型,對着這個模型,西蒙諾夫繼續講解起來了。
飛機廠是不造導彈的,造導彈的,主要是航天企業,這種導彈還真是和航天的關係更大,比如它的發動機,陀螺等等,都是從航天系統上移植過來的。
“大家看,我們這款導彈的造型,採用的是三翼面佈局,彈頭前部有 4個小邊條,後面這個是操縱舵面,導彈的控制主要靠這個舵面,當然也和尾部的 4個雙梯形彈翼有關係,這種導彈的外形,完全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率先採用的倒梯形的操縱舵,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提高導彈的機動性,這種導彈不僅僅能夠攻擊大型飛機,比如轟炸機等等,也可以攻擊高機動的目標,比如戰鬥機。”
西蒙諾夫說的吐沫星子飛濺,在一旁的秦風,也只能是這樣看着,你說的,你自己相信嗎?
如果看外表的話,似乎是能唬人,但是,僅僅看舵面,就能明白一件事,這款導彈,絕對不像對方說的那麼先進。
舵面越大,操控就越靈活,這是毫無疑問的,大的舵面可以推動更多的氣流啊,但是,另一方面,大的舵面也會帶來大的阻力。
看看西方的導彈,幾乎都是和麻雀導彈一模一樣的彈體,這種中距導彈的彈體,那是經過了多少年的演化最終出來的,舵面並不大,但是控制的效果也很好,具備攻擊戰鬥機的能力。
那麼,爲何蘇聯人要採用大的舵面呢?可以從國內的某個項目的下馬說起。
國內以前也曾經研究過無尾三角翼佈局的飛機,結果發現在達索公司手上用的輕車熟路的佈局,到了己方這裡,就無法用下去,因爲那種佈局,需要舵面很大的力矩,己方造不出那樣的舵機來!
蘇聯人的這款導彈,舵面這麼大,爲何不減小一些?恐怕更本質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大功率的小體積的舵機,如果用小的舵面的話,無法操控,只能採用這種舵面了吧?
“大家再看,這款是紅外引導的導彈,兩種戰鬥部,導引頭,都是可以互換的,我們空軍的標準戰術,是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同時使用這兩種導彈射擊,這樣可以顯著地提高命中率。”
當己方向着對方開火的時候,對方肯定會躲避,做各種的機動動作,但是,只要是個成熟的飛行員,就知道躲避紅外彈和雷達導彈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這樣,兩種導彈一起飛過來,對方按照什麼方式躲避?只要對方用錯了方式,那就會被擊中!
看着那球形的導引頭,秦風還真是無語了,他知道,他不能再說什麼懷疑的話,否則,這名老設計師還真的會不高興的,再說,國內也沒有別的選擇,想要買蘇27,只能配套這種導彈,而且,蘇聯人也沒說錯,這種導彈真的是他們現役的最先進的導彈了。
當然,這種先進的導彈,和己方的霹靂-11是有差距的,這點毋庸置疑。
“我們的蘇27戰機,擁有十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十枚導彈,在空戰攔截的配置中,可以配置六枚R27導彈和四枚R73格鬥導彈,這樣已經足夠滿足貴方的需求了吧?”
這也是重型機的強悍之處,現在國內的殲七,殲八系列的飛機,只有四個外掛點,掛載四枚導彈而已,甚至掛副油箱的時候還會佔據寶貴的外掛點。
而蘇27呢,人家機內燃油已經相當多了,根本就不用外掛副油箱,十個掛架,簡直就是逆天的存在了,一架出動的效率,相當於兩三架的己方的戰機啊!
“我們標準的戰術,可以是雙機編隊進行中距攔截,在發射完中距彈之後,進入格鬥狀態,兩架戰機就能對付八架的敵機。”西蒙諾夫繼續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