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國之幸事

另一邊,京城。

長安街北側,一棟古色古香的建築中,一名穿着中山裝的老人正一絲不苟的坐在書房中處理着自己的工作。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咚咚咚的清脆敲門聲,伴隨而來的還有站在門口的助理傳遞過來的話語。

“首張,金陵星海研究所的溫遠航過來了,說是有重要情況想和您彙報工作。”

書房中,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擡頭看了站在門口的助理一眼,思索了一下後開口道:“讓他過來吧。”

“收到。”

助理敬了個禮,轉身快步朝着外面走去。

不一會,在一名警衛員的帶領下,溫遠航快步的走了進來。

敲了敲門,老人投來視線後,他才緊張忐忑又帶着興奮激動的情緒走進了書房中。

雖然有保密郵件和保密電話這種東西,但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突破,這種關乎整個國家發展和命運的重大消息,自然不可能通過郵件或者電話溝通,親自帶着相關材料進行彙報,是必須的工作。

而且相對比郵件或電話這種渠道,當面交流更能將整個事情的過程都講清楚。

看着走進來的溫遠航,老人笑着開口問道:“怎麼了,星海研究院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溫遠航深呼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跳和激動,沉穩的開口道:“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在徐院士的帶領下,有了重大的突破,預計在明年二月份左右能生產出來第一座小型化的聚變堆。”

在聽到溫遠航彙報的瞬間,老人眼眸中流露出一絲詫異的神色。

不過很快,他就回過神來了,平靜的呼吸陡然急促了兩下,老人看向站在對面的溫遠航,確認的問道:“小型化突破了?”

雖然知道溫遠航不遠千里親自跑過來彙報的工作會很重要,但他還真沒想到會是這個。

畢竟他之前也瞭解過,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難度很大,絲毫不弱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沒想到這纔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原有的基礎上,小型化就已經看到了希望。

溫遠航認真鄭重的點了點頭,快速的回覆道:“這是徐院士的話語,目前的理論和實驗都已經完成,華星聚變裝置改造後的實驗相當成功,目前只等待正在生產的小型堆完成,即可完成最後的小型化工作。”

聽到這話,老人放下了手中的簽字筆,臉上帶着爽朗的笑容站了起來,開懷道:“好!好!好!真的是太好了!”

明年二月份能完成第一座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完成,就算是二月底,距離現在也只有五個多月不到六個月的時間。

半年不到,對於科研來說,尤其是可控核聚變這種重大研究來說,這無疑是相當短暫的時間,而華國,將再次迎來一次新的跳躍式發展!

開懷的抒發了一些心中的喜悅和興奮,老人由衷的感慨道:“國士無雙,有徐院士在,真是國之幸事啊!”

對面,溫遠航也附和的點了點頭。

在星海研究院任職也有一段時間了,對於那位年輕而又偉大的學者,他亦有了一些瞭解。

他的存在,推動了整個國家,整個世界,乃至整個時代的發展;一個人,就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對於絕大部分的人而言,改變僅僅是他自己或者身邊親友的命運。但對於那個人來說,他用腦海中的知識,改變了整個國家,乃至整個文明的命運。

其他的不說,光是從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流淌出來的無盡電能,就足以支撐整個華國,甚至整個世界完成文明的蛻變。

畢竟,無盡的能源就代表了無盡的可能!

書房中,老人感慨了兩聲後,將思緒收攏了回來。

思忖了一會後,他擡頭看向了溫遠航,問道:“關於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的消息,目前都有哪些人知道?”

溫遠航思索了一下,快速的回道:“目前來說,知道這件事的暫時還只有能源研究所參與了小型化項目的核心研究員,星海研究院的中高層,核工業集團那邊的部分工程師知道。”

“在來之前,我已經和徐院士以及能源研究所的負責人樑曲教授溝通過了,請他們暫時對這件事進行保密,禁止擴散消息。”

老人點了點頭,讚許道:“嗯,做的不錯,保密工作暫時的確得做好。”

頓了頓,他接着道:“按照徐院士的意思,相關的研發完全完成需要等到明年二月份左右,時間還有五個月左右,這五個月的時間很關鍵,消息絕對禁止泄露出去。”

“我這邊會安排一支部隊對星海研究院做一個外部的安保工作,你要做好內部的保密和人員安排工作。”

當初棲霞可控核聚變項目的進展到示範堆的時候,整個棲霞山地區都快被來自全世界各國的間牒,探子圍滿了,那段時間國安抓了超過三位數打探消息的人員。

這還是那些做的明顯有破綻的,而那些隱藏的更深的,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

如果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的消息在這個時間點泄露出去,將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畢竟,相對比大型的民用可控核聚變技術來說,能用於軍事化的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無疑更加的敏感。

想想也是,一架能攜帶近乎無盡能源,有着無限續航的重型轟炸機,其威懾力可以說是拉滿了。

尤其是前段時間他們還展示了最新的高雷達隱形技術,這種情況下,一架有着無限續航又能完全消失在監控防禦雷達上的轟炸機,帶來的壓力更大了。

至少,在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之前,華國不希望這份表面上的平靜被打破。

相對比劇烈的衝突來說,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慢慢發展更適合現在的局面。

站在老人對面,溫遠航認真的點了點頭,將這件事記在了心裡。

隨即,他繼續彙報道:“另外,關於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應用限制,徐院士在來之前做了一些交待.”

一邊說,他一邊將自己整理好的筆錄資料遞給了警衛,同時繼續簡要的報告着。

做了個簡要的報告後,溫遠航想了想,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關於小型化技術在軍事化領域的一些應用,要不要請徐院士和星海研究院幫忙支援一下?”

在昨天和徐川交流過後,他很清楚要想將小型化聚變堆全面的在軍事領域應用起來恐怕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畢竟小型堆只是小型堆,不是聚變電池之類的東西。

它的體積再小,對於戰鬥機這類裝備來說還是太大了,更別提還需要配套的發電設備以及維持反應堆運轉的超算了。

這些東西齊全的配備下來,對於一架戰鬥機來說,佔據的體積和承重可以說有點無法接受。

老人從警衛手中接過資料後簡單的翻看了一下,聽完溫遠航的報告後,他開口道:

“這件事我會安排相關的會議以及專家進行溝通交流的,徐院士那邊暫時不用管,他手中的研究和工作已經很多了,我們不能再給他添麻煩。”

“至於小型化技術的運用,這件事相信科學院和軍事裝備處的專家會有辦法的。畢竟最難的小型化都已經被徐院士解決掉了。”

頓了頓,老人接着道:“另外,關於小型化聚變裝置的研究,核心的難題已經解決了,剩下的東西你這邊要儘量去督促一下,包括生產和組裝方面,如果我們能提供幫助,如果能用人力或者經費解決的,不用顧忌,都可以提出來,只要能加快研發速度就行。”

“好!”

溫遠航點了點頭,將老人說的每一句都認真的記在了心裡。

短暫的交流完成後,溫遠航帶着任務離去。

老人臉上帶着一絲笑意,腳步輕移走到了走到了窗邊。

此刻正值旭日初昇的時候,而遠方的藍天,一輪紅日正如同祖國的國運般冉冉升起。

另一邊,金陵。

星海研究院中,在溫遠航前往京城彙報工作的時候,徐川也在思索着一些問題。

這一次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也暴露了星海研究院的一些問題。

星海研究院成立的模仿對象是米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歐洲日耳曼國馬普學會的結合體。

一方面收納國內的科研人員和學者對應用和理論進行不同的研究,另一方面連接國內外的生產廠商,實現理論應用一條龍,提升科研轉換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目前來看,星海研究院在這兩方面起到的效果都還相當不錯,只不過對於工作效率,徐川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比如在小型化聚變堆的生產製造上,太慢效率太低了。

理論工作都已經完成了,相關的問題也已經解決了,原本應該是這些關卡解決後,小型聚變堆第一時間就能應用上的。

但現在,還需要再等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至少在研究階段的零部件需求要解決吧,現在這種方式效率有點低了”

辦公室中,徐川無意識的轉動着手中的圓珠筆,思索着解決方案。

老實說,星海研究院現在這種研發+生產商無縫對接的模式效率在其他的科研機構看來已經相當的高了。

畢竟正常來說,從研發轉變成產品中間需要經歷無數個步驟。有些時候一個零件的研究到生產,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而星海研究院這種模式,只要研究院給出了標準,其他的廠商會第一時間進行生產。

不過受限於研究院需要的零部件在很多時候都比較特別,且數量不多,大部分的廠商很難在第一時間完成生產線的部署和轉化。

比如仿星器超導線圈的加工,因爲各方面的原因,西部超導集團的生產就曾出現過問題。

這裡面不僅僅是因爲生產力的不夠,還有研究院本身的效率等問題。

“自建一個工業園區如何?”

腦海中,一個想法冒了出來,徐川思索着可行性。

老實說,學習馬普學會的結構在國內其實也不一定完美的適應。

很簡單,廠商企業是以盈利爲目的的,而研究院,則是以研發產品爲主要目標的。

因爲性質的關係,星海研究院儘管會向供應商提出各種產品需求,但畢竟是實驗性質的需求,一般量都不會太大。

對於其他的產商來說,爲了星海研究院這點東西專門改造或者弄一條生產線出來,事實上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不過因爲一些背景和關係的緣故,他們沒法拒絕而已。

但這樣持續下去,且不說廠商會不會有怨言,光是效率和同步對接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自己建一個工業園區,通過研究院的大數據管控,儲備一些研究項目需要用的必備材料與零配件,然後配合加工線進行小批量的生產製造,能行嗎?

思索了一會,徐川搖了搖頭,暫時放棄掉了這個想法。

理論上來說,這種自建工業園區的方式的確可行。

但實際上很難做到。

原因很簡單,星海研究院的研究範圍太寬廣了。

四大研究所跨越了能源、信息、航天航空、材料等多個領域,要配套的自建工業化園區,實現全方面的自給自足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要全面覆蓋星海研究院的研究,需要一個多大的工業園區簡直無法想象。

資金方面就不允許徐川這樣幹,這是不切實際的。

不過這個概念中的部分想法,比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研究項目進行管控,是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341章 152K高溫超導!第391章 第一壁材料!第801章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徐川教授第766章 超前的理論第291章 不負衆望(求月票)第505章 老人:這事我給你搞定第438章 手搓常溫超導材料?第537章 第二種楊米爾斯方程的解法!第883章 百萬顆碳納米管集成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501章 小型化聚變堆的探索研究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535章 那停住的聲音第731章 亞太科創投資峰會第640章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你這樣的數學能力第835章 順利的電磁研究工作第67章 新的征程第211章 大會開幕(補更)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442章 無邁斯納效應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949章 有史以來最沒存在感的諾獎成果第569章 高斯獎!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959章 我們的宇宙,遠不止標準模型!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第661章 倒黴與幸運第689章 搶銀行都沒這快!第1025章 遇事不決找‘許願石’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642章 龍日節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438章 手搓常溫超導材料?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843章 移民火星的基礎技術之一第349章 提升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韌性的方法第193章 普林斯頓的雙職位邀請第398章 上天都在幫助他們!第34章 信息安全(三更求月票 追讀)第315章 佈局超導材料與碳納米材料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216章 人之往也~第243章 最年輕與最年長的諾獎得主(求月票第142章 新的靈感第353章 出訪廬陽科學島第378章 你在做什麼青天大白夢呢?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991章 絕望的高通第1019章 初顯異常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846章 學生打不過,導師亂殺?第184章 在兩位導師面前裝β第783章 CERN 強電耦合5sigma的置信度!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980章 真正意義上的降維打擊!第901章 公開載人登火計劃!第695章 來自全世界頂尖數學家的挑戰!第284章 狂熱的外界(爲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513章 偷偷摸摸幹‘壞’事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867章 CRHPC機構的新成果,強電統一理論進一步驗證第684章 不出問題不就行了?第702章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56章 收網!第577章 阿米莉亞的離開第817章 月球採礦!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191章 邱成桐的邀請第673章 《大正整數因子分解具備多項式算法第804章 取代CERN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787章 一百三十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實驗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學的起點!第989章 火星地球化第375章 甦醒的巨龍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123章 神秘的參宿四,兩組相差巨大的直徑第1030章 感染,還是進化?第912章 複雜的腦電波難題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791章 有本事你們自己建一臺啊!第787章 一百三十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實驗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數學新進展》的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107章 徐川,你怎麼看?(三更求訂閱月票第845章 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第727章 這也太快了吧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114章 真正燒錢的科研項目第840章 中微子通訊技術第546章 換一種聚變方式!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