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

另一邊,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日耳曼國,位於斯圖加特市的馬克斯·普朗克固體研究所。

在一間實驗室中,一名穿戴着整齊實驗服的中年教授正按照着流程對手中的一份鋰硫電池進行着各種實驗檢測。

作爲馬克斯·普朗克名下的分支研究機構,再加上日耳曼人向來嚴謹認真的行事風格,也更注重實驗的細節和精確性普朗克固體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和學術聲譽不用多說。

“卡茲,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TFBG)傳感器的實驗數據出來了嗎?”

實驗室中,中年教授霍尼·斯旺森處理好手中的鋰硫電池樣品後,朝着實驗室另一角的研究助理詢問道。

“剛好完成,教授。”

聽到詢問,青年研究助理快速的回覆道。

“打印出來給我一份。”斯旺森教授動了動嘴脣,將眼前的實驗檢測設備開啓,進行着新一輪的測試。

“好的,教授。”

快速的回覆了一聲,青年研究助理在電腦前操作了幾下後,快速的朝着外面走去。

不一會,薄薄的幾張實驗數據報告就遞了過來。

霍尼·斯旺森順手接過來認真的翻閱着。

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TFBG)傳感實驗,是化學界最前沿的探測技術。目前能夠應用這種實驗設備和技術的研究所或實驗室根本就沒幾家。

這是一種通過監測溫度和折射率來跟蹤控制鋰硫電池的電解質-電極耦合變化,通過對電解液中硫濃度的定量檢測,證明了Li2S和硫的成核途徑和結晶決定了循環性能的新型探測技術。

相對比傳統的鋰硫電池檢測技術來說,這種新探測技術能夠做到更好,更全面的瞭解鋰硫電池在充放電實驗中的內部變化。也能夠更好的揭示多硫化物溶解/沉澱與容量衰減之間的相關性。

“教授,那位徐教授,真的解決了鋰硫電池中的多硫化合物擴散問題和穿梭效應嗎?”

實驗室中,沉寂了一會後,看着依舊盯着實驗報告的的霍尼·斯旺森教授,研究助理終於忍不住了,小聲的開口詢問道。

雖然這次鋰硫電池並非徐川研發的,而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獨立完成的,但相對比之下,人們往往會默認的將事實算到更出名的人頭上。

相對比徐川來說,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名聲在學術界很顯然弱了不止一個檔次。

聽到助理兼學生的詢問,斯旺森擡起頭,淡淡的開口道:“出於對科學的嚴謹,這個問題我恐怕暫時沒法回答你。”

聞言,學生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了一抹失望的神色。

不過對面的斯旺森教授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話語,在短暫的停頓了一下後,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手中的檢測實驗數據報告,接着補充道。

“不過.從目前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TFBG)傳感實驗的檢測數據來看,他們郵寄過來的樣品,的確已經做到了解決這個難題。”

簡單的補充了一句,霍尼·斯旺森沒再理會自己的學生,而是將注意力再度集中到自己手中的報告上。

從檢測的結果來看,鋰硫電池中的多硫化合物擴散問題和穿梭效應毫無疑問已經得到了穩定的控制。

這意味着鋰硫電池這種一直都處於實驗研發階段的‘電池科技’,即將走出實驗室,進入千家萬戶中。

對於電池界和工業界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劇烈的變化,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能推動整個時代的發展。

很簡單,也很純粹,就是鋰硫電池的性能足夠的優越!

就從他們收到的實驗樣品來看,初步的檢測數據表明它的能量密度高達兩千質能量。

其他的不說,光是汽車行業,就將迎來顛覆性的改變。

應用這種鋰硫電池的汽車,可以說將徹底的取代傳統的化學燃料汽車,如今依舊佔有一席之地的油車,或許要不了多久將全面的退出舞臺了。

當然,對於他來說,他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鋰硫電池即將帶來的改變上,而是在於實驗數據中觀察到的一些細節,以及那家川海材料研究所曾公開的另一項技術,那個很早就公開了的‘化學材料計算模型’。

或者說,是那個‘化學材料計算模型’的底層理論!

事實上,早在五六年前那位徐教授提出化學材料計算模型理論的時候,化學界和工業界就曾將目光投向過這一領域,也着重瞭解過相關的理論和工具。

甚至一度在化學界和材料界掀起了計算材料學的新熱潮。

畢竟按照那位徐教授的說法,當時的人工SEI薄膜技術就和這套理論有關係。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川海材料研究所或者說這套化學材料計算模型後續一直都沒有做出什麼重大出色的成果,以至於計算材料學的熱潮也隨之跌落了下去。

畢竟如何成立精準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反應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是二十一世紀化學領域中的四大難題之一,也是四大難題之首。

而當時那位徐教授在學術界纔剛嶄露頭角,儘管他以優異的數學能力解決了霍奇猜想而拿到了菲爾茲獎。但誰都不相信,他能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中做出完全不亞於千禧年難題的成果。

畢竟研究這一難題的學者和實驗機構可不止一個兩個,這其中還包括了衆多(超過一手之數)的諾獎得主。

比如2013年給複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三位諾化獎得主,比如對固體表面化學進程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的格哈德·埃特爾等等。

這些頂尖學者在這一難題上都沒有做出什麼突破性的研究,就憑一個當時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怎麼可能嘛。

然而從手中的論文和實驗報告來看,那個曾經被化學界和材料學界備受關注的‘化學材料計算’不僅沒有落幕,反而在經歷歲月的沉澱後,重新回到了學術界的視野中,一舉解決了多硫化合物擴散這一世界性難題。

隱隱中,霍尼·斯旺森覺得由那位徐教授親手創造的‘化學材料計算理論’可能沒那麼簡單。

將針對鋰硫電池的測試實驗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後,霍尼·斯旺森收集了一些資料後,帶着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導師格哈德·埃特爾。

沒錯,他的導師就是2007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格哈德·埃特爾教授。

作爲建立深入研究表面化學的方法,以展示不同實驗過程產生表面反應的全貌的學者,格哈德·埃特爾在計算材料學上的研究可謂是深邃無比。

不過出生於1936年的他如今已經八十七歲近九十歲了。

儘管身體還算硬朗,但早已經退出前沿的學術界研究,隱居在柏林靠近‘普朗克·弗裡茨·哈伯研究所’附近的別墅中。

他曾於1986年至2004年出任這家研究所的所長,後續也在這附近生活。 當聽到自己這位曾經的學生過來的目的時,這位頭髮已經全白了的老教授眼神中帶上了勃勃的興致。

“化學材料計算數學模型?”

饒有興趣的他從自己的學生手中接過了資料和文件,眼神認真的翻閱了起來。

徐川提出這位模型和理論的時候,這位老教授早就退出了化學界,儘管聽說過,但並不是很瞭解相關的情況。

“有意思,通過事先對化學反應的材料相關信息與條件進行判斷和條件輸入,再通過數學來模擬整個反應的全過程.”

翻閱着手中的資料,格哈德·埃特爾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份化學材料計算模型的核心。

“這是個很龐大的工程啊。”

簡略的翻閱完手中的資料文件後,格哈德·埃特爾教授輕輕的合上了報告,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以他的眼光,在瞭解到了核心後自然很容易就能察覺出這份理論和模型背後對應的缺陷。

“導師,您覺得這條路線繼續完善下去,有沒有可能爲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計算模型?”

坐在客廳沙發對面,霍尼·斯旺森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格哈德教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隨即輕輕的搖了搖頭,道:“難,很難。”

頓了頓,他接着說道:“從你帶過來的資料來看,不得不說那位徐川教授很敏銳的探索到了另一條化學材料計算的道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結合數學來建立起對化學過程的模擬。”

“但這種方法的苛刻性太大,不僅需要繁多的各類實驗數據以及每一種材料的不同化學和物理性質,且對於計算力的要求極高。”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化學材料計算方式,能幫助我們解決目前在化學材料研發過程中的部分問題,但卻很難爲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

霍尼·斯旺森一邊自行的思索着優化的方式,一邊開口問道:“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導師?”

客廳中,格哈德教授在聽到這個問題後也陷入思索中。

從問題來看,毫無疑問這又回答了最初的原點,即如何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

然而困難的是,目前的一些理論方法依舊無法做到對描述複雜化學體系進行描述,更別提將其轉變成數學模型了。

在霍尼·斯旺森與格哈德·埃特爾兩位師徒思索着如何爲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時。

另一邊,華國,紫金山腳下的別墅羣中。

師徒兩人暢聊的主角,徐川也在自己的書房中思索着如何進一步優化自己手中的化學材料計算模型。

這算不上突如其來的想法。事實上,早在當初建立這個數學模型的時候,他就很清楚的知道這個模型的缺陷和問題。

而後續,材料學的專家張平祥院士以及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戴維·麥格米倫教授其實都提出過這個模型的缺陷和問題所在。

只不過一直以來,他都沒什麼時間去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

而這一次,鋰硫電池的研發讓這個化學材料計算模型重新映入眼簾,讓徐川覺得也是時候對其進行一次更新換代的理論處理了。

看着桌上雜亂的稿紙和各式各樣的論文,徐川長舒了口氣,手指交叉折迭抵在下巴上,陷入沉思中。

雖然材料的研發一直都是上輩子他的研究重點方向,不過要想爲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依舊是一個可以說難以找到方向的事情。

計算化學是理論化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數學近似以及電腦程序計算分子的性質。

例如總能量、偶極矩、四極矩、振動頻率、反應活性等,並用以解釋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

在爲川海材料研究所編寫的化學模型上,徐川就是這樣做的。

但這並不影響他覺得這條路很難完全走通。

因爲任何化學方法的計算量,都會隨電子數的增加成指數或更快的速度增長。

所以大尺度的複雜化學體系幾乎無法做到精確計算,除非研發出傳說中‘量子計算機’,而且還是得成熟體系的那種,在配合上相當精確的理論方法進行計算纔有可能做到。

川海材料研究所目前擁有的化學材料計算模型就是這樣的。

隨着各種分支模塊和相關數據的添加,如今的數學模型已經成爲了一個龐然大物了。

要不是早先就建立起來了大型超算中心,否則如何運行這個模型都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

“如果說,傳統的化學理論很難走通計算化學這條道路,那嘗試一下量子化學如何?”

手指交叉,兩根大拇指抵住下巴的徐川瞳孔散發無神,腦海中思緒飄到了另一個領域和方向上。

化學的研究對象是歸根結底是電子、原子核等微觀物理間的相互作用。

而微觀物體的運動規律,要說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在20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

或許,量子化學的研究方法,會比傳統的理論化學更適合研究計算化學。

而且,更關鍵的是,建立量子化學的是多體方法和計算方法。

這兩者的基礎在化學鍵理論、密度矩陣理論、傳播子理論,以及多級微擾理論、羣論和圖論等等,大部分都在數學領域!

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徐川臉上頓時帶上了一抹笑容。

如果說在傳統的化學上,他對自己沒什麼信心的話,那麼在數學上,沒有人會比他更適合了!

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347章 壟斷高溫超導材料市場第362章 有勇氣站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了第546章 換一種聚變方式!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959章 我們的宇宙,遠不止標準模型!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634章 彎道超車都不足以形容!第206章 等離子體湍流第457章 都他麼是來要經費的!第154章 打開地獄的工具第328章 送上門來的二次打臉!第838章 毫無疑問,成功了!第824章 針對NASA宇航局的決策第58章 拔除諜報人員第794章 改寫物理學聖地第162章 戴維·格羅斯的指導第196章 意料之外的學生(爲盟主高山流水加第912章 複雜的腦電波難題第978章 抹黑與無力掙扎第443章 聚變堆小型化的希望第151章 失職的《自然》雜誌第912章 複雜的腦電波難題第474章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答案!第837章 除了他,沒人有這麼強悍的數學能力了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456章 遇事不決,量子化學!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703章 噁心人誰不會啊?第316章 薅西方國家的羊毛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777章 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完工!第851章 物理學崩壞了?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85章 南大的獎勵第389章 命運的紛爭,開始了!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725章 你讓他試試好了第194章 讓人意外的消息第492章 成爲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奇蹟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9章 數競國決開始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僅僅是屬於他自己第347章 壟斷高溫超導材料市場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184章 在兩位導師面前裝β第304章 你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爲盟主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論文就好了第724章 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第369章 諶明繼的算盤第66章 高中生涯結束與安排未來第712章 和徐川搶人?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67章 新的征程第639章 超音速擾流難題第44章 錯誤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635章 星海號的危機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774章 重啓載人航天飛機的米國第374章 畢竟他只是個晚輩!第417章 最後一道關卡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130章 科研結束第345章 有你是國家的福分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268章 大計劃!第708章 徐川:我需要兩個幫手!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11章 雙科省一第64章 名校校長親自招生第789章 存在問題的強電驗證工作第175章 同時榮獲克拉福德數學獎與天文學獎第71章 Weyl-Berry猜想第729章 被隨手幹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第552章 《Nature》的採訪第38章 提前一個月的數競國集第459章 只不過是尋以爲常罷了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428章 聽聽,這是人話嗎?第540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變的第一道關卡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891章 屬於華國的遙遠飛地!第625章 億萬分之一的可能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937章 卡德拉暗物質的驗收報告會第463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179章 唯一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性第482章 委屈的三星第222章 最適合的科技第912章 複雜的腦電波難題第771章 極化電磁場的研究第372章 學姐回來了第76章 高爾斯教授的讚揚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923章 NASA的籌碼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