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席專家

馮海波看着身邊的總工程師符建設道:“符總,你覺得怎麼樣?如果可行的話,我們技術中心就要承擔起這個重任來!”

符建設是江南常興的總工,在業內也是權威專家,此時各級領導都緊緊盯在他身上,想聽聽他對沈歡這個年輕人提出來的脈動式生產線,有什麼樣的看法。

馮海波此時同樣是感到無比的震驚,因爲他最瞭解現在國內造船廠的生產工藝了,的確是與國外差距太大了,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如何來提高生產效率,其實從那威引進平面分段流水線就是他主持的,並且後面的改造也是他主持的。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條平面分段流水線,效果其實並不是特別理想,對於國外引進的現代造船模式,國內的造船廠都還沒有吃透,再加上自動化設備的裝備率較國外低很多,所以生產效率遠不如國外就很正常了。

目前江南常興技術中心也在做着長遠的規劃,甚至他們已經在考慮,將來的話,如果江南常興能夠走出去,比如在長江口或者是別的地方,建一個新的造船基地,又或者是收購別的船廠,擴大江南常興的造船能力,那時候就要一個全新的規劃,如何設計全新的造船模式,符建設也一直在思考。

剛纔沈歡說的脈動式生產線,一下子就把他點醒了,就像李傑總師說的茅塞頓開一樣,他就在想自己爲什麼沒有想到?反而是這個年輕人想到了?而且還說得很有條理,等於是把初步的概念都提出來了。

其實符建設不知道,在場的人當中還有比他更激動的,那就是海軍某位航空兵出身的領導,現在這位領導也分管着海軍航空兵裝備的事務,他一聽到沈歡說脈動式生產線,在戰鬥機生產當中也可以應用,頓時就激動了。

其實現在海軍航空兵的裝備也是相當落後的,最先進的戰機也就是殲八二了,主力還是殲七戰鬥機,而此時海軍航空兵也即將迎來自己的新戰機,那就是殲轟七飛機,現在海軍領導對於裝備殲轟七也是很急的,恨不得一下子就裝備幾百架。

但是現在殲轟七飛機只是預批量生產了少量的進入海航,主要是用來科研,還沒有投入大批量生產,但是距離也不遠了,所以海軍的領導聽到沈歡提的脈動生產線還可以應用在飛機的生產中,也很激動,特別是海海航出身的那位領導。

當然還有一個人也驚訝於沈歡的厲害了,那就是軍代表孫成明,在這之前沈歡還跟他提出了發展穿浪雙體導彈艇的事情,那已經是很超前很了不起的想法了,沒想到這會兒又在大領導面前,提出了脈動式生產線,這是一種聞所未聞的新概念,孫成明也在想若有了脈動式生產線,那穿浪雙體導彈艇不就可以實現快速批量生產嗎?

孫成明知道自己得加快速度,把發展穿浪雙體導彈艇的完整建議書寫出來了,早一點裝備也好讓海軍強大得更快些。他知道沈歡故意讓他來提穿浪雙體導彈艇的建議,用意之一就是讓他也在領導面前露臉啊。

符建設看了看馮海波,又看了看大領導,這才緩緩道:“我個人認爲,這個脈動式生產線提得很好,我們就是需要不斷創新,現在棒子和腳盆造船工業比我們領先太多了,我們要從望塵莫及,發展到並駕齊驅,就必須要走我們自己的道路,之前我們引入國外現代造船模式,並沒有獲得成功,我認爲脈動式生產線,倒是有可能爲我們追趕世界先進造船水平,創造奇蹟!我建議咱們公司接下來要集中技術力量,成立脈動式生產線攻關小組,由沈歡同志來擔任首席專家,爭取早日把構想變成現實。”

首席專家?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雖然這只是總工程師符建設的提議,但是真的要是成了,只怕沈歡就是國內造船工業最年輕的首席專家了。

不過想想也沒有什麼不妥,畢竟這脈動式生產線是沈歡提出來的,如果他不擔任首席專家,又由誰來擔任呢?況且這個首席專家只是攻關小組的首席,還並非是江南常興造船集團的首席。

馮海波高興地道:“好,我也是這麼想的!”

馮海波又對大領導道:“領導,您看我們符總提的建議怎麼樣?如果真的實現了,無論是對咱們江南常興造船集團來說,還是對咱們整個造船工業來說,都是跨出了大大的一步。咱們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了,就能爲我們的海軍建造更多更先進的武器裝備。”

大領導呵呵笑道:“這是你們的內部事務,我可不能插手哦!不過我看符總提的建議非常好,你們不但要集中自己的技術力量,還應該要與咱們兄弟船廠、船舶設計單位、相關高校展開合作,這樣的話我相信你們的速度會更快。我相信你們如果成功的搞出脈動式船舶生產線,一定會引發咱們造船工業的一場革命,我也希望你們早日把江南常興造船建設成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軍工企業。”

說完大領導又看向沈歡,殷切地道:“小沈同志,你還很年輕,但是你的才華,你的天分是咱們這些老傢伙不能相比的,希望你能夠挑起振興我們中國造船工業的重任,脈動式生產線一定要早日搞出來,我們海軍就等着你們江南常興像下餃子一樣,爲我們建造更多更先進的軍艦。”

沈歡也沒有想到自己提出來的脈動式生產線能夠得到這樣的肯定,而且符總又親自點將,要讓自己成爲脈動式生產線攻關小組的首席專家,當然大領導最後那一句話,就更加的令他激動不已了。

挑起振興中國造船工業的重任,有如千斤重擔一下壓在了沈歡身上,他知道自己既然提出來了脈動式生產線就必須要搞出來,雖然前世的時候造船工業也沒有搞出來,就是因爲難度太大,現在一下子倒退回十幾年前,難度就更大了。但這是中國造船工業趕超世界造船工業先進水平的絕好機會啊,不能錯過!

沈歡連忙道:“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把脈動式生產線搞出來。我建議咱們的航空工業也同步搞起來,這樣的話咱們還能互相借鑑,加快我們的進度。”

第七十章 老專家的質問第五百三十五章 擔任內部培訓教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客滾船艙室內裝配套第一百六十八章 依依惜別第三百三十一章 迎來南船掌門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明月圓了新房夢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樂得了絕症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精度橫樑移動龍門加工中心第五章 不在一個層次第三百一十九章 液體懸崖和海洋內波第三十四章 心中那團火熱第二百三十七章 AIP動力的發展方向第四百六十八章 搶灘登陸戰遊戲第三百七十八章 供應鏈管理第四十七章 說服明月第八十三章 深厚的“友誼”第一百五十二章 涉足船舶配套第四百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第四百二十二章 打造校企合作項目典範第五百三十九章 聯合開發絕緣箱脈動生產線第七十六章 老媽支持第四百九十六章 七六炮還是一零零炮?第二百零一章 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第四百零四章 建設江南常興造船基地的大幕拉開第十六章 新人報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應酬第四十章 我來試試吧第二百三十三章 分享好消息第四百六十七章 新型船塢登陸艦主任設計師第四百八十五章 質量問題零容忍第三百二十五章 明月圓了新房夢第十六章 新人報道第一百零九章 總師來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十八章 單獨談話第三百一十三章 伊萬也要買房第四百四十章 增材製造與航母模型第五百六十五章 四兄弟終於在一起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作雙贏第三百二十三章 喬遷新居第四百一十二章 怎麼會有這樣的老鄉第二百六十章 飛豹露真容第五百九十五章 開啓合作新篇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第一屆江南常興造船創新論壇第三百四十章 都林印象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題大做還是真有問題第五百一十四章 父母的愛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要做你的王寶釧第二百四十二章 醉倒陳老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股第三百九十四章 這就是大國工匠精神第八十章 大國巨匠第三百四十三章 QQ來了,都申請一個號第四百零一章 進軍MP4和山寨手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天堂裡沒有病痛第四百八十九章 給媽媽的一封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抵達基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價的主動權第一百一十章 一見面就讓提意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達到遊輪的舒適性第三百二十章 龍王爺不收第二百五十八章 戰鬥轟炸機的發展第三百八十八章 在海上開布加迪跑車的感覺第五十六章 大煞風景的來電第六百四十一章 獻禮人民海軍成立六十週年電視劇開拍第三百一十九章 液體懸崖和海洋內波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也要交底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要做你的王寶釧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六百二十章 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第四百九十章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PHC管樁第五百零三章 小蓉的故事第三百零六章 未來的造船基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詩《大國之巨匠》第四百六十八章 搶灘登陸戰遊戲第二百六十六章 上門推銷AIS第四百九十七章 兩座730就足夠第五百二十三章 那些中專生的悲哀第四百四十八章 羅氏企業中標常興圓沙新村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着奧迪買桑塔納第三百零三章 開着奧迪回中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工藝師第四百三十一章 你就是一支潛力股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三型潛艇第四百章 李浮生的願望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酒澆愁第三十章 聯誼晚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途充滿光明第四百九十章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徵文竟然獲獎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依依惜別第六百四十章 米家村影視文化旅遊項目落成第六百章 農業臺軍事欄目特約評論員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專還是高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席專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液體懸崖和海洋內波第三十四章 心中那團火熱第四百九十九章 客滾船動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慶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