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東瀛的儒學者

“本人乃是幕府旗本小野太郎,我們這些反對幕府統治的旗本被諸位稱爲紅巾武士,同樣支持新官府成立,也同意廢除武士制度,建立和華夏一樣的官僚選拔制度和治安部隊制度。我們已經認識到現有的幕府體系並不適合發展工業、農業以及萬民平等。”小野太郎作爲紅巾武士的代表上臺宣講。

他當然不能當衆說自己是暗中被九州軍拉攏,纔不得不站在他們那一邊幫他們說好話。紅巾武士背叛了自己的家主,被許多大名和民衆視爲背叛者,除了和九州軍繼續合作以外,他們也別無選擇。

“我是華夏會的社長田中成一,成立東瀛行省的提議是我們華夏會率先提出來的,偉大的軍主大人同意了我們的提案,很榮幸我們能夠在歷史的拐點加入這股浪潮之中。武士集團當權的時代過去,只有華夏的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大同社會!大同社會是儒家的至高理想社會,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而儒家源自於中原,要建設萬民平等、人人有所居的理想社會,需要由華夏帶領我們……”田中成一代表華夏會上去宣揚,同時夾雜了自己的私人思想。

“廢除武士制度,天下大同!”

田中成一宣揚自己的思想時,下方的華夏會社員狂熱地喊起口號。周邊的百姓不少都受到了他們的煽動,也莫名有些熱血沸騰。

不過很多農民和小商販並不知道儒家的大同社會是什麼,在私底下議論道:“大同社會是什麼?”

“不知道,聽說是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分工,以前高高在上的貴族、武士身份被廢除了,就連天皇都要成爲平民,都要做活。”

“那些大人物不是本來就出身高貴麼?有些大名也在守護一方的平安,我們平民上交給老爺們的收成也是應該的啊。”

參與了大會的平民們不少仍然覺得武士和大名凌駕於他們之上,大名和武士享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幕府大將軍親自率領幕府投降,這件事情打擊了武士集團在普通平民心目中戰無不勝的形象。因爲擊敗他們的是非武士身份的九州軍。如果宗主國沒有武士,那麼他們藩屬國武士制度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下面是幕府的林羅山先生來講述他的想法。”田中成一說道。

田中成一下去之後,一個年紀五旬,身穿儒者服裝的男子緩緩地走上木臺。

沈猶龍並不認識這一邊的人,也聽不懂小野太郎、田中成一用日語向民衆宣傳他們的理念,見到這個穿着儒者服裝的男子,向周圍長期活躍在東瀛的同僚們問道:“這個老儒者是誰?”

初次到達東瀛的張元、孫旭、盧象升等軍方的人都搖了搖頭。

“此人名字叫做林羅山,是朱子學派的儒者。”大玉兒曾經在江戶城待過一段時間,加上記憶驚人,對於幕府有名有姓的人都記得清楚。

“林羅山,這是我們中原前來東瀛定居的儒者?”沈猶龍聽到這個名字,與漢人取名簡直一模一樣。

“此人是東瀛的京都人士,並非華僑,林屬於東瀛少數的單字姓氏,僅僅是樹木之意,並沒有特別的起源。”大玉兒解釋道,“此人的老師藤原惺窩也是儒學者。與高麗獨尊儒術不一樣,東瀛的儒家依附於釋家,但是他老師和他先後離開釋家,以程朱理學作爲統治思想。他的老師是第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老師,而他本人是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的老師,幕府的相關政治、公文文書起草他多有參與,還編撰東瀛的史書。此人對於儒學極爲推崇,還一度想要西渡到中原求學,可惜帆船在中途被暴風雨摧毀。”

“沒想到在東瀛還有儒學者。不知道此人對於我們行省衙門的態度如何?”沈猶龍頗爲感慨,東瀛的戰國時期人人在亂世中求得生存,更加傾向於追求來世的釋家,但是天下太平之後,幕府想要穩定的統治,又開始推崇更加註重社會秩序、倫理綱常的程朱理學。

“此人自然是極其主張儒學,平時也穿着儒者的服裝。雖然他是德川家光的老師,但是更加偏愛宋儒的著述,對於‘理’和‘氣’的研究窮極其一生,他是不反對儒學入主東瀛。但是爲了獲得他所代表的東瀛儒學者對我們新官府的支持,我們費了不小的力氣。”大玉兒知道情報處在費力地拉攏林羅山爲代表的儒學者。

對這邊的統治不止是擁有武力作爲後盾即可,還要在意識形態上拉攏當地的知識分子。東瀛當地的儒學者以儒學的發源地爲根源,拉攏他們對於推廣漢文化有相當大的幫助。

沈猶龍捋了捋自己的鬍鬚,對於東瀛文化的流行思想有所瞭解。武士集團雖然獲取了統治權,不過大多數武士還是文盲,而東瀛很多識字的知識分子只是在爲大名和武士們賣命。

林羅山走上了木臺,對着臺下的民衆說道:“華夏爲世界中央之國,儒學亦是發源自華夏。儒學主張正名,提倡大義名分,認爲天地有上下之分,人倫有尊卑之別,華夏作爲宗主國,地大物博,人人知書識禮。若是我們東瀛也能夠人人潛心於儒學文化,則人知其恥,天下皆安。朱子以爲,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林羅山作爲程朱理學的支持者,所說讓下方几乎都是文盲的民衆聽得雲裡霧裡,就連來自華夏的代表團都懵懵懂懂。進士出身的沈猶龍對於程朱理學倒是不陌生,然而林羅山是用日語,讓沈猶龍同樣不明就裡。

但是大家都知道東瀛的儒學者是站在了新官府這一邊,因爲新官府是儒學發源地的人建立的官府,肯定會推崇儒學而壓制其他的思想流派,對於東瀛的儒學者肯定會維護他們的利益。

“和普通的民衆說這些並沒有多大的作用,還不如減稅來的實在。”經濟學派的大玉兒知道爭取林羅山等一批儒學者是爲了獲得東瀛文人的支持,但是人數最多的還是農民和普通的城市町人。

七百九十八章 江戶城暴亂(四更)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新英格蘭殖民地(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南龍騎兵七百七十九章 飛行棋(五更)第一百六十章 蒙古人的煩惱第五百四十六章 收復失地第三百章 來歷七百二十三章 在京城等你們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印度與波斯士兵第三百章 來歷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九州計劃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親臨印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對武士特權運動(三更)七百七十四章 當父親了?(五更)第二百四十四章 火器VS騎兵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波斯皇帝親臨六百五十四章 東印度總督(四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幕府逼出來的瘋子第八百九十章 誤會與甜鹹糉子(四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想去哪裡做官第八百五十六章 中毒六百七十二章 醫學變革第三百三十二章 25萬文明點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海盜求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金字塔大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方強盜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戰艦齊聚朴茨茅斯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買第一百七十九章 鐵路竣工儀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吃進戰爭債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威脅尼德蘭人第九百一十四章 有錢且任性第八百九十六章 征服沒有那麼簡單(一更)第一千零一百九十五章 內部競爭第四百一十章 大同總兵(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慘烈與詭異的戰鬥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廢刀令第二百九十八章 急轉下降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皇家海軍的援助(下)第五十五章 勝利號六百九十九章 高層雲集第三百七十七章 藏書閣第一千零二十章 勞動法框架第二百六十七章 李自成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女王的汽車第一千零一百三十一章 葡萄牙人的種植園(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送別索菲亞女王第九百一十五章 發往東瀛的電報第一千零一百八十六章 私掠船橫行的時代第一千零一百九十八章 徵召武士僱傭兵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前往北美計劃擱置第八百三十六章 幕府的華務運動(五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援幕府計劃(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冷漠的張元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金殘部的蹤跡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命令投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夷洲土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遠征莫臥兒皇都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強攻炮臺七百七十四章 當父親了?(五更)第一千零一百五十二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注射疫苗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海盜巢穴第三百五十四章 包圍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刺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明軍的軟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大阪攻堅戰序幕第二十章 搞事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天津衛會戰(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處決斯特拉福伯爵第五百三十七章 漠西血戰(一)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法蘭西的反應第九百四十八章 航海英雄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奧斯曼大軍來襲第八百四十六章 朱由檢的白話文計劃(一更)第二十六章 金州衛第一千零一百六十五章 七個人的文明之戰(一)第十二章 珍妮紡織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立花家與新火槍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紙幣征服世界第九百九十六章 訴苦(七更)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接見女王第一千零九章 來自華夏的大米第五百二十二章 炮灰第三百三十五章 女子當官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援幕府計劃(下)九十二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西反擊戰第一百零九章 遣明使的漢語課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兵擊潰第九百九十八章 高麗還是東瀛(九更)第十四章 寒冬與大炮七百六十章 建一座不夜城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威震波斯第一千零一百三十八章 打入不列顛上層社會第八百六十六章 缺錢的查理一世(二更)第九百三十五章 嘗試建造鐵甲軍艦?五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七章 建州義軍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型布莊買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