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人造重力

與此同時,航天飛機內部的另一間居住艙內。

盯着舷窗外的風景看了一會後,助理唐思佳忽然扭過頭來看着徐川,好奇的開口問道。

“教授,話說那個費薩爾親王剛剛跟你聊的人造重力技術,沒辦法做到嗎?”

跟隨着徐川一起來到外太空,她才知道這裡的真實的情況。其他的不說,光是無重力狀態下的行動,就是一件相當困難或者說很難以讓人適應的事情。

聽到唐思佳的詢問,徐川輕輕搖了搖頭,道:“很難,目前來說幾乎沒法做到的。”

費薩爾親王這種外行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米蘇雙方開始太空競賽的時候,就有科學家提出過‘模擬’重力,在航天器上製造人工重力的想法和技術理論。

且不提無重力環境下的行動相當難以讓人適應和麻煩,宇航員或者說人類本身也沒有進化出適於在太空生存的特徵。

目前來說,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太空將對宇航員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視力下降等等。

而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過程中,宇航員很難保持平衡,睡眠被剝奪,心臟血管的運轉趨於緩慢,出現腸胃氣脹,甚至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這些都是在航天過程中切實存在的。

所以,如果想要實現快速的航天發展,或者說想要在未來實施和探索遙遠的行星,如木星、冥王星,亦或者是更遠的系外星系等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探索任務,想辦法解決掉無重力環境對宇航員帶來的影響是必須要跨過去的一道難關。

而這其中,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在航天器上打造出人工重力場,模擬地球的重力。

從二十世紀中,航天領域的學者和科學家就在爲此想各種辦法,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理論。

但最常見和最可能實現的方法目前來說只有一種。

就是通過旋轉來模擬重力。

最早,也是最簡單的重力模擬理論,是通過加速度基礎提出來的。

坐過電梯的人都很清楚,在電梯啓動開始上升的時候,你會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對地板施加壓力。

理論上來說,只要不斷的提供穩定的加速度,就能模擬出類似於重力的環境。

但實際上做到這點幾乎不可能。

因爲找不到可以無限保持加速度的引擎,亦或者說你沒法提供那麼多的燃料或工質。

而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想到了另一種方式。

那就是旋轉!

如果有去過遊樂場遊玩,坐過空中飛椅或旋轉飛椅的人就很容易明白,當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就會逐漸的抵消重力,使得椅子上游客逐步平行於中心的旋轉柱。

相對比保持加速度來提供模擬重力來說,這種方式只需要提供少量的能源就能使得旋轉椅保持轉動,提供足夠的離心力。

但是它依舊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如果要提供足夠的離心力,那麼旋轉的速度就要達到一定的高度。

要使離心力達到地面重力的效果,通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計算出來。

即:F=mrω(ω是角速度)替代重力。所以加速度就是rω。代入重力加速度9.8m/s。令rω=9.8。如果飛船旋轉的r爲100m,這就要求飛船每秒旋轉18。

換算一下,就是20秒旋轉一圈,能產生足夠的離心力。

聽上去是不是很簡單,但實際上,20秒旋轉一圈,宇航員在這種環境中根本就無法正常的活動。

當然,如果想要將旋轉的時間增加,達到人體能適應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只不過那需要將航天器的體積或直徑擴大到數百米,甚至是數千米。

這同樣對於航天技術,乃至材料等各方面都要求極高。

至於其他的方向,什麼引力理論,質量理論,電磁理論什麼的,基本都只是理論。

甚至可以說其中大部分的方向還只是個設想,連完善的基礎理論都沒有。

比如引力彎曲重力技術,就是建立在操控引力的基礎上的。

而現在,別說操控引力了,就是連引力到底是什麼,物理學界都還沒有弄清楚呢。

所以人造重力這一技術,目前依舊只存在於理論中或者說極少部分的實驗室裡面。

不過如果能做到人造重力的話,對於航天發展的影響絕對是重大的。

人造重力技術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說比空天發動機都要大。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亞於可控核聚變技術。

當然,這是指那種‘完整’或者說‘級別高’的人造重力技術。而不是現在的通過離心力模擬的低層次技術。

不過人造重力的研究方向放到星海研究院,探索一下倒也還是可以的。

方向嘛,分未來和的兩大塊。

未來的方向自然是從最基本的引力方面入手,研究純理論方向的東西,大概得等大型強粒子對撞機修好後,看看能不能找到引力子的蹤跡了。

而現在嘛,則主要是以應用爲主。

無論是製造離心力模擬重力,還是其他的手段,都可以選擇性的進行實驗和嘗試一下。

畢竟太空中無重力的麻煩,是他們已經接觸到了的問題,現在不解決,再多一些年隨着航天技術的發展也遲早需要面對。

思索了一會,徐川飄到了居住艙的舷窗前,俯瞰着身下的那顆星球。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繞軌飛行後,如今的星海號航天飛機已經繞到了地球的背光面。

不過即便是到了背光面,在夏季的時候,地球也沒有完全陷入黑暗中。

得益於照射於北半球的恆星總能透過弧線折射和散射進來星星點點的亮光,腳下的星球已然不再蔚藍潔白,轉而散射出它更多本身的顏色。

灰黃色的塔克拉里幹沙漠上飄着幾抹同樣帶着沙黃的雲彩,往北方的海洋看去,那綠色極光仿如給地球帶上了翠綠色的王冠一般。

更引人注目的,是夜晚的燈光。星星點點的明亮匯聚成一片片璀璨的燈海,那是人間煙火,是這顆星球上最燦爛的光芒。

“好美~”

身旁,唐思佳目視着夜晚的地球,那相較於白天完全不同的風景甚至更讓人沉醉。

“教授,那是什麼?”正在這時,一旁另一個舷窗邊的鄭海似乎注意到了些什麼,扭頭朝着徐川問道。

“什麼什麼?”

徐川看了過來,有些不知道鄭海詢問的是什麼?

“太平洋上空,那邊,教授你看看。”

鄭海伸手指了一下自己舷窗外的風景,徐川飄了過來,好奇的順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

伴隨着航天飛機的繞軌飛行,太平洋逐漸的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伴隨着深邃幽暗的深海,一團幽藍色的亮光進入徐川的瞳孔中。

“這是?”

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這抹幽藍色的亮光,徐川有些詫異:“這是海洋風暴形成的閃電?”

雖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風景,不過依照着腦海中的學識,他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判斷。

太平洋上的幽藍色的亮光,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平洋上生成的風暴中攜帶的海洋了。

“風暴?”

鄭海唸叨了一句,微皺着眉頭透過舷窗看着腳下的地球,忽然擡頭看向徐川,問道:“教授,你能通過這閃電團的亮度這些東西計算了一下這風暴的規模麼?”

太平洋上的風暴,而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已經相當貼近於華國東海區域了。

作爲一名軍人,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風暴有多大,會不會對沿海區域的城市和百姓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傷。

聞言,徐川又回頭看了一眼舷窗,目測了一下這團幽藍色風暴的大小。

雖然風暴聚集中形成的閃電團大小並不固定,有時大有時小,但整體還是能評估出一些數據的。

再算上目前的高亮度的閃電團導致旁邊的一些藍白色雲層可見徐川在腦海中簡單的計算了一下。

“從目測的一些數據來看,如果確定這團幽藍色的光是颱風形成的閃電團的話,其颱風核心,也就是風眼外的雲牆區直徑可能超過了兩百公里。”

聽到這話,鄭海的臉色頓時就變了。

徐川看了他一眼,好奇的問道:“怎麼了?”

鄭海深吸了口氣,快速的回道:“這有可能是一場超強級別的颱風,可能會對沿海地區的城市造成嚴重的破壞或洪澇災害。”

作爲特種部隊中出來的人才,對於這些東西他有一些學習。

如果說颱風的影響直徑兩百公里,那並不是什麼事。熱帶風暴和太平洋上的颱風幾乎每天都有這種級別的風暴形成。

但是直徑兩百公里的雲牆區,那就是一場超強的颱風了。

徐川微皺着眉頭,問道:“影響會很大嗎?”

鄭海想了想,回道:“如果雲牆區的核心直徑達到了兩百公里,它的外圍影響範圍至少也在1500公里以上,甚至能達到1800-2000公里!”

聽到這個數據,徐川的臉也一下就變了。

兩千公里的影響範圍,如果它的核心在上海的話,那麼它差不多能以一個圓,覆蓋京城-羊城-星城的整片區域。

“我這就聯繫氣象局那邊。”

深吸了口氣,確認了問題的嚴重性後,鄭海從衣服的口袋中掏出來了個衛星電話,通過星海號的聯絡頻道快速的轉接到了地面,隨後再轉接一遍聯繫上了氣象總局。

與此同時,氣象總局的大廈中。

深夜中,二十四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看着高軌遙感衛星傳遞回來的數據,一臉的凝重。

在收到了鄭海的電話後,颱風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迅速調遣了氣象遙感衛星,對東南海區域外沿的太平洋,也就是菲律賓海進行了掃描。

對於華國來說,氣象監測衛星的確是二十四小時工作的,但針對颱風的遙感卻是有時段的。

以南海九段線和東海海域爲界限,界限以內是二十四小時警戒線,界限外到菲律賓海爲四十八小時警戒線。

這個數據差不多是按照區域內的颱風登陸大陸的時間,因此不同的區域進行詳細掃描和遙感的時間和次數也會不同。

而鄭海彙報上來的這個颱風,生成在四十八小時警戒線內,很接近二十四小時警戒線了。

從遙感衛星的數據分析來看,其風眼核心的能量級別非常高。

十二級風圈(風速達到或超過每秒32.7米的範圍)的半徑達到了驚人兩百三十公里,與鄭海傳遞回來的判斷數據相當的吻合。

而且,它更驚人的並不是風圈的大小,而是風圈的核心最高速度。

從衛星反饋數據來看,這個才形成不久的‘怪物’,其核心風速已經達到了接近五十米/每秒速度。

這已經是十四級颱風的最高強度,再往上一點點,就是十五級颱風了。

更關鍵的是,這個龐然大物才堪堪生成,後續隨着時間的推移理論上來說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加強,也有可能是削弱。

但加強的可能性更大,因爲在臺風的南部,遙感衛星探測到了副熱高壓帶。

在副熱帶高壓帶的擠壓下,理論上它只會變的更強。

如果理論判斷沒有出現問題,那麼這個由星海號無意間觀測到的颱風,其最終可能會形成十六級超強颱風,甚至是十七級超強颱風。

這種級別的風暴,如果登陸海岸,將會對沿海城市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

什麼摧毀建築物、橋樑、道路等基礎設施,造成電力、通訊等系統的中斷,引發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會出現的。

2013年的時候,超強颱風“海燕”以前所未見的強度橫掃菲律賓,最大近100m/s陣風掀起了最高達到14米的颱風海嘯。

特大暴雨+海水倒灌,海燕几乎將登陸地附近的城鎮悉數夷平,造成當地6000多人死亡,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

而從目前的遙感數據來看,這個剛生成的颱風風暴,其風眼就已經呈現出完美的‘圓形’,其數據強度不弱於十年前的‘海燕’剛形成時。

“十年,這是又一個海燕嗎?”

向着彙報消息的鄭海道了聲謝,工作人員掛斷了通訊電話,嘴裡唸叨了一句後,臉色沉重的拿起桌上的紅色緊急聯繫電話,撥給了自己的上司。

這種級別的颱風,即便是有做預警,也有可能對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危機百姓的生命。

慶幸的是,在剛形成的階段,它就被發現了,他們還有時間來進行監控和做預警手段!

第796章 沒錯!我已經完成了!第704章 特里薩阿奇爾:這不可能!第888章 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討論會議第511章 提爾曼:祝你成功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465章 石墨烯的突破第409章 最完美的發電應用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數學新進展》的第557章 國士無雙!第215章 回國前的洽談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單章第876章 S級項目!第738章 小島國的狼子野心第387章 坐不住的米國第23章 國決落幕第775章 太空安全的威脅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127章 發現異常!第769章 CTV的專訪第944章 暗物質恆星?這不可能!第866章 這人真的太變態了!第674章 PNP?第195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第213章 重演的歷史第880章 ‘家鄉’遇發小第709章 紛爭的落幕第461章 你川哥還是那個川哥!第533章 迎接全世界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第302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爲盟主大佬高山流第449章 大載荷電磁推進系統的難題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208章 天文界的眼淚,流到了數學界第233章 諾貝爾'數學'獎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還單身吧?第390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347章 壟斷高溫超導材料市場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93章 價值數十億的市場第856章 公開製備方法?打得一手好算盤!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928章 百萬噸二氧化碳捕集!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235章 第一個階段性成果第808章 雞嫌狗厭的民族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957章 實驗數據分析完成!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922章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第809章 遊子歸家,獨屬於國人的浪漫第218章 引力子與時空蟲洞第858章 徐川:那就給點錢吧。第386章 不只是一百分鐘!第731章 亞太科創投資峰會第477章 來自維度的碾壓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軒!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898章 我們能否追上華國?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147章 你我都不如他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658章 丟臉丟到全世界去了(感謝花南若大佬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956章 來自高能級對撞實驗的謎題第935章 徐川:要不要出去裝個?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47章 挑釁與恥辱第513章 偷偷摸摸幹‘壞’事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497章 熱鬧的物理學界第831章 史上最快的審稿第105章 數學家中的隱藏NPC第67章 新的征程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651章 要想提前登月也並非不可能第134章 找不到審稿人員的天文物理期刊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32章 可能你永遠都不知道爲啥考試那麼難第187章 暗流涌動的數學界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578章 國際數學大會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