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深地愛過,才懂失去後的痛楚,也只有切身擁有,才知道珍惜的快樂。很多人覺得歷史枯燥無趣,覺得歷史遙不可及,殊不知,我們的生活,終究也會變成後來人的歷史。並不是說我們創造了歷史,我們只是一羣普通人,只是有的時候默默參與也是一種平凡的偉大。
我向來是愛歷史的,尤其是明朝。因爲我一開始只是沉迷於一個個的歷史事件,並記住它們的意義。是的,這就是一種應試的熱愛,也許,只是擅長考試,或者說,是歷史考試的高分使我愛它。
直到初三的那一天,我在一個教數理化的補習班認識了那個班主任,她的臉我記不太清了,不過還是記得那是一個圓臉蛋很漂亮的大學生姐姐。儘管她管理我們比較嚴格,但是每天中午午休的時候都會給我們講講歷史。我一聽就深深的被故事迷住了,我注意到她拿的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那個假期,我買了這套書,並且讀了三遍。
這便是我尤爲喜歡明史的原因吧,因爲它讓我第一次見到了有血有肉的明朝,一個愛恨交織卻很真實,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以人爲本的明朝,是鮮活而且吸引人的。
當我全身心的投入那段歷史之後,除了有些熱血和激動,我開始有些惆悵和遺憾。不管是朱元璋大殺功臣,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還是朱棣起兵清君側最後當上了皇帝,我都看到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君王之家容不得半點感情的殘酷和無奈。我開始是不滿朱棣篡位的,覺得他殺掉的大臣平白蒙受了不白之冤,他們其實並沒有錯。就像史書上常說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個年代終究是改變了,而且變得越來越好。朱棣是明朝歷史上最敬業的幾個皇帝之一,幾乎事必躬親,而且多次北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朱棣打下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基業,爲了其之後的兩百多年的統治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往後的歷史各有喜悲,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土木堡的悲劇,和最後崇禎帝以自盡來保護京城百姓。
時隔三年多,我又一次深深的被明史吸引的,這次是爵士的《帶着倉庫回大明》。說實話,我最開始是抱着看系統類的爽文的心態看的,但是卻越陷越深,因爲我覺得,方醒的出現,他的穿越,彌補了我對明朝歷史的一些遺憾。他讓我感覺,他彷彿是我意志的化身,他讓我對印象裡的大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羣裡我也認識了各位同樣熱愛這本書,熱愛大明,熱愛朱棣這位孤獨,固執卻渴望親情的小老頭的書友。
讓我深深迷上這本書的,不僅僅是方醒的霸氣和他給大明百姓和皇室帶來的影響,更是作者爵士的情懷,朱棣的猝然離世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有些不近人情的帝王爲了社稷苦苦支撐,奮戰到最後一刻,仁皇帝多年太子幾經浮沉韜光養晦,一經上位又被文官拖累,很多人說他優柔寡斷,其實他並不是傻子,他只是選擇了一種比較溫和而不會造成巨大動盪的方式改變這個過於龐大的帝國。而在位時間短暫猝然長逝讓很多謀劃不得不中途化爲泡影。如果讓我說最欣慰的事,那麼可能就是土木堡的悲劇不會發生了吧。
大明的歷史很長,而我們的路也很長,我們願意一直陪伴爵士走下去,你慢慢的寫,我們一點點的讀,共同書寫我們心中的大明。
最後附上我讀六國論的一點點感慨,和明朝有一些關係,放在下面,作爲一個結尾吧。
秦王驕奢愛功名,不知君權誰與贏?崇禎將命佑蒼生,萬世子孫胡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