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

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

對於莫坤使用自己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的討論成果這件事,徐川並沒有妄下定論。

畢竟對方也有可能已經和阿維拉教授交流過了,獲得了阿維拉教授的許可,儘管沒有和他說,但這的確是可能的。

他可能被忽略了。

相比阿圖爾·阿維拉這個獲得過菲爾茲獎的頂級數學家來說,無論是年齡,還是成果,亦或者資歷、身份地位之類的東西,他都要差太多了。

對方可能忽略了他這個十八歲的年輕學者。

儘管這很令人不爽,但從國情思維來看,這的確是有可能的。

而且說實話,即便是對方沒有經過他和阿維拉教授的同意,直接使用了他倆的學術成果,這件事在學術界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在學術界搞研究這麼多年了,類似的事情徐川也見過不少。

期刊編輯拒稿,然後自己抄襲發表;導師霸佔學生的學生成果,壓榨學生;學術造假之類的事情他見過很多。

不僅見過,他自己也經歷過。

上輩子他在普林斯頓跟隨愛德華·威騰學習物理的時候,曾在博士期間做出過一份有關引力的小物理成果,投稿給一家叫做《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的期刊。

但審稿的時候被對方駁回了。

當時他也沒太在意,畢竟投稿的論文被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哪怕是諾獎級大佬,論文也有被拒稿的時候。

但隨後沒多久,徐川意外的發現,自己的那篇論文竟然被簡單的修改了一下後登錄在了這家期刊上。

而論文的作者,正是這家期刊的一名審覈編輯。

這自然引起了他的氣憤,找到了投稿的期刊進行投訴討要說法。

但起初並沒有多大的效果,畢竟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博士生。

期刊的審覈編輯盜取投稿者的論文和理論在學術界並不是一件什麼稀罕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年年都有發生。

這家《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的期刊雖然在收到他的投訴後回覆他正在調查,但後面就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動靜了,甚至連他被盜的論文都沒有撤稿,依舊還掛在上面。

後面徐川找到了他的導師威騰,以及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幫助下,才成功的讓期刊退稿和道歉。

不是每一家期刊和每一個審覈編輯都能堅守職業道德的,頂級的期刊在這方面會好一些,但也偶爾會出現類似的事情。

更何況《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並不是什麼頂級TOP期刊,儘管它夠得着SCI的門檻,但影響因子在SCI裡面也僅僅是三區、四區級別的。

這種期刊,對於自己的名聲看的遠沒有頂級期刊那麼重。

這類事情出現了,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嚴查自己旗下的審覈編輯,而是想辦法捂被子,息事寧人。

類似的事情,徐川經歷過不少,也聽說過很多。所以學術抄襲這種事情,對他而言已經激不起太大的情緒波瀾了。

敗類嘛,在哪裡都有,不僅僅是學術界。

但清理敗類這種事情,是每個人都有的義務。

如果確定這個叫莫坤的教授,在沒有經過他和阿圖爾·阿維拉教授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抄襲使用了他們的成果,那徐川會想盡一切辦法處理這件事情。

抄襲事件對學術界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因爲會有很多人覺得不用自己去研究發現就可以剽竊別人的成果得到名利,有的人就會去效仿。

而且如果這種事情不得到解決,讓其他國家的學者怎麼看?

不僅會讓很多人誤認爲華國的學術界都是靠抄襲產生的,也會對於後來的學者產生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很多人就會想着走一條捷徑。

除非他和阿維拉教授都直接默認這件事,不追究。

但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拋開阿維拉教授不說,徐川也不是這樣的性格。

別人都直接盜取了他的學術成果,還想讓他不追究,做夢都沒有這樣的。

看完了這位莫坤教授的論文,徐川摸起手機給胡行健發了個消息。

“謝謝,已收到。”

這位胡師兄能主動打電話給他告知這件事,這份情誼他得記着。

寫了份郵件,發給阿圖爾·阿維拉教授,徐川再度起身下樓去吃飯。

不得不說,發生了這種事情,他的心情肯定受到了影響。

之前計算出來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帶來的好心情這會也消散的差不多了。

儘管知道這種事情在學術界避不可免,儘管前世也已經經歷了許多,但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誰都會糟心。

阿維拉教授還沒有回覆他的郵件,但徐川心裡知道,這大概率是件抄襲事件。

因爲他知道,哪怕那位莫教授忽略了他,阿維拉教授也不會忽略他的。

一名菲爾茲獎得主,這點操守還是有的。

餐廳中,徐川隨便點了些吃的,剛坐下,手機鈴聲就再度響起。

是他的導師陳正平打過來的。

電話接通,那頭陳正平激動的聲音就傳遞了過來:“你計算出來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

徐川點了點頭,道:“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的。”

“你現在在哪?”

徐川擡頭看了眼餐館,回道:“在我們居住的酒店馬路對面的一家叫做‘瓦薩利意式餐廳’的餐館裡面吃飯。”

“好,你在那等會,我馬上就到。”

電話那頭,陳正平說了一句後便匆匆掛斷了電話。

他比徐川預料的到來速度還要快,飯都還沒吃完,這位導師便到了。

“伱有沒有向CERN申請報告會?”

陳正平趕到餐館,第一句話就是詢問徐川有沒有向CERN申請報告會。

徐川停下手中的刀叉,搖了搖頭道:“還沒有,不過我已經向威騰教授和格羅斯教授發郵件了,報告會應該沒什麼問題。”

“這次的實驗,能不能和國內的研究團隊一起合作?”

聽到這話,陳正平急切的問道:“目前南大,華科大和交大的人都還在這裡,可以配合你完成數據分析工作。”

能進入CERN的團隊,在國內可以說都是頂級的團隊了。

比如南大,陳正平這個科研院的院士帶隊,團隊中有着三名物理博士生,一名博士後,還有一位CERN的正式研究員。

這樣的陣容可以說是相當豪華的。

而華科大和交大就更不用多少了。

這兩所高校是目前國內的物理界的頂樑柱之一,來的人比南大還多,帶隊的都是科研院的院士不說,跟隨過來的也都是博士起步的學生,交大甚至還安排了三名物院的正教授。

這樣豪華的團隊,爲的不是別的,就是想做出更多成果。

不僅僅是個人和高校的榮譽,也是爲了讓華國在CERN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以及加入CERN,成爲CERN的成員國。

沒錯,截止到今年2016年,華國依舊不是CERN的成員國。

沒有這層身份,華國的研究學者在CERN的科研工作與展開一直都很受影響。

首先是華國如果長期徘徊在CERN的門外,既不符合華國當下和未來的國際地位,也難以充分利用CERN誕生的各種科技。

其次是沒有成員國的身份,根本就無法申請CERN的科技成果授權。

不要單純的以爲CERN僅僅是一個物理研究機構。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誕生的科技成果可不僅僅是物理方面。

CERN在醫學與生物醫學、航空航天、安全、工業4.0、文化遺產、能源技術等領域都應用了大量研究成果。這些應用領域涉及的主要技術各方各面,應用廣泛。

比如光束儀器與系統、超導磁鐵技術、超低溫冷卻技術、超高真空技術、工業控制、磁鐵技術、粒子追蹤和熱量測定、輻射防護和監測、射頻與傳感器、超導技術、等等。

每年,知識轉移機構圍繞着CERN的相關研究和技術應用領域,組織和舉辦各類學術會議、講座、展示等活動,對外公佈最新研發動向、科研進展和可轉化的技術成果。

這使CERN成爲全球創新和創意的策源地,源源不斷地爲各種知識和科技技術的創新應用提供新思路。

而根據CERN有關章程規定,其科技成果授權使用、高科技人才培養合作計劃等頂級項目僅面向成員國,非成員國工程技術人員無權參與。

若想通過CERN獲得最新技術、培養一流工程技術人才,唯有成爲其成員,否則別無他選。

雖然目前國內的一些科研機構和CERN建立了一些合作關係,但參與課題僅限於粒子物理基礎研究,高科技合作方面,沒有成員國的身份,幾乎無法參與進去。

國家一直都在朝這方面努力,但成效並不是很高。

而徐川對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的計算,帶來了這方面的機遇。

如果能借助這次機會,順利的找到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毫無疑問,在LHC後續有關希格斯粒子方面的研究,華國將佔據更多的主動權。

比如後續的希格斯與第二代輕夸克的湯川耦合實驗。

LHC的資源就那麼多,華國多吃一口,就能做出更多的成果,甚至因此而誕生一個諾貝爾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CERN出的諾獎可不少,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向來都是物理界的重點核心。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借助這次機會,推進華國成爲CERN成員國的話,價值就更大了。

聞言,徐川愣了一下,問道:“不會耽擱你們的工作嗎?”

他原本是打算和之前解決‘質子半徑之謎’一樣,臨時從CERN拉個團隊出來的。

畢竟南大,華科大,交大這些頂尖的高校團隊可都是有自己的研究任務。

頂尖的科研團隊,基本都不會讓自己的時間空置出來;他們掌握着更多的科研資金,但也承擔着更多的使命。

陳正平笑着搖搖頭,道:“這怎麼能說是耽擱呢,別人想求這樣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你的計算正確,這將是CERN的一場轉折,或許以後CERN會將更多的重心偏向對搜索能級的計算。畢竟這可以爲CERN節省數百萬甚至是數千萬米金的對撞資金。”

徐川想了想,道:“那就麻煩老師您了。”

既然陳正平主動找上來了,徐川也沒猶豫,畢竟他的確需要一個團隊來幫助他完成數據分析。

他對自己的數據計算有足夠的自信,更關鍵的是,他知道在2018年CERN發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時的數據。

對撞能級與衰變數據與他計算出來的數據相差並不大。

這意味着按照他的計算數據去做對撞實驗的話,必定能發現的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

國內的高校有心參與進來,他自然歡迎,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聞言,陳正平笑了笑,道:“那我就先替其他人謝謝你了。”

這次的實驗,不管能不能發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對於三所高校來說都是一場機遇。

畢竟向CERN申請一場獨立的LHC對撞實驗難度可相當大。

而每一場獨立的對撞實驗產生的數據,潛在的價值都是巨大的。

因爲誰也不知道這些數據裡面是否隱藏着某個標準模型未能預測到的粒子。

更何況,如果確定徐川計算的數據精準的話,將爲華國加入CERN成爲成員國提供鉅額的助力。

畢竟他能做到一次,說不定就能做到第二次。

儘管每次的對撞實驗都是不同的,但只要成功一次的話,就可能節省幾百萬甚至是幾千萬米金。

這樣的誘惑,對於CERN來說是巨大的。

(本章完)

第553章 神秘的會議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791章 有本事你們自己建一臺啊!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個月,也只是值得的第388章 米國的反壟斷調查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第222章 最適合的科技第1031章 失去對溫度敏感度的航天員第566章 三維空間中的拓撲‘隧道’第355章 條條大路通羅馬第815章 月華臺!第712章 和徐川搶人?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355章 條條大路通羅馬第530章 來自國際數學聯盟的邀請第769章 CTV的專訪第831章 史上最快的審稿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946章 徐川: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第259章 展望未來第888章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討論會議第1002章 成功抵達!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452章 沒人比他更懂忽悠第835章 順利的電磁研究工作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719章 魯先生說的好!第281章 走不通的道路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698章 徐川:我對錢不感興趣第244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菜單(爲盟主高三流第1011章 不是一個體系的生命第339章 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第866章 這人真的太變態了!第961章 新大陸的寶藏第255章 這已經很強了!第454章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交流會第788章 毀滅宇宙的‘真空衰變’?第870章 《探索物理》,有本事都別學中文好了。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216章 人之往也~第174章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來電第1027章 從古至今都未變的追求第382章 事實就是這麼讓人無奈第769章 CTV的專訪第368章 不同的選擇第991章 絕望的高通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263章 國內的第一堂課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999章 遠征巴納德星?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984章 來自內部的瓦解,纔是最爲致命的!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1026章 終有一天會被時代所淘汰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21章 物競實驗第357章 與CERN的交易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279章 那還真是一件好事(爲盟主高山流水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第136章 畢業第51章 發現規律第85章 南大的獎勵第519章 攪屎棍的米國第258章 生日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1056章 構建於黑洞之上的時空蟲洞第485章 難以形容的震撼第1022章 腦機接口芯片的推出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1027章 從古至今都未變的追求第388章 米國的反壟斷調查第537章 第二種楊米爾斯方程的解法!第768章 等離子體孤子與混沌牆第551章 人類有史以來的巔峰智慧第898章 我們能否追上華國?第1031章 失去對溫度敏感度的航天員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477章 來自維度的碾壓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414章 老人的到來第576章 打開‘時空洞’的鑰匙第977章 決定我們未來共同命運的時刻第170章 舊王退位,新王加冕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145章 入學普林斯頓第463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1048章 再獲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