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入軌!(爲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

伴隨着智能飛行控制系統的調整,星海號的航飛模式已然切換。

改變了飛行姿態的星海號猶如一支利箭朝着更遙遠的深空駛去。

確認了飛行模式切換順利,星海號工作正常的情況後,徐川這才放下心來,看向了監控屏幕。

那部署在星海號上各處的雷達和拍攝裝置,這會已經清晰的記錄了下來數十公里高空中的風景。

在拍攝事實傳遞回來的圖像上,已然看不到任何的地面建築,只有綿延成片的白色雲層和一片蔚藍。

此刻,在星海號的腳下,這顆蔚藍色星球已經呈現出了圓弧邊際,跨過邊際,就是深邃無邊的宇宙。

而在星海號的正前方,一個和在地球表面所見完全不同太陽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它炙白而明亮,散發出來的光芒如棱柱一般散射在地球的邊界上,奪目而又迷人。

這裡是臨界點,也是接近平流層頂層的高度。

再往上,大氣層的密度會降低到一個相當低的數值。

而這個時候,空氣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工質,星海號也已經無法再通過機翼提供上升的動力。

因此,它才需要切換飛行姿態和飛行模式,通過自身攜帶的更高效的推進工質以及增加引擎推力來對抗重力,繼續朝外太空前進。

看着星海號傳遞回來的視頻和圖像,徐川目不轉睛的欣賞着。

站在徐川身邊,常華祥院士也喃喃自語道:“真漂亮。”

儘管並非親自站在那片高空中,但以第一視角傳遞回來的圖像卻見證了一場宏偉的奇蹟。

那綿延成片的白色雲層和蔚藍的海洋,在那明亮的恆星照耀下熠熠生輝,美不勝收。

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震撼人心了。

看着弧線愈發明顯的蔚藍星球,徐川輕聲的感慨道:“是啊~,彷彿一個神奇的夢中世界一般。下次我一定要親自上去看看。”

作爲一名學者,作爲一名站在世界頂峰的物理學家,大概,沒有什麼比浩瀚的宇宙更吸引他了。

上輩子未能完成的夢想之一就是踏入星河,去看一看那美不勝收的星海。

這輩子,星海號成功的在他手上完成,也將載着他去看一看那蔚藍的地球,去看一看那遙遠的星海和未來。

一旁,常華祥院士回過神來,扭頭看了一眼站在身邊的徐川,臉色帶着一些古怪。

他想要上去?可能嗎?

大概,好像,應該是不可能的吧?

至少上面不大可能放這位上去冒險吧,至少在技術沒有完全成熟前應該不會

從地表到外太空,哪怕是到最低的近地軌道,都是一段相當漫長的距離。

就整個地球來說,愈靠近核心,組成物質的密度就愈大。大氣圈是地球的一部分,自然也遵循這一定律。

當然,若是與地球的固體部分相比較,大氣層的密度則要比地球的固體部分小太多太多。在科學的發展史中,根據與地表距離由近及遠,目前的科學界將大氣層大致劃分爲這五個部分: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逃逸層。

對流層是大氣層最接近地球表面的部分。它存在於距地面8公里至15公里之間,而平流層在對流層上方,在距地球表面大約15公里至50公里的範圍內。

平流層最多的就是臭氧氣體,它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屏障’,與地表的生命息息相關,沒有這個“屏障”,地球溫度會急劇上升,紫外線輻射增強,生命逐漸死亡,地球無法居住。

而從平流層頂(50公里)到85公里高度爲中間層,這裡氣候非常寒冷,空氣異常稀薄。

不斷加速着向上的星海號,在短暫的時間中就已經攀越了中間層,再往上走15公里,到一百公里以上,就到了國際定義的近地軌道了。

近地軌道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一般軌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爲近地軌道。

當然,一百公里往上的這種近地軌道的算法比較的籠統,基本是按照各國對於國土領空高度的默認算法來進行的。

若是按照航天器無動力繞地球運轉不會‘立即’掉落下來的高度來算,近地軌道最低的高度在160公里。

四百公里的距離聽起來並不是很遙遠,在地面上,高鐵一個多小時就能抵達。

但在對抗重力的航天活動中,卻是一段相當漫長的距離。

隨着時當然,這個高度依舊有稀薄的大氣,也會收到地球的引力影響,但無動力的航天器在這個高度能保持較長時間的運行。

因此航天界大部分的時候會將160公里的高度看做最低的近地軌道。

而這一次,星海號攀升試飛的高度則在400公里左右。

這個高度是常規近地軌道衛星、國際空間站等航天器活動最頻繁的高度,在這裡,星海號將停留二十四個小時,完成一系列自身的檢測和測試,以及進行一部分的航天實驗。

伴隨着時間的流逝,星海號的不斷向上攀升,一百公里、一百六十公里、三百公里.

每一次的彙報都讓控制中心的人臉龐上的喜悅更濃一分。

伴隨着高度的攀升,聚變堆與空天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也逐漸降低了下來,在數百公里的外太空,引力和空氣阻力已經相當的微弱了。

終於,在短暫而又漫長的等待時間過去後,一道清脆的彙報聲再度激起了衆人的歡呼。

【入軌成功!星海號抵達目標位置!】

漫長的航行中,經歷了足足五個小時的時間,星海號,終於抵達了預定軌道。

航天基地內,響亮的國歌在這一刻升起,無論是控制中心主持航天的科研人員,還是在外巡邏站崗的士兵,在這一刻,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濃濃的驕傲和自豪!

在今天,他們做到了史無前例的成果!

星海號!成功的載着所有人的夢想,承載着人類對太空遙望,駛入了那片浩瀚的深空。

這是屬於他們的榮譽,亦是屬於祖國的璀璨。

第20章 考場上沒有運氣,只有實力!第986章 哪裡來的逗逼?第600章 繁榮的航天與科研探索第13章 令人驚歎的解題方法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195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第931章 死路一條的CERN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1033章 月球基地的火星菌泄露感染第81章 失而復得的靈感第129章 比肩教皇第779章 再懟無良記者第40章 國集測試與額外加分第995章 航天領域的新秩序!第56章 收網!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116章 回國第798章 一些CERN沒有‘發現’的信號!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646章 使命與驕傲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917章 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嗎?第21章 物競實驗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781章 還是那個人厲害啊!第1000章 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地位第958章 C粒子第35章 光明下的陰影第994章 九顆星的製造難度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289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720章 各懷鬼胎的交流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397章 雙喜臨門第160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853章 這很科學!第154章 打開地獄的工具第384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845章 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第1010章 航天領域更換的風向標第51章 發現規律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286章 最好的選擇第872章 沒人投稿?簡單!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834章 沒什麼,心態崩了而已第701章 不要臉的米國當局第645章 全程直播登月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442章 無邁斯納效應第393章 你們自己玩去吧第203章 兩條不同的路第29章 數競國決開始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496章 物理學王座上的又一頂王冠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904章 疑似硫基生命體?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976章 恐慌的英特爾第111章 見證奇蹟第535章 那停住的聲音第132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下)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721章 來自學生的靈感!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67章 新的征程第726章 價值兩千萬的數學模型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487章 等不及的物理學家們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419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27章 論文過審第749章 物理學的新紀元!第436章 南大學子:過年了?第507章 新的忽悠路線第816章 中秋佳節,特殊的祝福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54章 打開地獄的工具第708章 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974章 新一期的《探索》,懵逼的全世界第1050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705章 絕望的特里薩阿奇爾教授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527章 命運的輪迴(爲盟主大佬星焰的加更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