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接收石見銀山

東瀛原石見國東部的山林地區,一支步兵小隊正在護送地質礦物專家前往石見銀山。四周都是蔥鬱的山林,只能夠通過小徑前往礦場,偶有陡峭的山道。

“石見銀山可以說是當地最大的銀山了,原本是毛利家所有,後來關原合戰之時因爲毛利家作爲西國總大將敗給了德川家,石見銀山便由幕府派遣官員直接管轄,管理的官員被稱爲銀山奉行。毛利家因此對德川家深感不滿,倒幕聯軍成立之後,毛利家又重新佔領了這座銀山。”

石見銀山當地的嚮導對特遣的地質學家介紹這邊的情況。

佔領東瀛之後,新官府還沒有在各地建立秩序,九州軍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小隊前去接收金山銀礦,以掠奪大量的金銀作爲戰略儲備,同時用來彌補這次出兵的費用以及補貼財政。

“這石見銀山雖然產量巨大,不過位於深山老林之中,只有山道,卻也不便。我等從鞆ヶ浦登陸到現在都走了這麼久。”一個隨行過來的審計署官員叫苦不迭。

他沒有經過礦物學家和地質專家野外考察的痛苦,只是來監督對石見銀山的開採,在進入山區連馬都不能騎行之後,衆人只能徒步,由馬匹馱着行李和鐵鍬等考察用具。

“這片地區幾乎都是山地,森林覆蓋。石見銀山已經算是容易開採的了,臨近海邊,開採出來的可以通過鞆ヶ浦和衝泊由貨船運往各地。除了港口,還有一條山道跨越了整個中國地方山脈直抵瀨戶內海,我們稱之爲銀山街道,用你們那邊的單位,銀山街道有上百公里長,是幕府第一任銀山奉行令人開採而成。”當地的嚮導說道。

“奇也怪哉,爲何臨近海邊,還需要專門花費大量的人力前去開闢銀山街道?”審計署的官員不解地問道。

“很有可能是大海上冬季的強烈季風影響到了運銀船的航行,爲了保證冬季也能夠將開採的銀兩運往各地,於是幕府挖掘了一條從銀礦直通瀨戶內海的通道,可以全年都進行運輸,而且還從海路縮短了運往大阪、江戶的日程,遭遇風暴的可能性更小。一旦運銀船遭遇風暴被擊沉,那麼損失比開闢山道的成本還要大。”這次前來勘探石見銀山的地質學家猜測道。

“這位大人所猜測不錯,冬天從大路上刮來東北風,我們的運銀船很難順利出海,強行出海航行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被風浪打沉,還是瀨戶內海比較平靜。”當地嚮導說道。

一行人邊聊着邊繼續順着樹木茂密的山道前行。

衆人在接近石見銀礦之後,發現樹木逐漸變得稀疏,四處有螞蟻巢穴般的坑道,都是人力挖掘出來。經過一些低矮的坑道時,衆人甚至要彎着腰通過。

有一條河流從山林間流淌而過,河流兩邊是銀山奉行、武士府邸、神社、採礦工人的住所,連綿超過一公里。因爲銀礦的產出而形成了聚集在銀礦附近的小鎮。

“一共有將近500個坑道,也叫作間步。”嚮導說道。

幕府派遣監督石見銀山開採工作的銀山奉行在東瀛內戰爆發之後已經被毛利家驅逐,現任的銀山奉行是毛利家的家臣。

新官府成立之後,毛利家也要歸新官府管轄,石見銀礦的監督者也要由官府來進行任命。

毛利家的家臣帶着幾十個全副武裝的武士前來迎接這一支勘探小隊。這些武士需要監督礦工開採銀礦。他們聽到官府的廢刀令之後並沒有發生叛亂,因爲新官府還是需要一羣監督者監督礦工,還有防止有人私藏銀塊出礦區。他們仍然可以領到官府給予的俸祿。

勘探小隊到了石見銀山,毛利家的銀山奉行爲他們接風洗塵,隨後帶他們前去採礦現場和提純現場。

“我們礦山在一百年前改良了從高麗傳過來的灰吹法,大幅提升了石見銀山的產量。”銀山奉行爲衆人介紹道。

“何謂灰吹法?”隨行過來的文官問道。

這次不用銀山奉行解釋,礦物學家就說道:“開採的銀礦石之中銀的含量很低,要提要銀的產量,就要使得礦石之中的銀富集起來提純。灰吹法即是將鉛熔化,讓後將礦石團置入熔化的鉛中,使得鉛銀互熔,得到粗製銀,再然後往熔爐中古風,使得熔爐中的溫度達到鉛的沸點,鉛的沸點在1700攝氏度左右,而銀的沸點更高,當鉛完全汽化之後就只剩下純銀了。當然這個純銀還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銀,但是成色已經很好。早在中國的漢代中原就使用了灰吹法,後來傳到高麗,再傳到東瀛。據說起源是來自於西亞。”

不只是隨行前來的文官,就是監督石見銀山開採的銀山奉行都沒有完全聽懂礦物學者的講話。

“銀礦的開採和提純要面對輻射和鉛中毒的危險,一般的採礦工人都活不長命。”礦物學者對於銀的開採和提純很有一套見解,知道生活在這一片地區以採礦爲生的採礦工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開採銀礦。

“您說的是,石見銀山的礦工以前能夠活超過三十歲就是長壽了,親友甚至會爲其開宴慶祝。現在中毒事件少了許多,礦工都戴一種叫‘面福’的口罩,口罩的夾層中鋪着一層用紫蘇葉和醃漬的梅子搗成的醬,有一定的防毒效果。”銀山奉行聽了翻譯的話,向礦物學者和前來接受石見銀山的人說道。

“竟有如此巧妙的口罩?莫非是紫蘇葉和梅子可以殺菌的效果?”這次礦物學者也有些驚訝。

勘探隊在石見銀山待了一段時間,期間對於礦工的生活、礦山的產量以及儲備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得出了石見銀山雖然還是當地最大的銀礦,年產銀十噸以上,但是產量正在逐年下降的結論,與極盛時期年產30噸不能相比,預計三十年後產量將有枯竭的危險。

勘探隊調查了石見銀山,又向另一個重要的金山——佐渡金山進發。

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槍陷阱第一千零一百六十章 尋找黃金的探險小隊第一千零一百九十章 齊人之福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英格蘭海軍的訴求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倫敦城的流言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前往帝國造船廠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談判第四百八十六章 三個條件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艦載機的可能六百一十章 控制會安港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第二次反奧斯曼帝國聯盟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車的消息五百五十七章 吐魯番城第九百七十六章? 數學太難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向海盜要保護費(上)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威海衛演習六百四十九章 東江鎮監獄(上)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環球船隊到倫敦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條鐵路計劃第五百二十五章 學堂和報社六百四十二章 炮轟大象陣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發國難財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遠征地中海的困難第三百零二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你渴望復仇嗎?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萬國大使在京城(下)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聖女貞德的故事七百一十二章 摧毀海防炮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又多了兩個老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大炮猛進六百三十九章 廢除種姓制度第五百三十一章 西域之亂第九十四章 收復琉球第五百二十五章 學堂和報社五百六十八章 截獲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婚失敗(八更)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歡迎來到工業時代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有火炮也沒用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100萬兩賠償金第四百九十三章 屬國的請求五百七十三章 沙俄援軍第四章 鐵與煤炭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京城的煤瀝青路面第九百零二章 歐洲代理人第五十一章 安撫礦工第二百二十七章 召喚艦隊第二百零五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一巴掌第九十七章 會見尚豐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莫臥兒大軍至第三百章 來歷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差距懸殊的排隊槍斃七百零三張 馬六甲土著王國六百二十四章 諒山土民第二章 開啓科技樹第九百六十七章 航空發動機是個難題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100萬兩賠償金第二百二十六章 艦隊集結(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準格爾與沙俄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憑藉自己的力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想要加入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李晉德的新任務第九百二十一章 留下與不允許留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林的夜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會戰約克郡第二百零四章 戰後清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戶大火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聯合艦隊出動第二百四十六章 俘虜車臣汗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擴大的疫苗生意(上)第六十章 快壓不住牛頓了第二百四十章 漠北蒙古第一百三十九章 炮擊盛京城第一千零八章 糧食出售許可證第三十四章 試驗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下克上(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誤殺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部署六百三十四章 凌遲之刑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馬耳他騎士團第一千零一百四十二章 丈母孃想要去東方第一千零一百五十三章 官道優化第三十章 高麗王世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布纜船在歐洲第九百二十一章 留下與不允許留下六百九十二章 機槍掃象兵(第四更)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又多了兩個老婆?第八百一十七章 東亞教父(三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格勒珠爾根城六百四十五章 返回高麗第一百七十三章 刺客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不想返回不列顛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進駐君士坦丁堡第一千零六章 第四艦隊成立(三更)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我們要雅典第二百五十一章 羊入虎口第三百四十八章 勒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