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俏的棉花

至於他們的下場,元善才懶得理會的,他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對於杜家兩兄弟一樣的嚴格,差一項都要進行處罰,而且後果是他們無法承受的。

第一天結束之後,杜荷就在杜如晦面前大哭一場,然後說再也不來了,可是第二天親自被杜如晦給帶過來了,還揚言說只要不聽話隨便收拾。

元善心說我就喜歡這樣的家長,這孩子真的是你親生的麼,看着杜荷發出絲絲怪笑,看的杜荷毛骨悚然,身體都有些顫抖了。

經過兩天的培訓,元善隱約發現他似乎很喜歡這樣的工作,而且還樂此不疲,他甚至都懷疑是不是在這方面有特殊偏好,不過想想就打住了。

第三天培訓開始開始沒多久,馬周就乘着馬車匆匆的趕來了,見到元善立刻說道:“少爺,棉布在發售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搶售一空,聽說和平坊布行的門都被擠壞了。”

“不至於吧,真有這麼火爆麼,散棉花賣的怎麼樣。”元善問道。

“都沒了,現在好多商會會員都堵在紡織廠門口要進貨呢。”馬周急忙說道。

元善心說市場空拍,供不應求要是棉花沒有種那麼多或許還真的大賺特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多餘的棉花給燒掉,但是元善想想還是太浪費了,而且現在是封建社會就當拯救大唐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了,這十月過後天就要冷了,大唐時代的冬天可是冷太多了。

“沒有貨就等着出貨,沒有棉花就等着棉花運過來,你快點回去讓商會副會長和商會總管,大掌櫃們組織好人手一定不要讓紡織廠出事,不能讓女工出事,先協調商會會員,讓他們先行離開,儘量分解圍堵人羣的數量,這些副會長應該能夠處理的,當前還是主抓棉花運輸的事情,有了足夠多的棉花才能滿足這些人的胃口,在告訴他們如果等不了可以去成都拉貨,絕對保證最快進的棉花。”元善說道。

這個事情交代完之後,馬週迴去的時候正有一批棉花剛剛運到,連棉花籽都沒有去除呢就被等在門口的商家給買走了,這銷售速度完全超出了衆人的想象。

於是鄭奇等人也發狠了,開始發動自家運貨車輛全數去成都運輸棉花,長安富商好二十幾家聯合在一起出動大量的車隊直奔成都,這一下倒置周圍的幾個城市的貨物價格都有所變動,這也說明大唐目前的運力還是不足的,於是元善的馬車生意就越來越好了。

元善發現他雖然不賣棉花,但是他只要賣馬車就賺的就夠多的了,而且還是隻做馬車上的滑輪軸承就夠了,一套滑輪軸承就要一百三十貫錢,隨便做個一百套就是上千兩黃黃金,他忽然發現自家的鐵匠坊好像不太夠用了。

只是哈不到擴建的時候,因爲鐵原料不好弄。

他還打算髮明蒸汽機呢,上次從尉遲敬德那裡找來的一萬金鐵給自家制作馬車就用去不少了,做蒸汽機目前也沒那個時間。

翌日,紡織廠貼出了招工的牌子,趙拓和石毅等掌櫃開始動組織招聘工作,現在只要是個女的會使用放線機就能夠加入,一天之內紡織廠女工就增加了六百多人,登記之後就立刻開工。

而且招工這件事情一直就沒有停過,五天之後最大一波商隊滿載而歸了,五百輛新式滑輪馬車運輸大量的棉花回來了,可是一天的時間就被買光了,現在這個棉花完全開啓了開搶模式。

而被商家第一時間買走的棉花,銷售沒兩天就又斷貨了,搶不到棉布的人就買變化回去自己紡布雖然時間長一些但是好歹在這個冬天能夠穿上棉衣。

而與此同時成都棉花種植區那邊也正在組織人手開始紡線,上萬的幫工得到的產量更多一些,從棉花種植開始成都地區的經濟發展就開始快速的增長。

各種新建設的酒樓飯莊,都是給來往的商人服務的,還有專門賣馬料的,運輸用的幫工等等,好多活需要用人,而且商人們還僱傭大量的幫工平整土地,一時之間倒是發展的風生水起。

這多虧了有十幾萬兩的黃金投入,這可不是打了水漂的。

而棉花的事情通過商人之間的傳播,洛陽的商人們也都聞訊而來,長安城坊間的馬車最近的數量都超出了東西是最熱鬧的時候數倍。

而最讓洛陽商人們感到驚奇的是,從洛陽到長安竟然出現了第二條直路,而且還有一段路現在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求車馬上要安裝糞袋,防止糞便掉落在水泥路上,這種糞袋可以在上道之前的一個攤位上購買。

這樣洛陽商人的速度就提高了很多,於是長安的坊間就車滿爲換了,後來直接到紡織廠門口堵門,最後開始朝着成都方向而去。

經過商人間的來來往往,藍田縣的經濟組建的發展了起來,那些行商過路的,總是要爲馬匹備些材料,總是要休息的吧,總是要吃飯的吧,而且從洛陽到長安一趟也不好空車前來,馬車可是很貴的,所以一些米糧就藉着這些商人的馬車開始往長安大量的輸送,這倒是解決了長安屯糧的問題,糧食價格穩定,百姓就穩定。

世間本無路,人走多了就成爲路了,元善待在書房裡暗自嘀咕着,經濟發展離不開商人,但是一個行業的崛起勢必會影響同行,百文的棉布與絹布,從價格上就有着絕對優勢,而且大量的原材料比絹布的成本還要低,爲來已經註定是棉布的天下,甚至可能會衝擊大唐對絲綢的需求量。

就算達官顯貴在強調這一點也抵不過大量且實惠好用的棉布,現在布行的生意都開始受到棉布的衝擊,要不是限制於棉布的產量,恐怕絹布早就賣不出去了。

從成都運回來的紡線倒是提高了紡織廠不少的速度,沒幾天的功夫紡織廠的女工就達到了三千人。

爲了提高產量,商人們可是下了大力氣了。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哦,給幾張推薦票吧!

第三百四十三章 買馬計劃第八百二十五章 和親使團第一千零二十章 皇帝出動第六百四十一章 校尉周儒第七百二十五章 糧草先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第一千零一十章 薛延陀部來了第五百二十章 鐵礦產量增加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萬五千匹馬第八十七章 開業吃火鍋第九百三十一章 壟斷與監視第五百五十五章 洛陽水泥廠第七百七十一章 寶藏第九百三十六章 查賬第七百三十四章 加盟第二百九十三章 廣告第九百八十二章 妙蓮的求助第三百九十四章 姚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圖書館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火藥配方的價格第九百六十章 經發部有錢嗎第七百二十六章 獅武大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東海州福利第九百四十二章 興州之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瘋狂的商人們第八百九十六章 衆女閨話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有喜了(大結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漢語拼音第五百一十五章 舞廳內部第九百四十三章 遇到張勇第十五章 曲轅犁換錢第一百七十五章 女人花第五百六十二章 陳華買酒第四百六十一章 地下管道第三百四十九章 皇宮的錢款第八百一十六章 放他們離開第七百九十章 迎賓樓第三十七章 成製藥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潰敗之勢第五百五十七章 經發部直屬施工隊第九百零九章 蘭州的鐵路第七百三十四章 加盟第八百七十五章 民情調查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九百九十六章 副都督張亮第七百四十二章 認女兒第九百六十三章 南衙十六衛第五百一十一章 元善三策第九百二十六章 劍南道巡查第六百六十九章 溜號的元善第一百七十八章 女劍仙第三百零五章 鄭家第七十九章 彈琴唱歌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三個火車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欽贊回來了第六百零九章 手動紅綠燈第四百三十三章 獨孤氏血脈第四百四十三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九十七章 五石散第四百六十九章 藍河村項目第四十章 和親西突厥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九百五十九章 瀘州酒廠第三百一十三章 玻璃板第二百二十二章 蒸汽機與車第九百九十二章 滄州會議第八百三十章 兩門三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抓捕行動開始第八十八章 第一筆水泥生意第七百七十四章 戰報第三百四十八章 醫療物資第一百一十五章 土陶工坊第八百九十五章 善嘉與吐蕃使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搓衣板第九百一十三章 高士廉要種青稞第七百四十四章 越州街道第三百零二章 跟鄭奇談注資第八百零二章 鬆洲準備第九十四章 火柴的誕生第七百九十七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七百九十三章 歷史放過誰第六百七十六章 蘭州都督李君羨第六百一十五章 擴大鐵礦產量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船資料第七百四十六章 沉船事件第六百二十七章 小商品牙刷產業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富戶第五百八十五章 打太僕寺的主意第六百二十七章 小商品牙刷產業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鎮老中醫第三十六章 三輪自行車誕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綸布第四百八十一章 軍器監的問題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名谷口太郎第四百三十章 來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嶺南遭遇第七百零五章 國公們再次投資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三百五十章 百貨商城第八百五十四章 亂糟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