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變法之難,大膽的學生

“這是試探!”

方醒舉杯說道:“公主的眼皮子也太淺了吧?大明賺錢的生意數不勝數,難道她非得要去試探陛下的底線嗎?”

樑中喝了一口酒,滿意的眯着眼道:“說來也是你搗的鬼,那些勳戚和藩王都想看看陛下對商稅的態度,若是能放開,那是再好不過了。”

方醒笑了笑:“不只是他們吧?那些有功名的家裡難道就沒經商?”

樑中把酒杯放下,搖搖頭道:“這些目前動不得,咱家勸一句,現在誰動誰倒黴!聽說陛下有幾日在查看王安石變法的方略,後來就沒聽到動靜了,可見此事不可爲。”

方醒面色如常的吃飯,可心中卻暗自嘆息。

王安石雄心勃勃,一心想挽回大宋的頹勢,可終究陷入了黨爭之中。

“司馬光啊!”

……

提起王安石,連解縉都是一臉的佩服。

“老夫以前行事率真,可和王半山比起來差遠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是何等的胸襟!和他相比,司馬光不過是一刀筆吏罷了!”

司馬光最得意的事,大概就是資治通鑑了,所以解縉陰損的把他比作了刀筆吏倒也沒錯。

“若不是龐籍,他哪有機會東山再起?說到底,所謂的道德君子,不過是表面功夫,加上旁人的吹捧。”

方醒笑道:“司馬君實若是專心於學業,倒也堪稱是一代大家,真要踏足官場,修撰史書和臺諫也不失本分,只是……前宋那等左右牽制的帝王心術,最終讓他成了決定前宋未來的那個人。”

解縉卻搖搖頭道:“當時的形勢如此,也不是司馬君實一個人的錯,若說錯,那就是錯在前宋的皇帝沒了脊樑骨,若是同陛下這般,下面的那些官吏可敢如這般的肆無忌憚?”

王安石的青苗法最終毀於吏治,而保守派只是在邊上看熱鬧,甚至還有人暗地裡使絆子,司馬光自己都說了:皆吏不得人,故爲民害!

把黨爭凌駕於國家之上,就憑這一點,就可以說,前宋不滅亡還真沒天理!

解縉嗟嘆道:“德華,你倒是聰明,零敲碎打,一點點的佈局,不着急。”

方醒笑道:“我若是學王安石,怕是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以利誘之!這就是你的好處。”

解縉點評了方醒對大明的影響。

……

而朱棣也在和朱瞻基談及大明的革新,他對方醒的手段同樣是頗爲讚賞。

“方德華手段靈活,會借勢,你倒是有福了!”

朱棣何等的眼光,事後一想,方醒的手段自然是無所遁形。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興和伯在朝鮮和倭國的佈局倒是讓孫兒學到了不少,也覺着大明對外邦的手腕應該要更靈活些,名聲肯定是要的,可好處也不能少,不然外邦經常佔便宜,天長日久,只會把大明當做冤大頭!”

朱棣摸着鎮紙,唏噓道:“倭國的收穫太大了,夏元吉昨夜一夜未眠,帶着人檢驗入庫,大清早就掛着雙黑眼圈給朕道喜,說是大明未來十年的府庫無需擔憂了。”

朱瞻基笑道:“華州那邊有鐵礦和銅礦,奴兒干都司以後不會缺乏這些,幾十萬朝鮮人遷徙過去,豐城侯自然可以藉機向前探索,到那時,奴兒干都司就該改稱爲布政使司了。”

“哈哈哈哈!”

朱棣不禁開懷大笑起來,想起了朱元璋當年立朱允炆爲接班人時,自己受的委屈,頓覺鬱氣盡消。

朱瞻基也覺得頗爲得意,方醒可是他的人,能得到朱棣的誇讚,他也是與有榮焉。

朱棣把那個地球儀拿過來,指着那條‘海上防線’道:“海上的第一道防線,方德華此言朕不願聽,大明要什麼防線?攻!攻出去!”

朱棣的目光炯炯,“若是有海外不臣,那就去打!打到四海皆以大明爲上國爲止!”

在看到了征伐的好處後,不但是部分文官在改變立場,連朱棣自己都頗爲心動。

朱瞻基說道:“皇爺爺,大明的人口還是不夠啊!”

人口不夠,就不足以支撐大明持續向外擴張。

朱棣撫須道:“土豆!有了土豆之後,大明的百姓就無需擔心養不活孩子,多生,二十年就可見成效。”

土豆就是朱棣目前最大的底氣,大明只要不缺糧,什麼阿魯臺,什麼瓦剌,在他的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不過說到此事,朱瞻基覺得朱棣有些虧心:“皇爺爺,若說這個土豆,給個侯爵也不虧啊!”

朱棣輕哼一聲:“現在侯,等以後給啥?難道給王爵嗎?”

朱瞻基有些心虛的道:“皇爺爺,今日興和伯要開課,孫兒先去聽聽。”

朱棣喝道:“滾罷!”

朱瞻基一溜煙就跑了,朱棣笑罵道:“豎子!就是不穩重!”

黃儼這時候才賠笑道:“陛下,殿下好學,古今中外,如殿下般好學的可不多見啊!”

朱棣微微一笑,撫須暗自得意。

……

方醒上的課很散,有時候甚至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兩個班的學生都擠在教室裡,一眼看去全是腦袋。

方醒也不用什麼教具,只是空手上臺。

下面的學生都壓低呼吸,仔細看着這位一戰爲大明增加兩個布政使司和幾座銀山的山長。

年輕人需要榜樣,方醒對此瞭如指掌,所以他第一句話就是鼓勵。

“我看了你們最近的學習,不錯,進步很快!”

“今日我給大家說說此次征伐朝鮮和倭國的一些事。”

解縉在後面旁聽,聽到這個題目不禁苦笑。

這些學生太小了呀!

緊迫感,方醒想到王安石等前輩改革的前車之鑑,所以對學生們的要求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

“此次朝鮮和倭國的戰局,起因很簡單,不過是爭奪對馬島罷了。”

方醒指着掛在黑板上的大地圖道:“對馬島地處要害,若是被朝鮮掌控,則倭國就朝夕不安,所以雙方就此大戰了一場。”

朱瞻基在後窗外聽着,賈全也在聽,而且聽的很認真。

“自大明收回華州故地之後,朝鮮唯一向外的擴張方向就只剩下了大海,而就在大海的對面,就是倭國……”

“雙方都在準備,最後是以朝鮮偷襲爲開局,倭國反擊登陸朝鮮爲結束,這是因爲大明介入了。”

“其後的事你們也知道,大明一舉擊潰倭國,兼併了朝鮮,那麼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方醒上課不大喜歡純灌輸,他更喜歡讓學生們自行挖掘事件中隱藏着的奧秘。

一個學生舉手,得到方醒同意後就起身問道:“山長,按照您的說法,其實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以大明收回華州爲……發端嗎?”

這個問題讓解縉眼睛一亮,而學生們都爲之譁然。

難道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大明在背後操控的嗎?

第640章 文人無恥,平衡之道第2312章 城頭聚會第147章 膳食結構我會盡力第2474章 大明皇太子殿下第629章 方學子弟,悚然而驚第2158章 蛇鼠之道第52章 富貴如浮雲第2235章 雨中的使團第471章 明倭世代友好第134章 抓到了陳季擴第1667章 久違的晉王第144章 截殺165章 方醒不想跟你說話,並向你扔了一道腦筋急轉彎第2229章 興和伯蒞臨金陵第1806章 跳樑小醜第2139章 雷厲風行第2066章 被忽視的肉迷第912章 關於山地作戰的思考,神經病的五軍都督府第1042章 反賊,報信第2415章 倔強的土豆第868章 方醒多句嘴,有人要倒黴第258章 那小子憊懶,朕會給個交代第773章 禮部主事方德華第1286章 絕望,希望,忠心第679章 溫情的朱棣第779章 初生牛犢,大船隊第1314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1253章 春風得意不足喜第794章 蒲公英飄飛第2165章 讓東廠眷顧的小攤第239章 方醒臨別的禮物第1538章 釋疑第2120章 朱勇殺人了第1632章 我不是一個隨便的人第51章 我居然是英國公的妹夫?第616章 敲打,試探,準備第1329章 黑刺,交代第1634章 厚道的權謹第349章 大家都補補第1327章 關注第147章 膳食結構第365章 黃儼被打了第273章 瞻基,你要好好的第1126章 最後時刻,是誰?第2062章 我將爲王第738章 被虐狂紀綱第1355章 一年內第1452章 前兆第1311章 永樂二十年第525章 三方對峙,爾虞我詐第2332章 分析第2608章 巍巍皇明,萬世永昌第765章 到達興和堡第1250章 遍地腥羶,此輩不可信第1720章 憨傻的宋老實,挑釁的郭貴妃第483章 背後交鋒,方醒出馬第621章 鼓舞商賈,斯波家族的冬天第1564章 煌煌大明的威勢第527章 被包圍第1982章 暗度陳倉第1116章 火槍齊射,大炮轟鳴第432章 朱棣的深沉第2488章 孝陵的秘密第204章 少爺,你的身上有味道第253章 地獄中開來的魔神大軍第1037章 刀槍之下的競價第1348章 動手清除第194章 這該死的流言第1975章 幸福……第483章 背後交鋒,方醒出馬第1033章 豪商雲集,競價,鉅款第2270章 悍然動手第2507章 娘,要過年了第545章 配合默契的清掃,被人拒絕的商屯第450章 讓人震驚的處理方案第2526章 怎麼教導太子 感謝書友:“唐鐵光”的盟主打賞第351章 前嫌第1692章 針鋒相對第1973章 高壓下的探子第2438章 人人表態,建議立儲第895章 北平知行書院第811章 每年兩百萬兩第2145章 涿州第451章 信用貨幣,婉婉道歉第1835章 不墜上國之威第1078章 子曰能幹什麼?第1077章 不友好第66章 發現馬匪的蹤跡第1650章 找到,收手,滅口第1611章 瘋子第2039章 亦力把裡第2486章 埋人的陷阱第1164章 獻俘第427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137章 友誼之手第2356章 兩面徐景昌第1218章 生澀的于謙,失望的朱瞻基第2079章 正如紅塵第538章 俘虜逃跑,我要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