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盾和彈的事兒

王克明一臉激動地道:“可是你也知道,我們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發展我們的垂直髮射系統,但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學習的蘇氏冷發射系統,國外的熱發射系統技術一直是對我們嚴密封鎖,我們得不到任何相關的資料,一切都是從頭在摸索,不是我們不想上熱發射系統,只是技術難度真的要大很多。”

趙勁夫苦笑道:“老王,你呀,要對你們的團隊有信心才行啊!沈歡小同志提得很對,從當今世界艦載垂直髮射系統的發展趨勢來看,必定是朝着共架發射的方向發展,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不僅要能發射防空彈,還要能發射反艦彈,對陸攻擊彈,甚至是反潛導彈等,只有熱發射的方式,才能實現共架發射。雖然說我們的方針是一步一步來,但是有時候我們即便是把某些可能要淘汰的技術研發成功了,也可以少裝艦或者不裝艦嘛!”

這時候趙勁夫把目光投向了林正明,他當然知道林正明和沈歡的關係,就憑着這一層關係,他也應該站起來。

林正明會意地站了起來,看了看與會的人員,這才沉聲道:“我舉雙手支持老趙的意見,應該盡一切可能發展我們的熱發射系統,甚至是共架發射系統。我們的相控陣雷達不存在問題,根據海軍提出的雷達作用距離指標,結合海紅九彈的制導要求,我們的雷達搜索距離應該能夠超過設計指標,將來實現反艦彈和防空彈的同時制導並沒有技術上的問題。”

其實林正明這也是在壯着膽子說,現在他們搞的艦載相控陣雷達,在時間節點上,甚至有可能無法跟上新型神盾艦的設計研製進度,也就是有可能出現艦等雷達的情況。

因爲此時的中國雷達研製能力,還並不是很強,跟熱發射系統一樣,國外對這些關鍵技術進行了封鎖,一般來說研製艦載相控陣雷達,沒有個十幾二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海軍給六二四所和十四所下達的任務是十年完成。雷達本身由十四所主要負責,而裝艦適配性則由六二四所完成。

爲了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米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甚至寧可讓某些西方電子企業沒有生產任務,也不出售任何技術給中國。其實在研製艦載相控陣雷達這件事情上面,也有兩種聲音,有的專家認爲不要貿然研製國產艦載相控陣雷達,因爲難度太大了,應該按部就班的來,先研製現代級上面那種頂板雷達。

只不過經過去年的危機後,海軍對於艦載相控陣雷達,以及裝備相控陣雷達的國產神盾艦已經到了非要不可的地步。因爲有了十幾名電子科技專家的聯名上書,最終上面同意了研製國產神盾艦以及國產艦載相控陣雷達,因爲一旦實現了國產神盾艦的研製成功,並且裝備海軍,那麼中國海軍與米國、腳盆國等海軍強國,在主戰艦艇方面就不存在代差的問題了。

畢竟現在中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如果除開剛剛引進的現代級,一一二和一一三艦這兩艦甚至還不如那些海軍強國艦隊裡面打醬油的角色,一個大國怎麼能夠沒有強大海軍?所以中國海軍下定決心,要迎頭趕上,至少要消除代差。

其實不僅是海軍,空軍和陸軍也在消滅代差的方向努力。

研製國產相控陣雷達,最關鍵的技術就是T/R組件的研製,爲了滿足軍用大功率的需求,無數的研發人員都是把時間掰開來用。其實在這些研究單位,研究人員也是跟沈歡他們一樣,沒日沒夜的加班,爲了研製國產艦載相控陣雷達,還有一位總師級別的專家勞累過度逝世。

因此林正明看着說得很輕鬆,其實心裡面是很沉重的,他也沒有把握國產艦載相控陣雷達的研製進度能夠趕上國產盾艦的設計研製進度。

雖然說沒有把握,但是林正明的一腔熱血還是跟着趙勁夫就沸騰了起來,沈歡創造的奇蹟他怎麼會不知道,他開始有點欣賞這個小夥子了,所以他必須要支持這個未來“女婿”提出來的建議。

趙勁夫呵呵笑道:“老林說得不錯。盾和彈如果能夠完美結合,那麼我們的新驅就戰力倍增,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咱們搞的海紅九冷發射系統,雖然能夠解決我們目前沒有艦載防空彈垂直髮射系統的問題,但是這個系統又存在不少的缺點。一是冷發射如果點火失敗,即便是採用了傾斜發射筒安裝,但仍然有可能會對艦本身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脅。二是採用圓形導彈發射單元,非常的浪費前甲板空間,我們這麼大的艦,只能裝三十六發彈,是不是太少了點?這對我們的盾來說,也是大材小用啊!”

王克明臉色陰沉,沒有說話,不知道在想什麼。

趙勁夫繼續道:“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搞的冷發射系統,通用性不好,保能發射海紅九防空彈。這樣我們又要在艦體中部弄一塊地,安裝反艦彈發射裝置,這對隱身性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能夠實現反艦彈的垂直髮射,那就好了。甚至還有中近程的防空彈,也裝進垂髮系統,實現共架發射,那我們的新驅就一點兒不比米國的宙斯盾艦差了!”

討論還有激烈的進行着,遠在千里之外的沈歡可不知道,他在某一次會上,隨便提出來的建議,竟然真的被趙勁夫採納了,最終竟然說服了不少的專家,形成了一個修改案,提交到了上級。

當然上級能不能通過修改案,這就不好說了。

八月中旬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沈樂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福旦大學,她選的專業也讓沈歡爲之一驚,竟然是微電子專業。

前世的時候妹妹沈樂學的是文科,怎麼她突然就轉變了呢?微電子專業要求理科成績特別好才行,妹妹一向對理科不是很感冒,要不是這一次自己幫她把數學考了一百二十多分,她怎麼可能上得了福旦大學?

而且福旦大學是以文科爲主的綜合性大學,她不選文科卻選了理科當中很難的微電子專業,這就讓沈歡很難理解了。

不過好在妹妹沈樂一拿到錄取通知書,就跑到沈歡這兒來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工藝師第六百零六章 特約評論員長期合約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雄出少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作者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時評瓦良格最新動向第三百一十七章 好好戲弄一下對方第二百四十七章 空中千里眼第二百八十八章 慶祝一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慶祝一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事部的八卦第四百四十五章 劉長風成了專家委員第四百一十九章 搞半天是樁錘選擇有問題第六十三章 軍代表孫成明第二百五十六章 飛機制造和船舶建造的共通之處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精度橫樑移動龍門加工中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農家子弟的命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像多年的知己第二百零六章 女船王要競拍瓦良格號第三百八十章 明月的理想是當一名工程師第五百七十八章 皆大歡喜的收購第二百一十二章 競爭對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泰坦尼克號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像多年的知己第五十八章 莫欺少年窮第二百三十八章 斯特林還是燃料電池?第一章 重啓一九九七第五百八十章 這個逼裝得好第四百三十九章 世博會與中船新聞發佈會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次澆築船塢底板混凝土第五百五十二章 客滾船集成艙室要驗收了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九十三章 好像挺值的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塢登研製工作動員大會第四百八十一章 圓滿成功第三百零五章 引來豔羨第四百五十七章 增材製造技術在船舶工業中的應用前景第三百七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的爭議第五百零九章 四兄弟再聚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特別的“禮物”第五百六十六章 那些年追的網絡小說第五百四十四章 船塢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甸甸的榮譽,再造幾個江南常興第五百六十五章 四兄弟終於在一起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盾和彈的事兒第一百六十六章 兩位老專家槓上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生態鏈商業模式第六百四十四章 借塢造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液化氣船訂單第二十六章 工匠精神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二百五十七章 第二屆朱海國際航展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價的主動權第四百五十五章 推進數字化造船,提升核心競爭力第六十九章 通用垂髮系統第八十七章 宋級改型第五十一章 烏鴉嘴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穿女船王的內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奔赴常興島第六百三十八章 準備申報教授級高工第一百五十三章 導彈艇女總師第二十三章 那是青春吐芳華第六百零五章 一不小心成了網絡紅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培訓效果不錯第四百二十二章 打造校企合作項目典範第一百一十章 一見面就讓提意見第五百三十五章 擔任內部培訓教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灌倒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江南常興研究院成立第二十五章 老總點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暢談未來潛艇第五百四十九章 直接打印還是與傳統結合?第六百一十四章 達成所願第二百零三章 有可比性嗎第九十七章 十二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第二百五十四章 搶在波音前面搞脈動式生產線第四百二十一章 西鞍交大之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成爲各方關注的熱點第三百零八章 新年去買房第六十四章 現代級驅逐艦第六百三十章 嚴向東的夢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作者之爭第一百六十八章 依依惜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天堂裡沒有病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對稱海上作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造不如買?第六百零五章 一不小心成了網絡紅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好像挺值的第四百零八章 修船塢基坑發生管涌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着奧迪買桑塔納第六十六章 感動江南獲獎感言第一百八十九章 船舶電子產品第六百零四章 直接上電磁彈射,這可能嗎第一百二十四章 論文引起關注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三百四十章 都林印象第六百零三章 專家意見不同了第七十三章 金融風暴第六百四十六章 住宅工業化第四百四十七章 快速砂型增材製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