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儉加了錢,然後暗自把這幾人的相貌記住,只等方醒回京之後再出手雪恥。
那幾個閒漢得了錢,然後看到黃儉笑眯眯的走了,就得意的道:“這人多半是想等那人走了之後再找咱們的晦氣,可他也不想想,那人可是有名的有仇必報,咱們到時候在衙門裡鬧起來,難道官府還敢、還能壓下去?哈哈哈哈!”
一陣猖狂的笑聲中,這幾個自以爲得意的閒漢就在周圍遊蕩,尋找生面孔,然後跟蹤,若是有發現,那就能拿消息去換錢。
他們不知道的是,官府對於某些不需要口供的案犯,會讓他們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
應天府府尹李秀有些焦躁不安,於是就派人去請了各部來議事。
按理他是沒這個資格的,可難得他是中立的位置,不和六部打擂臺,所以出面最好不過了。
所以沒多久,六部加都查院的長官都來了。
李秀開門見山的道:“各位大人,興和伯這幾日大概就要到了……”
他已經告誡過幾次了,以下官的身份告誡這幾位大佬,可卻沒得到迴應。
“來了就來了。”
禮部尚書趙輝無所謂的道:“錦衣衛和東廠的人早就在城中到處打探消息,就想抓幾個所謂的叛逆來迎接那位興和伯。既然有了禮物,我等就算了吧。”
戶部尚書曲勝皺眉道:“趙大人有事說事,這等牢騷說出去,外人還以爲金陵六部都在怨望。”
趙輝看了他一眼,冷冷的道:“等死罷了。”
工部尚書錢均驊忍不住嗆道:“趙大人,上個月北平還舉薦你去北平吏部,雖然只是個右侍郎,可好歹是換到了吏部,只要勤勉些,說不準過幾年就成了吏部的尚書……”
趙輝沒有一絲歡喜的模樣,沒精打采的道:“那是左遷。”
錢均驊性情直,聞言不禁就譏諷道:“又想任事,又想升官,朝中怕是連陛下都難以安置吧?趙大人好的面子!”
“好了。”
趙輝被錢均驊激怒了,正準備駁斥,吏部尚書魏智不耐煩的道:“大事就在眼前,還糾結什麼左侍郎右侍郎,保住自己的官帽再說!”
曲勝淡定的道:“咱們只要兢兢業業,盡忠職守,那便有功無過。”
吏部加戶部兩位尚書說話,趙輝也沒敢再鬧騰,只是悻悻的道:“別忘了河間府!”
兵部尚書彭元叔怒道:“這裡是金陵,不是河間府。”
趙輝看了他一眼,左都御史鮑華說道:“金陵乃是重地,興和伯不是不知道輕重的人。再說就算是動了又如何?別忘了,襄城伯可是在虎視眈眈的盯着南方,等興和伯一到,這便是如狼似虎……”
李秀在邊上無人搭理,聽到這裡就忍不住表態道:“若是要動手,肯定不止興和伯一人下來。”
“還有聚寶山衛。”
趙輝就像是不服氣般的刺了一下。
金陵的禮部尚書,那真是和養老沒啥區別,廢材一個。
而錢均驊這段時日也在到處奔走,唯恐治下出了問題,所以疲憊不堪,火氣十足。
於是他就忍不住反駁道:“山東都動用了幾個衛,難道整個南方還不如山東嗎?”
李秀見勢頭不對,就說道:“各位大人,這幾日城中會多派人手盤查,若是有誤會的地方,還請各位大人見諒。”
幾人都拱手錶示沒問題,隨即‘聚會’結束。
金陵官場被清洗過幾次,其中就數方醒的清洗最讓人驚懼。
傷疤還沒好完,那人又來了。
金陵城中迅速的安靜了下來,那些青皮都變得乖巧了許多,再也不見欺行霸市、調戲姑娘小媳婦的舉動了。
而各地巡檢司不敢怠慢,都加緊了巡查,一時間倒是抓了不少違禁出行的傢伙,拷打之後,除去幾人是心存僥倖去走親戚之外,其他的居然都有案底在身,於是得了不少嘉獎。
新任推官于謙接了那幾個走親戚的案子,卻有些爲難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于謙作爲吏科給事中外放推官,這在大家的判斷中屬於左遷,也就是說,此人不得皇帝的看重。
於是安家也沒人幫忙,于謙自己找了中人,也不說去住官府的地方,自己租了一個小院子,一家子就這麼住下了,被金陵官場視爲異類。
“大人,這四人出了百里多,差不多兩百里了。按律的話……少說得……”
“對啊!這也算是殺雞儆猴吧,免得那些百姓到處亂跑。”
“.…..”
于謙拿着文書,聽着堂下一羣人的建議,突然放下文書道:“查明瞭嗎?”
“是的大人,都是走親戚。”
于謙撫須道:“本官初到金陵,卻深感金陵和整個南方的富庶,地方富庶,必然是要流動,管的太死了就成了禁錮……”
他看了下面一眼,恍惚覺得所有人都向後退了一步,彷彿上面坐着個禍胎,會帶累他們。
一個官員終究好心的建議道:“大人,那是……祖制,這些年有些違禁的,也就是陛下才能赦免,要不……上奏章請陛下決斷吧。”
“是啊!大人,如此纔是兩全其美!”
這個建議頓時引來了大家的贊同,于謙點頭道:“是個好主意,本官自然會上奏章……本官這就先去找李大人請教一番。”
等於謙見到了李秀,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後,李秀幾乎想一腳把他踹出去。
“.…..大人,大明如今早就四海昇平,路引在開國時倒是有用,穩固了江山,可如今卻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於大人!”
李秀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忍不住打斷了于謙的話,說道:“什麼叫做不合時宜?那是祖制!若非知曉你原先在京城爲官的一些舉動,本官今日就要拿你是問了!”
中試,然後主動請纓去‘基層’鍛鍊,接觸民生。
這個算是奇葩吧?
肯定的奇葩。
可這位還沒完,居然得罪了蹇義。
這下該完蛋了吧?
可這廝居然能逆襲,然後幾下就進了陛下的眼中,居然成了吏部頭頂的一隻眼睛。
李秀想起即將到金陵的方醒,只得軟和了立場,告誡道:“祖制之所以是祖制,在於上下都順從,一旦貿然改變,天知道會引發出什麼古怪來,懂了嗎?”
這話幾乎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了,可見李秀對於謙的忍耐。
于謙不是傻子,他拱手謝了,然後卻不肯在這個問題上軟弱。
“大人,下官還是覺得此事該變變了。”
李秀的面色一變,變得冷漠起來。
于謙起身解釋道:“當今陛下銳意進取,堪稱是英主。大人,士紳的投獻都要變了……”
這是他的好心:皇帝連士紳的飯碗都要摔掉,路引算不得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