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

阿米莉亞和谷炳的報告會完成的相當順利,徐川也衷心的爲這兩名已經成長起來的學生感到欣慰。

對於他來說,除了對那些未知領域的研究外,將已經領悟的知識傳播下去同樣是他的人生目標。

畢竟,一個學科、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發展,靠一個人是撐不起來的。發展的背後,永遠都是一羣人在默默的奉獻。

“教授!我們報告完成了!”

報告會結束,阿米莉亞和谷炳第一時間跑了過來,語氣中帶着興奮和激動。

徐川微笑着看向兩人,鼓勵道:“幹得不錯!”

人生中第一次站在世界舞臺上,面向來自全世界各國的學者做報告,其中還不乏頂級大牛,考驗的不只是作報告學者的數學水平和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種相當大的考驗。

而經歷了這一次蛻變後,無論是阿米莉亞也好,還是谷炳也好,都有着獨當一面的能力了。

谷炳咧嘴笑道:“你是不知道我站在臺上的時候,心跳有多快!感覺都要從嗓子眼裡面跳出來了。”

徐川笑了笑,想起了當年他面試谷炳的時候,見了他緊張的連話都說不全的樣子有些感慨。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好幾年,曾經的學生也已經畢業,甚至能站在了上千人面前做演講和報告了。

“教授,谷師兄,米師姐,我也好緊張啊,上臺作報告有什麼經驗和技巧沒有啊,傳授點給我啊,我也需要!”

一旁,蔡鵬用期盼的眼神看向三人,這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他也有一場四十五分鐘的報告。

雖然比不上谷炳和阿米莉亞的一小時,但他的報告是建立在《微分方程維數多項式的最小微分計算的階段性證明》論文上的。

而這篇論文目前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也就是說,他需要面對那些頂尖大佬們的提問環節,比谷炳和阿米莉亞更難。

徐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沒什麼經驗和技巧,有的只是實力和一顆熱愛學術的心,能解決微分方程維數多項式的最小微分計算問題,我相信你會沒問題的。”

師生幾人聊了一會,阿米莉亞看向徐川,深吸了口氣,開口道:“教授,有件事我想和您說一下。”

“嗯?”徐川看向阿米莉亞,笑道:“怎麼了?”

抿了抿嘴,阿米莉亞開口說:“普林斯頓大學那邊邀請我過去擔任數學系教授,我想諮詢下您的意見。”

聞言,徐川眼神中飄過了一抹驚訝,不過很快就轉變成了笑容:“普林斯頓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去那裡擔任教授,我相信你能在數學上走的更遠。”

“您的意思是推薦我過去任職嗎?”阿米莉亞問道,隨即又補充道:“但是數學物理的計算方法,我還沒有完全學會。”

徐川笑着道:“探索物理的數學計算法,其核心我都已經交給你了,我相信你能在未來更進一步的完成自己的拓展。”

“而且永遠的跟在我的身後,其實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你受我的影響很大,一路追隨我的步伐前進的話,很難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去普林斯頓歷練一下吧!”

頓了頓,他笑着道:“說不定等到華國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修建起來後,我還需要你的幫助呢。”

聞言,阿米莉亞用力的點了點頭。

雖然她很希望能繼續跟在徐川的身邊學習,但她也知道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她很難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去普林斯頓擔任教授未免不是一段新的學習歷程。在那裡,她或許可以站到更高的位置,距離眼前這個人更近一些。

一場報告會結束,阿米莉亞不出意外的被媒體記者給團團圍住了。

長久以來,數學一直被認爲是男性的領域,因爲真的很少有女性能在這一領域做出突出的成果。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數學領域女性做出來的成果,帶來的影響力會比男性更大一些。

“阿米莉亞教授,我是BBC的媒體記者,您以二十六歲的年齡拿到菲爾茲獎,一舉打破了前人的記錄,請問有何感想?”

阿米莉亞:“首先我要說的是我並沒有打破前人的記錄,菲爾茲獎最年輕的記錄是我的導師保持的。”

“至於感想,激動?興奮?愉悅?好像都有點,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會的心情。不過我想我最應該感謝我的導師徐川教授,是他給與了我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BBC記者:“聽說您目前還在跟隨那位徐教授學習,作爲已經拿到菲爾茲獎的您,請問在徐教授手中還沒有資格畢業嗎?”

阿米莉亞搖搖頭,道:“不,在數學上我已經畢業了,也拿到了畢業證書。我跟着教授學習是在進修。”

“進修?能簡單的介紹一下?”

“當然可以。”阿米莉亞笑着點了點頭,語氣中帶着一些自豪道:“教授他擅長的並不只有擅長數學,物理、天文等領域他同樣有着巨大的貢獻和成就,尤其是在將數學這項學科引入其他學科中促進發展,更是他最爲拿手的地方。”

“而我跟着教授所進修學習的,便是這個。”

BBC記者:“原來如此,聽說您前段時間在CERN那邊實習工作,請問您未來是否會繼續在CERN工作嗎?”

這個問題,BBC的記者挖了個小坑,CERN和華國在強子對撞機領域的競爭是衆所周知的,而不管阿米莉亞是繼續前往CERN工作,還是選擇在華國工作,都會落下一些可以編寫的‘故事’。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阿米莉亞的回答卻完全偏離了方向。

“我已經收到了普林斯頓的offer,大抵會在秋季開學季的時候前往普林斯頓擔任數學教授。”

BBC的記者愣了一下,他還真沒考慮到這點,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笑着恭喜了一聲。雖然挖了個小坑沒坑到人,不過能收穫到一份26歲女性菲爾茲獎得主的採訪已經很不錯了。

上午阿米莉亞和谷炳的報告會結束後,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徐川當然不打算就這麼浪費了,於是在大會現場尋找了起來。

一場國際數學家大會,分列成了整整20場分組報告,每一個組又有三到十一個小報告段。

從邏輯組到代數、再到數論、代數和複數幾何,幾乎每一個數學的大小分類都有對應場地和報告時段。

繁多的報告徐川自然不可能每一個都去看,尋找和挑選自己感興趣和需求的領域也是一名學者的基本功。

從代數幾何領域開始,徐川看了看報告場地,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數論領域。

正好,在數論領域做報告的,是一位不遜色於菲爾茲獎得主的數學家。

詹姆斯·梅納德,日不落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研究重點是使用解析數論的工具,特別是篩選方法來研究素數。

在原本的歷史進程中,這位梅納德教授會獲得本屆菲爾茲獎,他對解析數論的貢獻,以及在理解素數的結構和丟番圖近似方面都很不錯,綜合實力很強。

整體來說,這名數學家有些類似於北大黃金一代的張偉教授,整體研究水平較高,但缺乏一個大的數學猜想作爲基石。

再加上他今年才三十五歲,還可以再等一屆,所以就被阿米莉亞給擠下去了。

其實說起來,這位梅納德教授也挺有‘意思’的。

不僅是在菲爾茲獎上‘落後’了一籌,在一些其他的數學成果、獎項等上面也都落後了一些。

說起素數,一些愛好者很容易說出一些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卻又非常困難的數學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新梅森素數猜想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素數猜想中一部分。

而這位梅納德教授最出名的成果之一,便是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中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隔小於600。

但遺憾的是,在他發表這一成果半年前,時年55歲的張益唐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個對素數,其間隔小於7000萬。

儘管梅納德教授的間隔數值遠小於張益唐,但張益唐是第一次證明存在無窮多對質數,其間隔有一個有限上界的學者,因此和孿生素數猜想相關的榮譽,比如「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等獎項都被張益唐拿走了。

沒辦法,數學界就是這樣‘現實’。同一個問題,如果有很多人在研究,那麼往往只有第一個解決的人可以得到大部分榮譽。

而對於這位梅納德教授來說,悲劇的並不止這一次。

在撞車了張益唐後,他還與另一位功成名就的數學家撞車了,那就是陶哲軒。

兩人幾乎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將孿生素數的間隔值推進到了幾百的數量級。

不過後面當陶哲軒得知梅納德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時,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證明。

最終,梅納德教授單獨就這個成果發表了論文,也算是不幸中的幸運之處了吧。

受對時空洞的研究以及黎曼猜想的影響,這一屆數學大會,徐川對數論領域的知識相當感興趣。

在找到了梅納德教授的報告廳後,便在會場後排找了個位置坐下,饒有興趣地聽了起來。

簡單的來說,這位梅納德教授報告的內容和素數有關,他提出了一種殘差類中素數分佈的方法,並將其方法原理擴展到了廣義黎曼猜想之外。

對於素數和解析數論,徐川還是有所瞭解的,所以對他講述的內容,倒是沒有像其他學者那樣感覺太過難懂。

雖然這位數學家在‘運氣’上有點差,但不得不說,這同樣是一位‘天才型’的選手。

他構思的殘差類素數分佈計算法,在素數領域有着相當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至少在徐川看來,這種方法繼續推進孿生素數猜想,甚至解決掉這個問題,都有可能。

不過對他來說,解決掉孿生素數猜想並不是他的目標,於是在做了一些筆記,聽完了報告會的主環節後便悄然離去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白天徐川在報告會上尋求着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有他的研究有幫助的報告,晚上則繼續完善着關於‘時空洞’的計算和論文。

在報告會的第三天,也就是國際數學家大會的第四天,他的另一名學生蔡鵬也要正式的上臺對《微分方程維數多項式的最小微分計算的階段性證明》論文做一場屬於自己的報告了。

儘管只是四十五分鐘時長的報告會,但在微分擴域領域尋找到一個算法證明最小微分維數多項式難題,依舊吸引來了不少的數學界,甚至是一部分的物理學家。

因爲微分維數多項式的概念,與決定‘物理場’的偏微分方程組的強度概念是密切相關的。

利用微分代數語言,尋物理場最高強度的問題就是找尋某個微分擴域的最小微分維數多項式的問題。

因此這一個問題並不僅僅只是數學界微分代數的問題,其解答更可能導致理論物理學出現一些新的重要成果。

而對於這種前沿領域的東西,恐怕沒有哪個到場的理論物理學家們會錯過。

當然,拋開這篇論文本身以外,吸引衆多學者前來聽取報告會的原因,還有一個則是蔡鵬同樣是那個人的學生。

兩代學生,第一代已經收穫了一枚菲爾茲獎。

而第二代,也同樣在數學界做出了一份足以稱得上大的成果和貢獻,解決掉一個世界級猜想的一部分。

這不由的讓衆多的數學家感到好奇,迫切的想要知道在這兩代學生中,是否有所不同與相同之處,也迫切的想要知道,那個人到底是怎麼教導的學生!

第744章 無法改變的東西第522章 夢迴大唐第855章 米國的小心思第705章 絕望的特里薩阿奇爾教授第819章 一封信,六百億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45章 前往明月城第1024章 米國:怎麼又是這個該死的人?!第47章 挑釁與恥辱第300章 可控核聚變項目落地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實並不是很多第743章 化學界的未來!第461章 你川哥還是那個川哥!第1044章 徐氏枯石菌?第91章 問題的關鍵點第127章 發現異常!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354章 不歡而散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794章 改寫物理學聖地第983章 顛覆整個半導體產業界!第607章 人機交互技術第730章 消散的太空霸權第644章 NASA的迴應:第一座月面基地!第168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543章 徐川:我成計量單位了?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687章 費薩爾親王:我上學的時候都沒這麼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980章 真正意義上的降維打擊!第783章 CERN 強電耦合5sigma的置信度!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976章 恐慌的英特爾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309章 新的物理大廈第536章 可憐的威騰第876章 S級項目!第574章 畢竟是那個男人!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870章 《探索物理》,有本事都別學中文好了。第829章 靈性十足的‘AI助手’第859章 高斯步槍的希望第806章 學術信譽評分系統,永久列入黑名單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943章 暗物質的組成!第867章 CRHPC機構的新成果,強電統一理論進一步驗證第468章 爲開發火星而準備的科技第172章 華國的申請第748章 強電統一!第675章 啓動載人登火工程!第257章 信中最重要的科技第865章 十分之一光速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624章 強磁偏轉場的構思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302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爲盟主大佬高山流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196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501章 小型化聚變堆的探索研究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477章 來自維度的碾壓第673章 《大正整數因子分解具備多項式算法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1007章 震撼全世界的發現第398章 上天都在幫助他們!第429章 破曉!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874章 碳基芯片突破的希望第552章 《Nature》的採訪第722章 比鋰硫電池更牛逼的項目第1034章 徐川:我給你交代!第1043章 僅僅是有一些難度?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個好消息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347章 壟斷高溫超導材料市場第588章 阿爾忒彌斯計劃,米國的反擊!第885章 半成品碳基芯片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943章 暗物質的組成!第744章 無法改變的東西第708章 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第582章 這弄得,還不如要錢呢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815章 月華臺!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599章 村子裡面修族譜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615章 學術互吹第1035章 荒唐至極的米國佬第1051章 徐川:拿那麼多的諾獎也沒什麼用第909章 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去月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