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中船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這個中國船舶工業最項尖的研究院裡面,職工總數五百多人,研究員也就是正高級職稱的,就有九十多人,碩士以上學歷就佔了百分之四十,本科以上學歷的達到百分之九十。

同時研究院還擁有多個頂尖專業實驗室,凝聚多專業研究所的科研能力。不僅僅如此,研究院覆蓋體系研究和頂層規劃、系統綜合集成、系統核心設備研製三個層次,在航海、海洋工程、航空、防務與機電、信息等方向都在推進產業化研究。

不過成立江南研究院這事兒要落實了,無論是沈歡,還是馮海波等一干江南常興造船集團領導班子成員,都激動不已。

馮海波當即就表示道:“劉總,我們江南常興造船集團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一定會結合集團和江南常興戰略規劃發展要求,圍繞研發、設計、建造主業、軍民結合,加強軍民品核心與前瞻性技術研究,把江南研究院建設與世界一流軍工造船企業相適應的研發中心。不負集團領導的期望!”

劉玉龍點了點頭,神情凝重地道:“是啊,集團領導對你們江南常興造船集團,對江南研究院都抱着很大的期望。還有江南常興造船基地項目,集團領導班子都在努力的想辦法推進這項工作,爭取早一天落實,等江南常興造船基地建成投產,咱們的江南常興造船集團才能真正成爲世界一流的軍工造船企業,咱們中船工業集團也纔有希望成爲世界第一造船集團。咱們的江南研究院,一定要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注重人才隊伍建設,以創新引領發展,構築江南常興的核心競爭力。”

……

新型導彈艇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而它的測試團隊也在加緊的推進海試工作,爭取早日讓這艘性能先進的導彈艇能夠進入部隊服役,同時後續批次的建造任務也下達到了江南常興造船集團。

首制艇之後的批次,共計十二艘,全部在江南常興造船集團建造,當然肯定是在脈動式生產線上建造了,這對脈動式生產線來說,也是一次大考,畢竟理論上是可以年產二十四艘,現在這十二艘,海軍方面也沒有要求江南常興造船集團半年就把它們造出來,而是給出了一年的時間。

沈歡的新人事任命下來了,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新設立技術創新中心,聘任沈歡同志擔任主任助理一職。當然沈歡在江南常興造船集團技術中心的專業技術帶頭人一職,還得兼任着。這樣的話他就是得兩頭跑了,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和江南常興造船集團技術中心也成爲了對口單位,也就是江南常興造船集團技術中心成爲了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對口指導的單位。

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這麼一個重要的新部門成立,自然是要有一個隆重的成立儀式,日子就定在二零零年十一月一日了,沈歡得到消息後,也是激動得一晚上都睡不着。

二零零年十一月二日,中國船舶報在頭版位置用了大量的篇幅,報道了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大會和揭牌儀式的情況。

十一月一日,船舶脈動式生產線技術研討會既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大會和揭牌儀式,在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成功舉辦,這是中船工業集團推動我國造船工業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船工業集團公司主要領導,集團科技部等部門主要領導,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領導班子及技術專家,中船工業集團下屬各個科研事業單位、子公司代表共二百一十八位代表齊聚一堂,見證了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的成立。

中船工業集團副總經理劉玉龍同志代表中船工業集團領導班子致大會開幕辭。劉玉龍副總經理指出,技術創新中心的成立,對於中國船舶工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船舶工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中船工業集團要實現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要以創新能力建設爲支撐,要改變集團科技工作分散各自爲戰的固有模式,,依靠國家和集團的相關投入,凝聚行業內外創新資源,研發出引領性、顛覆性、全局性的技術成果,爲船舶工業持續跨越發展做出核心貢獻……

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院長黃至華表示,技術創新中心的成立是中船工業集團科研生產創新的探索嘗試,承載着集團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使命。技術創新中心是集團公司集成創新、系統創新的一杆旗幟,特別是集團重點科技創新項目脈動式生產線在江南常興造船的成功應用,爲中船工業集團在未來的世界造船領域競爭中,獲得了領先優勢,技術創新中心要大力推廣像船舶脈動式生產線技術這樣的具有顛覆性的技術成果……

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兼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尹騰躍同志也發表了講話,他表示技術創新中心一定會牢記使命,通過創新驅動、標準引領、開放共享實現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還舉行了技術創新中心人事任命儀式,集團聘任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尹騰躍爲中心主任……等五位專家爲副主任,聘任江南常興造船集團專業技術帶頭人沈歡同志爲主任助理。

最後技術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上,劉玉龍副總經理爲到會的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技術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技術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全面打造中船工業集團最頂尖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中船工業集團工程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由工程研究院牽頭組建,潘勁鬆院士等十餘位行業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是中船工業集團船舶脈動生產線技術推動牽頭單位,在中船工業集團創新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下開展科技創新工作。

中心主要職責包括:組織編制集團……增強中船工業集團核心競爭能力,搶佔全球船舶工業科技發展制高點,爲實現中船工業集團戰略目標做出核心貢獻,迎接船舶工業發展新時代!

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副主任設計師要回中海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五十萬美元成交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一十八章 “婆媳”的第一次見面第五百七十八章 皆大歡喜的收購第二百七十一章 伊萬小姐要來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姑娘你有難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船工業集團年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仙俠小說新元素第四百四十一章 十里長龍吐黃沙第二十五章 老總點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四十三章 萬名江南常興船人奔赴常興島第四百五十七章 增材製造技術在船舶工業中的應用前景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股第一百六十三章 造不如買?第二百六十四章 眼鏡蛇機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成爲專家委員的好處太多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專家出馬誰人可擋第十六章 新人報道第二百一十一章 拍賣瓦良格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國海上長城第四百零二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十六章 大煞風景的來電第二十七章 百年江南第四百八十四章 生產技術交底會第四百二十一章 西鞍交大之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針紮了一樣的心痛第五百八十五章 心語手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甸甸的榮譽,再造幾個江南常興第六百一十四章 達成所願第八十九章 降噪工藝優先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精度橫樑移動龍門加工中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灌倒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席專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專家出馬誰人可擋第四百零二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五百一十章 送上門的女“演員”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南常興的重任第五百三十一章 明月號豪華遊輪第一百四十二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五百二十八章 造船廠“空姐”第三百九十八章 沈樂的選擇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格評審副高級職稱第一百零六章 三管齊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開還是留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灌倒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常規開工動員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對外合作還是自主研製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席專家第五百三十章 一場特別的婚禮第二百二十章 五十萬美元買全套圖紙技術?第七十四章 好望角型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第十二次面試第六百零八章 船艇展覽會第三百三十八章 億大力面和雙慶小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山村迎來洋媳婦第二百七十五章 死黨李鐵竟然來應聘第二百六十六章 上門推銷AIS第一百一十六章 逼迫爸媽第八十五章 淚光閃動第四百八十九章 給媽媽的一封信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樂得了絕症第五百六十一章 用造豪華客滾船的標準建主題公園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一百零三章 焊接試驗出了問題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雄出少年第四百零八章 修船塢基坑發生管涌第五百零八章 客滾船配套第一百六十二章 爆發的老設計師第十五章 造船大國第四百二十章 開展3D打印技術前瞻性研究第六百二十三章 增材製造新進展VLCC船用柴油機第八十一章 工作調動第二十二章 姨媽的愛情故事第八十二章 數字化造船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型常規潛艇迎來海試第五百三十二章 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第一百零三章 焊接試驗出了問題第五百七十一章 空手而歸第四十九章 有沒有興趣第五百九十六章 國企與優秀民企攜手前進第五十六章 大煞風景的來電第三百三十章 好消息是什麼第五百一十三章 近鄉情更怯第六百一十九章 沈樂回國第六百四十三章 萬名江南常興船人奔赴常興島第三百七十九章 提議成立研究院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常規開工儀式第四百七十三章 基地建設指揮部領導要來視察第三百六十四章 悲催的浮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論文引起關注第二百五十九章 空中飛豹第四百三十四章 老實人才可靠第二百零一章 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船與北船第四十九章 有沒有興趣第二百六十九章 林妙語的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客滾船艙室內裝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