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經發部有錢嗎

三天的時間瀘州要建釀酒廠的消息就傳開了,方敏卿很配合,從下設的縣城招工,基本壯勞力全都被召集在一起,在瀘州城南面較遠的郊區劃分的區域開工了。

而元善等人沒有多做停留直接順着瀘州往北去了益州(成都),這裡是最先開發的種植基地,大唐的棉花主要供應基地,玉米種植的基地,雖然北方種植玉米收成來的更好,可是現在不是沒有條件嗎。

益州的發展是非常快的,這裡的棉紡工坊就有很多,都是在種植區附近形成的廠區,熱鬧程度比益州中心還要繁華,店鋪林立,車馬行就有好幾個,每個車馬行的運氣不下百輛車架,就連經發部都在這裡有車馬行的生意,元家自然也有。

車隊總是沒有夠用的時候,以前都是主要供應長安,自從南方的商人加入自後,這裡的糧也會往中原地區運輸,而往南方的貨運主要是成品棉絮的供應,單單這項生意就讓益州獲利頗多。

一路沿着街道行進,全都寬闊的水泥路。

元善問張大千道:“益州建設的速度很快,建材商會在這邊有工坊吧?”

“是的,我們是不是和可以跟他們購買一些成品建材。”張大千問道。

元善考慮一下,購買肯定沒有自己生產的便宜,雖然前幾投入需要一些時間,要是直接購買成品價格會按照市場價,這部分付出可能會多一些,但好處就是快。

“儘量控制成本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購置一些,咱們的建設項目很多,經發部的支出能控制就控制,這個過渡期要把握好。”元善道。

“是。”張大千道。

經發部的主要經濟來源,滄州等幾個船塢,海運與海貿,還有南方的茶園,與鹽田,都是主要的收益來源,投入支出在幾年內大部分都投在了蘭州城的建設上。

蘭州城的回報就是銷售房產,收益頗多,但還不具備返還能力,不是沒有和錢,而是蘭州的建設項目太多了,就算收回一部分自己,最後要保證項目繼續下去還是要投入進去的。

而東海州的投入更是欠了“一屁股”的投資,四個大型船廠投入至少要三年後才能夠見到收益,嶺南的建設投入也很大很,橡膠園種植的收益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獲益的,所以全都是支出項。

元善提醒一句或許可以省下很多成本。

“鐵路要繼續修下去,從藍田縣往下,資金的問題可以讓縣城出一些。”元善嘀咕道。

張大千負責記錄,這條鐵路線要是修建的話,投資不會比滄州鐵路線花費要多,這一路山路崎嶇想要通車可不容易。

“可以將在益州做生意的商人捆綁上車,出資贊助的等通車之後可以折算成運輸成本給他們優惠,或者直接這算成收益返還,朝廷方面向朝廷申請資金,沒事多寫一些奏摺,往上遞一遞。”元善道。

張大千答應道:“是。”

“藍國公,咱們到了益州是不是先派人去通知當地刺史來迎接?”張大千問道。

“不用了,讓經發部的人自己出面就行了,至於車隊就不要暴露了,不然應酬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益州的商人衆多,到時候要讓他們得知消息,我們想要離開可就需要一些時間了。”元善道。

張大千會意,藍國公是什麼人,在商人眼中那就是“財神”一樣的人物,倒時候還不天天要應酬這些人,避而不見不是辦法會影響不好的。

要見了可能需要天天開會交流,到時候還不被煩死,所以不暴露消息纔是最明智的,由經發部出面不會有任何影響。

益州,經發部分部,馬車全都進了早就空出來的後院。

“藍國公,這裡就是益州經發部,前面是主要的辦公樓,後面是員工宿舍和庫房,馬車行在最後面。”張大千介紹道。

衆人很低調的進了主樓,最頂層成了元善的臥房,益州經發部的人比較多,作爲糧食種植,棉花種植基地都是比較重視的,畢竟這裡支持着整個長安城的糧食消耗。

回到房間,地方挺大,是專門用來進行接待的房間,經發部的人經常出差所以分部都備有這樣的接待房間。

“夫君,這一趟劍南道之行,或許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完事兒,將陛下的事兒辦完了,會不會有什麼賞賜?”杜千羽問道。

“賞賜,算了吧,只要陛下別在讓我出來跑腿就行了,真是累人,也不知道家裡人都怎麼樣了。”元善說道。

“夫君,你是擔心,若蘭姐姐呢,還是擔心你的新進門的姐妹花媳婦?”杜千羽嬌聲道。

“千羽,你知不知道,當你吃醋的時候,眼睛會眨的很快。”元善道。

“哪有,夫君你好壞,我纔沒有呢。”杜千羽不承認。

“其實你猜錯了,我想的不是遠在長安的她們,而是眼前的你,因爲摸得到才能吃的着,哈哈,別跑。”元善壞笑道。

房間內一個追一個逃,一會兒傳出兩人的笑聲,一會兒傳出尖叫聲。

良久,兩人才消停下來,鬧夠了都需要喘口氣。

“聽張大千說,要是從蘭州修鐵路到益州,花費的成本極高,可能需要正常情況的三五倍,這樣的話夫君爲什麼還打算要修呢,朝廷有不出錢。”杜千羽道。

“做人呢,眼光要放長遠一些,我相信這不會是第三條鐵路,而是比起先修建的鐵路而已,到時候交通便利,想要出個門不用趕着馬車走幾個月,坐火車就能夠到達,能夠省去很多時間,再說有了火車兩地之間的貨物運輸就會很快,不用擔心缺糧少米的,總之一切爲了生活便利。”元善道。

“妾身不太懂,若是大唐全都修建鐵路還真是不錯,以後想去哪裡都方便。”杜千羽道。

“恩,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效果。”元善道。

“可是修建鐵路需要很多的錢,經發部真的有那麼多錢嗎?”杜千羽好奇道。

第八百一十四章 肉香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四百六十五章 更好的辦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瘋狂的商人們第八百零四章 不好,有詐!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藝高強第六百六十九章 溜號的元善第四百四十九章 滄州刺史姜承望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靖上門第五百五十章 狀元書局第八百零六章 侯君集急了第九百四十一章 出發興州第二十八章 走着繼續花錢第八百四十五章 三五百與三五千第六百三十五章 倒黴的文澤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萬五千匹馬第三十六章 三輪自行車誕生第九十二章 黑火藥與炸藥第一百七十九章 貼面舞第五百九十八章 觀賞花第七章 shopping第七十三章 這纔是車隊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寧走了第十四章 藥膳棚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商業合作第七百五十四章 魚脂第三百一十三章 玻璃板第四百九十五章 合成橡膠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登船參觀第六十六章 快餐飯第三百六十四章 指示牌第八百一十九章 偷襲吐蕃後方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扯到科考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年大發展第八百七十六章 唐儉拜訪第一百六十章 墨鏡第三章 藍田元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馮智戴的突然來訪第四百六十九章 藍河村項目第三百七十四章 漢語拼音第三章 藍田元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六十八章 晉王李治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三百七十四章 漢語拼音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材商會的發展計劃第二百零七章 商會窯廠開工第三百七十五章 長安第一樓第二百章 攤上事兒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侍女的晨練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千套軸承第三百四十五章 販馬商隊第二百六十四章 空置店鋪再利用第八百五十六章 朝堂扯淡第四十六章 戰刀的威力第九百四十二章 興州之行第七百一十一章 民間建築隊伍第二十一章 跳跳棋第四百八十六章 關係戶上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姚正的決定第六百八十九章 悶聲發財第七百一十一章 民間建築隊伍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第九百二十三章 監管少府監第六百五十章 新羅女的機會第四百章 經濟發展部第十四章 藥膳棚子第七百七十章 機會來了第二十六章 百名侍女第三百三十七章 硝石製冰第九百七十九章 錢票發行中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九州島上的造紙工坊第三十三章 李秀寧的故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放他們離開第五百五十七章 經發部直屬施工隊第七百三十六章 開店熱潮第八百二十章 幾成把握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型鋼材第四百七十三章 元善來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關係戶上門第四百四十一章 開始部署第八百一十五章 第二天談判第六百零五章 全民貨運計劃第三百章 六名女賬房第五百零二章 做工賺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衝進杜府第九百四十六章 滿春院佳麗第一百八十一章 榮升酒宴第四百九十九章 藥品銷售權第三百六十六章 倉庫視察第四百八十一章 軍器監的問題第五十四章 棋如鬥智第一百四十五章 上帝是誰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堆滿倉第一百四十八章 蒸桑拿第一千章 打幽州的主意第五百二十六章 煤炭生意第九百一十四章 貞觀十四年