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國內最長、直徑最大的PHC管樁

國慶節前,沈歡又回到了中海。現在江南常興造船基地的各項工作都在有序推進中,沈歡也在中船常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擔任了職務,再加上基地項目中還有脈動式生產線,所以他必須要參與很多設計論證方面的工作。

而與此同時,江南常興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建材碼頭也開工了。

爲了完成建材碼頭用的超長大直徑管樁生產任務,整個中海三航局臨海混凝土公司,上上下下都是齊心協力,纔算把國內最長同時直徑也是最大的PHC管樁生產技術突破了。

其實隨着國內水工建設的發展,PHC管樁的單節長度和直徑也是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出於對拼接接頭與樁身母體之間的材質差異引起的打樁應力傳遞對接頭完整性的影響,爲了追求樁身完整性,而把單節長度設計得越來越長。

而管樁直徑的增大,一是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二是從設計上來說,大直徑比小直徑更有優勢,特別是對於大型的水運碼頭來說。

當然要生產出優質的超長大直徑PHC管樁,也並非那麼容易的事情。中海三航局臨海混凝土公司,也是經歷了好幾次失敗才最終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李浮生也全程參與了研製,他的感觸太深了。

要不是有段總工這樣的專家坐鎮,估計根本就搞不出來。

李浮生還記得第一次試製時,鋼筋籠在管模中的定位就出了問題。

對於這種超長的PHC管樁來說,由於混凝土布料時,落壓在鋼筋籠上,張拉力不足,無法將鋼棒完全拉直。當時大家也不知道是爲什麼,怎麼去解決。

後來段總工帶領大家做分析,通過測試和計算分析,才發現了問題所在。由於PHC管樁採用的是高強混凝土,在拌合物階段混凝土的粘度太大,這些高粘度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壓在鋼棒上時,鋼棒無法將混凝土擡起並且拉直。

即便是張拉結束時,依然無法讓鋼棒繃直。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張拉力被部分消除掉,主筋主現偏位。

最後還是段總工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專門製作了一些形狀特殊的混凝土墊塊固定在鋼筋籠周圍,纔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和施工現場澆築混凝土樓板時,在鋼筋下面放上很多混凝土小墊塊,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辦法雖然很土,卻非常有效。

當然失敗不止這一次,這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試製出來的第二根管樁,質量還是沒有過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管樁內壁的砂漿層超過了正常值兩倍,事實上還不止如此,在破開管樁的結構後發現,管樁壁的混凝土結構發生了分層現象。

這種分層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質量缺陷,已經嚴重影響了樁身的實際強度和抗錘擊能力,所以這一根樁也是失敗的試驗品。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段總工再次帶領生產技術系統的人員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一般來說最大的兩種可能,一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上和質量控制上的問題,另一種就是管樁離心機的轉速控制有問題。

最後段總工決定調整離心機轉速再試生產一次,因爲對管樁生產的離心參數設定,是一種很複雜過程,需要理論計算,也需要實際經驗,才能取得轉速和時間控制的最佳參數,通過計算和經驗分析,段總工認爲主要問題還是在離心參數的設定上。

當然調整離心參數這件事情,也就只有段總工親自做了,因爲別人怎麼也比不上他。

不過大家都知道段總工過些日子就要離開中海三航局臨海混凝土公司,去中船江南常興造船基地混凝土攪拌站了,所以這段時間段總工也是在盡力的培養接班人,這人也就是技術質量部經理陸海川了。

要說陸海川跟着段總工也有幾十年了,卻是沒怎麼學會段總工的本事,大概這就是人的資質問題吧。

但是段總工要走了之後,這個位置肯定就是陸海川的了。

不過李浮生也有幸跟在兩位專家身邊,學習到了很多秘不外傳的技術,比如說這離心參數的設定。一般來說混凝土管樁的離心成型,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低速的離心,這個階段的轉速比較慢,使得管模內的混凝土慢慢的分佈均勻。第二階段是中速,這個階段混凝土當中的固體顆粒會分佈得更加均勻,也相當於是基本成型了。第三個階段就是高速離心階段了,通過更高的轉速,更大的離心力,使得混凝土的固體顆粒結合得更緊密,同時多餘的自由水,會被甩出來流走,這就和洗衣機甩乾衣服的道理差不多。

這一次的超長大直徑管樁,由於管樁的壁厚也增加了,所以同時也導致了最開始的離心參數設定,由於擔心混凝土不能密實,所以設定的高速離心時間過長,這使得混凝土在管模內分層過大。同時由於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又考慮到了鋼棒拉直的問題,砂率相對來說增加了一點,這在離心過程中,質量更輕的砂漿就在內壁分層了。

經過段總工的計算和調整,把低速離心時間加長,高速離心時間縮短之後,第三根超長大直徑PHC管樁試驗產品總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蒸養工藝的設計方面,最終確定的方案是首次採用免高壓蒸養的工藝。一來這一次是超長大直徑管樁,如果採用原來的高壓蒸壓工藝,會導致高強混凝土樁身的脆性增大,第二則是採用高壓釜蒸養,管樁在出釜時,降溫處理難度很大。當然最根本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現在國內根本就沒有三十米多長的高壓釜!

九月,第一批次的超長大直徑PHC管樁在經過出廠檢驗合格後,就吊運到了碼頭上停着的貨船上,看着這一根根超長大直徑的PHC管樁出貨了,段永福的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李浮生更是感覺收穫太大了,能夠參與到國內最長直徑最大的PHC管樁的研發生產當中,本來就是一種難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段永福還交待了一件重要的任務給他,那就是讓他和陸海川共同撰寫超長大直徑管樁生產技術總結論文。

第五十七章 母女爭吵第二百零三章 有可比性嗎第三十七章 工藝副組長第二百四十七章 空中千里眼第三百九十二章 殲七MF和FC1第四百二十二章 打造校企合作項目典範第二百五十八章 戰鬥轟炸機的發展第六百零六章 特約評論員長期合約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席專家第十一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雄出少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月造船的首次聚餐第六十三章 軍代表孫成明第一百五十章 母女和好第一百四十九章 年味兒濃了第一百二十章 收乾女兒第一百六十六章 兩位老專家槓上了第一百零六章 三管齊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向人民海軍六十歲生日獻禮第四十三章 有人當紅娘第一百八十七章 奔赴誠業機械公司第七十二章 挖牆角第一百三十七章 世界造船中心變遷路線第五百二十章 啼笑皆非的結果第三百六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啓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吃定女船王第五百二十二章 很特別的應聘者第三百一十三章 伊萬也要買房第二十九章 能幫我一下嗎第一百九十九章 抵達基府第五十五章 愛立信GH398第一百一十二章 內部大比拼第三百零三章 開着奧迪回中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次澆築船塢底板混凝土第七十二章 挖牆角第五百六十六章 那些年追的網絡小說第六百三十五章 江南新型導彈驅逐艦開工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穫豐碩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型常規潛艇迎來海試第三百六十二章 明月該找男朋友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也要交底第一百零八章 工藝室的小聚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迎來南船掌門人第三百零七章 大年三十晚第二百零七章 海上巨獸第六百零七章 佈局遊艇產業第二百章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酒澆愁第三百七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的爭議第四百八十章 試生產第三百零五章 引來豔羨第五百章 中國船舶的心臟病第一百四十八章 相約九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世界第一造船集團第五十一章 烏鴉嘴第九章 普江上的船第八十二章 數字化造船第二百一十八章 氣壞了的尤里第五百六十七章 買個造船廠玩玩?第五百七十八章 皆大歡喜的收購第四百五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第二百九十三章 好像挺值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專家雲集第一百零六章 三管齊下第一百五十章 母女和好第二百九十二章 英雄救美第六百三十七章 萬噸大驅有戲嗎第五百六十六章 那些年追的網絡小說第一百七十七章 美澀就在眼前第三百八十三章 五十年代的中專生第三百零四章 李鐵家的年飯第四百八十章 試生產第五十三章 海上長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造我們的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羣第一百一十八章 “婆媳”的第一次見面第四百五十章 超長大直徑PHC管樁第二百三十八章 斯特林還是燃料電池?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南常興的重任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躍沖天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像多年的知己第二百八十一章 呆頭呆腦第九十四章 金融風暴的反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基地建設指揮部領導要來視察第四十五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船舶工業第二百二十三章 還沒有進入主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騾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精度橫樑移動龍門加工中心第二百七十章 離別的車站第一百六十二章 爆發的老設計師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躍沖天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副主任設計師要回中海了第八十三章 深厚的“友誼”第九十四章 金融風暴的反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明月造船的目標第一百一十五章 考上了第十九章 切割車間第四百四十二章 成爲各方關注的熱點第五百五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個人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