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賈詡的個人問題之後,劉備伸了個懶腰,起身向外緩緩走去,“文和平身吧,趁現在天色好,陪朕到御花園走一走。”
賈詡一愣,旋即對上了郭嘉投過來的目光,心中頓時明白,天子是要跟自己談張繡和荊州的事,連忙起身整理衣冠,接過郭嘉遞來的手巾擦了擦臉,跟上劉備的腳步。
劉備負手悠然前行,郭嘉與賈詡二人亦步亦趨,幾名宮中侍衛則是不遠不近地跟着,直到三人走入一座涼亭,分上下首坐了,方纔退到十幾步外站定。
“這幾張竹椅不錯吧?是朕畫了圖紙,讓商隊到荊南定做的,還有這桌子。”到了這裡,身邊沒有旁人,劉備的坐姿也變得鬆弛了許多,拍着竹椅的扶手,略有得色地吹噓起來。
“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饒,水網密集,交通便利,乃是四方通衢之要衝,行商於彼處,確實是好買賣。”賈詡呵呵一笑,卻沒有藉着劉備的話頭吹捧這精緻的竹椅竹桌,而是聊起了荊州本身,“只可惜漢水和長江每年夏秋之際都會暴漲,尋常舟船難以航行,唯有枯水期才能暢行無阻,所以行商也得挑時候,錯過了季節就要等下一年。”
“想不到文和兄對行商之道也有研究。”郭嘉笑了起來,“敢問文和兄,一年之中,何時纔是往來於荊州的好時節?”
賈詡稍作沉吟,鄭重其事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若是商隊此時開始準備,九月動身,經過沿途重鎮關卡,抵達襄陽之時,恰逢漢水水淺,別說船隻,即使是乘坐木筏、竹排,也可安然渡過。”
“文和先生這話不太準確,若是行走於鄉野,做一些小買賣,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倒也差不多了,但想要正兒八經地在襄陽、江陵這些大城做生意,貨物、車輛、人手這些,不花些時間和精力準備是不行的。”劉備搖搖頭,表示出對賈詡的不贊同。
“有個中轉地就容易多了。”賈詡繼續解釋道。
這三人聊來聊去,彷彿不是天子、重臣和一方諸侯的謀主,而是鑽進了錢眼拔不出來,琢磨着怎樣賺錢的生意人。
但他們彼此都心知肚明,自己究竟在說些什麼。
勸劉備揮師南下,征討盤踞在荊州的劉表勢力,這就是賈詡的來意,在他的預想之中,朝廷此時集結兵力、準備糧草軍械,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正可以趁着今年的枯水期進逼荊州治所襄陽。
在下一個豐水期到來之前,劉備至少有半年時間來攻打襄陽。
只是他的建議遭到了劉備的否決,劉備的意思是看不上邊邊角角的小城,要打就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拿下襄陽、江陵,所以必須多做準備,區區一個月的集結和備戰時間是絕對不夠的。
賈詡這時候放出自己的底牌——南陽。
荊州與司隸接壤,其北部的南陽郡更是帝王鄉,人口密集,土地富饒,農業生產基礎極強,若是大軍從洛陽南下,沿途徵集糧食草秣,倒也可以減少提前準備糧草所需的時間。
而且,位於南陽地區核心位置的宛城,正是在賈詡名義上的主公、實際上的弟子張繡掌握之下,所謂的中轉地,正是指此。
“文和兄果然深諳經商之術。”郭嘉微笑着說道:“只是文和兄有所不知,幽州商會行商多年,在各地都有合作伙伴和熟人,中轉地是不缺的。”
郭嘉的意思也很明白,張繡想要獲取朝廷的接納和榮華富貴,只是把劉表的地盤、子民和產出當作籌碼是不夠的。
我們明裡暗裡的盟友遍佈天下,荊州自然也有。
想要這些,再拿出些誠意來。
“如此說來,倒是賈某唐突了。”賈詡也附和着笑了。
劉備看看天色,覺得時間有些不早了,便輕輕拍着座椅扶手說道:“已經快到正午了,文和先生一大早就進了宮,應該也餓了吧,奉孝,你是本地通,陪着文和先生去用些美食吧,不要怠慢了貴客。”
“山野村夫,怎當得起陛下如此厚愛。”賈詡一聽,這是送客了,連忙起身施禮。
“那微臣便告退了。”郭嘉也起身施禮,然後帶着賈詡離開了御花園。
看着賈詡遠去的背影,劉備輕不可聞地嘆息了一聲。
由於自己穿越而來,用超越時代的土地政策和工業實力碾壓了幾乎所有的對手,迅速平定了三分之二的大漢疆域,將天下大勢變得十分明朗,歷史上的名人們,幾乎都變得黯然無光了。
之前被他接見過的荀彧、荀攸,如今的賈詡,都無力扭轉這雄偉到不可戰勝的“勢”,滿腹才智,只能用於幫主公求個稍好的下場。
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做不到。
在原本的時空,這個時候,曹操已經迎奉天子至許昌,之後俘殺呂布、攻取河內、兩徵宛城、鎮撫關中,在中原之地站穩了腳跟。
河北的袁紹也已經攻滅公孫瓚,佔有冀、青、幽、並四州,雄兵數十萬,儼然有吞併天下之勢。
再過一年,就是決定北方霸主歸屬的官渡之戰了。
這個時代,本應是羣雄爭霸,才智之士與勇武之士如羣星般閃耀於歷史的天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璀璨時代。
但如今,在劉備大軍的平推之下,預想中轟轟烈烈的戰爭變得沒了懸念,許多青史留名的奇人異事也根本沒有機會出場了。
沒有徐州之戰和官渡之戰,荀彧、荀攸、劉曄這些人註定不會有表現出原本歷史上才智卓絕、神機妙算的機會。
沒有三徵宛城,也註定沒有賈詡、典韋等人的舞臺,甚至那個存活於演義之中,引發了一場血戰的張濟遺孀,她究竟相貌如何,下落如何,也根本不會被人們知曉。
沒有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長阪坡和當陽橋;沒有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沒有六出祁山、秋風五丈原。
即便是妙筆生花之人,在面對這一段沒有那麼多傳奇故事和經典場面的歷史之時,也寫不出《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吧。
連“三國”這個名詞,也註定是不會出現了的。
回想起腦海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角色和恢弘的故事,劉備不由得悠然神往,但當他收回心思,回到現實,眼神便再度堅定下來。
“千百個名人的輝煌,終究是比不上千百萬人的生計啊。”劉備喃喃自語道:“沒有這些波瀾壯闊,纔是真正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