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弘文館助教

尉遲敬德心裡樂開了花了,這一副老花鏡加上剛纔被人訂購的太陽鏡,這一下就賺了一倍不止。

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就着看這宰相與大將軍完成了這筆交易,接着李世民說道:“朕想要給承乾找個老師,不知道衆位愛卿可有推薦。”

衆人都不說話了,從設立太子以來這滿朝數得上號的文臣都被請了一輪了,不是請誰的問題而是誰願意去教。

“沒有舉薦麼,太子之事就先放一下,封德彝,上次令你舉薦賢能,這麼長時間了可有人推薦。”李世民問道。

“臣盡力了可是奇才難尋。”封德彝道。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聖賢皆是大能,你給朕借來啊。”李世民怒道。

“臣慚愧!”封德彝道。

直接被李世民一句話給說沒動靜了,快六十的封德彝這會兒也是不敢再說話了。

見李世民不高興了,杜如晦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爲藍田縣子爵元善此人,智識國人,可爲陛下所用。”

李世民一聽到元善的名字立刻冷靜下來,他很像用元善,可是說白了元善的腦疾說白了就是呆傻,皇帝任用傻子爲官,這不是打臉麼。

杜如晦見李世民猶豫,便道:“陛下,取人取長。”

“克明所言甚是。”李世民問道。

“現在可有空置的官職。”接着問戶部尚書長孫無忌道。

“陛下,暫無官職空缺。”長孫無忌道。

其實長孫無忌說的這個事情是真的,就長安城現在的狀態,玄武門事變沒多久,天策府的一衆人等都排的差不多了,哪裡還有官職,除非調派到州縣去。

“陛下,可先讓元善作爲弘文館助教陪同太子讀書,以觀後效。”房玄齡此時開口道。

“克明,認爲如何。”李世民問道。

“房大人所言可行。”杜如晦道。

房謀杜斷,李世民一聽立刻就答應了下來,就沒有給他大臣反駁的機會。

於是朝堂散了之後,元善就接到了一封敕書。

書房內,元善拿這這個敕書看了反覆看了好幾遍,嘀咕道:“這什麼鬼,弘文館助教,是教授太子學習還是個伴讀書童呢。”

“夫君,你這樣皺眉都老半天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獨孤若蘭過來問道。

“你看吧,莫名其妙的我就成了助教,這可如何是好。”元善不情願的道。

“這可是從六品的學官,夫君不想去麼。”獨孤若蘭說道。

“我現在的子爵不就是從六品麼,再說你聽過國子助教,太學助教,你聽過弘文館助教麼。”元善道。

獨孤若蘭思考再三道:“難道這是陛下有意讓夫君參政。”

“還是我家若蘭聰明,君王之道就是叫人琢磨不透,明白就好不要說出來。”元善道。

“夫君是去還是不去呢。”獨孤若蘭問道。

“……”一大早元善在馬車裡睡着了,直到到達長安城,將東西安置在和平坊商鋪之後,就直奔長安西邊弘文館。

弘文館,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之前還叫修文館,之後才改的名字,這裡就是一幫子學士在這裡修書校正,說白了就是大唐藏書館。

然後召集一些學士開始研究學問,在皇帝需要的時候出來講講,有助於制定策令等等。

而元善的事情呢,目前來看跟這些事情都沒什麼關係,莫名其妙的搖身一變成了一名大唐教師,老師在唐朝那是交小朋友讀書識字的,頂多就是《孝經》和《論語》,更高級的還有博士之類的名稱。

助教算高規格人羣中的講師了。

來到弘文館,元善看到這個房子一長條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多,剛來報道見到的就是杜如晦直接幫着將手續給辦了。

“杜大人,真是有心了,小子感激不盡。”元善說了違心的話,心裡可是不那麼想的,被要求當這個助教就是杜如晦提出來的,還有房玄齡,心中不爽又怎麼樣違抗聖旨麼。

“元善,好好教授太子讀書,以後前途無量啊。”杜如晦道。

元善見杜如晦應該是出自真心的,也就不在計較這個事情,但是人生短短數十年本來就經歷過一次漫長又艱苦的學習生涯了,這下難道不是回爐重造了麼。

杜如晦走的時候還一副我看看好你的關心姿態,真是讓元善受寵若驚。

弘文館人平時人不多,那些大學士們大部分都是兼職,剛瞭解了一下授課的時間等事情後就跟杜如晦分開了,還沒出坊們就見到太子等人的馬車蜂擁而至。

元善轉身不想跟他們說話,此時的他心情兼職不要太糟糕,獨自一個人在弘文館們裡閒逛,他現在是助教根本沒人管他,走着走着就見到一間房子裡有個看上去六十幾歲的老頭正在趴在桌子上專注的在寫着什麼東西。

感到這個老頭不簡單,讓人看了都是一種沉靜的感覺,就像是與他手上拿的筆,寫的字都融合在了一起,那種境界很是吸引元善,就想看到一尊靜止的雕像一般。

“這老頭寫的一手好字,是我來到唐朝後看到過寫字最好的一位。”元善心道,他都不敢去打擾對方就這麼一直默默的看着。

直到一片書稿寫完,元善還沉溺在那種狀態當中,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投入”,元善還沒有說什麼,就聽老頭先開口道:“你是何人,爲何來此。”

“小子新任弘文館助教元善,是來陪太子殿下讀書的。”元善隨意的說道。

“陪太子讀書,嗯這個說法很好,謙和有禮不倨傲,你是分講什麼經的。”老頭問道。

元善一聽剛纔好像杜如晦好像還真的說過要給太子將經文,什麼什麼春秋左傳,易經什麼的,其實他的記憶中也是一個讀書人,對於四書五經還是熟悉的,但是現在的元善思路完全跟不上,什麼四書五經都忘到姥姥家去了。

“不瞞老人家,我這是被突然調來的,四書五經我不講,我只講十萬個爲什麼。”元善有些扭捏的道。

“十萬個爲什麼,這是什麼經?”老者問道。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三百零一章 使用縫紉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海捕魚第三十六章 三輪自行車誕生第一千零二章 太宗說第五百零八章 程知節議党項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米種植項目第五百九十二章 用人緊張第八百零七章 祿東讚的建議第三百零六章 鄭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百零六章 蝗災爆發第七百四十章 下一站越州第九百零一章 青稞第四百章 經濟發展部第九百六十四章 二個月後第八十二章 又快沒錢了第九百九十六章 副都督張亮第一百四十六章 沒剎車第六百二十二章 藍田人才監第五百四十三章 快閃話劇組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號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脫我衣服幹什麼第七百五十七章 炮擊第八百一十七章 加密信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魄馬周第九百二十六章 劍南道巡查第六百四十四章 某勝要他命第六百一十章 兩地運輸第八百四十三章 人不可貌相第五十七章 刁蠻凝洛第八百九十章 薛凱要開小賣鋪第九百四十五章 狗不理包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安置區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時工第三百五十八章 修路預算二十萬第一百四十一章 紅佛女張出塵第六百九十九章 “打土豪”的銷售模式第七百三十九章 蘇州發展提提速第三百三十八章 冰棍模具第四百九十一章 秦王破陣樂第一千零二十章 皇帝出動第九百零二章 戶籍落戶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繼續巡查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封回信第六百五十三章 火鍋店相遇第八百一十七章 加密信件第七百三十六章 開店熱潮第一百九十二章 倔老頭虞世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千萬貫第四百六十五章 更好的辦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辦法第五百九十五章 高表仁歸唐第八百四十四章 綵衣的主動第四十二章 員工福利第七百五十章 田遠與薛仁貴第三百零七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莊園第五百七十六章 巨無霸第九百九十九章 推廣衛生紙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八百零二章 鬆洲準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肥皂工坊第九百章 八十萬貫交易第三百八十五章 養豬計劃第七百零六章 昕月與綵衣第八百零五章 完勝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售蒸汽板車第八百零五章 完勝第九百三十九章 衆人密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攝政王蘇文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選計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攝政王蘇文第七百六十八章 發現礁石第一百三十三章 棉花項目申報會第四百五十章 元善到滄州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唐國大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尉遲寶林大戰李君羨第六百一十章 兩地運輸第三百一十七章 跟公主攤牌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百公里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唐小報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方合作第九百六十一章 地方兵權第十二章 方正椅第二百零五章 拜訪孔穎達第三百一十九章 燕北的車隊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三百九十一章 每石兩貫第十八章 吃貨的味覺第五百一十三章 開礦授權會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醫署七老第五百三十七章 選擇禮物第九百三十二章 二狗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郭守義嘚瑟了第八百零九章 談判第六百七十六章 蘭州都督李君羨第一百一十一章 整人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俏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