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試探(四)

今天無更新,大家莫怪。

以上,十月二十九——

那阿敏只是努兒哈赤之侄,一向驕狂慣了,得罪了大批的八旗貴人,此時又得罪

大汗,陰謀不軌,衆人哪有不落井下石的道理。一時間牆倒衆人推,大家都雲此人該殺,大汗應將他明正典型。

正當張偉令全軍鎬素,大祭死難漢軍之際,皇太極命輕騎奔赴阿敏駐地,賜他自盡。那阿敏正等着莽古爾泰等人一同發難,哪料得自已的駐地突然被襲,雖然大罵反抗,卻被前往執行的正黃旗護兵們一把抓起,強行用弓弦絞死。他在天命年間與皇太極同屬四大貝勒之一,此時尚且保全不住性命,其餘的貝勒雖是兔死狐悲,卻心知再也不能觸怒大汗,阿敏一被處死,各貝勒都道此人早便該死,大汗一直慈悲不肯發作於他,此番兵敗謀反,大汗只是命他自盡,當真已是仁德之極。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你們三人此去關係甚大,一定要多加小心。”

三人聽大汗吩咐,便一齊躬身道:“是,謹遵大汗之命。此去圍攻寧綿,定然不會在城下虛耗兵力,一定四處遊走,斷敵糧道,將城外土堡盡數拔了,將城外漢人都掠回遼東。”

皇太極點頭一笑,以示嘉許,揮手令三人退下。離他回瀋陽不過數月功夫,原本高胖的他已是瘦了幾圈,不過終日處理政務,精神到是健旺的很。

“索尼,咱們滿人中你的漢文最好,這文書便由你來寫!”

“是,大汗!”

正黃旗下的啓心郎索尼一向心慕漢人文化,什麼四書五經已是讀了不少,又寫的一筆好字,滿語文字便是由他聽了大汗之命,召集了大批滿人英才,再加了遼東漢人中的文人,一同商議確定。此時大汗即將稱帝,這告天文書,自然是非他莫屬。

崇禎元年的春節將至,皇太極已經敉平一切可能的反叛,將大權穩穩收在手中。八旗不但沒有如關內漢人所預料的那般混亂,反道比之當初更加的易於指揮。他以退爲進,又拋卻遼東不顧,一直待收攏八旗,又派了遼西附近漢人返回遼東,將各處的屍體焚燬,重修村落,發給農具重新墾荒。又派了嶽託等人三徵朝鮮,掠奪了大量財物糧食,又逼的朝鮮國王出動水師,封鎖旅順附近的海面。輕騎而出,乘小船攻下了明朝留在遼東最大的釘子,旅順一下,附近的小島明軍亦是無法保有。除了皮島有臺北水師防守,火力太過強大,無法強攻,皇太極憤憤放棄,其餘所有的遼東島嶼,皆是無法再行駐軍,危脅遼東。便是皮島,亦因無法從朝鮮和關內補給糧食,勢必無法大量駐軍,饒是如此,皇太極仍是在鴨綠江一帶派駐了重兵,以防敵人再從此處登陸。

待諸事已定,遭受重創,雖是四處搶掠仍是無法恢復原氣的後金國,卻因長白山

天池乃是滿人始祖一事,改稱滿洲,自此不許人再自稱女真、諸申,以示與當年的金國有所區別,又下令改後金爲清,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勸進之後,下詔改遠稱帝。

“父汗,我不知道你爲什麼要在這個當口稱帝,這樣更加觸怒南朝皇帝,咱們這時候國力大弱,父汗你又何必如此?”

因當日豪格力挺其父,皇太極雖對這長子不是很歡喜,但見他忠心於已,能力膽識也是絲毫不差,自到得遼陽之後,便成日長他帶在身邊,隨時教導。那豪格雖是脾氣火爆,人卻也是一點不笨,數月間教導下來,已是比之當日成熟穩重許多。此時見父親決心改元稱帝,心裡卻着實納悶。

“哼,敵人以爲偷襲我身後,將我父汗的墳墓挖了,將盛京燒成平地,又毀了赫圖阿拉,就能打跨我了?豪格,你要記住,越是敵人以爲你跨了,以爲你要一蹶不振,你便要挺起身來,做出一個樣子給他們看!偷襲於我,也只是一次罷了,想要再來,敵人也是想也別想。正面交戰,那幾萬黑衣漢軍我只需出動五萬騎兵,就能一鼓而下。咱們又有什麼好怕的?”

豪格沉吟道:“即便是如此,族內到底也是有人對父汗不滿,此時稱帝,只怕是人心並不全服。”

“越是如此,越得提一下氣!遼東被襲之後,不但是漢人人心惶惶,便是滿人,也有不少人起了異樣心思。前兩個月,請求和南朝議和的人滿大殿都是,若不是我壓下去,就是代善哥哥,也是一心想求和了事。大家都說,能保有遼東一地,供八旗休養生息便是足夠了。明朝那麼大,咱們滿人就這幾十萬人,十幾萬兵,如何和人家打?哼,都是一幫鼠目寸光之徒!都想過安穩日子,不想再打了。他們卻不知道,明朝比我們大幾十倍,人口是咱們的幾百倍,若是有個明君在位,勵精圖治,修治甲兵,然後再向咱們用兵,到時候,還有滿人的活路麼?唯今之計,只有趁着明朝內亂,皇帝無能,咱們好生的打將下去,佔有全遼和蒙古,便是南朝有了好皇帝,也是拿咱們無法。若是趁機待時,大舉入關,沒準天下都是咱們的。豪格,你給我記住,這打天下的事,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退了,就連存身的機會都沒有了。”

“是,我明白了。父汗一稱帝,便斷了那些人議和的念頭,又可以讓全遼的百姓

知道父汗的決心毅力,這樣方可以安撫住八旗和漢人的心。”

皇太極一笑,拍拍豪格的手,道:“你總算明白過來了!”

說罷行到大殿門前,俯禮殿外廣場上來來往往,爲他稱帝登基做準備的人羣,傲然笑道:“明朝的皇帝如豬狗一樣蠢笨,明朝的讀書人大半是讀死書的書呆子,明朝的將軍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我現下已派了多爾袞出征寧綿,他們號稱是關寧鐵騎,我到要看看,是八旗的兒郎厲害,還是他們的什麼“鐵騎”厲害!待明年秋涼,我還要帶十萬八旗出關,此番不但要攻擊畿輔,還要深入山東,掠回我受損的人口,豪格,你說,明朝皇帝拿什麼來抵擋我!”

“父汗,咱們十年內都不能打什麼硬仗,苦仗了。此番遼東滿人死難者甚多,滿

人原本人數就不多,可經不起損耗了。”

皇太極略一點頭,道:“我自然知道。不但是人口,便是財賦也是多有不足。今年的官員俸祿到現在我也沒錢來發。明年入關,也是急需從關內搶些金銀,以支撐咱們的財賦。還要大量的掠奪人口,編成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一道,成爲滿洲八旗的羽翼。”

又問道:“豪格,我令你派人入關,尋找關內造反的義軍,將我的書信給他們,你辦的怎樣了?”

“父汗,我已經派了漢軍中沒有剃髮的人充做使者,假扮成皮貨商人坐船出海,由長江入南方,尋找那些造反的漢人義軍。只是父汗,聯繫他們多半也是無用,現下南朝皇帝徵調了十幾省的大軍圍剿,這些義軍多半是農民入伍,戰力太弱,據兒子的估計,別看他們現下聚集了幾十萬人,最多半年之後,肯定被明軍打的星散而逃。”

“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他們反皇帝,我們也是反明朝皇帝,若有可能,能聯起手來更好。況且,我料那張偉野心不小,他沒準會趁着時機借時而起,那個時候關內大亂,便是咱們的機會來了。”

他揮手令豪格退出,自已佇立於大殿之前,心中似悲似喜,說不出的滋味縈繞心頭。殄滅叛亂,消除異已,他的權威已經再也無人敢於捍動,又即將稱帝,登上事業的頂峰。只是當此之時,父親的棺木尚未要回,四處搜尋也沒有找到兩個愛妃的屍體,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着實令他難過。

想了半響,嘆一口氣,轉身向殿內行去,只是臨將轉身之際,向南方默唸道:“張偉,我小看了你,不過,你也休小視於我,來日方長,待咱們一較高下罷!”

他稱帝消息一出,關內明廷上下立時譁然。所有的文人官員皆是憤恨不已,那六部的給事中立刻上奏皇帝,請求皇帝大奮龍威,派大軍出關,滅此朝食。這些人只讀過幾本經書,考過科舉,哪裡知道什麼世道民情,更別提行軍做戰一事了。再加上傳來張偉偷襲後金後方,大敗八旗兵的戰報,原本便可在嘴脣上消滅無數敵軍的書生們,自然是意氣大漲。他們原本使瞧不起明皇治下的建洲小丑,只得歷次戰事都是邊帥無能,若是一切都依了他們的主張,將軍們忠君愛國,士兵們不懼死傷,堂堂天朝,哪有被打敗的道理?現下小小夷人部落建國稱汗也就罷了,居然不懼天威,悍然稱帝,這當真是令其忍無可忍,於是表章如雪花般落在崇禎皇帝案前,一個個文人書生皆叫囂着讓皇帝用兵,決不能姑貸如此的大逆行徑。

崇禎皇帝此時正關注烽煙日起的農民起義,自從高迎祥部從山西入河南後,虛晃一槍,又從瀘州入川,被四川土司秦良玉的白桿兵殺退,又由川放湖北,擺脫了沿途追擊的官兵,已是十幾日不知道去向,據地方官中報稱,農民軍人數漸多,已是嘯聚了數十萬人,分十三家,七十二營,其中以高部最強,下面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悍將,一路上屠毒百姓,燒殺淫掠,凡過處必成白地,地方上受損甚重。他每日因害怕有鼎革之事,又因張偉襲擊了後金後方,料想關外敵人短期內無力危脅國本,此時皇太極稱帝,他雖然是覺得帝王尊嚴受到挑戰,心裡極是憤怒,卻也明白憑着關內明軍的力量前往討伐,只是自尋死路。只是此時被言官吵的心煩,當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無奈之下,只得召集內閣諸臣,又召對當時的清流領袖左都御史劉宗周一同入內,在平臺召對。

他先是詢問了首輔葉向高農民軍的消息,得到的回答仍是千篇一律,什麼各部仍在追擊尋訪,賊兵已是膽寒,四處逃竄,來日必有捷報云云。

他此時正在心煩,卻又不好對閣臣發火,因向劉宗周道:“劉宗周,你身爲言官首領,不知道約束清流,只讓他們成日價妄議朝政,企圖左右要挾朕躬,是何道理?”

劉宗周出列下跪答道:“臣雖身爲左都御史,卻是不能擅自禁止言官上奏。況且六部的給事中並不歸臣統管,臣亦不能令他們不再上表。”

他不顧皇帝臉色,又接着道:“況且臣也以爲,那女真人太過大膽,居然敢建元稱帝,皇上也正是應該大振天威,有所舉措纔是。”

崇禎生性多疑,此時聽劉宗周如此說,到很是疑他在暗示自已怕了關外的女真人,不敢有所舉措。他最忌諱人有辱他的聖德,又一向以剛毅自許,哪能容的臣下如此猜度,心頭大怒,向劉宗周喝道:“那麼依你的見識,該當如何?關外大局糜爛已久,你現下讓朕大舉進兵,我問你,兵在何處,餉在哪裡?若是朕仍然加餉,你們又要說朕苦害百姓了!”

劉宗周不顧皇帝語氣,仍是不緊不慢答道:“皇上,如何用兵那是本兵的事情,臣身爲言官,只是負責向皇上建言。若是臣鉗口不言,那是臣的過錯。若是兵威不振,則是本兵的過失……至於加餉,賊兵日盛,就是苦於加派久矣。請皇上明鑑。”

推薦:變態佬,更新狂人黯然銷魂的新作《賭神傳說》已在週五上傳,請大家賞鮮閱讀吧。

嗚嗚,我以前的速度就趕不上這傢伙,現在的更不成了。

類別:東方玄幻|專欄作者:悟名|總409點擊總79推薦|2005年10月29日更新

[內容簡介]

仙人起色心,天界驚變。

獸尊動妄念,凡間遭劫。

浩瀚神州,三界驟分,兩道衍生。

於是,中土之地仙俠縱橫,劍氣騰霄;蠻荒邊陲魔獸奔逐,天禽逞威,洪荒萬靈終日惶恐難安,不知何去何從。

直到一名生長於蠻荒海邊,貪財好色,膽大包天的奇異小子踏足中土,方纔……

悟名這位作者,創作心態很好,文筆很細膩。他有二十萬的存稿,大家放心速度,對仙俠有興趣的,也可放心其質量

第66章 北伐(七)第57章 試探(三)第64章 關寧(七)第55章 偷襲(七)第32章 堅船第65章 治平(九)第60章 鼎革(十二)第58章 呂宋(一)第61章 伐明(九)第67章 激戰(二)第47章 遼東(三)第63章 倭亂(四)第62章 江南(二)第62章 江南(五)第66章 北伐(五)第3章 出海第45章 設縣(中)第69章 相峙(五)第65章 治平(六)第64章 關寧(二)第57章 試探(五)第48章 滅鄭(三)第67章 激戰(十)第47章 遼東(一)第40章 出兵(下)第61章 伐明(九)第60章 鼎革(十二)第22章 新竹(下)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71章 定鼎(五)第16章 綁架(上)第50章 和談(二)第61章 伐明(七)第63章 倭亂(二)第24章 論兵(上)第28章 保甲(下)第21章 招兵(下)第49章 鎮倭(五)第65章 治平(八)第49章 鎮倭(八)第68章 滅明(三)第73章 南洋(四)第26章 亂局(下)第70章 決戰(二)第8章 宴客(上)第1章 回到明末第49章 鎮倭(十一)第58章 呂宋(六)第57章 試探(一)第35章 兵制(中)第34章 開礦(上)第28章 保甲(下)第49章 鎮倭(五)第18章 平亂(下)第47章 遼東(二)第71章 定鼎(六)第44章 定臺(上)第37章 會晤(下)第63章 倭亂(七)第65章 治平(四)第46章 制約(中)第29章 官學(中)第67章 激戰(十一)第58章 呂宋(六)第69章 相峙(五)第73章 南洋(四)第60章 鼎革一第4章 火拼(下)第66章 北伐(二)第61章 伐明(十四)第63章 倭亂(六)第62章 江南(二)第57章 試探(三)第68章 滅明(五)第17章 亂起(上)第8章 宴客(上)第46章 制約(下)第14章 情動(上)第49章 鎮倭(五)第63章 倭亂(五)第29章 官學(上)第58章 呂宋(四)第59章 爪哇(七)第55章 偷襲(三)第50章 和談(三)第49章 鎮倭(七)第73章 南洋(十)第43章 攻城(上)第65章 治平(十)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3章 倭亂(四)第45章 設縣(中)第31章 立威(中)第51章 騎射(二)第34章 開礦(上)第51章 騎射(三)第53章 造反(一)第61章 伐明(五)第54章 反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